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6)
- 2023(3542)
- 2022(2956)
- 2021(2539)
- 2020(2228)
- 2019(4070)
- 2018(3965)
- 2017(6682)
- 2016(3988)
- 2015(4257)
- 2014(4167)
- 2013(4143)
- 2012(3838)
- 2011(3461)
- 2010(3395)
- 2009(3195)
- 2008(3098)
- 2007(2733)
- 2006(2486)
- 2005(2157)
- 学科
- 济(13293)
- 经济(13284)
- 管理(11113)
- 业(8013)
- 学(7621)
- 方法(6748)
- 环境(6675)
- 企(6301)
- 企业(6301)
- 数学(5902)
- 数学方法(5606)
- 划(3882)
- 农(3755)
- 中国(3222)
- 和(3119)
- 规划(3104)
- 环境规划(2965)
- 物(2923)
- 生态(2895)
- 资源(2861)
- 业经(2824)
- 发(2737)
- 财(2552)
- 及其(2544)
- 农业(2411)
- 技术(2398)
- 理论(2396)
- 地方(2358)
- 防(2257)
- 植(2216)
- 机构
- 学院(60829)
- 大学(60349)
- 研究(24032)
- 科学(20147)
- 农(19230)
- 管理(19099)
- 济(18196)
- 经济(17635)
- 中国(16484)
- 理学(16404)
- 理学院(16169)
- 业大(16087)
- 农业(15575)
- 管理学(15372)
- 管理学院(15307)
- 所(14144)
- 京(13828)
- 研究所(13362)
- 中心(10498)
- 农业大学(10483)
- 室(10053)
- 省(10001)
- 实验(9490)
- 江(9488)
- 技术(9372)
- 实验室(9149)
- 院(9143)
- 北京(8710)
- 重点(8617)
- 工程(8513)
- 基金
- 项目(47042)
- 科学(34786)
- 基金(32952)
- 家(32203)
- 国家(31991)
- 研究(26288)
- 科学基金(25949)
- 省(19992)
- 自然(19961)
- 自然科(19456)
- 自然科学(19448)
- 自然科学基金(19049)
- 划(16877)
- 基金项目(16530)
- 社会(14924)
- 资助(14661)
- 社会科(14202)
- 社会科学(14189)
- 计划(12254)
- 科技(12231)
- 教育(11380)
- 重点(11216)
- 发(10233)
- 科研(9890)
- 创(9321)
- 专项(9248)
- 创新(8951)
- 编号(8786)
- 部(8280)
- 业(8121)
共检索到86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媛媛 黄冬梅 邓班 李丹静 张玉 缪颖
以拟南芥成熟叶片为材料,探索3种不同型号超声破碎仪器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超声破碎条件.根据超声破碎结果推荐使用Covaris M220 Focused-ultrasonicator仪器,并将该仪器破碎条件设置为10%duty cycle、75 Watts Intensity Peak Incident power、200 cycle per Burst、7℃bath temperature、破碎时间12 min时,可获得约500 bp的DNA片段.同时,为检测不同H3K9ac抗体用量对染色质免疫沉淀效率的影响,通过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初始量0.25 g的拟南芥叶片所需H3K9ac抗体的最适用量为3μL.此外,以不同衰老程度的水稻旗叶为材料,根据上述破碎条件,进一步优化超声破碎时间,同样可以获得合适的DNA片段,根据优化的样品与抗体用量比例,通过免疫沉淀可以获得适用于后期实时定量PCR(Ch IP-q PCR)和高通量测序(Ch IP-seq)分析的DNA样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艳华 韦小敏 李肖 来航线 马小娟
【目的】对斜卧青霉转录调控因子Hac1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为其调控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斜卧青霉为材料,DTT诱导转录调控因子Hac1表达,用交联Buffer处理菌丝,使Hac1与靶基因交联,超声破碎染色质后,进行解交联染色体检验,研究不同交联时间(5,10,20,30,40min)、不同菌丝用量(10mL CHIP缓冲液中分别添加0.25,0.50,1.00,1.50g菌丝)及不同超声功率(15,20,25,30 W)、超声时间(1,3,5s)、超声间隔时间(10,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浩 彭小薇 王晓英 孙雨 宋晓晖 吴清民
为研究羊种布鲁氏菌转录调控因子MucR蛋白的毒力相关机制,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行了优化。构建了表达MucRFlag融合蛋白的羊种布鲁氏菌菌株,并用商品化抗Flag标签抗体对MucRFlag蛋白进行富集,从而替代MucR蛋白抗体的制备过程。通过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对羊种布鲁氏菌MucR蛋白的结合靶点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通过使用该方法鉴定出羊种布鲁氏菌MucR蛋白可以结合到BMEI0430和BMEI1364(MucR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适用布鲁氏菌转录调控因子结合靶点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青林 宋明 王小佳 张洪 李成琼 王志敏
春化记忆在植物发育开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南芥春化细胞的记忆来源于FLC染色质结构的改变。组蛋白H3在Lys-4的三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与FLC的激活表达有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和组蛋白H3在Lys-9和Lys-27上的三甲基化参与FLC的抑制作用。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春化记忆 染色质改变 春化相关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勇军 李宏光 E.Schliephake H.Budahn 朋金娥 刘春明 张绍松
