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1)
2023(6302)
2022(5353)
2021(4945)
2020(4248)
2019(9412)
2018(9404)
2017(17341)
2016(9866)
2015(11082)
2014(11026)
2013(10540)
2012(10065)
2011(9003)
2010(9172)
2009(8682)
2008(8980)
2007(8179)
2006(7352)
2005(6817)
作者
(30819)
(26192)
(25957)
(24741)
(16725)
(12438)
(11659)
(10042)
(10002)
(9474)
(9282)
(8861)
(8801)
(8648)
(8371)
(8014)
(7825)
(7796)
(7756)
(7579)
(6777)
(6737)
(6391)
(6025)
(5951)
(5869)
(5845)
(5791)
(5323)
(5288)
学科
管理(33446)
(33358)
经济(33279)
(29874)
(25930)
企业(25930)
(12762)
(12720)
方法(12489)
(11637)
数学(10158)
数学方法(9990)
(9840)
业经(9155)
(9104)
中国(9064)
(7690)
财务(7671)
财务管理(7650)
体制(7605)
企业财务(7275)
(7256)
银行(7213)
(6920)
金融(6916)
(6905)
环境(6523)
技术(6287)
农业(6261)
(6238)
机构
大学(148397)
学院(146066)
(55830)
经济(54567)
研究(53787)
管理(51378)
理学(44030)
理学院(43416)
管理学(42500)
管理学院(42232)
中国(39878)
科学(35350)
(31840)
(30500)
(29946)
(28870)
研究所(26285)
业大(24783)
农业(23990)
(23865)
中心(23467)
财经(22847)
(20657)
北京(19807)
(19522)
(18825)
师范(18523)
(18265)
(17978)
经济学(17494)
基金
项目(98911)
科学(77438)
基金(72763)
研究(67963)
(65710)
国家(65226)
科学基金(54608)
社会(43206)
社会科(40753)
社会科学(40742)
基金项目(38419)
(38308)
自然(36885)
自然科(36003)
自然科学(35983)
自然科学基金(35384)
(33080)
教育(31464)
资助(29367)
编号(25702)
重点(23487)
(22853)
成果(22240)
(22075)
(20776)
(20618)
创新(19637)
计划(19420)
科研(19366)
课题(19043)
期刊
(64831)
经济(64831)
研究(42969)
中国(31784)
学报(30702)
(28387)
科学(26344)
(24803)
大学(23057)
学学(22068)
管理(20387)
农业(18658)
教育(14725)
(13964)
金融(13964)
财经(12150)
技术(10980)
(10378)
业经(9675)
经济研究(9655)
(9591)
(9171)
业大(8883)
问题(8393)
科技(7898)
农业大学(7198)
林业(6791)
(6729)
世界(6395)
现代(6278)
共检索到22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阮志平  向平  
通过植物单宁对植物病原和非病原物的作用机制的综述,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单宁能与主要蛋白质如酶等形成氢键作用;其中单宁聚合体的分子大小是决定单宁对微生物毒性的重要因子,因为低聚体的体积足够以蛋白质形成氢键,又能够插入微生物的敏感部位,所以,低聚体对微生物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单宁的毒性是动态过程,单体的聚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毒性,而低聚体的聚合使得单宁的毒性反而降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单红  马世锋  王少登  姜丽丽  张汝民  侯平  
为了探讨不同林地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为样地,采用自然沉降法,于春季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杨梅Myrica rubra和黄皮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林的空气微生物结构特征差异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抑菌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樟树林、桂花林、杨梅林和竹林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4种林分对空气细菌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8.9%,62.2%,70.0%和91.1%;桂花林和竹林对空气真菌和放线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玉霞  崔惠敬  赵前程  李萌  边楚涵  白如健  马永生  
为探讨天然植物精油对冷藏大黄鱼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实验首先对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对腐败菌株的抑菌活性;在阐明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再对植物精油处理后的大黄鱼气味进行感官可接受度检验,以筛选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和良好感官接受性的精油保鲜剂;实验通过细菌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胞内乳酸脱氢酶及核酸释放研究山苍子精油对不同腐败菌株的膜损伤作用,以初步阐明其抗菌机制;最后,通过检测微生物数量、产硫菌数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组胺含量变化来考察山苍子精油对冷藏大黄鱼潜在的保鲜效果;从冷藏大黄鱼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4株,热杀索丝菌1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14种植物精油对腐败菌株具有不同抑制活性,其中肉桂醛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μL/mL,其次为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最低抑菌浓度均≤0.5μL/mL;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使用后未导致大黄鱼气味的感官劣化,且可矫正大黄鱼肉的腥味;山苍子精油可破坏腐败菌株的细胞膜,并导致胞内蛋白酶和核酸外泄。经4μL/mL山苍子精油处理后,冷藏过程中大黄鱼片的菌落总数、产硫菌数、TVB-N及组胺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肉桂醛、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对大黄鱼特定腐败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芳香酚和富含柠檬醛的精油使用后不影响大黄鱼的感官接受性,有望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冷藏海产品的保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瑾  杜明勇  于玉凤  卢亚萍  
以几种常见农作物材料(包括大麦秆、小麦秆、水稻秆、大豆杆、大豆荚、油菜杆和玉米秆)及茶叶为材料,检测它们在灭菌前、后的抑藻效果以及抑藻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秆、水稻秆、大豆杆、大豆荚和茶叶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灭菌后大麦秆、水稻秆、大豆杆和大豆荚的抑藻效果大大降低,均低于50%。茶叶浸提液在灭菌前、后的抑藻效果一样,而且低浓度的茶叶具有持续、良好的抑藻效果。不同品种的茶叶均具有良好的抑藻效果,对于初始浓度为106mL-1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6种绿茶的抑藻效果都接近100%,红茶的抑藻效果低于绿茶。放置2年的陈旧茶叶也具有很好的抑藻效果,12 d时0.1 g·L-1茶叶浸提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量  张敬泽  
【目的】从木霉(Trichoderma spp.)代谢产物中获得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拮抗化合物,并评价其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潜力,为木霉生防菌株及其产生拮抗化合物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玻璃纸筛选法筛选产生拮抗化合物的木霉菌株,这些化合物对疫霉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在PDA上培养获得的木霉菌株作为接种体,进一步接种在稻米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用于拮抗化合物的提取。木霉培养物经乙酸乙酯萃取、过滤和浓缩等程序,获得最初的粗提物。粗提物进一步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活性组分并获得纯的样品。依据样品的化学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胡江春  李晓茹  张仲良  薛德林  马成新  王书锦  
宁康霉素是由海洋细菌BAC-9912发酵获得的生物农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宁康霉素强烈抑制玉米纹枯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菌丝,可使玉米纹枯病菌菌丝枯萎和产生畸形。比较宁康霉素与农利灵和速克灵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宁康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两种化学农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茂生  李玉玲  许文耀  郑新宇  初雷霞  陈礼辉  
