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8)
2023(10766)
2022(9007)
2021(8450)
2020(7075)
2019(16336)
2018(15880)
2017(31285)
2016(16808)
2015(18896)
2014(18765)
2013(18195)
2012(16802)
2011(15139)
2010(15945)
2009(14960)
2008(13884)
2007(12326)
2006(11091)
2005(10036)
作者
(47498)
(39330)
(39115)
(37502)
(25105)
(18753)
(17920)
(15170)
(15095)
(14457)
(13290)
(13274)
(12546)
(12492)
(12418)
(12312)
(11610)
(11492)
(11468)
(11250)
(9897)
(9762)
(9601)
(9086)
(8899)
(8877)
(8722)
(8675)
(7937)
(7922)
学科
(66726)
经济(66676)
管理(45983)
(45580)
(37270)
企业(37270)
方法(32065)
数学(29381)
数学方法(28813)
(27204)
金融(27203)
(25182)
银行(25156)
(24417)
中国(23601)
(19099)
(17515)
(15274)
业经(14777)
(14576)
贸易(14562)
(14285)
地方(14088)
理论(12681)
农业(12626)
(12355)
(11380)
中国金融(11378)
(11244)
财务(11200)
机构
学院(233868)
大学(229382)
(98413)
经济(96289)
管理(88687)
研究(77510)
理学(75983)
理学院(75207)
管理学(73547)
管理学院(73153)
中国(66801)
(47376)
(46587)
科学(45942)
(39466)
(38803)
中心(38124)
财经(36470)
(35405)
研究所(35040)
业大(34539)
(33084)
农业(30785)
经济学(30680)
北京(30019)
(28994)
(28658)
师范(28369)
经济学院(27776)
(27572)
基金
项目(153814)
科学(121024)
研究(112208)
基金(111057)
(96384)
国家(95583)
科学基金(82380)
社会(70406)
社会科(67051)
社会科学(67034)
(61409)
基金项目(57317)
自然(53596)
教育(52998)
自然科(52427)
自然科学(52416)
自然科学基金(51493)
(51256)
资助(47899)
编号(45955)
成果(37536)
重点(34985)
(33555)
(33402)
(32697)
课题(32602)
创新(30430)
科研(29227)
教育部(29054)
大学(28947)
期刊
(104207)
经济(104207)
研究(70436)
中国(46486)
(41827)
金融(41827)
(36033)
(34637)
学报(34555)
管理(32989)
科学(31709)
大学(26987)
教育(26542)
学学(25714)
农业(23616)
技术(21549)
财经(18042)
经济研究(17964)
业经(16796)
(15485)
统计(13219)
问题(13092)
(12601)
(12227)
(11902)
理论(11583)
技术经济(11549)
国际(11317)
决策(11031)
实践(10390)
共检索到355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勇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通过动态地植入带有摩擦的内生性金融体系,系统考察了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规则及其政策效果。通过将资产价格、杠杆率水平和市场融资溢价等变量直接纳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本文对各种扩展型的货币政策规则及其稳定效应和福利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并不需要直接纳入资产价格、融资溢价和银行杠杆等变量,紧钉产出和通货膨胀(下文简称通胀)的规则依然可以成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石。这一结论的基本启示是,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更青睐简单而清晰的规划,而不是复杂的多目标规则。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程璐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金融加速器机制,研究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外部冲击下,中央银行分别运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加强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相配合等三种政策机制作用下对经济波动、金融系统稳定和福利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经济面临金融冲击、房地产需求冲击及生产力冲击时,中央银行运用加强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相配合对经济波动影响最小,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以及减少福利损失。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姗姗  
构建包含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制定规则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用以模拟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合作效率,结果显示,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合作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波动,提升社会福利,比非合作调节更加有效。为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和实现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有必要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独立决策制定目标、保证政策目标有所侧重、完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形成广泛的政策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宏山  
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日益成为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方式。本文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多部门DSGE模型,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考察双支柱最优的协调配合模式。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逆周期的双支柱政策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2)双支柱政策均应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关注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贷款价值比关注贷款是更优的组合方式;(3)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如果采取政策叠加的方式,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效果反而不理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价波动的有效调控,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天宇  张屹山  张鹤  
事实证明,无论是传统的货币政策还是微观审慎监管,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都很难真正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加入稳定信贷市场政策目标的扩展型货币政策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一起在危机后被广泛讨论。本文在异质性消费者的DSGE模型框架下模拟演绎了扩展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及其金融稳定作用,得到结论如下:第一,虽然二者作用于信贷市场的工具和传导路径均不同,但都能缓解经济上行区间的信贷高杠杆现象,起到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第二,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货币政策规则中加入对金融稳定的关注并非必须以损失物价稳定为代价;第三,联合使用两种政策时会出现政策的叠加干扰,但由中央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罗德本特  赵天奕  
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英国的公共服务因具有"目标文化"的特点总是受到周期性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们更关注公共服务中效果显著或可考核的目标,对不太容易考核的目标,即使它们同样重要,也会投入较少的精力。现实中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多个目标,并且其中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容易考核。这就需要在目标分配时进行选择,即在可考核目标和不可考核目标同样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华  王胜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的快速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初具规模。但由于混业监管框架的缺失,风险在多部门间交织叠加,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价格、房地产泡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基恩斯·魏德曼  郑钧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金融稳定,但维护金融稳定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选择宏观审慎政策作为应对金融风险的"武器"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类的问题是德央行研究的重点。德央行与瑞典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纽约联储开展合作,并在Markus Brunnermeier和EricLeeper两位教授的协助下,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研究网络(译者注:该项目主要研究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之间关系问题),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的问题。有大量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勇  
本轮危机之后,植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成为宏观经济学建模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对危机后包含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进行了全面评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议题。通过对DSGE金融建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有助于为后续DSGE金融模型的研发奠定文献和方法论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梁璐璐  赵胜民  田昕明  罗金峰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下,通过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贷款价值比动态化,以及引入对家庭和企业进行区别调控的思想,探讨了4种政策组合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传统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目标;在非传统冲击下,遵循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对于通胀目标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宏观审慎政策会改变各部门的资产配置,从而部分改变经济体的格局,但不会对经济体的总体运行状态产生结构性影响,因而具有中立性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亦春  胡晓  
本文借助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分析当前西方主流货币政策框架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两个领域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持价格稳定已不足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货币政策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金融失衡,"强化的灵活通胀目标制"是重新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统一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