根结线虫是许多农作物的重要病原,在农业生产中常极大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中选用了7种不同染料,分别对侵入寄主根系组织初期的J2幼虫、雌虫产生的卵块团、雌虫尾部会阴花纹、及鉴别J2幼虫的死虫与活虫的染色方法进行了探索,这些方法便于有效了解和识别病原在侵染寄主不同阶段的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溴酚蓝溶液对侵入根系的J2幼虫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对于根系上的卵块团与雌虫的会阴花纹,cochenille red A或phloxine B溶液的染色效果较清晰;用甲基蓝与吖啶橙溶液分别对J2幼虫染色后,可相应地在可见光和荧光显微镜下判别J2幼虫中的死虫。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染料 染色 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金磊 李占杰 王凯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这一调控过程与染色质核小体的动态定位相关,调控因子的结合需要裸露的无核小体的DNA区域,即开放的染色质位点.因此,高效精确地定位基因组上的开放染色质位点为成功地发掘基因组调控元件,乃至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有效手段.本文对开放染色质位点的定义、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功能注释进行概述,希望对在基因组水平上调控元件的发掘,尤其是在植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肖红 葛雨萱 王亮生 甘长青
2000年秋季以4个不同叶色类型的黄栌("黄"、"橙红"、"紫红"、"红")为材料,调查其在秋季变色期叶片内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色类型黄栌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0月24日达最高峰,其中"紫红"的含量最高,达306.55个色素单位,而"黄"的含量最低,仅42.25个色素单位。不同叶色类型黄栌叶片间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在叶色变化过程中降低。"紫红"的pH值低于"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一株树上绿色叶片的pH值明显高于红色叶片。通过1998,1999和2001年3年叶色改善试验,发现喷施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关键词:
黄栌 叶色 花青素 pH 乙烯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文一 胡春奎
【目的】设计一套植物叶片颜色及生态环境参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为研究生态环境参数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C8051F330单片机配合TCS230颜色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及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组成无线数据采集节点,与带有无线接收节点的PC计算机结合,构建植物叶片颜色及其生态环境参数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结果】利用所建立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可将从数据采集节点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时传送到PC计算机,在开阔地无干扰条件下通信距离可达100m,可设置多个数据采集节点,数据也能以脱机的方式保存于节点的存储器中,按每个记录4个参数,一次可保存6 400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王双喜 董晓志 程鹏飞
为了实现温室病害的智能化防治,深入研究了植物病害图像处理中基于叶片纹理的特征值提取方法。通过对温室黄瓜斑疹病和角斑病的处理研究发现,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提取出来的惯性值是识别这两种病害较好的特征参量之一。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植物病害 温室 纹理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秀玲 杨雪媛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集和称量,回避了单独采用滤膜过滤称质量时,由于PM10或PM2.5中粒径、质量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滤掉而导致PM10或PM2.5不能完全被收集和准确称量的缺点。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便具备,同时也克服了利用显微仪器观察并量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局限性。用通过120目筛的土壤样品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
关键词:
植物 叶片 PM10 PM2.5 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春燕 郭楠 闫红飞 刘大群
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45和其背景材料Thatcher进行PCR扩增,在TcLr45中获得了单一条带,而在Thatcher中则扩增出2条与其大小不同的条带。进一步利用49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进行扩增,经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片段为TcLr45特有片段。经TcLr45×Thatcher F2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与Lr45基因连锁距离较远。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片段长度为650 bp,与该引物在黑麦中的扩增序列有差异(643 bp),进一步经BLAST2对这2个序列分析,相似性为97%,表明该片段为由黑麦向小麦转移的外源片段。100个小麦品种检...
