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9)
- 2023(3088)
- 2022(2640)
- 2021(2597)
- 2020(2250)
- 2019(5104)
- 2018(5238)
- 2017(9239)
- 2016(5501)
- 2015(6430)
- 2014(6486)
- 2013(6465)
- 2012(6311)
- 2011(5783)
- 2010(5993)
- 2009(5804)
- 2008(6177)
- 2007(5862)
- 2006(5307)
- 2005(4753)
- 学科
- 济(20658)
- 经济(20629)
- 管理(16430)
- 业(12401)
- 企(10624)
- 企业(10624)
- 方法(10217)
- 学(9142)
- 数学(8330)
- 数学方法(7998)
- 资源(5207)
- 和(5118)
- 中国(5107)
- 农(4899)
- 理论(4626)
- 财(4279)
- 制(4047)
- 环境(3896)
- 业经(3601)
- 地方(3499)
- 生态(3432)
- 策(3352)
- 农业(3282)
- 发(3249)
- 森(3226)
- 森林(3226)
- 林(3171)
- 人事(3168)
- 人事管理(3168)
- 划(3050)
- 机构
- 大学(87661)
- 学院(85223)
- 研究(33155)
- 管理(29531)
- 济(27444)
- 经济(26566)
- 中国(25743)
- 科学(25305)
- 理学(24454)
- 理学院(24132)
- 管理学(23208)
- 管理学院(23077)
- 京(21749)
- 农(19989)
- 所(19323)
- 研究所(17795)
- 业大(17388)
- 农业(15524)
- 中心(15229)
- 北京(14471)
- 江(14120)
- 省(12985)
- 财(12693)
- 院(12684)
- 范(11897)
- 师范(11737)
- 州(11294)
- 技术(10838)
- 科学院(10622)
- 室(10320)
- 基金
- 项目(56857)
- 科学(42122)
- 基金(39506)
- 家(37729)
- 国家(37478)
- 研究(35707)
- 科学基金(29782)
- 自然(22033)
- 省(21912)
- 自然科(21361)
- 自然科学(21354)
- 自然科学基金(20941)
- 基金项目(20075)
- 社会(19629)
- 划(19262)
- 社会科(18480)
- 社会科学(18468)
- 资助(18368)
- 教育(15949)
- 编号(14047)
- 重点(13308)
- 计划(12698)
- 科技(12297)
- 成果(12022)
- 发(11577)
- 科研(11543)
- 部(11455)
- 创(10076)
- 课题(10019)
- 专项(9705)
共检索到136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国江 刘安兴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 ,按照一般的未测采伐量测算方法 ,考虑了不同树种及径阶采伐木对未测采伐量的影响 ,而忽略了采伐木期初蓄积在各年度间的梯度分布和某一年度内生长季节前后采伐量不均匀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 ,上述 4个因素应同时考虑 ,并导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从举例说明的结果看 ,在不同条件下测算的未测采伐量比综合考虑 4个因素的未测采伐量分别偏大 9 9%~ 37 4%。表 2参 6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连续清查 森林蓄积 未测采伐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磊 崔国发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为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而开展的重要工作。为了使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更贴近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需求,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特点,对保护区内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调查因子、调查方法和记录表格等进行了优化,修订并增加了所有动植物名称、植物多度和生活力、动物活体、痕迹和巢穴数量等调查因子;改进了下木、植被和天然更新等的野外调查和统计方法,并优化了其野外调查记录表。并于2015年7—8月份对北京市6个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进行了调查测试,改进后生物多样性信息量明显增加,调查记录的灌木种类平均每块样地增加了150%,草本种类平均每块样地增加了700%。采用改进的调查方法所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茂震 王广兴 刘安兴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hm-2a-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hm-2a-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葛宏立 项小强 何时珍 方陆明
根据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特点,将年龄隐含的生长模型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这种模型不需要年龄,其误差与预测年限ΔA有关,当ΔA=O时,误差为零。用Johnson-Schumacher模型作为以年龄为自变量的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模型导出的年龄隐含模型为例进行了试验,数据为浙江省的一类连续清查数据中的1989~1994年的马尾松复位样木数据。计算例子表明,5a定期生长量的总和估计精度在95%的概率保证下可达80%以上。文章给出了模型的推导,模型的性质分析,误差及精度估计方法等。这种模型用复位样木建模,应用方便。可以以省为建模单元,一个树种(组)建一个模型,而不区分人工林、天然林,异龄林、同龄林,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葛宏立 孟宪宇 唐小明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的森林资源更新和预测。它用复测的固定样地数据和复测的样木数据建模。文章给出了用江西省的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误差分析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兰会 孔越 郑海鹰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各省区截面数据为基础,本文分析了2004-2008年我国各省区森林资源采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各地的个人林权比重普遍加大,集体林权比重降低。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个人林权比重对森林资源采伐没有显著影响;森林资源权属结构对集体林权比例越低,森林资源采伐也越少。同时,农村人口密度对森林资源采伐有正向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日军
介绍了山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设概况,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信息时效性不强、监测体系不能自成一体、监测内容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完善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铭捷 陈敏 刘萍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秋娟 靳爱鲜 张玉珍 李金兰 原民龙 黄选瑞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法律法规,是一个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本文总结了现行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主要法规,分析了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的背景变化,以及现行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在保障经营者利益、政策形式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采伐管理 政策体系 改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妮妮 王新杰 凌威 徐雪蕾 张艳
为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状况,以建国以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碳贮量的变化,并估算2020年时的森林状况。结果显示:1)自建国以来,我国森林面积共增加8821万hm2,森林蓄积量共增加66.21亿m3。但各区域增量不均衡,西南地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量最大,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增量最小,华东地区森林蓄积量增量最小。我国未来森林面积增长潜力在北方地区。2)建国以来,我国森林共吸收碳225.32×108 t,其中人工林碳贮量比例由调查初期的5.3%增加到了16.7%,有较大的碳汇潜力。3)2020年时我国森林面积、蓄积量和碳贮量分别可达20 667万hm2、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昌顺 刘爱兵 谢高地 陈龙 刘春兰
利用森林蓄积量推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方法和GIS技术,系统研究了迪庆州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结果表明,虽迪庆州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与中国主要森林植被生产力一致,但其平均生物量及平均生产力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一结果符合迪庆林情,说明材积推算生物量法(材积源生物量法)适合用于该区域森林植被生产力研究;迪庆州森林总生物量为2.22亿t,其中乔木林2.15亿t,灌木林(含疏林和竹林)0.07亿t;乔木林和灌木林的总生产力分别为1723.77万t/a和386.25万t/a;各乡镇乔木林/森林的总生物量呈现随与澜沧江和金沙江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流经乡镇的森林具有较低的生物量和较高的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雷渊才 唐守正
介绍一种新的不等概率抽样技术——适应性群团抽样(ACS)。概略地介绍了其概念、特点、基本估计方法和研究概况。举例比较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和随机抽样技术在稀疏群团植被调查中的精度和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日军
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15年)为主要依据,阐述了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以及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宜林地数量相对较多等制约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傅宾领 聂祥永 姚顺彬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清查成果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关键要素。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抽样方案设计、调查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抽样方案设计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防止系统抽样周期性变动和人为特殊对待等问题对清查成果质量的影响,从1994年开始,浙江省采用固定样地加部分替换样地(临时样地)的抽样设计方案进行防偏技术试验和研究。采用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自1989年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3期调查数据的3组样本两两之间均通过了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