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4)
- 2023(9203)
- 2022(7610)
- 2021(6853)
- 2020(5471)
- 2019(12062)
- 2018(11758)
- 2017(21070)
- 2016(11642)
- 2015(12913)
- 2014(12387)
- 2013(12433)
- 2012(12011)
- 2011(11240)
- 2010(11540)
- 2009(10634)
- 2008(10646)
- 2007(9713)
- 2006(8915)
- 2005(8202)
- 学科
- 济(50897)
- 经济(50855)
- 管理(33261)
- 业(32158)
- 企(25039)
- 企业(25039)
- 中国(18689)
- 地方(18274)
- 学(16341)
- 农(15069)
- 技术(15057)
- 业经(13636)
- 方法(11686)
- 发(10772)
- 农业(10679)
- 技术管理(10568)
- 地方经济(10355)
- 银(9965)
- 银行(9919)
- 融(9852)
- 金融(9851)
- 行(9767)
- 环境(9506)
- 和(9499)
- 制(9138)
- 数学(8867)
- 数学方法(8760)
- 资源(8148)
- 理论(8147)
- 贸(8051)
- 机构
- 学院(169562)
- 大学(167068)
- 研究(68714)
- 济(65831)
- 经济(64331)
- 管理(58013)
- 中国(50898)
- 理学(47803)
- 理学院(47119)
- 管理学(46281)
- 科学(46219)
- 管理学院(45955)
- 京(38094)
- 农(37531)
- 所(37447)
- 研究所(34142)
- 中心(30150)
- 农业(29501)
- 财(28962)
- 江(28517)
- 业大(28008)
- 范(25131)
- 师范(24788)
- 北京(24756)
- 院(24516)
- 省(24227)
- 州(23493)
- 科学院(22674)
- 技术(21785)
- 财经(21763)
- 基金
- 项目(110541)
- 科学(85559)
- 研究(78811)
- 基金(76134)
- 家(68872)
- 国家(68246)
- 科学基金(56360)
- 社会(47972)
- 省(47045)
- 社会科(45354)
- 社会科学(45343)
- 基金项目(39740)
- 划(38826)
- 自然(36394)
- 自然科(35360)
- 自然科学(35346)
- 自然科学基金(34682)
- 教育(34360)
- 发(31305)
- 编号(31268)
- 资助(29552)
- 创(26071)
- 重点(26071)
- 成果(25965)
- 创新(24692)
- 发展(24476)
- 展(24033)
- 课题(23552)
- 计划(22300)
- 部(21897)
共检索到278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继增 黎裕
种质资源是基因的载体,如何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新的目标基因是21世纪植物育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新的基因发掘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新基因发掘也产生了各种新的思路和策略。笔者在回顾基因发掘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新基因发掘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种基因发掘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开展新基因发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基因组学 种质资源 基因发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慧
概述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包括RAPD,RFLP,AFLP,ISSR等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开花、细胞壁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抗逆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等;在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功能基因鉴定困难等不足,并明确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今后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黎裕 李英慧 杨庆文 张锦鹏 张金梅 邱丽娟 王天宇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基因组学 评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 张艳霞 史玲玲 刘玉军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初生代谢派生.萜类、生物碱类、苯丙烷类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类型,其代谢途径多以代谢频道形式存在,具有种属、生长发育期等特异性.该文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分类、代谢途径及代谢调控基因工程等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了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全面认识植物代谢网络、合理定位次生代谢及其关键酶、促进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进 冯洁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Yabuuchi et al.)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作为复合种,青枯菌在与寄主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生态和寄主适应性。Fengan和Prior提出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用以描述青枯菌种以下的遗传多样性。青枯菌种内表型特征差异的本质是其基因组较其它植物病原细菌更为复杂和更具可塑性。笔者对近期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讨论。
关键词:
青枯菌 遗传多样性 演化型 致病基因组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伦 刘玉军 刘强
木本植物在转向生殖生长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 ,这一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遗传分析 .然而 ,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建立在木本植物生物学特性基础上的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已全面启动 ,并正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 .国内有关木本植物基因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 ,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整个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极不相称 .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 ,选准目标 ,尽快开展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基因组 连锁图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峰 吕香玲
高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是日趋重要的生物燃料作物。同时,它也是一种最有害的杂草的先祖,是许多具有复杂基因组的热带草的植物学模型,开展其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构建了高粱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图谱,完成了高粱全基因组的测序,这为探索高粱基因和功能的对位提供了保障。笔者对高粱基因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及基因组特征、序列分析、QTL定位及关联遗传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及想了解相关信息的广大学者提供了参考信息和研究方向的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杰 贺文闯 向坤莉 武志强 顾翠花
