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6)
2023(6696)
2022(5338)
2021(5530)
2020(4635)
2019(10668)
2018(11099)
2017(19424)
2016(12051)
2015(14284)
2014(14339)
2013(13338)
2012(12816)
2011(12095)
2010(12736)
2009(11427)
2008(11306)
2007(10482)
2006(9923)
2005(9332)
作者
(33309)
(27489)
(27312)
(26355)
(17647)
(13188)
(12814)
(10862)
(10424)
(10318)
(9290)
(9264)
(8846)
(8840)
(8819)
(8649)
(8511)
(8135)
(8085)
(8023)
(7660)
(7113)
(6765)
(6735)
(6330)
(6299)
(6155)
(6143)
(5766)
(5683)
学科
(32795)
经济(32753)
管理(22049)
教育(21633)
(21113)
中国(20637)
(14997)
(14651)
企业(14651)
方法(12526)
(12243)
理论(11336)
数学(10854)
数学方法(10711)
图书(10313)
书馆(9788)
图书馆(9788)
教学(9780)
(8923)
(7968)
农业(7583)
(7368)
贸易(7362)
(7342)
(7289)
银行(7260)
工作(7249)
(7231)
(7130)
(6753)
机构
大学(170770)
学院(161906)
研究(61541)
(55437)
经济(53845)
管理(48730)
中国(40000)
理学(39719)
(39173)
理学院(39105)
管理学(38240)
管理学院(37894)
科学(37082)
(34105)
师范(33897)
教育(32901)
(32364)
研究所(29292)
(28930)
(27503)
师范大学(27336)
(27021)
北京(26702)
中心(25263)
技术(23413)
(22661)
财经(22421)
业大(22031)
图书(21770)
(21511)
基金
项目(93975)
研究(78466)
科学(70981)
基金(60049)
(52559)
国家(51548)
教育(44682)
社会(43665)
社会科(40777)
社会科学(40765)
科学基金(39948)
(38298)
编号(37911)
成果(36382)
(34291)
基金项目(30257)
课题(28727)
(25001)
资助(24780)
项目编号(23455)
重点(22710)
(22276)
自然(22264)
自然科(21596)
自然科学(21580)
(21315)
自然科学基金(21158)
(20921)
规划(20641)
(19974)
期刊
(65414)
经济(65414)
研究(61231)
教育(57300)
中国(44263)
学报(29841)
图书(29474)
(24789)
书馆(23839)
图书馆(23839)
大学(22685)
科学(21305)
(20295)
学学(17642)
农业(17526)
管理(17456)
技术(17285)
职业(15133)
(13398)
论坛(13398)
(12834)
金融(12834)
财经(11620)
经济研究(10501)
(10161)
(10107)
业经(10044)
技术教育(9892)
职业技术(9892)
职业技术教育(9892)
共检索到278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雁  张思瑶  王萍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通过金陵大学及北京大学的刘国钧先生的弟子们的回忆,借助若干新发现的资料,重点阐述了刘国钧先生致力敬业于金陵大学及北京大学教育事业的人文精神,呈现了其作为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家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斐然业绩,及其中、晚年满怀奉献热诚却未尽其才的人生悲剧。文章呼吁:在纪念刘国钧先生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举办之后,宜以"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家及中国书籍史、思想史研究学者"的全面完整学术头衔,来认定刘国钧先生毕生的事功,并以此作为编纂《刘国钧文集》及撰著《刘国钧评传》的常识基础和知识核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稌年  顾烨青  
刘国钧先生早期的学术思想时段为1919—1926年。以新发现的十余部(篇)刘国钧先生早期发表的哲学论著和若干篇图书馆学论文为依据,梳理、分析了刘国钧早期的"自动"、"社会化"、"平民化"及儿童图书馆、图书馆"要素说"等思想的来源,认为刘国钧早期图书馆学思想受约翰.杜威影响很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宇初  
2019年11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主办的"图林硕望,薪火相承——纪念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生平经历、事业贡献、人文精神等展开交流与研讨,深入梳理总结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切实学习体会刘国钧先生热爱祖国、执着事业的精神品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彭飞  汪励  
汪长炳(1904~1988),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他 培养了大批图书馆专业人才。在图书馆管理中,重视图书馆基础工作,重视办理方针的制定,重 视馆际协作协调,重视为科学研究服务。他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强调开展学术研究。参 考文献9。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雯  
刘国钧与杜定友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家。文章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分类以及图书编目几个方面探讨他们的学术思想,比较分析他们对现代图书馆学创立发展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崔汭  
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学经典文献,其经典化过程值得探讨。文章在定义学术经典的基础上,从内部条件和外部力量研究《什么是图书馆学》的经典化。《什么是图书馆学》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为经典提供内部条件,其发表之后的前经典化阶段,在短暂理性讨论后经历了长期批判,导致对内容的误读。80年代之后是其经典化成熟阶段,学者们的重读与阐释、定位与评价推动了《什么是图书馆学》的经典化,学术史、学术论文选集和教材的接受确认了其学术经典地位。文章通过《什么是图书馆学》经典化,总结学术经典的生成过程,推动更多的中国图书馆学学术经典产生。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源蒸  
最早提出刘国钧先生是“要素说”代表,是源于对他的错误批判。刘先生是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第一人。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性质、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规律。全面评价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45。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论述了刘国钧先生在1919至1926年期间的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与来源。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民主平等的思想;合时代的潮流而动,形成了他的进化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古希腊和罗素、杜威等的现代哲学流派的思想,成为刘国钧学术思想与理论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翟桂荣  
李燕亭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之一,是早期图书馆学教育译作的重要参与者,并以此结缘图书馆学。他在河南大学图书馆供职长达30余年,并以科学家的视角参与了图书馆事业,推动了河南地方图书馆协会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他积极传播西方图书馆学新知,撰著《图书馆学讲义》,在河南大学开设图书馆学选修课,并在河南国学专修馆讲授图书馆学。他还建议在北平设立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为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郑永田  
我国当代知名图书馆学者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未来、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积极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余姣  
《现时中文图书馆学书籍评》可能是刘国钧的唯一一篇书评。本文分析了该书评的时代背景,内容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认为应加强我国图书馆学书评研究,希望有更多类似该篇书评的佳篇问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亮  杨玉麟  
抗战时期,许多图书馆学人尽管不能亲自执干戈以卫社稷,但他们在文化战线上一直积极从事着救亡工作,为抗战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沈祖荣、杜定友、李小缘、刘国钧作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图书馆学人和图书馆事业家,他们的救亡思想在图书馆学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们的言行对于抢救民族文化典籍,鼓舞抗战精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思瑶  
文章通过对金陵大学《图书馆报告》的解读,梳理了刘国钧先生学生时代和毕业留校工作后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取得的工作业绩:一是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期间承担的工作,提出刘先生撰写《儿童劳动与教育》与《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两文,并非仅出自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受相关教育理论的影响,也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作依托;二是《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应用和影响;三是不断呼吁、要求,最终促成金陵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造;四是抗战期间在成都维持并拓展金陵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内涵。文章力求将刘先生在金陵大学求学和工作的时段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他在金陵大学图书馆任职期间为图书馆所作的具体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