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6)
2023(4507)
2022(3792)
2021(3663)
2020(3185)
2019(6854)
2018(6818)
2017(12551)
2016(7327)
2015(8088)
2014(8133)
2013(8067)
2012(7822)
2011(7070)
2010(7182)
2009(6599)
2008(6954)
2007(6479)
2006(5516)
2005(5082)
作者
(25675)
(21558)
(21387)
(20573)
(13745)
(10692)
(9668)
(8341)
(8100)
(7979)
(7431)
(7290)
(7159)
(7128)
(6875)
(6854)
(6454)
(6422)
(6225)
(6166)
(5642)
(5527)
(5507)
(4993)
(4987)
(4803)
(4761)
(4726)
(4688)
(4510)
学科
(24495)
经济(24457)
管理(18826)
(18577)
(15354)
企业(15354)
方法(12111)
(11122)
数学(10155)
数学方法(9904)
(7188)
(6459)
中国(6405)
(5993)
理论(5043)
业经(4982)
(4871)
财务(4858)
财务管理(4841)
(4822)
银行(4780)
企业财务(4656)
(4571)
金融(4567)
(4565)
贸易(4562)
(4550)
技术(4510)
(4437)
(4189)
机构
大学(110655)
学院(108745)
研究(42193)
(35662)
经济(34640)
管理(34288)
科学(31819)
中国(30280)
(29899)
理学(29495)
理学院(29023)
管理学(28023)
管理学院(27836)
(24737)
(24541)
农业(24040)
业大(22785)
研究所(22673)
中心(18810)
(17688)
(17344)
(15744)
农业大学(15536)
北京(15265)
(14899)
(14812)
技术(14445)
(14196)
财经(14097)
师范(13887)
基金
项目(75260)
科学(56826)
基金(54406)
(51501)
国家(51110)
研究(45496)
科学基金(41437)
自然(30740)
自然科(30099)
自然科学(30081)
(29614)
自然科学基金(29539)
基金项目(28174)
社会(26703)
(25898)
社会科(25179)
社会科学(25172)
资助(23669)
教育(21374)
重点(17876)
计划(17469)
科技(16201)
编号(16163)
(15582)
科研(15451)
(15041)
(14930)
创新(14129)
成果(13922)
专项(13437)
期刊
(39623)
经济(39623)
学报(31545)
研究(28021)
(27543)
科学(23987)
中国(23830)
大学(22265)
学学(21462)
农业(18364)
(14605)
管理(13347)
教育(11322)
(9936)
业大(9822)
(9213)
金融(9213)
(8505)
农业大学(8098)
技术(8093)
财经(7516)
(6509)
林业(6483)
科技(6344)
经济研究(6157)
自然(5623)
中国农业(5450)
业经(5375)
统计(5069)
问题(4913)
共检索到162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媛  梁军  张星耀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某些特定基因调控的,在细胞生长发育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生物学过程,伴随着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其中,植物过敏性反应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表现为植物在不亲和病原菌侵染下受侵细胞及邻近细胞的快速死亡,从而导致病原菌生长受抑制,HR过程对于植物抗病性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抗病过程中的PCD和HR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病理学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过程中PCD及HR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植物HR特征、可能的信号传导因子、检测方法、产生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林木抗病中的PCD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兰  张明  汪晓峰  
该文以家榆种子为材料,在37℃、100%相对湿度(RH)条件下老化,检测种子老化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部分典型特征.DAPI荧光染色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老化过程中产生了凋亡小体,种子DNA电泳图谱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细胞电解质渗漏率结果表明,细胞膜在老化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完整性.老化初期O2.-产生速率加快,H2O2含量激增、且O2.-产生速率、H2O2含量都维持在μmol数量级.这些特征充分证明种子老化死亡过程属于PCD范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贺贝  蔡璇  曾祥玲  王彩云  周媛  邹晶晶  
【目的】探索了结实型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瓣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提高桂花园林赏花价值与经济用花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潢川金桂’O. fragrans ‘Huangchuan Jingui’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气相色谱法测定内源乙烯释放,流式细胞法检测核DNA变化,以及检测桂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桂花花瓣中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在初花期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2)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初花期开始积累至盛花期最高,在盛花末期开始减少至消失,而ATP质量分数一直呈下降趋势。(3)乙烯释放量从盛花末期开始逐渐上升至萎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花瓣中的核物质也基本消失。(4)桂花花瓣中活性氧的激发、细胞色素c释放和ATP持续下降明显发生于初花期,为早期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事件;乙烯跃变、DNA降解发生在盛花末期之后,为晚期PCD事件。【结论】线粒体功能活性下降可能是桂花花瓣早期PCD信号,内源乙烯跃变引起花瓣萎蔫失水和DNA降解可能是PCD执行的结果。图5参3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韦存虚  张军  谢佩松  周卫东  陈义芳  许如根  
【目的】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胚乳细胞变成死细胞,本研究阐明这种死亡方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淀粉胚乳细胞核的结构变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检测DNA断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和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测量。【结果】伴随淀粉胚乳发育进程,大麦淀粉胚乳细胞核呈现出核变形、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和核瓦解形成核残体等一系列PCD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结果都表明,核DNA发生了有规律的断裂,但DAPI染色结果却表明,核残体并没有从死亡的淀粉胚乳细胞中消失,而是分散存在于淀粉粒之间。Evan’sblue染色表明,死亡的淀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祥  鲍依群  谭小云  
[目的]exocyst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囊泡拴系因子复合体。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exocyst复合体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如生长素运输、细胞极性生长、细胞板形成和细胞自噬等。探索exocyst复合体更多的生物学功能,对于了解exocyst复合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exocyst复合体亚基sec8基因花粉拯救的孢子体突变体PRsec8m1为材料,通过台盼蓝、DAPI、DHcF-Dc等染料染色,结合遗传学试验分析其主根发育表型。[结果]发现exocyst复合体亚基sec8基因突变导致主根细胞程序性死亡(PcD),阻断水杨酸信号传递途径不能缓解这种PcD表型。[结论]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冬梅  许雪锋  李天忠  王忆  韩振海  
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幼苗。通过对其叶片及根系中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干旱胁迫能诱导新疆野苹果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具有以下特点: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间普遍早于叶片;同是叶片,海绵组织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间早于栅栏组织;同是根系,皮层细胞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变化的时间普遍早于中柱细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启中  张明菊  张献龙  郭小平  
