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6)
- 2023(10547)
- 2022(8658)
- 2021(7871)
- 2020(6347)
- 2019(14267)
- 2018(13923)
- 2017(24249)
- 2016(14004)
- 2015(15113)
- 2014(14944)
- 2013(14301)
- 2012(12947)
- 2011(11805)
- 2010(11717)
- 2009(10675)
- 2008(10472)
- 2007(9106)
- 2006(8285)
- 2005(7082)
- 学科
- 济(54737)
- 经济(54676)
- 管理(34302)
- 业(31121)
- 企(22154)
- 企业(22154)
- 农(21250)
- 方法(19302)
- 数学(17409)
- 数学方法(17251)
- 地方(16140)
- 中国(15984)
- 农业(15270)
- 财(14946)
- 业经(14180)
- 学(12828)
- 制(11876)
- 收入(9641)
- 环境(9283)
- 体(9251)
- 发(9161)
- 地方经济(8849)
- 理论(8839)
- 贸(8687)
- 贸易(8685)
- 易(8415)
- 教育(8078)
- 融(7909)
- 金融(7907)
- 和(7718)
- 机构
- 学院(191922)
- 大学(190297)
- 济(74923)
- 经济(73311)
- 研究(72242)
- 管理(68616)
- 理学(59205)
- 理学院(58448)
- 管理学(57330)
- 管理学院(56979)
- 中国(51953)
- 科学(48271)
- 农(43467)
- 京(41240)
- 所(38257)
- 研究所(35420)
- 业大(35152)
- 农业(33637)
- 财(33238)
- 中心(31334)
- 江(30108)
- 范(27775)
- 师范(27385)
- 院(27174)
- 北京(26059)
- 财经(25774)
- 省(25442)
- 经(23624)
- 州(23180)
- 经济学(22981)
- 基金
- 项目(138572)
- 科学(107304)
- 基金(98074)
- 研究(96984)
- 家(89959)
- 国家(89169)
- 科学基金(73878)
- 社会(61221)
- 社会科(57843)
- 社会科学(57827)
- 省(56092)
- 基金项目(52433)
- 自然(48566)
- 划(47404)
- 自然科(47252)
- 自然科学(47231)
- 自然科学基金(46366)
- 教育(44859)
- 编号(38351)
- 资助(38338)
- 重点(32534)
- 发(31313)
- 成果(29501)
- 部(29199)
- 创(28889)
- 课题(27960)
- 创新(27013)
- 计划(26921)
- 科研(26768)
- 国家社会(26002)
共检索到288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丹 罗璐薏 余异 孔凡斌
【目的】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背景下,探究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实施对革命老区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革命老区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支持参考。【方法】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省650个革命老区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革命老区县森林资源培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1)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对革命老区本地区、相邻地区及整体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均为扩大作用。具体而言,表征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造林面积每上升1%,会导致革命老区本地区、相邻地区及整体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扩大0.035、0.200和0.236。2)森林资源培育工程主要是通过降低革命老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从而扩大了整体城乡收入差距。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人力资本、地理区位等方面的限制,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释放不明显,使革命老区陷入“森林资源丰富而经济增长缓慢”的“森林资源诅咒”困境,从而增大其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对革命老区旅游收入没有影响,收入效应不显著;同时,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实施只能带动革命老区农民就业于劳动边际报酬较低的第一产业,而未能提高边际报酬较高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甚至挤出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效应不明显。【结论】应从森林保护和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地区间联合进行森林资源培育、加强林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力,将革命老区森林资源的“绿水青山”优势有效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降低革命老区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天汉
森林资源培育能够获得多大程度发展,取决于森林培植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市场资金。针对当前森林资源培育资金需求额度巨大、所需贷款期限较长、林业贷款支持面窄等的状况,提出了财政扶农、木材税收调节、林业金融政策调节、区域差异投资政策调节等促进森林资源培育业的措施。并对育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政府在林业市场投融资运行中而采取的干预行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融资环境 融资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科 熊子怡 黄细嘉 赵磊
作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工程、富民工程。但是,发展红色旅游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革命老区城乡统筹发展,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本文以革命老区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红色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显著缩小革命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强化这一效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发展红色旅游通过促进革命老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投资和非农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和宗族文化较浓厚的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以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基于2009-2019年1950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且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等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域、中西部县域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更突出,且只有当县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才有效。此外,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毗邻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元媛 温作民
文章讨论了森林资源培育企业所生产并持有的森林碳汇价值的会计确认。从森林资源培育企业的角度研究了森林碳汇的初始确认、再确认、转让收益及费用确认的账务处理。希望通过森林碳汇价值的会计确认促进其价值的实现,增加森林资源培育企业和林农的收入,实现富林兴民。
关键词:
森林资源培育企业 森林碳汇 会计确认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元媛 温作民
从森林资源培育企业的角度,对其拥有的森林碳汇资产进行会计计量。分析研究森林碳汇实物量的计量方法,参照CAS39号会计准则,对森林碳汇进行公允价值计量。通过森林碳汇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能使森林碳汇进入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
森林资源培育企业 森林碳汇 会计计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启元
