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8)
2023(15358)
2022(13225)
2021(12106)
2020(10155)
2019(23110)
2018(23054)
2017(44108)
2016(24650)
2015(26936)
2014(26913)
2013(26398)
2012(24149)
2011(21867)
2010(21522)
2009(19382)
2008(18645)
2007(16373)
2006(14096)
2005(12076)
作者
(73593)
(60955)
(60616)
(57577)
(38561)
(29364)
(27340)
(24250)
(23386)
(21576)
(20907)
(20752)
(19488)
(19262)
(18981)
(18723)
(18717)
(18208)
(17462)
(17415)
(15606)
(14865)
(14812)
(13877)
(13801)
(13557)
(13458)
(13216)
(12355)
(12250)
学科
(91371)
经济(91268)
管理(68428)
(63317)
(52156)
企业(52156)
方法(42441)
数学(36664)
数学方法(36279)
(26042)
(24514)
中国(23834)
(22674)
业经(20937)
地方(18574)
环境(17945)
(17873)
农业(17278)
(16998)
贸易(16989)
(16486)
理论(15952)
(15405)
(14566)
技术(14560)
(14190)
银行(14109)
(14107)
财务(14035)
财务管理(14013)
机构
大学(341602)
学院(340704)
管理(133093)
(129586)
经济(126775)
研究(117114)
理学(116111)
理学院(114742)
管理学(112617)
管理学院(112025)
中国(84547)
科学(78517)
(73272)
(68550)
业大(60607)
(60547)
(56698)
研究所(56177)
农业(54144)
中心(52273)
(49441)
财经(46132)
北京(45706)
(44471)
师范(43868)
(43067)
(42062)
(39553)
技术(38059)
经济学(37841)
基金
项目(244948)
科学(189929)
基金(175885)
研究(171216)
(157726)
国家(156437)
科学基金(131822)
社会(105748)
社会科(100111)
社会科学(100082)
(97474)
基金项目(94380)
自然(89072)
自然科(86934)
自然科学(86907)
自然科学基金(85323)
(82624)
教育(78070)
资助(71679)
编号(68789)
重点(55523)
成果(54115)
(52151)
(51907)
(50854)
科研(47967)
课题(47905)
计划(47743)
创新(47500)
大学(44234)
期刊
(137058)
经济(137058)
研究(93860)
学报(67010)
中国(62993)
(61143)
科学(57523)
大学(49050)
学学(46656)
管理(46634)
农业(41603)
(41458)
教育(37251)
技术(27734)
(25572)
金融(25572)
业经(24545)
经济研究(21813)
(21590)
财经(21529)
科技(19038)
业大(18700)
问题(18452)
(18390)
(18282)
林业(17215)
图书(17013)
技术经济(15664)
资源(15483)
理论(15354)
共检索到483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臻  沈月琴  徐志刚  吴伟光  宁可  王志强  
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论文基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农户和林场的调研数据,以杉木为案例树种,引用生长模型、修正的Faustmann模型碳密度和价格数据,对单一和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比较了不同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潜力的差异,同时模拟了不同营林成本和利率水平下对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差异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可能的碳汇林经营模式下,基于目前杉木市场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实,森林经营主体的经营采伐决策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在大范围的碳价格变动下碳汇的供给也没有显著增加,这也说明木材收益和碳收益的两个不同经营目标是协调的;林场凭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臻  沈月琴  吴伟光  黄敏  宁可  
森林碳汇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主体日趋多样化,研究经营主体碳汇供给差异,探讨造成碳汇供给差异背后的诱导因素并挖掘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将为推动森林碳汇经营形成稳定的碳供给,合理配置稀缺的要素资源,缓解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现实政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经营主体的碳汇供给研究状况,明确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主要包括国内碳汇市场未形成;现有模型在本研究中不适用,长时间序列数据不足等。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认为以"非京都市场"框架下考察森林碳汇供给更可行;需要根据碳汇营林实践修正相关模型和数据以及结合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森林经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绍志  吴水荣  黄勤  张旭峰  刘国良  
文章利用加拿大森林模拟和优化模型FSOS,以中国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为案例,探讨不同的森林经营管理方案对白河林业局森林碳储存、木材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年生产相同的木材,多目标经营方案比单一目标经营方案的长期经济效益每年高出约1亿元人民币,CO2储存量增加400万t,而每年采伐干扰面积从1800 hm2减少为1000 hm2。森林的采伐经营可能在短期内是碳源,但是从长期角度看,适当采伐经营可以增加森林和林产品中的总碳储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帅帅  孙贞昌  
文章以CO_2排放系数与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相结合,测算出西部森林碳汇碳抵消成效,结果表明西部森林碳汇碳抵消效果明显,为其换取了发展空间。因此要增加西部森林碳汇量。通过熵权法客观赋权,构建西部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评价模型,测算出西部12省份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评价指数,据此将12省份森林碳汇发展潜力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研究表明,西部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最大的省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英  张小全  刘云仙  
概述国内外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中国森林生态交易市场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而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还处在建立和发展阶段,但具有较大的潜力,并且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是森林碳汇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森林发展空间大,森林固碳能力增长潜力大,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具有许多优势。建议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规范管理,做好供应方权益保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中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郗婷婷  李顺龙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振宏  张小全  肖文发  
利用总-净核算和净-净核算 2 种方式估算中国森林管理活动的碳汇量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基年为1990 年时,总 - 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58.7,57.8,58.4,62.7和 67.2 MtC·a-1,净-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14. 9,17.5,20.1,26.0和31.7 MtC·a- 1;基年为 2000 年时,总-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 和 2050 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73.5,72.1,72.8,78.1 和 83.6 MtC·a- 1,净 -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2.0,5...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旭超  赵进  李顺龙  
