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5)
2023(6255)
2022(5472)
2021(5242)
2020(4379)
2019(10207)
2018(10170)
2017(18949)
2016(10902)
2015(12326)
2014(12349)
2013(12406)
2012(11751)
2011(10844)
2010(10754)
2009(9768)
2008(9931)
2007(8471)
2006(7709)
2005(6631)
作者
(34638)
(29208)
(29032)
(27406)
(18480)
(14231)
(13170)
(11234)
(11120)
(10650)
(10219)
(10083)
(9704)
(9382)
(9322)
(8795)
(8649)
(8435)
(8420)
(8354)
(7424)
(7404)
(7044)
(6679)
(6546)
(6455)
(6452)
(6428)
(6010)
(5915)
学科
(41817)
经济(41762)
管理(28674)
(24572)
(19288)
企业(19288)
方法(16688)
数学(14249)
数学方法(13960)
(13905)
地方(13166)
(12527)
中国(10079)
业经(8946)
农业(8909)
(8496)
(8260)
环境(7976)
资源(7605)
理论(7103)
(6965)
地方经济(6506)
(6352)
贸易(6344)
(6019)
(5998)
(5855)
技术(5406)
(5378)
生态(5311)
机构
大学(156712)
学院(155376)
研究(60129)
管理(54076)
(52110)
经济(50631)
理学(46346)
理学院(45557)
管理学(44282)
管理学院(44006)
科学(43659)
中国(43389)
(36061)
(34585)
(33301)
研究所(30966)
业大(28632)
农业(27395)
中心(26238)
(25339)
(24363)
师范(24095)
(23581)
北京(22698)
(22473)
(20956)
(20680)
师范大学(19723)
科学院(19240)
财经(18580)
基金
项目(109985)
科学(84309)
基金(77428)
研究(74072)
(71071)
国家(70505)
科学基金(58031)
(44280)
社会(43554)
基金项目(41902)
自然(41235)
社会科(40939)
社会科学(40925)
自然科(40065)
自然科学(40044)
自然科学基金(39293)
(38347)
教育(33323)
资助(31873)
编号(29518)
重点(25641)
(24115)
成果(24108)
计划(23016)
(22771)
(21704)
课题(21666)
科研(21514)
科技(21100)
创新(20372)
期刊
(60737)
经济(60737)
研究(42308)
中国(34258)
学报(34255)
(30669)
科学(30080)
大学(23974)
学学(22375)
农业(20965)
管理(18798)
(17974)
教育(17213)
资源(13654)
(12317)
技术(12256)
图书(10483)
(9799)
金融(9799)
业经(9771)
(9738)
业大(9643)
林业(8813)
(8686)
科技(8401)
财经(8330)
经济研究(8277)
问题(8264)
书馆(7625)
图书馆(7625)
共检索到235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秀  马克明  王德  
通过K-means和等级聚类方法将黄河三角洲227个草本样方中的20个常见物种进行了聚类,用Kendall's方法对组内物种相关性及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将通过显著性检验后物种间距离与物种生长微环境(土壤水分、土壤盐分)、生境、物种所属分布区、物种分类距离、生活型及繁殖方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所有物种被划分为8个同资源种团和17个亚种团。同资源种团与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和生境都显著相关;与生活型、繁殖方式、分类距离和分布区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分类方法所划分的一组物种,在统计上并不一定是显著相关。黄河三角洲地区经过显著性检验后的同资源种团,能代表物种所属的微环境,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其生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高生  王仁卿  
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TWINSPAN将研究区植被分为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和草本群落3大类,包括12个群落类型。采用3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到草本群落过渡,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在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波动较大,而在草本群落波动较小。DCA排序结果表明,决定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分布类型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盐分和水文状况。在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在土壤含盐量较低区域,组成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金生  崔萍  
据调查 ,黄河三角洲水鸟资源种类约有 54种 ,数量约3752 4~ 62 50 9只。本文分析了威胁水鸟生存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保护水鸟资源的相应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颂,黄耀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创业  黄翀  刘庆生  刘高焕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生态系统先天脆弱性和敏感性,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保护当地自然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当地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论文以当地一种典型植被类型——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群落为例,以广义加法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作为分析、模拟的手段,探索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模拟其潜在分布区,以期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植被分布以及土壤数据通过野外调查获取,共计获取641个植物群落样方、964个土壤样品,并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盐和可溶性钾等理化指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面临诸多资源环境新问题和约束性条件;3经济发展、开发效率、产业结构、市场发展、环境规制、外资利用等因素是促使响应度演变的核心影响因素,影响系数介于0.0457~0.0526。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薇  陈为峰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综合评价,提出不同分值区域主要工程措施以及耕地、盐碱荒地、林草苇地和滩涂的具体整理措施。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技术。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偏低,生态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的有167.36km2,占垦利县总面积的7.59%;分值在55—70分的有284.89 km2,占12.93%;分值在40—55分的为681.36 km2,占30.91%;40分以下的为931.42 km2,占42.26%。研究结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