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0)
- 2023(4792)
- 2022(4370)
- 2021(3996)
- 2020(3717)
- 2019(8865)
- 2018(8776)
- 2017(17130)
- 2016(9783)
- 2015(11331)
- 2014(11630)
- 2013(11864)
- 2012(11338)
- 2011(10355)
- 2010(10421)
- 2009(9905)
- 2008(10092)
- 2007(9446)
- 2006(7962)
- 2005(7023)
- 学科
- 济(42054)
- 经济(42017)
- 业(24681)
- 管理(24316)
- 方法(22837)
- 数学(20666)
- 数学方法(20491)
- 企(18894)
- 企业(18894)
- 农(11986)
- 学(11839)
- 财(10479)
- 中国(9375)
- 贸(8339)
- 贸易(8339)
- 地方(8160)
- 易(8090)
- 农业(7817)
- 业经(7266)
- 制(6987)
- 和(6576)
- 务(6494)
- 财务(6477)
- 财务管理(6456)
- 企业财务(6065)
- 银(5792)
- 环境(5763)
- 银行(5752)
- 理论(5579)
- 融(5539)
- 机构
- 大学(150230)
- 学院(148763)
- 济(59240)
- 经济(57932)
- 管理(54220)
- 研究(53109)
- 理学(46555)
- 理学院(45999)
- 管理学(45048)
- 管理学院(44773)
- 中国(38921)
- 科学(36500)
- 农(34304)
- 京(32823)
- 所(29424)
- 业大(28630)
- 农业(27196)
- 研究所(27181)
- 财(26029)
- 中心(24572)
- 江(23188)
- 财经(20972)
- 北京(20930)
- 院(19232)
- 经(18880)
- 范(18851)
- 师范(18572)
- 经济学(18378)
- 州(17946)
- 农业大学(17840)
- 基金
- 项目(99501)
- 科学(75105)
- 基金(69875)
- 研究(67772)
- 家(63312)
- 国家(62844)
- 科学基金(50892)
- 社会(40002)
- 省(39834)
- 社会科(37776)
- 社会科学(37757)
- 基金项目(37469)
- 自然(34753)
- 划(34012)
- 自然科(33820)
- 自然科学(33804)
- 自然科学基金(33202)
- 教育(31115)
- 资助(29790)
- 编号(27473)
- 重点(23261)
- 成果(22295)
- 部(21684)
- 发(21677)
- 计划(20697)
- 科研(20281)
- 创(19827)
- 科技(19344)
- 课题(19281)
- 创新(18680)
共检索到21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刘永霞
为提高森林资源的监测质量、数量化森林生物量的测定精度,该文论述了采用经典方法进行森林生物量测定的误差来源:①样地抽样误差;②样地每木检尺误差;③标准木生物量的测定误差;④模型误差;⑤下木层和草本地被物生物量测量误差.然后广泛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分别对样地设置、生物量调查及生物量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精度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验证,最终得出了采用经典方法调查森林生物量的误差为7.63%~14.56%的结论.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精度分析 监测 误差传播定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学刚 王静文 范文义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估算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并研究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期间(1994—1997、2006—2007、2010—2011)的Landsat5系列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遥感信息模型,估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采用0°、45°、90°、135°方向以及全局Moran's I系数和半变异函数块金值、基台值、变程、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拱高与基台值比值5个参数,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研究区域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整体性良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惠妍 李海奎
森林生物量是指一个森林群落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特征数据,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森林生物量的监测与研究[1-3],建立的生物量模型众多[4-6]。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监测,是以省、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为对象,在估算方法一致的前提下,对多个时间点的森林生物
关键词:
一类清查 样地生物量 估算 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霓虹 高萌 李丹 刘立臣
针对生物量影响因子量化研究较少、方法单一及区域生物量评价不足且基于单个树种生物量模型进行评价时工作量过大的问题,以孟家岗林场的三类小班清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与生物量水平相关的11个因子,利用C5.0算法进行生物量决策树建模,并进一步利用Apriror算法进行生物量强影响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表明:生物量决策树模型的分类预测精度为88.78%,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量化结果分别为树高(0.348)、胸径(0.225)、林分类型(0.196)、龄级(0.162)、郁闭度(0.134)、坡度(0.096)、海拔(0.074)、坡向(0.065)、立地类型(0.052)和坡位(0.037);得到707条置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季碧勇 陶吉兴 张国江 杜群 姚鸿文 徐军
为准确评估浙江省森林植被生物量,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手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以样地为评估基本单元,采用单株生物量模型法(乔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杂竹,下木和灌木),单位面积生物量模型法(草本)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法(矮化乔木林、灌木经济林),测算了样地水平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抽样统计方法,将样地水平微观数据转换到全省宏观尺度,评估了全省总体的森林植被生物量,提供了主要评估结果的估计精度和估计区间。结果显示:2009年,浙江省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37 010.732×104t。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乔木林群落为29 096.269×104t...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永杰 徐昆鹏 张王菲 史建敏 张甫香
【目的】水云模型(WCM)是一种采用SAR数据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AGB)应用较为广泛的半经验模型,探索将不同波长、极化方式、极化信息等引入WCM,以期为提高森林AGB反演精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X、C、L、P波段多频极化SAR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将各波长各极化后向散射系数用于WCM进行森林AGB反演,对比其反演精度;接着采用极化分解分量构建地体散射比参数,并将其引入WCM发展为极化水云模型(PolWCM),同时对比分析其在X、C、L、P波段森林AGB的反演结果。【结果】(1)在X、C、L、P 4个波段中,除X波段外,将H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代入WCM进行森林AGB反演,精度均高于基于其他极化通道后向散射系数的反演结果;且长波长(L和P)的反演精度高于短波长(X和C)的反演精度。在L波段,将H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代入WCM进行森林AGB反演,R~2和RMSE分别为0.46和18.00 t/hm~2;P波段HV极化反演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43和21.18 t/hm~2。(2)将极化信息以地体散射比的形式引入WCM,PolWCM模型在X、C、L、P各个波段均可提高反演精度,反演结果的RMSE值分别为24.90、24.71、17.70和18.08 t/hm~2。【结论】采用WCM进行森林AGB反演具有极化、波长依赖性,其中将L波段H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代入WCM进行森林AGB反演时精度最优;将极化信息以地体散射比的方式引入WCM,发展PolWCM,可以明显提高森林AGB的反演精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超 王斌 刘华 张龙 杨校生 修珍珍
