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2)
- 2023(7252)
- 2022(5345)
- 2021(4896)
- 2020(3850)
- 2019(8327)
- 2018(8626)
- 2017(16729)
- 2016(9382)
- 2015(10302)
- 2014(10274)
- 2013(9937)
- 2012(8723)
- 2011(7982)
- 2010(8144)
- 2009(7621)
- 2008(7457)
- 2007(7012)
- 2006(6561)
- 2005(5891)
- 学科
- 农(44574)
- 济(40106)
- 经济(40071)
- 业(30333)
- 农业(29697)
- 管理(18283)
- 业经(15351)
- 中国(12642)
- 发(11500)
- 地方(10886)
- 农业经济(10128)
- 企(9884)
- 企业(9884)
- 环境(9831)
- 发展(9673)
- 展(9665)
- 方法(9146)
- 村(9041)
- 农村(9031)
- 学(8962)
- 制(8439)
- 数学(7912)
- 数学方法(7854)
- 土地(7576)
- 策(7089)
- 人口(7031)
- 体(7018)
- 生态(7009)
- 及其(6675)
- 劳(6661)
- 机构
- 学院(131132)
- 大学(123665)
- 济(56302)
- 经济(55278)
- 研究(48593)
- 管理(48156)
- 农(47010)
- 理学(41433)
- 理学院(41049)
- 管理学(40309)
- 管理学院(40114)
- 中国(38318)
- 农业(34992)
- 科学(31071)
- 业大(29643)
- 京(26890)
- 所(25259)
- 研究所(23127)
- 中心(23061)
- 农业大学(21441)
- 江(21371)
- 财(20897)
- 省(17985)
- 范(17694)
- 师范(17570)
- 经济管理(17570)
- 院(17344)
- 业(16753)
- 北京(16681)
- 科学院(16610)
- 基金
- 项目(90382)
- 科学(70812)
- 研究(68628)
- 基金(63850)
- 家(56742)
- 国家(56170)
- 科学基金(46937)
- 社会(44286)
- 社会科(41414)
- 社会科学(41402)
- 省(37759)
- 基金项目(34614)
- 划(29873)
- 编号(29440)
- 自然(28267)
- 教育(28170)
- 农(27892)
- 自然科(27391)
- 自然科学(27387)
- 自然科学基金(26875)
- 资助(23648)
- 发(22700)
- 成果(22186)
- 重点(20581)
- 课题(19478)
- 部(19167)
- 发展(18656)
- 国家社会(18515)
- 展(18369)
- 创(18317)
共检索到199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秀彬 赵宇鸾
中国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国家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型,即代表自然生态空间的森林面积降至低谷后反转向上,代表人类干扰较强的耕地面积从扩张到收缩。这是生态状况从整体恶化向整体改善转变的最直接原因。森林转型对应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演进过程,存在着必然性。其直接原因,是农林交错带的农业在与森林竞争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失去优势。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林木产品需求增加,是森林竞争力提高和农业竞争力下降的经济驱动力;而转型前农业扩张引起的生态退化,则是其政策驱动力。在中国森林转型初期,政策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中国迎来了劳动力工资...