基于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与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固碳量和碳汇潜力进行核算与预测。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的实施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对森工林区的碳汇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15年天保工程累计增汇2.85 TG(1 TG=1012G);到2020年,停伐政策支持下新增碳汇1.27 TG。龙江森工林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986 TG,2030年碳储量将达到1 158 TG,碳汇潜力巨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温亚利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分类核算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价值量。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联合预测我国森林资源碳汇发展潜力,并通过构建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和碳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碳汇量的变化率。【结果】(1)40多年来中国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为73.56 m~3/hm~2,林木碳储量由1976年的51.96×108 t增加到2018年的87.90×10~8 t,年均增汇0.855 7×10~8 t/a,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包括林木、林地和林下植被)由125.06×10~8 t增加到214.39×10~8 t;其中,人工林碳储量增速明显,年均增加5.05%。(2)我国林木碳储量价值量由1976年的1 482.09×10~8元增加到2018年的8 823.85×10~8元,年均增加174.80×10~8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4%;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价值年均增长8.24%。(3)GM(1,1)灰色模型预测2030年森林碳储量达到100.13×10~8 t,2018-2030年年均增汇1.59×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10.80×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将达到180.32×10~8 t,2018-2060年年均增汇2.36×10~8 t/a。幂函数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108.00×10~8 t,2018~2030年平均年碳汇量为2.25×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27.38×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212.27×10~8 t,2018-2060年年增汇3.12×10~8 t/a。(4)在近15年的森林碳储量平均基准上,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4.30%~6.86%;提高1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9.89%~12.47%;提高1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15.48%~18.09%;提高2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20.96%~21.07%。【结论】在不考虑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基于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变化,中国森林碳储量和价值量都是增加的。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可以实现2030、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时中国林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如果目前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再提高,森林碳储量的变化率将逐步增加,碳汇潜力巨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江迪  沈月琴  龙飞  朱臻  舒斌  
【目的】从碳汇需求方企业研究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为森林碳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上海电力、钢铁与化工3个重点减排行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内部动力、内部压力、外部激励和外部约束等因素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其中,调查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设计,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因子分析后得到24个指标作为观测变量,且经过模型拟合指标和评价确定最后的影响路径。【结果】企业内部动力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有显著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17,其中,降低企业减排成本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邓荣根  王立国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世荣   王晖   李海奎   余振   栾军伟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了我国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动态变化及潜力提升途径。根据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 C。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为229.7 Tg C yr~(-1),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增加约为150.6 Tg C yr~(-1),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在过去70年里,中国森林已从碳源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当现有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年-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和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和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碳和碳资源化利用的汇转移等四个途径对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修复、精准绿化、科学经营与合理利用和多时空尺度的优化布局,同时重视森林土壤碳库增汇的长期效应。在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框架下,森林碳汇潜力提升未来研究的优先重点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适宜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增汇的技术,森林碳储、碳汇协同提升与木质产品库的碳汇转移与存续的时空配置优化模式,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机制以及潜力研究,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碳汇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帆  曾维忠  张维康  庄天慧  
【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卓秘  曾维忠  杨帆  杨浩  
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造林再造林项目为案例,利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社区的目标功能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碳汇项目实施后,目标社区的总功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中项目维护功能变化最为明显;气温、日照时数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社区功能作用的发挥。社区成员、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成员之间共有的价值认同是社区功能实现的前提;在当前碳交易市场背景下,受到采伐限额制度、林权改革等规则影响,通过社区发动、组织等方式,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依托于政府参与碳汇交易,更有利于森林碳汇项目发挥作用,同时在社区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在立地条件上更符合、社会资本更丰富的社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晋涛  易媛媛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一项措施。本文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和产品市场替代三个维度,论证了森林碳汇的巨大潜力并给出具体的测算结果,并指出目前林业部门存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的不足。要想实现森林碳汇的潜力,在集体林区,需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去除限制性的林业管理政策,调动林农和私人部门投资于林、改善林业经营的积极性;在国有林区,需要重启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并适时调整天然林禁伐政策,加速将部分退化的天然林改造为高产的人工林。由森林生产力改善而增加的木材供给,如果用于长期固碳的产品形式,例如建筑用材可以替代高碳建筑材料,有助于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