棉花悬浮细胞经高浓度细胞分裂素(2mg/LKT或4mg/LKT)处理后第4天大量死亡,培养物呈褐黑色;抽提总DNA,进行琼脂糖胶电泳,结果表明:2mg/LKT和4mg/LKT两处理中有明显的大小为140~180bp及其倍增量片段的DNA“梯”。进行PI和FDA染色显微观察可以看到:2mg/LKT处理中大部分细胞的细胞核较小,核质浓缩,呈棒形或弯月形;胞质浓缩,出现了不对称的质壁分离,且丧失了FDA染色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由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引起的棉花悬浮细胞大规模死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不同的生理状态(UCSA和BAE)和不同生长时期(指数增长期和静止期)的棉花悬浮细胞对高浓度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广行  丁平  李涛  王克荣  
为了验证营养体不亲和性导致细胞凋亡的假说,对栗疫病菌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物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了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变化,测定了融合细胞的活性氧产生、脂肪粒积累以及进行了融合细胞死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群菌株的孢子混合涂板,孵育后经历萌发、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DNA梯状条带,这一特征为营养体不亲和性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新的证据;细胞学上可观察到不亲和性菌株融合细胞细胞核降解、活性氧产生减少、脂肪粒积累增多及融合细胞死亡,这些特征与细胞凋亡的特征相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启中  吴家和  张献龙  
 在植物抗病的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中发生的细胞死亡被证明为一种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与HR相关的PCD发生一般由R基因 /avr基因的不相容互作引起。离子流(Ca2+ )、活性氧(ROS)、水杨酸(SA)、茉莉酸(JA)等均是PCD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类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s likeproteases,CLPs)、线粒体参与PCD过程;液泡在植物PCD中占重要的地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嘉  张振文  
【目的】研究人工模拟干旱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发生的程序性死亡,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理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欧亚种(V. vinifera L.)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幼苗,在电镜下观察干旱胁迫不同时间赤霞珠叶片和根系的超微结构。【结果】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中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变化普遍早于叶片,叶片海绵组织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间早于栅栏组织,而根系皮层细胞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变化的时间普遍早于中柱细胞。叶片和根系的细胞核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出现了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凝聚及...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宇  柳逸群  葛源  
Metacaspase是在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底物精氨酸/赖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根据蛋白质结构特征可将metcaspase分为typeⅠ与typeⅡ两种类型,均参与调控多种植物与原生动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type Ⅰ metacaspase基因(GenBank No. XM_001696904)序列,采用巢式PCR克隆获取type Ⅰmetcaspase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命名为CrMC1。CrMC1 ORF全长987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4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与已知物种type Ⅰ metacaspase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CrMC1具有高度保守的p20、p10、连接区结构域以及精氨酸、半胱氨酸活性中心位点。研究显示,在H_2O_2诱导的莱茵衣藻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CrMC1表达量显著提高(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树成  丁海东  鲁锐  石犇  马芳芳  
水分胁迫是一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调节植物对水分胁迫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BA不仅可以通过诱导气孔关闭来调节植物水分代谢,而且可以通过诱导脱水耐性蛋白的表达来增强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BA增强水分胁迫耐性的作用与其诱导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有关。本文综述了ABA诱导活性氧产生、抗氧化防护酶基因表达、抗氧化防护酶活性增强方面的新进展,进一步分析了NADPH氧化酶、激酶磷酸化反应、Ca2+与活性氧之间的"交谈"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反应中的作用,认为:ABA诱导的抗氧化作用在植物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是网络,而不是直线通路,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夕全  阮辛森  马亮  孙亚利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植物应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一种主要策略。与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其被侵染的细胞需通过复杂的监控机制来启动和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细胞死亡在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中的凋亡、自噬和坏死3种细胞死亡类型在植物细胞中均可能存在,且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植物既可利用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也可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限制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目前,有关植物细胞死亡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紊乱。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近年来关于细胞死亡在植物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1)植物细胞死亡的种类; 2)细胞死亡参与不同层面植物免疫反应的功能; 3) ROS、植物激素和蛋白酶等因子参与调控PCD的功能和机制。同时,对不同细胞死亡信号途径的交叉互作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出假说,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尉万聪  薛照辉  高武军  李润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嵘  刘晓宇  张红晓  张炜  
前期研究表明:500mmol.L-1NaCl处理能诱导水稻武运粳8号根尖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为了研究Zn2+对盐胁迫诱导的水稻根尖细胞PCD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Zn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0μmol.L-1Zn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CD现象。对这一过程中抗氧化酶(CAT、APX、POD和SOD)活性进行检测,发现抗氧化酶活性短期迅速升高,随后降低,10μmol.L-1Zn2+试验组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与单独NaCl处理组。而对H2O2在根尖细胞积累的观测结果显示Zn2+的添加能减少H2O2的积累,证明低水平Zn2+(10μmo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