关键词:
森林转型 农地边际化 劳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成武,李秀彬
本文对农地边际化与边际土地的概念与本质、农地边际化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理论探讨。农地边际化是一种受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因素综合驱动作用的过程,一种在现有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农地变得不再具有经济生产能力的过程。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会有不同的行为响应,从而导致区域土地利用在“集约度、播种面积、用途转移与土地经营制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农地利用的“边际收益指标”、“集约度指标”与“播种面积指标”是诊断农地边际化的三大指标。一般而言,如果该农地利用的“边际收益”为负,且在随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集约度下降、播种面积缩小,甚至弃耕撂荒”等变化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该农地利用出现了边际化现象。但不同类型农地边际化,其诊断标准也有差异。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边际化 利用特征 诊断标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当农地利用的纯收益逐年降低,且其后出现农地利用集约度降低和相应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甚至农地的弃耕撂荒现象时,就出现了农地的边际化现象。农地在边际化的进程中会经历不同的边际化阶段,不同阶段的边际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初始边际化、中期边际化、完全边际化。本文依托湖北省通城县的实地调查资料结合统计资料,研究了通城县的两种代表性农地——水田和旱地的边际化进程。结果表明:同种类型的农地的边际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同类型农地的边际化进程也有差别。在通城县,旱地的边际化进程快于水田。一般来说,边际化会导致相应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而完全边际化会直接导致农地的弃耕撂荒。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纯收益 农地边际化 边际化进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建华 董建新 高立杰 高宝嘉 李兰会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往往会伴随着农地边际化现象的发生。为了减轻农地边际化的不利影响,提高农地利用收益,农户在农地经营的模式、方法、规模等方面会作出相应的响应。而为了减缓农地边际化进程和促进边际农地的有效利用,我国目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强调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秀兰 何勇 张丹丹 曾维忠
通过对国内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构建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的计量方法和以生态学为主的计量方法。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恢复后的显性经济效益,生态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最后,指出基于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运用数学模型加以修正的研究方法是其未来的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侯振宏
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是涉及《京都议定书》第 3条第 4款 (3.4条款 )中几个主要的附加人为活动 ,这些活动的定义与碳计量方法、碳源或汇的大小密切相关 ,是目前IPCC和国际气候变化战略谈判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森林有关定义国际研讨会以及IPCC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温室气体计量方法学指南的研讨和交流 ,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和信息查询 ,调研了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的国际定义 ,分析讨论了不同定义对LULUCF碳计量的影响 ,提出了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丽凤 周媛 周新年 李丹 巫志龙 周成军
通过对闽北山地天然次生林择伐试验样地15 a的跟踪调查,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3方面分析不同强度择伐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结果表明:相对于未采伐林地,伐后10 a,弱度和中度择伐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并略有改善,强度和极强度生态服务功能尚未恢复;伐后15 a,4种强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得以恢复。从采伐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看,影响程度最大、最难恢复的是保育土壤,其次是涵养水源。因此,对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在确定择伐强度和择伐周期时,应考虑林分生态功能的修复过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卫发兴
通过对历史时期中原城市群森林生态变迁的研究,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认为应通过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保护扩大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罗靖 王晓伟
文章采用森林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模型,对贵州省森林新造林资源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释O_2固碳和物种多样化等方面的生态恢复效益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森林生态恢复效益总价值为47亿元/年。恢复效益价值最高是释O_2价值22亿元/年,占46.79%。调节水量价值12亿元/年,占25.52%;净化水质价值5.44亿元/年,占11.57%;提供负离子价值0.0354亿元/年,占0.08%;吸收污染物价值0.38亿元/年,占0.81%;固碳价值6.23亿元/年,占13.25%;物种多样化保护价值0.934亿元/年,占1.99%。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修正后的贵州省森林生态恢复效益的总价值为31亿元/年。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采用综合指数与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地处江南丘陵山区的通城县为例,探讨了农地边际化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地边际化会导致农地利用经济效益降低、区域种植业产值减少、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纯收入减少;②农地边际化促进了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和边际农地的退耕;③农地边际化会使一些丘陵山区从农村景观演变成半自然景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 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 /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 ,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 ,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 ;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 ,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 ,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凤凯 柯新利 张凤荣
本文主要考察城乡转型发展与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利用形态的演变与边际化问题。在剖析农村宅基地边际化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宅基地边际化的类型及其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表现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农村宅基地的边际化是一种在现有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原始的居住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衰退或被其他用途取代的现象。农户对宅基地边际化的行为响应,将导致区域农村宅基地在利用程度、功能与使用制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诊断"、"自住面积比例诊断"与"利用成本诊断"是诊断农村宅基地边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边际化 利用特征 诊断标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凤凯 柯新利 张凤荣
本文主要考察城乡转型发展与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利用形态的演变与边际化问题。在剖析农村宅基地边际化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宅基地边际化的类型及其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表现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农村宅基地的边际化是一种在现有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原始的居住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衰退或被其他用途取代的现象。农户对宅基地边际化的行为响应,将导致区域农村宅基地在利用程度、功能与使用制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诊断"、"自住面积比例诊断"与"利用成本诊断"是诊断农村宅基地边际化类型、测度农村宅基地边际化趋势的三个主要步骤。一般而言,该宅基地的利用率明显下降是显性边际化的重要标志;而在宅基地多功能利用过程中,自住面积比例的不断降低,体现了农村宅基地的隐性边际化;最后,农村宅基地现有自住用途下利用成本的增加,是其边际化趋势预测的重要依据。本文可为城乡发展转型期农村宅基地利用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边际化 利用特征 诊断标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