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1)
2023(2673)
2022(2379)
2021(2340)
2020(2099)
2019(4303)
2018(4389)
2017(6976)
2016(4725)
2015(5459)
2014(5498)
2013(5374)
2012(5444)
2011(4954)
2010(5064)
2009(4710)
2008(5053)
2007(4740)
2006(4121)
2005(3740)
作者
(19904)
(16991)
(16814)
(16007)
(10827)
(8582)
(7500)
(6710)
(6521)
(6430)
(5905)
(5881)
(5735)
(5684)
(5603)
(5474)
(5116)
(5063)
(4977)
(4935)
(4695)
(4472)
(4359)
(4060)
(3997)
(3887)
(3873)
(3802)
(3690)
(3660)
学科
(11646)
经济(11624)
(9392)
管理(9307)
(8336)
(6739)
企业(6739)
方法(4982)
(4075)
数学(3794)
数学方法(3620)
中国(3541)
(3302)
贸易(3298)
(3214)
(3176)
理论(3095)
(2960)
水产(2840)
(2829)
(2701)
(2656)
及其(2655)
植物(2650)
业经(2633)
农业(2600)
动物(2491)
(2450)
(2416)
教育(2228)
机构
大学(72173)
学院(71107)
研究(32960)
(30884)
科学(28409)
农业(25505)
中国(21970)
(21704)
业大(20955)
研究所(20311)
(17509)
管理(17153)
(16924)
经济(16215)
农业大学(16170)
(15565)
(15536)
(14772)
实验(14724)
理学(14202)
实验室(14189)
中心(14103)
理学院(13868)
重点(13453)
(13098)
管理学(13064)
技术(13016)
管理学院(12977)
科学院(12534)
(10954)
基金
项目(50345)
(35259)
科学(35215)
国家(34988)
基金(33956)
科学基金(25845)
研究(25603)
(22089)
自然(21524)
自然科(21026)
自然科学(21010)
自然科学基金(20599)
(19372)
基金项目(17483)
科技(15482)
计划(15325)
资助(14907)
重点(12635)
(12107)
专项(11854)
社会(11729)
教育(11704)
科研(10844)
社会科(10812)
社会科学(10809)
(10721)
(10604)
(9974)
创新(9542)
农业(9235)
期刊
学报(30559)
(29783)
(21718)
经济(21718)
科学(20909)
农业(20425)
大学(20062)
学学(19468)
中国(19148)
研究(15862)
(11440)
业大(10708)
农业大学(9133)
(7640)
教育(7631)
管理(7119)
(6794)
中国农业(6489)
林业(6009)
自然(5823)
自然科(5307)
自然科学(5307)
技术(5184)
科技(5173)
农林(4239)
(4239)
农业科学(4204)
(4098)
金融(4098)
(4080)
共检索到112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平  陈锦  袁定阳  罗孝和  夏石头  
以超级杂交稻父本0293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法研究植物抗病基因snc1在超级杂交稻父本中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0293成熟胚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NMB诱导培养基,2,4–D和6–BA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3.0和0.2 mg/L;以LB液体培养的农杆菌转化能力最强,抽真空转化方式获得的抗性愈伤率较高,最适共培养时间为2 d;麦芽糖为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碳源,NMB+KT 0.4 mg/L+6–BA 2.5 mg/L+NAA 0.5 mg/L+IAA 0.5 mg/L为较适合的分化培养基;通过优化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条件,共获得6株含目的基因snc1的转化植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杰  朱永昌  龚学书  黄宁远  
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InheritanceAnalysisofBlastResistanceof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强俊  杨弘  马昕羽  王辉  徐跑  何杰  朱志祥  李瑞伟  
以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繁育4组F1,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罗非鱼饲养100 d后,运用"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分析了4组F1罗非鱼8个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效应以及与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F1群体平均优势为0.129 4~0.368 4。除尾柄长超亲优势较大外,其他性状的群体超亲优势较小或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2)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B)为0.714 2~0.995 3,表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性状的遗传变异影响极显著(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小龙  邓启云  吴丹  刘英  吴俊  庄文  李诚  李莺歌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外,其他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贡献率,说明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产量潜力的贡献更重要。②杂种F1株高、秆长、穗长、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受恢复系影响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振艳  刘峰  苟小清  王晓军  
小麦TaNADP-ME1基因对干旱、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利用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TaNADP-ME1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E1,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愈伤,分化和生根后获得转化植株,PCR鉴定获得20株转基因水稻苗。结果为进一步确定TaNADP-ME1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建珍  肖依波  汪志威  卢经伟  姚仪敏  邵平  王燚  张运波  田小海  
