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2)
2023(3459)
2022(3140)
2021(3066)
2020(2897)
2019(5772)
2018(5896)
2017(10409)
2016(6386)
2015(7284)
2014(7507)
2013(7316)
2012(7326)
2011(6585)
2010(6968)
2009(6497)
2008(7195)
2007(6700)
2006(5962)
2005(5324)
作者
(22877)
(19224)
(19101)
(18182)
(12426)
(9453)
(8650)
(7373)
(7365)
(7236)
(6872)
(6752)
(6435)
(6374)
(6118)
(6065)
(5687)
(5687)
(5649)
(5615)
(5069)
(5038)
(4912)
(4443)
(4423)
(4411)
(4333)
(4235)
(4097)
(4083)
学科
(22044)
经济(22007)
管理(19945)
(17881)
(15958)
企业(15958)
(10200)
方法(9508)
(8788)
数学(7514)
数学方法(7274)
(6770)
财务(6755)
财务管理(6736)
企业财务(6392)
(5964)
(5783)
中国(5480)
理论(4903)
业经(4823)
(4261)
银行(4215)
(4160)
(4018)
(3986)
贸易(3982)
(3905)
(3830)
(3795)
金融(3792)
机构
大学(101318)
学院(98659)
研究(38586)
管理(30790)
(30742)
经济(29829)
中国(29169)
科学(28888)
(26148)
理学(25886)
理学院(25437)
管理学(24507)
管理学院(24352)
(23854)
(22739)
农业(21029)
研究所(20851)
业大(19929)
中心(17142)
(16812)
(16811)
北京(15050)
(14008)
(13995)
师范(13732)
农业大学(13711)
(13448)
(13103)
(12905)
财经(12857)
基金
项目(63893)
科学(47892)
基金(45539)
(42907)
国家(42565)
研究(39395)
科学基金(34192)
自然(25624)
自然科(25042)
自然科学(25028)
(24953)
自然科学基金(24566)
基金项目(23761)
社会(22110)
(21991)
社会科(20693)
社会科学(20684)
资助(19867)
教育(18682)
重点(15476)
编号(15010)
计划(14652)
成果(13828)
科技(13653)
(13429)
科研(13007)
(12613)
(12092)
创新(11495)
大学(11397)
期刊
(38044)
经济(38044)
学报(27214)
研究(26622)
(24059)
中国(22422)
科学(21333)
大学(19469)
学学(18605)
农业(16244)
(15189)
管理(12202)
教育(10937)
(8811)
业大(8611)
(8457)
金融(8457)
(8099)
技术(7587)
农业大学(7064)
财经(6709)
(5764)
林业(5546)
经济研究(5152)
图书(5091)
科技(5041)
自然(4949)
资源(4865)
业经(4850)
会计(4849)
共检索到155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夕全  阮辛森  马亮  孙亚利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植物应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一种主要策略。与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其被侵染的细胞需通过复杂的监控机制来启动和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细胞死亡在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中的凋亡、自噬和坏死3种细胞死亡类型在植物细胞中均可能存在,且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植物既可利用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也可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限制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目前,有关植物细胞死亡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紊乱。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近年来关于细胞死亡在植物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1)植物细胞死亡的种类; 2)细胞死亡参与不同层面植物免疫反应的功能; 3) ROS、植物激素和蛋白酶等因子参与调控PCD的功能和机制。同时,对不同细胞死亡信号途径的交叉互作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出假说,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琴  黄怡  崔志文  李雅丽  李卫芬  余东游  
【目的】通过测定先天性免疫效应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体外对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PBS(CT组,对照组)、Escherichia coli K88(EC组)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组)处理12 h,以及先用Lactobacillus rhamnosus预处理1 h,再用Escherichia coli K88处理12 h(LR-EC组)。试验结束时,收集各组的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TNF-α、IFN-γ、IL-1β、I...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启中  吴家和  张献龙  
 在植物抗病的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中发生的细胞死亡被证明为一种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与HR相关的PCD发生一般由R基因 /avr基因的不相容互作引起。离子流(Ca2+ )、活性氧(ROS)、水杨酸(SA)、茉莉酸(JA)等均是PCD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类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s likeproteases,CLPs)、线粒体参与PCD过程;液泡在植物PCD中占重要的地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媛  梁军  张星耀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某些特定基因调控的,在细胞生长发育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生物学过程,伴随着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其中,植物过敏性反应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表现为植物在不亲和病原菌侵染下受侵细胞及邻近细胞的快速死亡,从而导致病原菌生长受抑制,HR过程对于植物抗病性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抗病过程中的PCD和HR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病理学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过程中PCD及HR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植物HR特征、可能的信号传导因子、检测方法、产生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林木抗病中的PCD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解玉怀  王丽雪  杨维仁  张桂国  张崇玉  刘艳花  张济福  
肠道免疫系统由肠道特异性免疫与粘膜免疫屏障共同组成,在抵抗病原体入侵,调控肠道通透性,维护肠道与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地对畜禽肠道特异性免疫系统与粘膜屏障进行了阐述,详细总结了植物提取物对肠道免疫关键蛋白的调控机制,以及对其他主要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并为植物提取物在改善肠道健康,调控肠道免疫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令法  何淑玲  杨敬军  常毓巍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婧  王耀  黄小侠  李林  
