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3)
2023(5546)
2022(4586)
2021(4061)
2020(3384)
2019(7255)
2018(6855)
2017(12346)
2016(6958)
2015(7302)
2014(6894)
2013(6693)
2012(6044)
2011(5397)
2010(5061)
2009(4560)
2008(4402)
2007(3691)
2006(3062)
2005(2452)
作者
(23879)
(20137)
(20010)
(18689)
(12457)
(9855)
(8797)
(7947)
(7591)
(6950)
(6870)
(6577)
(6556)
(6553)
(6358)
(6096)
(6049)
(6036)
(5857)
(5679)
(5353)
(4899)
(4729)
(4620)
(4440)
(4381)
(4363)
(4343)
(4247)
(4027)
学科
(23974)
经济(23944)
(18808)
管理(18723)
(14051)
企业(14051)
方法(11911)
数学(10891)
数学方法(10820)
(8359)
(7741)
(6803)
贸易(6803)
(6713)
(6645)
业经(6007)
中国(5917)
农业(5543)
环境(4985)
技术(4824)
(4284)
财务(4282)
财务管理(4278)
产业(4206)
企业财务(4070)
(3844)
(3651)
(3564)
地方(3485)
(3415)
机构
大学(99987)
学院(99576)
(37699)
经济(37116)
研究(36652)
管理(36077)
理学(32665)
理学院(32238)
管理学(31528)
管理学院(31379)
(30529)
科学(28249)
中国(25405)
农业(24620)
业大(24563)
(20726)
(20437)
研究所(19514)
农业大学(16996)
中心(15944)
(14578)
(13860)
(13645)
(13505)
实验(13419)
(12935)
实验室(12791)
财经(12590)
(12556)
科学院(12422)
基金
项目(79967)
科学(61206)
基金(59188)
(56916)
国家(56487)
研究(46875)
科学基金(46357)
自然(34075)
自然科(33295)
自然科学(33278)
自然科学基金(32700)
基金项目(32277)
(31374)
社会(30432)
社会科(28927)
社会科学(28919)
(27467)
资助(23146)
教育(20448)
计划(19032)
重点(18725)
科技(17782)
(16958)
科研(16699)
(16689)
(16207)
创新(15983)
(15738)
编号(15609)
(14435)
期刊
(33116)
经济(33116)
学报(29798)
(26427)
科学(23147)
大学(21054)
研究(20928)
学学(20755)
农业(17655)
中国(15258)
管理(10779)
(10240)
业大(9713)
(9677)
农业大学(7943)
(7463)
林业(7418)
科技(7096)
业经(6450)
经济研究(6418)
财经(5838)
(5819)
金融(5819)
自然(5785)
技术(5551)
中国农业(5406)
资源(5326)
商业(5024)
(4958)
问题(4872)
共检索到12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梦兆  李谷  吴恢碧  陶玲  姚雁鸿  
研究了7月份植物收割对人工湿地基质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脱氢酶活性及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收割后磷酸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开始增高,分别于第20天(13.7 mg/100 g)、第16天(1.9 mg/100 g)、第12天(61.7 mg/100 g)达到最大值,均于第28天(10.1 mg/100 g、1.1 mg/100 g、43.2 mg/100 g)恢复到收割前水平。脱氢酶活性在植物收割后第4天(142.3μL/100 g)降到最小值,此后开始增高,第16天(249.5μL/100 g)达到最大值,于第24天(195.6μL/100 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家辉  李冰  王林  朱加宾  朱健  
为研究氧化还原酶活性对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探讨将基质酶活性作为评判人工湿地整体去除效能的指标,本研究以生物陶粒和鹅卵石为基质并搭配种植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11月每月采样1次,对基质中4种氧化还原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从酶学的角度探讨这4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与养殖尾水中总氮(TN)、硝态氮(NO_3~–-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3–)-P)、COD_(M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酶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酶活性分别在植物生长高峰期的8月和9月达到最高;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夏季(6—8月)变化不大,植物生长末期达到最高。空间分布上,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沿垂直方向分布表现出相同趋势,即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脱氢酶活性与COD_(Mn)的去除率显著正相关(R~2=0.6783,P0.05)。结论认为,脱氢酶可作为人工湿地中去除COD_(Mn)的效能指标,硝酸还原酶可作为人工湿地中去除NO_3~–-N的效能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加宾  李冰  侯诒然  余家辉  张成龙  朱健  
为了研究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通过对水质指标以及重金属的测定,进而分析了不同植物根系及其根系附近基质对重金属富集效果的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因素与重金属富集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铅、铜的去除效果分别为77.20%和41.70%,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湿地,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铅、铜的去除具有一定优势;砷在湿地中存在释放现象,平均释放率为8.40%。水蓼和再力花根系对铬、砷、铅、铜具有富集作用,梭鱼草仅对铬、砷存在富集作用。水蓼、梭鱼草、再力花根系附近基质均对铬有较好的富集作用,其中梭鱼草对铬的富集速率最大,为0.987 mg/(kg·d)。水蓼根系对铅和铜的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对铬、铜的富集速率与p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梭鱼草根系对铬、砷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再力花根系对铅富集速率与水温、p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对铜的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从重金属去除的角度为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  李广贺  张旭  张荣社  唐翀鹏  
