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9)
2023(11729)
2022(10356)
2021(9638)
2020(8107)
2019(18500)
2018(18449)
2017(35393)
2016(19651)
2015(21749)
2014(21767)
2013(21653)
2012(19815)
2011(17769)
2010(17469)
2009(15707)
2008(15201)
2007(13136)
2006(11164)
2005(9676)
作者
(59011)
(49080)
(48672)
(46498)
(31200)
(23832)
(22159)
(19347)
(18650)
(17500)
(16856)
(16589)
(15642)
(15512)
(15324)
(15198)
(15037)
(14612)
(13993)
(13973)
(12446)
(11984)
(11888)
(11062)
(11017)
(10989)
(10966)
(10752)
(9987)
(9966)
学科
(70832)
经济(70748)
管理(52710)
(51207)
(42315)
企业(42315)
方法(34619)
数学(29826)
数学方法(29471)
(20317)
(19446)
(18145)
中国(18109)
业经(16237)
地方(14373)
农业(13188)
(12756)
贸易(12752)
理论(12657)
(12568)
(12468)
(12373)
技术(12046)
(11955)
财务(11892)
财务管理(11874)
环境(11449)
企业财务(11325)
(10891)
银行(10834)
机构
大学(274839)
学院(273365)
管理(106796)
(99248)
经济(96866)
研究(94592)
理学(93328)
理学院(92179)
管理学(90395)
管理学院(89915)
中国(66899)
科学(64661)
(59085)
(53183)
(49727)
业大(47666)
研究所(46186)
(44351)
农业(42244)
中心(41921)
(38772)
北京(37141)
财经(36436)
(36169)
师范(35721)
(34647)
(33267)
(31790)
技术(30877)
师范大学(28911)
基金
项目(198353)
科学(153507)
基金(142204)
研究(138746)
(127387)
国家(126348)
科学基金(106237)
社会(83636)
社会科(79071)
社会科学(79049)
(78433)
基金项目(76384)
自然(72932)
自然科(71182)
自然科学(71157)
自然科学基金(69850)
(67242)
教育(63017)
资助(58673)
编号(55753)
重点(45117)
成果(44754)
(42498)
(42176)
(41122)
计划(39272)
科研(39053)
课题(38877)
创新(38386)
大学(36068)
期刊
(103581)
经济(103581)
研究(74781)
学报(54055)
中国(47998)
(47748)
科学(46431)
大学(38955)
管理(37294)
学学(36960)
农业(33696)
(32117)
教育(29701)
技术(22081)
(20034)
金融(20034)
(17955)
业经(17450)
财经(16861)
经济研究(16155)
图书(15252)
科技(15136)
业大(14731)
(14227)
(14192)
林业(13736)
问题(13441)
理论(13296)
资源(12602)
实践(12445)
共检索到381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丽琴   黄荣珍   彭志远   邹显花   廖迎春   李静凯   陈光水  
磷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元素之一,地下细根觅养塑性是植物提高土壤磷吸收的重要方式。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养分具有异质性或斑块状分布特点,特别是相对固定的养分(如磷)。植物如何调整地下觅养性状对养分斑块的塑性响应尚不清楚,特定细根性状预测地下觅养性状塑性响应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总结植物地下觅养塑性的影响因素,阐述细根(形态、构型、增殖、化学、生理)和菌根真菌性状对富磷斑块的塑性响应,从真菌侵染方式、根系形态结构、养分获取策略等方面分析地下觅养性状及其塑性响应在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种间的差异。基于地下觅养的碳成本假设,指出细根形态塑性和生理塑性在许多情况下是资源竞争的结果。真菌菌丝的增殖塑性更能提高植物养分获取效率,但当根系和菌根真菌均存在于养分斑块时,根系增殖比真菌反应更敏感。本研究还探讨细根性状对地下觅养塑性的预测,指出细根直径是地下觅养性状变化的重要预测指标。围绕当前植物地下觅养塑性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地下觅养塑性框架、地下觅养机制、细根性状对植物养分获取塑性的预测、细根觅养塑性与防御塑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深入理解植物地下磷养分获取策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启鹏  郭志华  李春燕  马履一  
表型可塑性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一种适应能力,表现为积极的响应和消极的响应。可塑性不仅可以作为性状遗传,也可接受进化,但适应进化的前提条件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同时受可塑性代价和限制条件所局限,这些问题可通过先进的生物手段逐渐找到答案,并得到解决。其次,植物可塑性响应还受到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如光照(耐荫性)、营养、水分以及温度等,特别在全球大气变化的影响下,植物的可塑性响应能否反映这种变化值得去关注。同时,国内的表型可塑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大区域尺度上,更多的评价工作需要完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鸿图  王宁  秦笠  陈佳敏  
黄土丘陵区坡面退耕自然恢复演替,逐步形成了植物斑块与裸地斑块镶嵌结构,对土壤有机质、团聚体稳定性和空间异质性产生潜在影响。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演替典型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落为对象,分别对群落内的植物斑块和裸地斑块土壤团聚体特征及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斑块与裸地斑块相比,> 2 mm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有机质含量均有增加,团聚体分形维数较裸地斑块有所减少。其中,植物斑块下粒径> 2 mm的大团聚体含量分别占比64.2%(铁杆蒿)和70.6%(白羊草),对应裸地斑块中分别只占49.5%和45.9%;湿筛处理下白羊草植物斑块的MWD最大,达到1.296 mm,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6.137 g·kg~(-1),相较于裸地斑块,分形维数减小了6.7%,GMD增加了22.6%。表明须根系的多年生禾草白羊草植物斑块对土壤稳定性效果较好。总体而言,植物斑块发展能够增加土壤稳定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李乐乐  赖梦霞  杜长霞  樊怀福  
盐胁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土壤中的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普遍的异质性,植物对这种盐分差异性十分敏感。深入了解植物对异质盐胁迫的响应模式,对于改善植物在非一致性盐胁迫下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农业生产中,植物对土壤异质盐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盐分异质性分布成因及近年来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成因及分布;(2)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3)植物根系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响应;(4)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和根区盐分含量的关系。展望了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可行性研究。参6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玉霞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宁延龙  高俊岭  
