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5)
- 2023(6254)
- 2022(5421)
- 2021(4788)
- 2020(4166)
- 2019(9956)
- 2018(9872)
- 2017(19614)
- 2016(11117)
- 2015(12694)
- 2014(13120)
- 2013(13373)
- 2012(12679)
- 2011(11655)
- 2010(11637)
- 2009(10564)
- 2008(10564)
- 2007(9857)
- 2006(8370)
- 2005(7419)
- 学科
- 济(51426)
- 经济(51389)
- 管理(32040)
- 业(28768)
- 方法(26423)
- 数学(24160)
- 数学方法(23978)
- 企(21226)
- 企业(21226)
- 农(15223)
- 学(13031)
- 环境(12758)
- 财(11396)
- 中国(10905)
- 贸(9806)
- 贸易(9806)
- 易(9519)
- 农业(9364)
- 地方(9302)
- 业经(9045)
- 和(8380)
- 划(7798)
- 制(7675)
- 务(6898)
- 财务(6885)
- 财务管理(6863)
- 资源(6535)
- 企业财务(6443)
- 银(6421)
- 银行(6395)
- 机构
- 大学(167613)
- 学院(166592)
- 济(72474)
- 经济(71026)
- 管理(64088)
- 研究(57886)
- 理学(55211)
- 理学院(54633)
- 管理学(53727)
- 管理学院(53438)
- 中国(43000)
- 科学(37071)
- 京(35819)
- 农(34445)
- 所(30733)
- 财(30591)
- 业大(29716)
- 研究所(28212)
- 农业(27068)
- 中心(26930)
- 江(25482)
- 财经(24891)
- 北京(22795)
- 经济学(22786)
- 经(22542)
- 院(21026)
- 经济学院(20870)
- 范(20526)
- 师范(20309)
- 经济管理(19414)
- 基金
- 项目(112264)
- 科学(86870)
- 基金(81007)
- 研究(79095)
- 家(72257)
- 国家(71750)
- 科学基金(59601)
- 社会(49280)
- 社会科(46764)
- 社会科学(46746)
- 省(44196)
- 基金项目(43229)
- 自然(39353)
- 自然科(38303)
- 自然科学(38290)
- 自然科学基金(37612)
- 划(37529)
- 教育(35630)
- 资助(33845)
- 编号(31885)
- 重点(25780)
- 部(25031)
- 发(24996)
- 成果(24619)
- 创(22599)
- 科研(22455)
- 计划(21891)
- 课题(21613)
- 创新(21350)
- 教育部(20896)
共检索到238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刘伟平 冯亮明
通过森林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分析表明森林碳生产具有正外部效应,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适当的价格补偿能够激励生产行为,通过考察林地、林木的机会成本去设定价格补偿的标准,提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碳排放权、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补充森林碳生产补偿政策、多元化碳生产资金渠道,完善森林碳生产的投融资体制等3方面政策保障森林碳生产的价格补偿。
关键词:
森林碳生产 价格补偿 生态补偿 机会成本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刘伟平
森林碳生产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低成本选择,探讨了森林碳生产的内涵,指出森林碳生产的自然属性源于森林整体上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公共品特征、外部性特征、稀缺性特征构成了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森林经营者收入、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共同组成了碳生产的社会属性,而且这三大属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马泓宇 徐少癸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政府主导机制、自我补偿机制、区别奖惩机制和循环反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媛 支玲
森林生态补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梳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现实环境和实践需要,提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向动态化运作、整体化推进和高效化执行的方向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 生态补偿机制 优化 契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金蔚 刘冰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计划用远少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而这一过程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规划高度同步。因此我国要特别注意处理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碳吸收方式,与碳排放一样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森林还具有其他多重生态功能。应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全国统筹、双轮驱动,研究构建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生态补偿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以禹 吴柏海 周彩贤 陈峻崎
通过碳交易等市场机制补偿林业生态建设,可有效解决财政机制下生态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供需"不挂钩"的弊端,并基于此探索生物多样性银行、生态产品标签等其他市场化补偿机制。本文分析新西兰、澳大利亚国家碳市场补偿林业生态建设的制度设计,总结其合法性基础、关键运行机制及特色补偿政策,并比较国内6个省份试点碳市场在市场化补偿机制方面存在"接口单一和上限控制"的双重限制、林业碳汇场外项目级参与单一补偿模式等主要弊端。最后提出修订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突破5%碳抵消限额限制、增加国家财政如碳税或配额拍卖收入返还对已有森林保护活动付出机会成本的补偿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选瑞 张玉珍 藤起和 赵连清 陈占稳
To set up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ecological benefits of forest is important safeguard that can coordinate the benefit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manager and person who benefit from environmental services function of forest,ensure funds for fores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be firmly invested.By ana...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芬 陈红枫
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生态公益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海南省生态补偿的管理机制。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户对生态补偿机制持赞同态度。从总体上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农户得到森林生态补偿较低,难以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林业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困难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保护与地区经济收入的冲突...