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滇池小河口的天然湿地以及表流和潜流两种人工湿地的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区内调查发现有12种植物群落,包含有植物17种。结果表明:表流人工湿地的群落多样性大于潜流人工湿地,甚至也大于天然湿地;在两种人工湿地中,植物群落中的层次数比较接近;从植被群落结构来看,在物种多样性和shannon-wiener指数方面表现为潜流人工湿地大于表流人工湿地,天然湿地居中。从天然湿地到表流湿地,再到潜流湿地,随着湿地环境水文条件的变化,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状况也在变化,表现出从湿地植物向陆生植物演替的趋势。研究表明两种人工湿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长势不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永辉  崔正国  曲克明  王艳艳  王加鹏  李悦悦  胡清静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芦苇耐盐度最高为20,而互花米草在盐度35以下均能正常生长,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0.50)%和(95.01±1.18)%,对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4±4.40)%和(72.84±2.64)%。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9.53%和15.01%,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对无机氮(DIN)和COD_(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芦苇,2种植物对磷酸盐和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郝君  陈永华  吴晓芙  梁希  张富运  
为了让木本植物更广泛的应用于潜流人工湿地,采用单因子与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槿Hibiscus syriacus、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女贞Ligustrum lucidum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诱导根系生长的4个因素(切根程度,基质类型,激素浓度和曝气时间)在5种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设计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与单因子试验找出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有一定差异,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夹竹桃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4,木槿、栀子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8,女贞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2;夹竹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凯  邓潇  周航  龙坚  李欣阳  董霞  刘文辉  侯红波  彭佩钦  廖柏寒  
为拦截灌溉水Cd,设计实施了水平潜流与表面流两种工艺组合的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在水稻生育期净化处理灌溉水,结合田间水稻种植小区试验,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逐月采集水样,同时多次采集水稻和土壤样品,监测分析样品Cd含量,探讨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中Cd的净化效率及对米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监测,人工湿地系统进水Cd浓度范围为0.034~0.644μg/L,平均浓度为0.232μg/L,经过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Cd浓度范围为0.001~0.189μg/L,平均浓度为0.059μg/L。一级、二级和三级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中Cd的去除率分别为50.21%、14.06%和7.81%,人工湿地系统总去除率达72.06%;与未净化灌溉水相比,经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后灌溉的水稻糙米Cd含量下降了10.50%~24.51%。研究表明,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能有效拦截去除灌溉水中的Cd,减少该途径对稻田土壤Cd输入通量,并降低糙米中Cd累积量。本结果可为典型稻田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净化及湿地植物的选择、减少稻田重金属输入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林飞  樊海川  代玉旭  
为探究淤积物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制定适当的水生植物管理政策,通过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混合植物)以及主河道区域的淤积物,分析各区域内淤积物密度及TOC(有机碳)含量,研究这4种水生植物对淤积物总重量及淤积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湿地内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积深度为0.824m各区域淤积物平均密度为1.106t·m-3,水生植物的种植会使附近区域内淤积物密度明显降低。湿地淤积总量约为14699978t,其中生物有机质含量占1.31%,即淤积总量中有98.69%为非生物淤积,湿地内淤积物的主要是由外源的无机物质所形成的非生物淤积构成。但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会使淤积物变得疏松,从而增加淤积物的深度。因水生植物的种植,湿地内淤积物深度增加0.261m,占湿地内平均淤积深度的31.7%。其中荷花区域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高,促淤效应最为明显,使淤积深度增加约0.101m;芦苇与蒲草对淤积深度的影响较为接近,分别会使淤积深度增加0.067和0.063m;混合植物区域(包括沉水植物、根生浮叶植物和自由漂浮植物)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少,促淤效应最差,但仍可以使湿地平均淤积深度增加0.030m。水生植物对于淤积深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腐解后对淤积产生的疏松效应,应及时对植株残体收获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丽娟  佟金权  易心钰  