贵州汉方、新亚太等几家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对一些乡村林场的兼并。这些兼并与合作远远超出活立木买卖范畴,显见森林资源资产市场雏形。培育森林资源资产市场有利于推进广泛的经济合作,给乡村林业发展带来机遇。面对这一市场的到来,要有步骤地做好一些工作。包括进一步明确乡村林场产权、组建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建立资源资产法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综合服务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王宁 徐彩瑶 陆雨 沈月琴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浙江省山区26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统计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InVEST模型以及Super-SBM模型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进行测算,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确影响的路径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为中高效率县区数量的明显增加,生态发展县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高于跨越发展县,县(区)间空间分异特征随时间演变逐渐减小。2)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对于缩小26县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且对于跨越发展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更大。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通过纯技术效率实现,规模效率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果实现大幅度提升,在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26县应注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保护林地资源,抓好技术创新并加大林业科研投入,继续利用好森林资源优势持续促进山区26县经济增长,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效率 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林香 卢光熙
本文基于2005-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在省界毗邻县的乡村振兴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省界毗邻县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偏低,但在研究期内明显提高;第二,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有力提升了试点县乡村振兴水平,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三,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提升三条路径提升试点县乡村振兴水平;第四,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的乡村振兴效应不会因试点县处于偏远地区、距离中心城市较远而变弱,这种效应在一类和二类革命老区样本中更强。因此,政府不仅要在省界毗邻地区扩大振兴规划试点范围,还需制定差异化的振兴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加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畅通振兴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增强省界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乡收入差距区在中部、东部基本上变化为中等、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近期这两个类型区几乎消失。3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显著HH区主要在川西、滇西以及滇南形成连绵分布区,近期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显著LL区在中部、东部的分布范围在不同年份虽有变化但近期集聚效应明显增加,近期显著LL区明显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另一个是在长三角地区。4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支撑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起一定的"阻碍"作用,战略政策的支持起宏观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彩瑶 王宁 孔凡斌 沈月琴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县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县域发展水平和县域发展差距,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InVEST模型、Super-SBM模型以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县域发展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2)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总体上显著上升,生态发展类县实现效率略高于跨越发展类县。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对于跨越发展类县的效应要略优于生态发展类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提高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等路径缩小县域发展差距。【结论】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县域发展水平均呈现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各县域单元需要从创新森林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县域间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等方面发力,全面提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向“金山银山”发展优势转化的效率,推动山区县协调发展,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山区县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关键词:
县域发展差距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陆雨 徐彩瑶
【目的】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其二者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通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达到总效应的11.76%;在二者交互作用下,数字生态融合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增强态势。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通过增加非农就业人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3个维度(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产业和数字化应用)均可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其中仅数字化产业可通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以及二者交互项对浙西南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影响更大。【结论】在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与林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步协调发展。培养和吸引数字化人才,推动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数字技术支持农村居民林业生产效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针对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强化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其充分发挥“数字红利”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与农村居民林业收入可持续协调增长的“后发力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永平 聂影
在培育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主体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制度障碍,包括相关法律的缺失,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制度、林业融资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等。为此,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制约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主体培育的制度障碍。
关键词:
森林资源产权 市场主体 制度障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该团队是2007年获批的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由林学主干课程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学、森林土壤学、林业气象学、树木学等任课教师组成,负责人为杜天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