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2)
- 2023(9272)
- 2022(7753)
- 2021(6888)
- 2020(5371)
- 2019(12142)
- 2018(11954)
- 2017(22151)
- 2016(11823)
- 2015(13180)
- 2014(13107)
- 2013(13304)
- 2012(12865)
- 2011(12212)
- 2010(12643)
- 2009(11823)
- 2008(11425)
- 2007(10432)
- 2006(9891)
- 2005(9342)
- 学科
- 济(77738)
- 经济(77691)
- 管理(30113)
- 业(27624)
- 地方(25238)
- 中国(20914)
- 方法(20276)
- 企(18831)
- 企业(18831)
- 农(18160)
- 数学(17355)
- 数学方法(17258)
- 业经(16238)
- 地方经济(15789)
- 学(15686)
- 环境(14939)
- 农业(13027)
- 发(12547)
- 融(11080)
- 金融(11080)
- 贸(10374)
- 贸易(10361)
- 银(10252)
- 银行(10236)
- 行(10114)
- 易(9869)
- 制(9848)
- 和(9639)
- 生态(9143)
- 发展(9023)
- 机构
- 学院(182820)
- 大学(179364)
- 济(88978)
- 经济(87358)
- 研究(75545)
- 管理(64408)
- 中国(56940)
- 理学(53385)
- 理学院(52695)
- 管理学(51980)
- 管理学院(51649)
- 科学(45024)
- 京(40807)
- 所(39599)
- 财(35774)
- 研究所(35732)
- 农(32997)
- 中心(32262)
- 江(29582)
- 经济学(28049)
- 院(27793)
- 财经(27488)
- 北京(27332)
- 业大(27214)
- 范(25439)
- 师范(25225)
- 经济学院(24800)
- 经(24741)
- 农业(24638)
- 科学院(24013)
- 基金
- 项目(114447)
- 科学(89550)
- 研究(84791)
- 基金(80619)
- 家(71384)
- 国家(70792)
- 科学基金(58791)
- 社会(55381)
- 社会科(52609)
- 社会科学(52600)
- 省(46073)
- 基金项目(41883)
- 划(37894)
- 教育(35986)
- 自然(35092)
- 自然科(34072)
- 自然科学(34066)
- 自然科学基金(33431)
- 资助(33008)
- 发(32913)
- 编号(32710)
- 发展(26987)
- 重点(26868)
- 展(26555)
- 成果(25955)
- 课题(24566)
- 部(23939)
- 国家社会(23432)
- 创(23126)
- 创新(21792)
- 期刊
- 济(115962)
- 经济(115962)
- 研究(62192)
- 中国(41695)
- 农(30924)
- 学报(27911)
- 科学(27452)
- 管理(26033)
- 财(24888)
- 大学(21609)
- 农业(21295)
- 学学(20621)
- 业经(19760)
- 融(19506)
- 金融(19506)
- 经济研究(18895)
- 教育(18273)
- 技术(16976)
- 问题(15392)
- 财经(14332)
- 经(12686)
- 业(11718)
- 技术经济(11329)
- 世界(11074)
- 林业(10779)
- 贸(10602)
- 资源(10576)
- 经济问题(10437)
- 国际(9728)
- 商业(9287)
共检索到304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提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同时,还对林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 定义 构成 森林经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庆建 温作民 蔡志坚
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适应性管理问题,基于数量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多智能体管理与优化决策模型。模型中将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别建立智能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同类单元构成的区域适应性管理智能体和系统适应性管理智能体。除考虑气候变化、火灾、病虫害、人类破坏活动等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外,首次将适应性管理措施对生产力相关因子的作用纳入模型;同时,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分散管理的现状,建立了动态双层优化决策模型。文章还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适应性管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价值计算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本文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层的生产力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现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生产力反映了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群落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中国森林 现实生产力 地理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关键词:
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气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扬 陈云明 渠美
【目的】研究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生产力及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的动态变化,为提高该省森林碳汇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4、1999和2004年陕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估算不同时段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并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不同时段森林的生产力和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结果】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由1994年的15 140.64万t增加到2004年的16 639.32万t,年增长率为0.99%,特别在1999-2004年,年增长率为1.92%。而平均碳密度在1994、1999和2004年3次调查中依次减小,分别为30.74,29...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曾华锋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林业会计没有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本文认为,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核算,修正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已成为当今林业会计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公共物品,既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控制,也需要企业的微观核算,建立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森林 生态 会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技术创新和推广以及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类基本因素:①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规模;②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前者符合Griliches的市场需求导向技术创新假设,后者满足Hayami—Ruttan的资源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对中国水稻生产力增长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是粮食生产增长的主导决定因素,而技术创新是粮食生产力增长的原动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兆飞 张雨秋 张忠辉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探讨林分结构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合理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地区温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布点的方式在东北地区7座温带森林分布的主要山脉上设置了327个调查取样点,调查面积共计32.7 hm~2。研究以26 348株活立木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基于大尺度条件下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作用路径和大小,分析了温度、降水和林分优势高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在结构方程模型中:(1)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都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间有很强的相关性;(2)温度和降水对生产力没有直接影响,而是分别通过影响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作用于生产力;(3)林分优势高对生产力也无直接影响,通过影响林分结构作用于森林生产力,且影响比温度和降水更大。【结论】中国东北温带森林林分生产力的直接驱动因子是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气候和林分优势高是通过作用于林分结构间接影响森林生产力。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温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保国 宋从和 张宏达 王文新
1991年秋季对山西太岳林区森林生态定位站11地位指数级34年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的生物量为118.668t/ha,净生长量13.673t/ha·a;乔木层生物量117.064t/ha,净生长量12.469t/ha·a,叶面积指数(LAI)13.193 6,净同化率(NAR)0.834t/ha·a,属于较高生产力水平.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华锋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林业会计中没有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其核算体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已成为当今林业会计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公共物品,既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控制,也需要企业的微观核算。森林生态价值会计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内涵。
关键词:
森林 生态 会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春海
从发展生产力角度深化科技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张春海兵器工业情报所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是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的形成,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就是从生产力这...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绍东 李靖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贱”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全武
邓小平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2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3发展生产力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充分反映出发展生产力在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洪泉 李朝远
生态生产力的实质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两者叠加并有机协调而成的生产力合力。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基础和生态生产力主体状况等现实条件决定了它只有发挥自然生态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变社会生产力的劣势现状,大力促进生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增强生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才能走上以生态产品生产为支柱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两个主体的生产力,实现两种生产力的正向耦合,形成强大的生态生产力合力,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