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7)
- 2023(10682)
- 2022(9471)
- 2021(8929)
- 2020(7464)
- 2019(17484)
- 2018(17353)
- 2017(33369)
- 2016(18407)
- 2015(20703)
- 2014(20479)
- 2013(20337)
- 2012(18628)
- 2011(16877)
- 2010(16521)
- 2009(15060)
- 2008(14357)
- 2007(12425)
- 2006(10794)
- 2005(9233)
- 学科
- 济(70568)
- 经济(70489)
- 管理(50637)
- 业(48565)
- 企(40091)
- 企业(40091)
- 方法(34642)
- 数学(30020)
- 数学方法(29671)
- 学(18794)
- 农(18770)
- 中国(17477)
- 财(16543)
- 业经(15622)
- 地方(14110)
- 农业(12771)
- 理论(12150)
- 贸(11913)
- 贸易(11908)
- 和(11772)
- 易(11544)
- 环境(11354)
- 技术(11261)
- 制(11207)
- 务(10602)
- 财务(10542)
- 财务管理(10523)
- 企业财务(9979)
- 划(9859)
- 教育(9836)
- 机构
- 大学(260049)
- 学院(256483)
- 管理(103088)
- 济(97657)
- 经济(95468)
- 理学(89959)
- 研究(89413)
- 理学院(88959)
- 管理学(87301)
- 管理学院(86887)
- 中国(64098)
- 科学(59785)
- 京(57013)
- 农(48328)
- 所(46190)
- 业大(44826)
- 研究所(42769)
- 财(41757)
- 中心(39504)
- 农业(38072)
- 江(36305)
- 北京(36197)
- 财经(34110)
- 范(33453)
- 院(33333)
- 师范(33038)
- 经(31155)
- 州(29513)
- 经济学(28155)
- 技术(28069)
- 基金
- 项目(185566)
- 科学(144045)
- 基金(133927)
- 研究(130824)
- 家(119658)
- 国家(118719)
- 科学基金(100147)
- 社会(79443)
- 社会科(75127)
- 社会科学(75103)
- 省(72591)
- 基金项目(71648)
- 自然(68435)
- 自然科(66779)
- 自然科学(66760)
- 自然科学基金(65567)
- 划(61997)
- 教育(59067)
- 资助(55908)
- 编号(52657)
- 重点(41793)
- 成果(41726)
- 部(39858)
- 发(39269)
- 创(38329)
- 科研(36308)
- 课题(36307)
- 创新(35771)
- 计划(35662)
- 大学(33805)
- 期刊
- 济(103502)
- 经济(103502)
- 研究(73317)
- 学报(48493)
- 中国(45932)
- 科学(43193)
- 农(42712)
- 管理(36864)
- 大学(35807)
- 学学(33815)
- 农业(30115)
- 财(29685)
- 教育(27906)
- 技术(21745)
- 融(17886)
- 金融(17886)
- 业经(17396)
- 经济研究(16237)
- 财经(15780)
- 业(15754)
- 图书(14817)
- 林业(14629)
- 科技(14301)
- 问题(13686)
- 业大(13370)
- 经(13346)
- 理论(13141)
- 版(12712)
- 技术经济(12527)
- 实践(12260)
共检索到364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吴可红
随着近 2 0多年来对细根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林分细根生物量、生产和周转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成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研究报道基础上 ,对森林细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如下 :细根 (直径
关键词:
森林 细根 生物量 生产 生命周期 周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杨玉盛 蒋宗垲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4g·m- 2 )的 1 4 6倍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何宗明 陈银秀 谢锦升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 82 7 8g m2 ;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 ,大量的细根集中在 0~ 10cm土层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层容重、温度和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 (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全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 C平衡和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树木有赖于细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细根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 ,因此细根动态可指示环境变化 ,还可反映树木的健康状态。影响树木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因子很多 ,本文在收集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 ,讨论了土壤养分、水分、p H值、温度等环境因子以及大气 CO2 增长对树木细根分布、生物量、生产和周转的影响 ,以期为我国开展细根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根 生物量 生产 周转 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少辉 肖复明 汪思龙 苏文会 于小军 申正其
通过连续土钻取样法,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细根生物量为7.7349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91.5%和8.5%,并且毛竹林0~20cm层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细根和死细根总量的57.9%和60%。毛竹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在1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8647~10.7964和0.3538~1.0057t.hm-2,基本上2—6月份呈上升趋势,到6月份出现最高峰值,8—12月份下降,次年2月为最低值。采用改进的最大值、最小值法计算模型计算出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年分解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6.89...
关键词:
毛竹林 细根 生物量 周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健 赵学春 来利明 朱林海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的月平均值为54.51g·m–2,群落细根生产量为58.64g·m–2。细根生物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5—9月逐渐增加,9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在土壤剖面垂直变化上,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10~20、20~30、30~40、40~50、50~60cm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吴钦孝
对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细根在分解过程中 ,能量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锐齿栎的分解系数为 0 0 0 31,年周转率为 0 35次·a- 1 ;油松分解系数为 0 0 0 2 4 ,年周转率为 0 4 8次·a- 1 ;油松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 119 4 3× 10 6 kJ·hm- 2 ,年死亡损失能量为 2 1 84×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31 7% ;锐齿栎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172 70× 10 6 kJ·hm- 2 ,死亡损失能量 5 8 31× 10...
关键词:
油松林 锐齿栎林 细根 周转 能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小妮 徐程扬 龚岚 刘瑜 齐秀慧
采用挖掘取样法对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中针+阔+草、针+灌+草、阔+灌+草和灌+草4类植物配置模式以及油松混交林和绦柳混交林中细根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细根形态特征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京市城市森林林分细根以表层分布较多,0~20 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占细根总量的70%以上。2)配置模式对土壤中细根有显著影响,乔+灌+草配置在0~20 cm土层中细根较多,灌+草配置在20~40 cm土层中细根较多;3)阔叶乔木对0~20 cm土壤中细根贡献较大,而针叶树对20~40 cm土壤中细根贡献较高;在针叶树骨干树种背景下,灌木比乔木对土壤细根的贡献更高。4)混交林细根较纯林显著发达,且细根...
关键词:
城市森林 配置模式 细根 形态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圆云 武志超 杨万勤 吴福忠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期不同阶段土壤冻融作用对细根分解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测定粗枝云杉、红桦和岷江冷杉细根在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区不同海拔地段(3023,3298,3582m)5个冻融阶段(初冻期、深冻期、融化前期、融化中期和完全融化期)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季节性冻融期细根残留率为88%~92%,不同海拔和不同树种之间差异显著。季节性冻融期各阶段均对3个树种细根分解具有明显贡献,但贡献率随着分解的延读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且较低海拔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细根分解速率常数在0.1776~0.2424之间,各阶段细根相对失质量率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但细根分解速率与细根初始质量多项指标的相关性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鹏飞 金光泽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的白桦次生林、皆伐后栽植的红松人工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9月用连续钻取土芯法采集细根(直径≤2 mm)和土壤,测定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P<0.05);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辉 朱敏 余再鹏 万晓华 傅彦榕 王思荣 邹秉章 黄志群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嫒华 苏以荣 李杨 胡乐宁 吴金水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
关键词:
水田土壤 旱地土壤 水分 有机碳 矿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