培育大穗型品种是我国超级杂交稻主要育种目标之一,但大穗型水稻品种常存在结实率过低或结实不稳定等严重问题,而旱害常成为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以21份大穗型水稻父本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法,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开始进行连续10d的干旱处理(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至40%~50%),研究了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品种的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降低,敏感品种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强耐旱品种。试验共筛选出8个大穗型强耐旱父本材料,10个耐旱型父本材料,3个敏感型父本材料。其中R527和9 311选的结实率和总粒数在干旱条件下都表现良好。2个耐旱性差异品种的授粉生物特性分析发现,干旱处理后各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华康  张卫清  林强  
分析了福建省近几年来审定的籼型杂交水稻米质主要性状 ,认为目前杂交稻米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垩白率高、垩白度大、胶稠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等 ,提出了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的途径 .米质性状是遗传性状 ,杂交稻米质状况与亲本的米质状况密切相关 .利用米质性状的遗传规律 ,加强优质 A、R系的选育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杂交稻米质差的问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勇  黄大辉  秦钢  梁海福  屈秋明  粟学俊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标记,对华南地区常用的30份杂交稻恢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所有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是70个,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1.069~4.000之间,平均为2.05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064~0.750,平均为0.456。聚类分析表明,30个水稻恢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8~0.97之间,有4份材料桂55、9518、测315和5058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可在强优势组合的培育中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耀懋  陆岗  黎坤爱  梁云涛  
用籼粳稻分别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杂交,观察杂交F1籼粳性状的表现情况。据此分析认为,普通野生稻存在某些形质的籼粳分化现象,但分化是局部的,就总体来说,普野仍属非籼非粳的“中性型”;从籼或粳与普野杂交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和相似的亲缘关系看,籼稻和粳稻的起源应是平行的,粳稻并非从籼稻而来,籼粳稻可能分别直接来源于不同地理生态型的普通野生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志威  张永英  左碧浩  卢经伟  吴晨阳  姚仪敏  田小海  
冷害已成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一大问题,而与超级杂交稻密切关联的大穗型水稻的耐冷性鉴定尚没有成型的方法。以21个现有杂交稻水稻大穗型父本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当地水稻典型受害气象条件,进行连续7d低温处理(日平均温度17.5℃),以受精率和毎穗颖花数为联合筛选指标进行了低温耐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各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耐低温型、较耐低温型、较感低温型和低温敏感型。其中BL006、R-HQ和香八等3品种属于耐低温型,C-418属于低温敏可感型。经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低温处理后,耐低温型品种BL006、R-HQ...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稳香  陈立云  雷东阳  
为探明父本结实率对杂交中稻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以7个父本品种和相应杂交组合为材料,对父本结实率与相应组合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品种结实率对组合结实率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正相关影响,尤以明恢63,桂99,R838的影响明显.利用生态点的差异,可以有效鉴定出哪些父本品种对组合的结实率影响大;利用父本品种间对组合结实率影响的差异,可以有针对性的筛选出抗高温或低温的组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隆平  辛业芸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王旭春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俊杰  何觉民  陆建农  何仪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定温处理试验,研究了CMS系Ⅱ-32A自交繁殖系Ⅱ-32A-4的育性转换机制,确定了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结果表明:Ⅱ-32A-4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长日对Ⅱ-32A-4的正常育性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短日则反之.其育性转变的临界温度为25.5℃,而11.87 h/d以下的日长对其育性的恢复也有一定影响.与Ⅱ-32A相比,Ⅱ-32A-4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不育性稳定性变好,天然异交结实率提高,有效分蘖数增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相  刘永柱  郭建夫  王慧  陈志强  
【目的】探讨应用分子标记预测杂交稻F1茎蘖成穗率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杂交稻亲本的茎蘖成穗性状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与成穗率QTL连锁的56个SSR标记检测了13个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结合42个F1杂交组合(7×6NCⅡ)的成穗率表现,对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3个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为0.15~0.53,平均为0.33;以相似系数0.65为标准可将13个亲本划分为2大类群。亲本间QTL-SSR遗传距离与F1双亲一般配合力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4),而与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