对林木营养的研究虽然开始较早,但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仅限于对基因差异的表面研究上,极少涉及林木的遗传机制。由于在人工林抚育中较少采取施肥措施,而且经常要在贫瘠的土地上植树造林,因此对林木营养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文章探讨了营养性状的概念,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林木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就不同营养水平上林木基因差异的研究、林木养分效率(NUE)研究和林木营养差异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评述。林木养分效率的研究主要包括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两方面;林木营养差异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主要从根系分泌物、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Km,Im ax,Cm in)和根系形态三方面进行讨论。借鉴农作物的研究成果,作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兴良  白洁冰  欧阳华  
传统的氮循环模式认为,土壤有机氮只有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无机氮(NH4++NO3-)后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多种陆地植物具有从土壤中获取小分子有机物质(如自由态氨基酸)的能力,对传统的氮循环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论文从土壤中氮素的形态、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证据、有机氮吸收的机制、以有机氮为重要氮源的生态系统类型以及根系吸收与分泌有机氮之间的平衡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本领域内核心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植物吸收有机氮的改进方法及研究方向,为进行植物利用有机氮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定清  
本文述评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镍的含量,分布,形态,吸附与解吸及其影响因素,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与其它元素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升  邵俊明  周瑞阳  黄开健  
全基因组选择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利用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分析方法准确估计某一群体每一遗传标记的育种值,从而只利用这些预测的育种值来进行选择。文章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因素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并讨论了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数量性状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海林  徐力刚  姜加虎  许加星  邓建明  王晓龙  
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研究一直是湿地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由于其独特的水文特征与潜育化土壤环境,湿地植物根系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近年来更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总结了近年来湿地植物根系生长动态研究方面的已有成果,综合论述了湿地环境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归纳了湿地水文过程、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其他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加强植物根系对湿地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与机制研究的归纳总结,有助于掌握湿地环境根际微生态系统研究动态,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及演化机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炜杰  郭佳  赵敏  王任远  侯淑贞  杨芸  钟斌  郭华  刘晨  沈颖  柳丹  
根系分泌物不仅是植物与根际进行物质交换的载体,还参与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各个环节。通过查阅1992-2016年国内外关于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成果,对根系分泌物分类的依据、常用收集鉴定方法的适用性,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方面等进行了综述。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提取鉴定方法以及对污染土壤修复机理影响等方面的系统梳理,揭示了目前中国在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研究体系以及在今后的研究中所需要突破的方向。植物修复作为典型的绿色、环保的修复技术近年来应用广泛,但修复效率低、耗时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一直是困扰该技术大面积应用的重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兴祥  孙作文  李美  朱虹  赵米若  李健  房锋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外来入侵植物,为明确其潜在的扩散蔓延区域,在山东省不同区域采集31份土壤,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银胶菊对采自山东省31份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银胶菊的生长对土壤依赖性不强,在23份土壤中生长正常,占总土壤份数的74.19%。从8个土壤性状指标来看,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类型5个指标的高低不影响银胶菊正常生长,而土壤pH、土壤质地和土壤盐分含量3个指标是影响银胶菊生长的主要指标,其中银胶菊不适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恒威  许明祥  王爱国  马昕昕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斌  尚鹤  韩景军  梁景森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生物技术,其核心是对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重金属的生物学特性的利用。其具有费用低廉、节约土地资源或储藏费用、利用植物本身特性、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无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全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普遍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环境的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重金属耐性基因和有机污染物耐性基因在植物清除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斌  陈俊任  彭丹莉  刘晨  郭华  吴家森  叶正钱  柳丹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璐璐  樊江文  吴绍洪  
由于在海拔梯度上各种环境因子表现出连续的梯度性变化,以海拔梯度为平台研究植物叶片性状的适应特征有助于揭示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可以为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植物的叶寿命、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叶片结构性状和气孔导度、叶片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δ13C等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探讨了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便为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