为探究细胞焦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收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对小动物肿瘤现状、细胞焦亡、诱导细胞焦亡的蛋白家族和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结果表明:1)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s(GSDMs)家族蛋白所介导的可调节的细胞程序性死亡,GSDMs被蛋白酶水解激活,切割形成N端(具有成孔活性),在细胞膜上打孔,导致渗透性细胞裂解,从而将促炎分子释放到细胞外,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有重要意义;2)细胞发生焦亡时会不断胀大破裂,释放细胞内容物,其产生的炎性环境可以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CD8+T)、巨噬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杀死和吞噬肿瘤细胞,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3)细胞焦亡将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为免疫刺激状态,使其由“冷”转“热”,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靶向治疗肿瘤疾病,降低患病宠物的死亡率。综上,诱导细胞焦亡和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细胞焦亡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宠物临床提供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治疗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占军  陈金慧  施季森  
回顾植物顶端、根端和侧生分生组织的模式结构,以及干细胞区的WUSCHEL/CLAVATA(WUS/CLV)反馈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发现,3种分生组织不仅都具有长期潜在的维持原始细胞启动状态的功能,而且可能都存在调控相邻干细胞分裂、分化的干细胞区。茎端分生组织中和根端分生组织中分别存在WUS/CLV和WOX5/CLE40反馈调控机制,2种反馈调控机制都具有维持干细胞区的分裂及其与其他组织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功能。而有关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组织中WUS/CLV反馈调控机制的报道不多,文中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琼霞  张书霞  赵茹茜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运输应激对猪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不同运输时间的猪血清稀释后单独或与植物血凝素A(PHA)和脂多糖(LPS)混合后分别刺激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另用ELISA方法检测试验猪血清中IL-1β、IL-2、IL-4、IL-6、IL-10及TNF-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与各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1h、2h、4h的运输应激后,1﹕32稀释的受试猪血清对T、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有影响,都是先升高,并以1h运输猪血清的刺激能力最强(P<0.05),随后开始下降,到4h时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宇  柳逸群  葛源  
Metacaspase是在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底物精氨酸/赖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根据蛋白质结构特征可将metcaspase分为typeⅠ与typeⅡ两种类型,均参与调控多种植物与原生动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type Ⅰ metacaspase基因(GenBank No. XM_001696904)序列,采用巢式PCR克隆获取type Ⅰmetcaspase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命名为CrMC1。CrMC1 ORF全长987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4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与已知物种type Ⅰ metacaspase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CrMC1具有高度保守的p20、p10、连接区结构域以及精氨酸、半胱氨酸活性中心位点。研究显示,在H_2O_2诱导的莱茵衣藻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CrMC1表达量显著提高(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滨  陈观平  施农农  卢江杰  王慧中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以能量为切入点阐述了植物线粒体引起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对提出的2种主要假说做了相关分析;从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调控2个层面对育性恢复的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质不育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所取得的成就。随着对多个物种全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相信对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会有很大的进展。参2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  豆献英  李德青  张正光  
采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从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cDNA文库中筛选受3种不同激发子(Nep1、harpin和INF1)诱导的过敏性细胞死亡的调控基因。以农杆菌Gv3101为宿主、利用PVX病毒表达载体构建了含有7 000个单克隆的本氏烟cDNA文库,采用牙签刺伤法和注射接种法,从6 000个克隆中筛选到了34个能使激发子诱发的过敏性细胞死亡表型发生改变的克隆。对上述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其中13个与已知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克隆Nb14-4编码1个特异的ALY蛋白;克隆Nb3-9和Nb4-26分别编码1个苹果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Nb4-2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英明  喻敏  王昌全  刘家友  
铝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作物对微摩尔浓度的铝发生毒害反应。本文分析了铝毒作用位点、细胞死亡机制、细胞营养元素吸收、细胞壁特性变化以及根边缘细胞胞外分泌物的变异,揭示铝毒发生时植物细胞进行多方面主动或被动的反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书霞  陈万芳  于勇  鲍恩东  
用一步法从17 日龄来克亨SPF鸡胚和90 日龄成年鸡的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提取总RNA(TRNA),用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bcl-2) cDNA探针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发现bcl-2 在成年和胚胎鸡的不同免疫器官中表达量不同, 成年鸡bcl-2 的表达量多少依次为胸腺、脾脏、法氏囊, 而胚胎鸡则是胸腺、法氏囊、脾脏。同时用流式细胞法测定这些器官的细胞凋亡情况, 胚胎鸡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0.40% , 0.68% 和0.38% ; 成年鸡则是6.98% , 1.17% 和0.61% 。结果表明, 鸡bcl-2 基因通过阻抑细胞凋亡直接调控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仕强  
基于死亡率免疫理论探讨保险公司长寿风险的自然对冲问题,研究年龄、性别与保险期限等因素与保单久期和凸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保险公司欲达到长寿风险的完全对冲,其寿险业务和年金业务必须达到的最小ρ比例应该等于年金和寿险保单的久期之比,表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选择调整寿险和年金业务的比例来对冲长寿风险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