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2)
2023(10057)
2022(9080)
2021(8678)
2020(7342)
2019(17148)
2018(17158)
2017(32999)
2016(18173)
2015(20605)
2014(20689)
2013(20543)
2012(18601)
2011(16775)
2010(16642)
2009(15238)
2008(14736)
2007(12680)
2006(11000)
2005(9519)
作者
(54086)
(44937)
(44561)
(42275)
(28200)
(21534)
(20096)
(17826)
(17055)
(16041)
(15179)
(15012)
(14065)
(14060)
(13707)
(13706)
(13603)
(13332)
(12685)
(12522)
(11280)
(10921)
(10912)
(10223)
(10153)
(9959)
(9882)
(9827)
(9153)
(8990)
学科
(68757)
经济(68644)
管理(51805)
(48517)
(41079)
企业(41079)
方法(33706)
数学(29113)
数学方法(28767)
(18152)
(17629)
(17177)
中国(17037)
业经(14991)
地方(13793)
(13421)
理论(12048)
(11986)
贸易(11981)
(11967)
农业(11880)
(11584)
技术(11040)
环境(10895)
(10709)
财务(10647)
财务管理(10628)
企业财务(10097)
(9792)
(9757)
机构
大学(259715)
学院(256691)
管理(102900)
(95251)
经济(93021)
理学(90027)
理学院(88966)
管理学(87359)
管理学院(86909)
研究(86112)
中国(61092)
科学(56935)
(55549)
(46384)
(44339)
(43366)
业大(42876)
研究所(40868)
中心(38254)
农业(36728)
(35666)
财经(35259)
北京(35074)
(34091)
师范(33777)
(32060)
(30829)
(29731)
师范大学(27584)
经济学(27456)
基金
项目(182989)
科学(141906)
基金(131704)
研究(130457)
(116516)
国家(115571)
科学基金(97694)
社会(79785)
社会科(75315)
社会科学(75293)
(71643)
基金项目(71046)
自然(65914)
自然科(64285)
自然科学(64265)
自然科学基金(63109)
(61190)
教育(59322)
资助(54060)
编号(53094)
成果(43046)
重点(41006)
(39742)
(38152)
(38089)
课题(36432)
创新(35487)
科研(35284)
计划(34584)
大学(33738)
期刊
(102065)
经济(102065)
研究(72283)
学报(46944)
中国(46181)
(42464)
科学(41257)
管理(36266)
大学(34100)
学学(32201)
(31269)
农业(29477)
教育(27817)
技术(20580)
(18260)
金融(18260)
业经(16854)
财经(16650)
(15438)
经济研究(15438)
图书(14017)
(13965)
科技(13668)
问题(13330)
理论(13324)
(12544)
实践(12475)
(12475)
业大(12473)
技术经济(11740)
共检索到360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姜鸿明  刘维正  王江春  陈永娜  
对 11个小麦品种 (系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子粒产量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对产量的效应主要是通过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重而起作用 ,该二性状测定方法简单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参考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瑞昆  贾秀领  蹇家利  刘淑贞  鲁建立  
根据4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在冬小麦基因型产量和株高变异较大时,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产量构成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RWL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多数情况下,RWL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基因型位次随失水时间的变化,有低失水,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和高失水4种类型。RWL与产量的负相关随失水时间延长而减弱。基因型差异以失水2~3h最为明显,且更具有较大生理意义,因此提出以离体2~3h为测定RWL的适宜时间。否定了国外多年延用6~9hRWL作为指标的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会民  刘红霞  王留好  裴瑞杰  王浩  周文利  郭大勇  郭永新  
 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锰肥处理与不施钾锰肥处理相比,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磷含量均降低,钾含量升高;钾锰配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2.0%~25.5%;钾锰配施处理的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及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钾和锰相比,对小麦上述品质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锰仅对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斌  禚其翠  王法宏  张宾  司纪升  李升东  孔令安  冯波  李华伟  
为明确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山东省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材料,利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冬前镇压+灌溉(C+I)、单独灌溉(I)和单独镇压(C)处理对冬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常规种植管理,CK)相比,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或镇压都可提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和成熟期株高,其中镇压+灌溉处理提高值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或灌溉处理;2)冬前镇压+灌溉、单独镇压和单独灌溉处理均可降低灌浆期小麦基部第一和二节间长度,增加其比茎重、茎粗以及壁厚,镇压+灌溉处理作用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和灌溉处理;3)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可降低小麦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移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却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冬前镇压+灌溉处理对物质转运影响最大;4)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最大值出现在镇压+灌溉处理,其次是灌溉和镇压处理。本研究表明,镇压+灌溉(C+I)或单独灌溉(I)或镇压(C)都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抗倒伏性和最终产量,其中镇压和灌溉相结合作用要大于单独措施,所以山东省小麦生产中冬前镇压+灌溉措施最佳,但即使在无灌溉条件下,镇压措施仍有利于小麦生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培  陈玉蓉  王峰  何萍  