关键词:
黑麦 抗叶锈基因 Lr45 SCAR标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雅琳 杨德坤 高菲 李琦 孙露露 梁剑茹 周立祥
[目的]吸附法去除水中氨氮通常是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后采用固液分离法去除。本文采用具有一定可溶性的天然高分子物质与水中氨氮结合,形成可溶的结合物,然后采用沉淀剂一步沉淀去除的新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天然植物多酚类物质Y(以下简称"植物多酚Y")为吸持剂,以硫酸铁为沉淀剂,研究了模拟的氨氮废水的p H值、初始氨氮浓度、温度、植物多酚投加量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吸持沉淀法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在含单一氨氮的模拟废水中植物多酚Y对氨氮吸持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可高达到31.9 mg·g(-1),模拟计算最大吸
关键词:
植物多酚 硫酸铁 氨氮 吸持 沉淀 去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小雪 淮稳霞 程元 周忠福 张学超 刘忠军 赵文霞
[目的]从病原菌和寄主两个维度,探究新疆野果林中疫霉菌对野果林内主要树种叶片的致病性,了解新疆野果林衰退的可能原因及疫霉对新疆野果林造成的潜在风险。[方法]利用菌丝块接种离体叶片的方法,将诱捕自新疆野果林的5种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P.gonapodyides、P.lacustris、P.gregate、P. sp.)接种到苹果、杏、山楂和核桃的健康离体叶片上,一周后观察测量、计算病斑大小,并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作图。[结果]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供试5种疫霉菌株接种到4种植物叶片上后,病斑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P.plurivora和P.lacustris产生的病斑较大,最大分别为18.68 cm~2和14.14 cm~2;寄主植物中,核桃和杏树叶片产生病斑较大,最大分别为18.68 cm~2和9.55 cm~2。[结论]供试树种和菌种对叶片病斑大小都有显著影响;供试5种疫霉对苹果、杏、山楂、核桃叶片的致病性依次为:P.plurivora>P.lacustris>P.gregate≈P.gonapodyides>P. sp.;苹果、杏、山楂和核桃这4种植物叶片对以上5种疫霉菌的感病性依次为:核桃>杏>山楂>苹果。
关键词:
致病性 疫霉 叶片病斑 野果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丽芳 亓增军
植物染色体工程是通过人工诱致染色体变异进行植物改良的技术。染色体变异在外源基因转移和利用、染色体倍性操作、反向育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染色体基因组学、物理作图和染色体生物学研究。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和染色体鉴定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化学、物理和遗传诱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不断创造和鉴定出更多具有不同用途的染色体变异,为植物改良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本文综述了植物染色体诱变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为有效开展染色体工程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青 潘浩研 黄家丽 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
单染色体识别为植物遗传学、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型基因组多倍体植物研究的难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单拷贝序列染色体涂染(single-copy sequence based chromosome painting)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oligonucleotide-FISH,Oligo-FISH)技术合成新型探针池的方法,总结其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提出开发近缘物种通用寡核苷酸探针库的研究趋势,并对植物染色体分子核型技术在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