关键词:
森林 生态补偿 社会经济 海南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刘伟平
分析指出森林碳生产的激励原因在其经济属性,包括公共物品特性与生产的正外部性;运用供求曲线对森林碳生产进行经济解释;论证了产权制度安排与碳价格给付的森林碳生产激励办法;指出产权制度安排激励办法的现实困难,提出尽快开征碳税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 碳生产 碳排放 激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刘伟平 冯亮明
分析了森林碳生产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主要构成要素,从森林碳生产函数出发,从要素价格、要素之间的替代性、要素环境等3个方面研究了森林碳生产的要素流动机理,提出通过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碳生产认知、完善森林碳生产土地要素管理、保障森林碳生产资金投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5个方面来保障要素合理有效流动。
关键词:
森林碳生产 碳汇 要素流动 节能减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国志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一凡 刘烁华 姚顺波 林颖
森林经营是影响森林碳汇的重要因素,定量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对于调控森林经营、发挥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抚育强度量化森林经营,基于元分析方法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21篇文献的347块随机对照间伐实验样地数据,提取实验前后两期的林分生长指标,研究了不同树种、地区森林碳汇量对森林经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经营能够显著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实验组的林木平均胸径生长量大于对照组,促进了大径材的培育,森林经营显著提升了林木的经济效益。(2)在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森林经营对碳汇量的影响后发现,短期内森林抚育经营会降低森林的碳储量;但长期看,森林经营对林分结构的改善和林木胸径的提高会提升森林碳汇潜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抚育经营强度越高的实验样地林分结构改善越显著,短期内碳汇损失也越显著。(4)森林抚育经营的单位面积固碳增汇效果与初始营林密度成正比,高密度林是森林经营增汇的主要对象。文章融合多源森林抚育自然实验,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森林质量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森林碳汇 森林经营 林分结构 元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立国 丁晨希 彭剑峰 李文明
以11个森林公园旅游业经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LS-SEM方法,建构了不同机制下经营者碳补偿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机制下旅游经营者碳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不同,且各因素相对影响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环境敏感度因素中的气候变化感知和生态环境感知、参与态度因素中的前景认知和成效认知态度、参与动机因素中的个人情感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机制下的显著水平不同;经营者个体特征因素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通过培养旅游经营者的环境敏感度、构建完善不同机制下的旅游碳补偿体系、引导经营者重视并投入到旅游碳补偿行动等措施,长效推进旅游碳补偿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晨希 王立国
以森林旅游地经营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自愿机制下经营者的碳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以环境焦虑、参与动机、参与态度、个人特征以及行为意愿5个构念构成的碳补偿行为意愿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PLS-SEM)进行验证,结论为:自愿机制下森林旅游地经营者环境焦虑、参与动机、参与态度对其碳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森林旅游地经营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年营业收入对经营者碳补偿行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碳补偿参与态度、碳补偿参与动机都分别对环境焦虑与碳补偿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碳补偿参与态度对碳补偿参与动机与碳补偿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