用木本植物萼距花、杨树和旱柳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其生长状况及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污染水体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生长旺盛季节内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的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2%、46.41%和62.44%,对TN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7%、48.27%、63.29%,对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27.76%、39.8%9和40.06%。其中对T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同时3种植物对重金属Hg、Cd、Cr、Cu具有较强的富集力,而对Mn、Zn和Pb具有超富集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潮  左锋  王文明  张之浩  陈永华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人工湿地,进一步了解人工湿地的冬季去污效果,更科学的开展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净化工作。【方法】对洋湖人工湿地2019年12月的水质和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1)洋湖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变化为一级人工湿地>二级人工湿地>三级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中植物茎叶和根部分的氮的比值均大于1,说明植物吸收的氮能较多的向茎叶部分迁移,有利于植物吸附这部分氮。人工湿地中植物茎叶和根部分的磷的比值均小于1,说明植物吸收的磷较多的停留在根部,没有向茎叶转移;2)植物污染物去除量与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量有正相关关系,且一级人工湿地冬季对氮磷去除率最高,随后递减;3)洋湖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净化效果很好,总氮、总磷、COD、硝态氮均呈现下降趋势。溶解氧和pH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水的标准。总磷、总氮、氨氮和COD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亚硝酸盐氮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硝酸盐氮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电导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论】1)从植物氮磷积累量来看,可以通过收割人工湿地中植物的茎叶来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植物茎叶部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通过收割植物去除氮磷,定期收割植物可以部分提高水质净化效果;2)污水处理厂尾水经过洋湖人工湿地后,水质逐渐提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民  宋照亮  李蓓蕾  蔡彦彬  
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选取18种植物,运用微波消解和Walkley-Black消解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及其产生通量变化特征,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18种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差异(P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昌  史玉虎  潘磊  郑兰英  庞宏东  
为了解人工湿地种植的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采用网袋法,通过1a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了人工湿地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凋落物储量、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对水位降低的响应.结果表明: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 887.83、1 073.25、2 358.86g·m-2;分解1a后,3种凋落物年分解率各自为63.5%、46.5%、61.1%,且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俊贤   张凯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李志斐   谢骏  
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及根际泌氧显著提高其对养殖尾水处理的性能。而不同植物种类和环境会影响根系分泌物释放情况,本实验通过搭建三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尾水,分别为无植物(NP)、风车草组(FCC)、鸢尾组(YW)。检测其根系分泌情况并分析其与污染物去除率间的相关性。样品中检测到并且具有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的化合物共有84种,其中鸢尾有82种,风车草有24种。鸢尾组检测出的柠檬酸的相对浓度为(62.3±9.65)μg/mL,为检测出的相对浓度最高的根系分泌物,且其与NO~-_3-N和TN的去除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种植植物组对NO~-_2-N的去除效果更稳定且显著高于NP组;种植植物组对NO~-_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NP组,YW组显著高于FCC组,其中L-苯丙氨酸、柠檬酸等根系分泌物与NO~-_3-N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对NH~+_4-N和TN的去除率,种植植物组均显著高于NP组,其中FCC组对NH~+_4-N的去除率高于YW组,分泌物L-缬氨酸和胆碱与NH~+_4-N的去除率呈正相关。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较为全面地检测了风车草与鸢尾的根系分泌物组成情况,为应用根系分泌物强化人工湿地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陈伏生  李述  
通过对鄱阳湖水文过程和湖盆地形特点的分析,利用3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种类型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生境、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湿地植物是以根茎为主要繁殖器官的克隆繁殖植物,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点。在宏观尺度上受地形高程、湖水位和洲滩出露时间制约,不同植物群落沿水分梯度分布;在景观尺度上受到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结构影响,形成水平镶嵌结构;微观尺度上还与微地形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部分区域表现为复合体结构。湿地植被对水分梯度的敏感性,导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易变性和脆弱性。近年来,鄱阳湖水位过低且持续时间长,使生态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娟  
【目的】植物α和β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地貌及人为干扰等生态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丹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丹江湿地距湖岸0 km(近湖岸带)、5 km(湖滨带)、10 km(湿地-绿洲过渡带)、15 km(绿洲带)研究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丹江湿地物种较为丰富,植物群落组成较为均匀,通过统计共出现植物13科28种,莎草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在近湖岸带、湖滨带和绿洲带更倾向于单优群落特征,宽广型湿地-绿洲过渡带更倾向于共优群落特征。Margalef丰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