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0)
- 2023(6563)
- 2022(5668)
- 2021(5000)
- 2020(4282)
- 2019(10171)
- 2018(9963)
- 2017(19659)
- 2016(11044)
- 2015(12685)
- 2014(12970)
- 2013(13191)
- 2012(12527)
- 2011(11511)
- 2010(11557)
- 2009(10466)
- 2008(10502)
- 2007(9805)
- 2006(8288)
- 2005(7302)
- 学科
- 济(50441)
- 经济(50402)
- 管理(33885)
- 业(31111)
- 方法(25730)
- 企(23913)
- 企业(23913)
- 数学(23274)
- 数学方法(23095)
- 农(14339)
- 学(13084)
- 环境(12354)
- 财(11957)
- 中国(11095)
- 业经(9707)
- 农业(9547)
- 地方(9445)
- 贸(9360)
- 贸易(9360)
- 易(9083)
- 和(8544)
- 划(8170)
- 制(7859)
- 务(7363)
- 财务(7350)
- 财务管理(7329)
- 企业财务(6911)
- 银(6590)
- 银行(6561)
- 技术(6441)
- 机构
- 大学(169377)
- 学院(168441)
- 济(71841)
- 经济(70419)
- 管理(65128)
- 研究(57979)
- 理学(56313)
- 理学院(55707)
- 管理学(54782)
- 管理学院(54480)
- 中国(42718)
- 科学(37680)
- 京(36083)
- 农(34698)
- 所(30758)
- 财(30545)
- 业大(30251)
- 研究所(28336)
- 农业(27290)
- 中心(26836)
- 江(25492)
- 财经(24880)
- 北京(22758)
- 经(22506)
- 经济学(22502)
- 院(21059)
- 范(20824)
- 经济学院(20604)
- 师范(20587)
- 州(19718)
- 基金
- 项目(114550)
- 科学(89017)
- 基金(82855)
- 研究(80262)
- 家(73935)
- 国家(73401)
- 科学基金(61347)
- 社会(50184)
- 社会科(47610)
- 社会科学(47591)
- 省(45401)
- 基金项目(44262)
- 自然(40763)
- 自然科(39712)
- 自然科学(39700)
- 自然科学基金(38994)
- 划(38436)
- 教育(36303)
- 资助(34141)
- 编号(32030)
- 重点(26361)
- 发(25427)
- 部(25321)
- 成果(24919)
- 创(23443)
- 科研(22856)
- 计划(22411)
- 创新(22053)
- 课题(21907)
- 教育部(21151)
共检索到238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刘伟平
分析指出森林碳生产的激励原因在其经济属性,包括公共物品特性与生产的正外部性;运用供求曲线对森林碳生产进行经济解释;论证了产权制度安排与碳价格给付的森林碳生产激励办法;指出产权制度安排激励办法的现实困难,提出尽快开征碳税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 碳生产 碳排放 激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刘伟平 冯亮明
分析了森林碳生产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主要构成要素,从森林碳生产函数出发,从要素价格、要素之间的替代性、要素环境等3个方面研究了森林碳生产的要素流动机理,提出通过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碳生产认知、完善森林碳生产土地要素管理、保障森林碳生产资金投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5个方面来保障要素合理有效流动。
关键词:
森林碳生产 碳汇 要素流动 节能减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刘伟平
森林碳生产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低成本选择,探讨了森林碳生产的内涵,指出森林碳生产的自然属性源于森林整体上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公共品特征、外部性特征、稀缺性特征构成了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森林经营者收入、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共同组成了碳生产的社会属性,而且这三大属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刘伟平 冯亮明
通过森林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分析表明森林碳生产具有正外部效应,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适当的价格补偿能够激励生产行为,通过考察林地、林木的机会成本去设定价格补偿的标准,提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碳排放权、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补充森林碳生产补偿政策、多元化碳生产资金渠道,完善森林碳生产的投融资体制等3方面政策保障森林碳生产的价格补偿。
关键词:
森林碳生产 价格补偿 生态补偿 机会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富丽莎 汪三贵 秦涛 张晞
本文在理论分析营林主体参保机理基础上,以传统小林农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两类异质性营林主体为研究对象,结合运用Oprobit模型与Ivoprobit_CMP估计法,实证分析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参保激励效应以及两类营林主体的参保激励差异。结果表明:首先,异质性营林主体在不同保额下的参保意愿、补贴政策认知评价及森林保险产品供给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其次,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小林农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均具有参保激励效应,补贴政策认知度与满意度越高,参保激励作用就越强。森林保险产品供给特征,包括保险责任、保障水平、费率及赔付的认知评价等,均为营林主体参保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保费补贴政策对两类营林主体的参保激励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当前“低保障”的补贴政策对小林农的参保激励效应更高。为此,需要在考虑异质性营林主体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科学测算补贴规模、合理设置差异化补贴水平、增强补贴资金指向性进一步增强补贴政策激励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灵芝 陈正飞
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使得森林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我国现有林情体制下,森林生态效益的公共特性决定了政府应是保护和引导森林发展的主体,面对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成为当前森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构建思路,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探讨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的思路。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激励机制 生态环境 神农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爱琴 顾蕾 朱玮强 冯贻勇 陈伟 周国模