基于1994~2013年间4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徽省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进行估算,并从不同龄级和不同林分类型两方面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a安徽省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高,总生物量由1994~1998年的106.114×106 t增加到2009~2013年的204.925×10~6 t,总净生产量由28.239×10~6 t/a增加到43.865×10~6 t/a;林分平均生物量从31.516t/hm增加到57.073t/hm~2,平均生产力从7.797t/(hm~2·a)增加到11.127t/(hm~2·a)。不同龄级中,中幼龄林占林分...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力 森林资源清查 安徽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向阳 杨小周 赵银超 李伟坡
【目的】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对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机器学习算法能实现森林AGB高精度估测,但超参数的设置能直接影响模型效果。为了提升模型的构建效率和预测精度,研究通过构建超参数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森林AGB估测,并比较不同超参数下的模型误差变化。【方法】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提取实测森林AGB数据,结合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遥感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和Boruta法分别进行遥感变量筛选,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森林AGB反演。此外,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提高模型反演精度。【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在所有反演模型中实现了最佳的估测精度,模型决定系数达到了0.63,同时实现了最低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06 t/hm~2和23.03%。均方根误差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降低了22.2%和12.1%。2)超参数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估测精度。通过分析不同参数组合下的误差变化趋势,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能有效地降低模型估测误差。3)较高的森林AGB值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北部部分地区森林AGB值较小。超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森林AGB反演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森林分布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反演效果较好。【结论】利用超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结合Sentinel-2遥感影像能实现较好的森林AGB反演效果,能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波 刘隆德 李明刚 顾永顺 王太清 夏婧
利用样方法和实测法,研究了喀斯特贵阳市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贵阳市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储量。结果表明:贵阳市7种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生物量为5.44~105.36 t·hm-2,灌木层为1.29~12.46 t·hm-2,草本层为0.56~9.49 t·hm-2,死地被物层为0.95~9.67 t·hm-2;且乔木层碳储量为3.02~59.84 t·hm-2,灌木层为0.72~6.37 t·hm-2,草本层为0.19~4.32 t·hm-2,死地被物层为0.50~3.90 t·hm-2,土壤层为74.91~122.69 t·hm-2,各层碳储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植被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王效科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堂仁 马钦彦 冯仲科 罗旭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62.442 4、81.774 7、77.436 7、68.998 2、70.069 5、96.486 5、98.723 5 t/hm2;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关键词:
生物量 林分类型 树种 小陇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仝慧杰 冯仲科 罗旭 张彦林
利用遥感数据研究森林的生物量,建立遥感信息模型,首先要分析各波段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甘肃省小陇山党川林场中幼林典型样地,并伐树称量,建立模型计算出样地的生物量.对试验区的TM影像进行校正,对应每块样地中心点的GPS测量坐标,获取了样地像元各波段的灰度值,并计算各种植被指数.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样地生物量与遥感影像各波段的灰度值、各种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在P<0.05水平上,生物量与TM1、TM2、TM3、TM6成显著的负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和绿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建立遥感生物量模型应用这些呈显著正、负相关的波段和派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的统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雄宾 谷建才 朱建刚 鲁绍伟 余新晓 李永杰
该文对熵的概念及熵值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耗散自组织系统、非平衡系统进行论述。以森林生物量分布为基础,利用熵差原理计算了华北土石山区森林生物量分布熵值,并分析了其值随林分生长及选取尺度增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标准地生物量分布熵值随着选取尺度的变大而变大;在2m×2m以及5m×5m的尺度上,人工林和天然林生物量分布熵值随林分生长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熵值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天然林生物量分布熵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10m×10m的尺度上,人工林变化并无规律,而天然林生物量分布熵值随林分生长逐渐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林林木不断分化,天然林生物量分布变得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以建立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为例,对模型的优度评价和精度分析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在综合分析各种常用模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6项基本评价指标,并通过对2个树种的生物量模型进行评价,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然后,基于线性回归估计的基本假设及其置信区间计算公式,提出适合立木生物量模型预估的条件均值和单一预估值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并确定2个树种生物量模型的置信区间;最后,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进行随机再抽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检验样本进行适用性检验的做法不可取,应该利用全部样本(不分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来建立模型,它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使模型的预估误差最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伟生 陈新云 蒲莹 杨学云
[目的]通过对不同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确定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中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具体估计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省2012年森林资源清查的100个杉木林和80个马尾松林的实测样地资料为基础,利用近年来我国建立的主要树种立木生物量模型,对改进IPCC法、生物量模型法和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即方精云法)3种方法按一元和二元模型共6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同时,基于改进IPCC法一元和二元模型的生物量估计值,用平均含碳系数法、组分含碳系数法和固定含碳系数(0.5或0.47)法分别对碳储量进行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