于1992年11月29日将单倍体绿苗从试管中取出,一次完成加倍和移栽.翌年2月21日和3月3日分别将冬前移栽成活并处于分蘖期的单倍体植株加倍.结果显示,上述三个不同加倍时期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如下影响:(1)株高依次为54.24cm、44.85cm、37.50cm;(2)单株穗数依次为13.03、7.39、4.56穗;(3)株粒数依次为267.1、73.7、69.3粒.讨论了加倍、移栽一次完成致使植株较高、单株穗数多、株粒数和穗粒数多的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娜  张黛静  蒿宝珍  祁诗月  邵云  李春喜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姜丽娜  李向力  鲁旭阳  李春喜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Pb在小麦植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Pb含量和Pb累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是根>茎>子粒。在灌浆末期,各部位Pb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废弃物>叶>茎>叶鞘>颖片>穗轴>子粒,地上各部位Pb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茎>叶鞘>颖片>叶>子粒>穗轴。从结果还可以看出,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Pb的部位是根、废弃物、茎和叶,而子粒中Pb含量和累积量均比较低。小麦在生殖生长阶段的Pb吸收量大于营养生长阶段;拔节-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灌浆中期Pb吸收量及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余毓君  
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无机盐的调整,研究了小麦组培再生植株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在总氮为42mmol·L-1(其中铵态氮为7mmol·L-1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5mmol·L-1Ca(NO3)2的生根效果优于CaCl2;0.4μmol·L-1Cu-EDTA和1μmol·L-1Na2MoO4对试管苗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Cl离子浓度不宜超过1mmol·L-1。形成了一个适于壮苗和无性繁苗的N6修饰培养基配方,此配方有可能用于小麦远缘杂交的杂种胚的挽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魏文学  李宗堂  何华  谭启玲  陈浩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当土壤严重缺钼时 ,冬小麦籽粒中积累的钼很少 ,大部分钼分布在营养器官中 ;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 ,穗部及籽粒中钼积累量迅速增加 ,穗部成为冬小麦积累钼的中心。在田间条件下 ,抽穗期冬小麦叶片钼含量除高氮缺钼处理外均高于穗、茎含量 ,其中以第 3叶钼含量最高 ;成熟期冬小麦籽粒中钼含量因施钼肥和氮肥而增加 ,营养体中钼含量因施氮肥的变化与土壤有效钼含量有关 ,氮肥对籽粒、营养体中钼含量的影响 ,与以往结论不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根发  葛台明  余毓君  
用缩短继代间隔的方法,从小麦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由小颗粒组成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从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经高压灭菌的改良MS或改良N6培养基中,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经直接分化或增殖后分化均得到再生植株。生长迅速的再生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将再生细胞团增殖后分化能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和再生植株数。随着悬浮培养时间的增加,原生质体培养中直接胚胎发生途径将减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张国印  李广敏  
采用多点氮肥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 NO_3~-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拔节期茎基部 NO_3~-浓度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直线增加。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与其收获期籽实产量密切相关,在土壤肥力高中低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应最高产量分别为 7639,6762,4241 kg/hm~2,最高产量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207,194,100 kg/hm~2,相应拔节期植株茎部的 NO_3~-含量分别为1600,1145,671 mg/kg,较好地显示了氮肥的丰缺临界浓度。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可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通过对北京地区冬小麦 6个高产品种 (京 4 11、94 2 8、农大 32 91、94冬 2 8、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 )的氮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的差异 ,确立了对应的氮肥推荐参数。 6个冬小麦品种中 ,农大32 91、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 ,其中农大 32 91和京冬 8号属于高效高响应品种 ,中麦 9号属低效高响应品种 ;而 94 2 8对氮肥反应较不敏感 ,属于低效低响应品种。这 6个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氮素供应量 (播前土壤无机氮和肥料氮量 )分别为 183,181,132 ,132 ,15 2和 132 kg.hm-2 ,不需追肥的硝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睿  李淑琳  王荣成  张永峰  张宗卷  黄西社  
【目的】选用关中灌区2种主推新机型与传统条播机进行播种后,比较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其对籽粒品质的效应,筛选适宜关中麦区的高产播种方式。【方法】2013-2014年在关中中部的武功县,采用2BMG-4/6宽幅带状旋播机、2BJK-6型宽幅精量播种机和2BX-6普通条播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并在泾阳县、扶风县、凤翔县和临潼区进行示范试验,测定不同播种方式下越冬期和拔节期群体数量和个体质量、产量及其结构、籽粒品质等指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播种方式下宽幅播种的基本苗和越冬总茎数均低于普通条播;宽幅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星  张影  靳亚果  郜庆炉  李东方  
为探讨强筋小麦高效营养调控措施,以郑麦366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植株生理特征以及土壤理化和生化性质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计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鸡粪和化肥配施(CF+CM)、豆秸和化肥配施(CF+SS)。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较不施肥籽粒产量显著增加20.90%~28.36%,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相比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产量构成要素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无显著变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8.19%~10.86%,但在净光合速率上无显著差异。同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庞春明  蒋春志  武金铭  刘洪岭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