系统发育研究是进化生物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其他众多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基础问题,其核心在于研究不同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与进化命运。利用分子数据研究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手段。随着测序技术的提升和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系统发育研究由早期基于单基因或联合少数片段逐步发展到现阶段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对个体、群体、物种以及更高水平的进化关系进行探讨。讨论了目前植物体内的3套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总结了植物不同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探讨了系统发育树构建的主要方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目前,植物体内的3套基因组适用于不同阶元和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不同基因组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使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备不同的优势和应用:(1)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序列保守,不易重组,单亲遗传,是广泛应用于系统发育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理想分子数据资源;(2)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化速率较慢,目前仅适用于早期植物和大尺度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3)核基因组为双亲遗传,可综合揭示双亲谱系及系统网状进化关系,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不同建树方法适用于不同特征的数据集,在建树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方法避免长枝吸引和不完全谱系分选带来的影响。未来核基因组将成为系统发育研究的主流方向,其双亲遗传特性能够为物种形成过程中的杂交和基因组渗入等事件提供充分的见解。随着越来越多的类群系统位置被确定,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的杂交、回交等双亲遗传,以及核质互作、多倍化、功能适应和趋同进化等问题将会成为系统发育研究的重点。表1参7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青青 冯治洋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environmental DNA,eDNA)中的Ⅱ型聚酮化合物酮基合成酶基因(ketosynthase alpha,KS_α),并依据获得的KS_α基因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初步预测其所在基因簇可能合成的Ⅱ型聚酮化合物种类。[方法]利用Ⅱ型聚酮合酶基因KS_α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筛选珠穆朗玛峰及峨眉山土壤宏基因组文库,对筛选得到的KS_α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与已知Ⅱ型聚酮化合物KS_α基因、孢子色素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以大肠杆菌的fabB基因作为系统发生树的外群。[结果]总共筛选得到28个珠峰文库来源的KS_α基因,11个峨眉山文库来源的KS_α基因。将这些KS_α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34种编码已知Ⅱ型聚酮化合物KS_α基因和5种聚酮化合物孢子色素KS_α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许多eDNA来源的KS_α基因与已知聚酮化合物的KS_α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低,并且除在不同Ⅱ型聚酮结构类型对应的KS_α基因分支中均有分布外,有些eDNA来源KS_α基因在系统发生树中形成了独立的一个分支。[结论]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可以获得新的KS_α基因,通过新基因与已知KS_α基因的同源比对,可以预测新基因所合成化合物的新颖性,为新化合物的发现奠定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欣雨 朱守玟 江转转
【目的】李属植物种类庞杂,其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属植物系统发育、种群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基因组的特征、组成,基因转移,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7种李属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22 215(寒樱)~535 727 bp(梅),GC含量均约为45%,编码序列数量相近。跨膜结构域分析显示,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开放阅读框可能包含信号肽。DNA从叶绿体迁移至线粒体分析显示,tRNA基因比rRNA基因更为保守。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不强,但共线性较高,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纯化选择。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单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寒樱与浙闽樱桃、梅与山杏的亲缘关系更近,李与光核桃的亲缘关系也较为接近,此结果与植物学分类标准存在一致性。【结论】李属线粒体基因组是其全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序列较为保守,可用于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庭璋 胡望雄 徐建红 薛庆中
基因组中约有20%的基因具有上游开放阅读框(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uORF),它位于成熟mRNA 5'端非编码区(5'-UTR)。本文简介了uORF同源群的挖掘方法、分类和进化,以及调控下游mORF翻译的研究进展。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等)和昆虫(果蝇等)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保守肽uORFs,并且在序列多样性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平均长度、基因组聚类、与甲基转移酶的关联性上有所不同。植物uORF的长度通常短于昆虫uORF。借助拟南芥和水稻全长cDNA序列比较,不同的uORF同源群对其下游如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因子、发育信号分子和翻译起始因子eIF5等编码基因的mORF...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琴 李芳东 傅建敏 乌云塔娜 吴硕
针对柿属植物叶片富含单宁,常规CTAB法提取DNA质量低等问题,为了获得符合柿属植物SSR-PCR扩增要求的DNA,分别采用改良CTAB法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两种方法,提取柿属植物DN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得到满足SSR-PCR扩增要求的DNA;试剂盒较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高、杂质少,DNA得率略低,但其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毒害小,因其费用较改良CTAB法高,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方法提取柿属植物DNA。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陶文静 刘大钧
DNA指纹技术是1985年在人体遗传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遗传标记方法,它很快地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DNA指纹技术的广泛采用,许多新的DNA指纹技术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技术基本上是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一是基于经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升 邵俊明 周瑞阳 黄开健
全基因组选择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利用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分析方法准确估计某一群体每一遗传标记的育种值,从而只利用这些预测的育种值来进行选择。文章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因素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并讨论了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数量性状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艳芝 张玉星
中国梨属植物资源丰富,RAPD技术已广泛用于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对不同部位提取的DNA纯度进行测定,并进行RAPD扩增分析,为RAPD技术在梨属种质资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鸭梨和杜梨为试验材料,利用CTAB法对其幼叶、老叶及韧皮部等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时期进行了基因组DNA的提取,并对其进行了RAPD反应的比较。所提取的鸭梨的幼嫩叶片、成熟叶片、韧皮部DNA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2.0、1.8、1.7;杜梨幼嫩叶片、成熟叶片、韧皮部DNA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9、1.8、1.6。二者都能成功进行RAPD扩增,且扩增结果基本一致。利用CTAB法从鸭梨和杜梨的...
关键词:
梨属 不同部位 基因组DNA RAP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