研究了竹焦油对8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初步分析了竹焦油的主要抑菌成分.结果表明,竹焦油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和EC90分别仅为29和68μg.mL-1;抑菌成分集中在水溶性油、酚类和芳香酸部分,采用热水萃取法可简便地分离竹焦油中的强抑菌活性组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奇志  曹海锋  王玉柱  孙浩元  
近20年以来,国外一些研究发现斯氏科(Steinernematidae)和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的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制剂不仅能够主动寻找寄主、侵染有害昆虫,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植物线虫。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小杆科、小杆属Rhabditis(Oscheius)的某些昆虫寄生线虫也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关于这些研究国内报道甚少。为便于同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和资料查询,本文综述了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茂生  许文耀  林炜  郑新宇  黄彪  陈礼辉  
测定竹焦油对1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竹焦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用GC/MS法分离鉴定竹焦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竹焦油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对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菌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竹焦油具有使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形态异常、氧呼吸减弱的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竹焦油中酚类物质相对含量高达72.49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予清  韩松  李素娟  刘爱芝  常洪雷  刘玉霞  顾一民  
用棉籽饼的用甲醇提取液(以棉籽饼与70%甲醇1∶1提取),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抑菌作用测定,其中,对苹果轮纹病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较好,10倍的浓度48 h分别达到63.27%和61.07%;对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10倍的浓度72 h分别达到71.70%和66.67%。色谱分析及显色反应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及其糖苷和缩合单宁,提取液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8 mg/mL。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茂生  许文耀  
研究了艾蒿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并测定了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物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在50 mg.mL-1生药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30 h和十字花科菌核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90%,对辣椒疫霉病菌、荔枝霜霉病菌、柑橘青霉病菌、红麻灰霉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70%-86%之间,对香蕉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稻瘟病菌、红麻灰霉病菌等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在90%以上.显微观察说明,加药处理后,菌丝出现扭曲、膨大、液泡增多、分枝增加、分枝间隔缩短等异常变化.毒力测定表明,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仅为5.85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鑫  陈巧环  王蕴涵  周佳  刘大会  苗玉焕  
为明确蕲艾制绒后的副产物艾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通过水、50%乙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蕲艾粉进行提取,建立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比较抑菌效果。随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蕲艾艾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方程和EC_(50)值,同时观察提取物处理对菌落形态和菌丝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极性溶剂(乙酸乙酯、乙醇、水)相对于非极性溶剂(石油醚)对蕲艾艾粉具有更高的提取率,且5种溶剂提取物的性状、有效成分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水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相似,主要成分为山奈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艾粉5种溶剂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无水乙醇>50%乙醇>石油醚>水。艾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齐整小核菌、稻瘟病菌、山茶炭疽病菌、链格孢、烟草蛙眼病菌的受抑制程度较为显著,EC_(50)值分别为1.63、2.88、3.38、5.73、5.77 g/L。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发现艾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抑制菌丝萌发、改变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造成菌落生长形态异常;并使病原菌孢子数量减少、菌丝皱缩、膜透性增强,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长。以上结果表明,蕲艾艾粉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备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入  姚琴  杨家荣  胡小平  
【目的】研究5种植物提取物和残体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生物熏蒸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棉花黄萎病主要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XJ2008菌株为试材,测定韭菜、葱、薄荷、藿香和薰衣草5种植物的甲醇、水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将植物残体以质量分数2%添加到600g基质与田园土的混合样中混匀后,测定植物残体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5种植物提取物均对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植物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甲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略强于水提取物;韭菜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晶岩  王贤萍  安鸣  
为了开发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植物源农药,以菊科、藜科、豆科、蔷薇科、卫矛科、唇形科、芸香科和萝摩科等10种不同植物组织的水、乙醇和石油醚浸出物,对苹果腐烂病的抑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茵陈、地肤子、苦参、鸡血藤、雷公藤和地榆、杠柳、黄芩可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杀菌性植物资源,并可用水和石油醚作为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秀英  王文桥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提取物在1.25%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100μg/mL(74.42%);1.25%的川黄柏、广藿香、马齿苋、蛇床子、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达到82%以上,高于三唑酮100μg/mL(78.89%),说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生之前或初期使用这8种植物提取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