【目的】森林碳汇减排量是国家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识别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外生因素对于项目的稳定推进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内、外生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外生因素,构建外生激励的"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和"增汇培训"4个维度以及价值认同的"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和"减缓气候变化"3个维度;基于全国首批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浙江省遂昌县和景宁县,利用417份已参与首期碳汇项目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统计性描述定性分析了外生激励、价值认同与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以及价值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因素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有促进作用的比例均达到98%以上,不同的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因素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卡方检验,说明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生激励中"政策关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意愿,"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持续参与具有正向影响; 2)价值认同中"减缓气候变化"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具有正向影响,"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3)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在外生激励和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占比为25.99%。【结论】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是外生激励、内生价值认同各自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生激励中的"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和价值认同中的"减缓气候变化"是影响农户持续参与的重要因素。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在外生激励和农户持续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一凡 刘烁华 姚顺波 林颖
森林经营是影响森林碳汇的重要因素,定量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对于调控森林经营、发挥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抚育强度量化森林经营,基于元分析方法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21篇文献的347块随机对照间伐实验样地数据,提取实验前后两期的林分生长指标,研究了不同树种、地区森林碳汇量对森林经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经营能够显著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实验组的林木平均胸径生长量大于对照组,促进了大径材的培育,森林经营显著提升了林木的经济效益。(2)在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森林经营对碳汇量的影响后发现,短期内森林抚育经营会降低森林的碳储量;但长期看,森林经营对林分结构的改善和林木胸径的提高会提升森林碳汇潜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抚育经营强度越高的实验样地林分结构改善越显著,短期内碳汇损失也越显著。(4)森林抚育经营的单位面积固碳增汇效果与初始营林密度成正比,高密度林是森林经营增汇的主要对象。文章融合多源森林抚育自然实验,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森林质量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森林碳汇 森林经营 林分结构 元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文杰
分析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林权流转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税收激励机制、森林保险机制、投资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等激励机制体系。以期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提高该地区林业参与者的森林培育积极性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森林培育 激励机制 市场 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梁建忠 文冰
运用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了碳税的概念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双方的外部性特征,认为森林碳汇市场的作用是纠正排污企业和林农造林的正外部性。目前森林碳汇市场属于买方寡占市场,政府需要设计合适的碳税政策,对排污企业征收碳税,使企业在缴纳碳税和购买森林碳汇之间选择。长期来看,企业会选择提高资本或劳动力的使用来替代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每种生产投入经过单位成本调整后的边际产出相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董姝琪
首先,介绍森林食品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解决资源落后与发展滞后的矛盾;促进贫困地区收入增长;注重多方交流互动。其次,将森林食品产业的减贫效应分为社会减贫效应、经济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这3个部分。最后,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宣传;增加产业联动效应;持续带动地区增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森林食品产业 减贫 作用机理 减贫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灵芝 范俊楠
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森林生态建设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处理好林区民生问题;继续实施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区别化政策;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市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王文烂 卢素兰
根据福建省顺昌县农户林业收入的调查数据,从林产品收入、林业服务性收入、林地地租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其他涉林收入等方面对农户林业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在农户林业收入中的贡献非常小,仅占0.18%;以现有碳汇市场为参考,通过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估算出该县的森林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指出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户林业生态收入、改善农户的林业收入结构;并探讨了农户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林业收入 森林碳汇 碳汇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刘伟平
从林地经营者追求不同森林经营目标出发,理论分析了林地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环境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森林最优轮伐期,进而分析碳汇价值下的森林最优轮伐期,并考察京都机制下实现有林地碳汇价值的最优轮伐期情况,发现在追求林地期望价值最大化的条件下,考虑碳汇价值的森林经营行为,如轮伐期、土地利用方式、造林等将会发生变化,同时碳汇价值的实现需要相应政策制度的完善和碳汇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森林 碳汇价值 最优轮伐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