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7)
2023(11311)
2022(10009)
2021(9482)
2020(7908)
2019(18232)
2018(18458)
2017(34883)
2016(19398)
2015(21960)
2014(22254)
2013(21582)
2012(19566)
2011(17665)
2010(17507)
2009(16000)
2008(15285)
2007(13319)
2006(11553)
2005(9947)
作者
(57478)
(47388)
(47051)
(44912)
(30031)
(22789)
(21417)
(18914)
(18109)
(16907)
(16417)
(15984)
(15127)
(15047)
(14715)
(14652)
(14210)
(14149)
(13477)
(13443)
(12023)
(11658)
(11452)
(10817)
(10648)
(10546)
(10498)
(10377)
(9600)
(9399)
学科
(70256)
经济(70170)
管理(55403)
(48426)
(40592)
企业(40592)
方法(32836)
数学(27923)
数学方法(27555)
(20262)
(19541)
中国(18497)
(17173)
业经(15765)
地方(15431)
环境(14954)
理论(14037)
(13619)
(13093)
农业(12837)
技术(11438)
(11409)
(11275)
贸易(11269)
教育(11223)
(11013)
银行(10967)
(10902)
(10860)
财务(10784)
机构
大学(269858)
学院(268278)
管理(106946)
(96813)
经济(94377)
理学(92723)
理学院(91635)
研究(91036)
管理学(89853)
管理学院(89387)
中国(66079)
科学(61095)
(59534)
(47271)
(46446)
业大(45174)
(43588)
研究所(42918)
中心(41108)
(39037)
北京(37960)
农业(36818)
(36694)
师范(36268)
财经(35158)
(34283)
(31926)
(31897)
技术(31071)
师范大学(29235)
基金
项目(192159)
科学(148873)
研究(138468)
基金(136623)
(120645)
国家(119666)
科学基金(101341)
社会(82983)
社会科(78355)
社会科学(78333)
(76274)
基金项目(73460)
自然(68218)
自然科(66481)
自然科学(66465)
自然科学基金(65228)
(64604)
教育(63316)
编号(57114)
资助(56294)
成果(46102)
重点(43059)
(40784)
(40377)
课题(39812)
(39265)
科研(37068)
创新(36558)
计划(36033)
大学(35013)
期刊
(106499)
经济(106499)
研究(74855)
中国(50765)
学报(48832)
科学(43051)
(41985)
管理(38164)
大学(36169)
学学(33999)
教育(33191)
(31659)
农业(29324)
技术(23947)
(19202)
金融(19202)
业经(18985)
图书(16261)
财经(15805)
经济研究(15635)
科技(15000)
林业(14995)
(14677)
问题(13824)
(13467)
理论(13381)
(13306)
业大(13126)
资源(13073)
实践(12565)
共检索到384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东进  何小娟  洪伟  刘勇生  卞莉莉  覃德华  游惠明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书精  孙龙  魏书威  胡海清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对了解粗木质残体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4个方面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①粗木质残体的来源及分类;②粗木质残体的研究内容;③粗木质残体的研究方法;④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了提高粗木质残体定量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廉雁  张树斌  郑征  
空心树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巢居动物显得更为关键。综合阐述了近年来空心树生态学研究进展,首先解释了空心树的界定和类型划分,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树木自生特性对空心树形成的作用,其次概述了空心树和树洞的丰富度与分配格局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空心树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士杰  王庆贵  
北方森林是地球上第2大生物群区,约占陆地森林面积的30%,提供了从局地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50年以来,全球性持续升温不断显现,2000—2050年全球至少升高2℃,甚至更高。预计到2100年,北方森林区冬季平均温度将升高1.3~6.3℃。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发生了很多与温度升高相关的潜在生态响应。本文从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干旱化和林火发生频率以及冻土变化等方面具体综述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响应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于北方森林碳循环动态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分解对于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罗斯生  魏书精  王振师  李小川  刘菲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林火干扰作为非连续的生态因子,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因子,可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养分循环和能量传递,引起森林碳库和碳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森林演替进程及固碳能力。本文阐述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展,重点论述林火干扰导致的直接碳损失以及通过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的改变间接影响森林碳循环和碳平衡;并分别阐明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林火干扰通过直接改变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植被碳库和营养元素周转,最终影响植被的碳固定及碳从植被向土壤的转移,导致不同碳库之间的重新分配。通过探讨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揭示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循环的间接且长期影响的机制;在林火干扰对生态系统凋落物碳库的影响方面,主要探讨林火干扰后凋落物生产量在不同林火强度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方面,通常在小尺度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垂直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条件的变化,而在相对大的区域尺度下,气候、土壤质地、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和管理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均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迁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范围的土壤有机碳库分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影响的定量化研究路径:1)深入开展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循环的影响机制研究; 2)加强"植被-土壤-水-微生物-气候"的系统研究; 3)完善不同时空尺度下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周转过程的定量化研究; 4)深入探讨林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景明  罗菊春  曾德慧  
该文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这一新兴科学的起源、定义、特征、内涵做了简要介绍 ,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五个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①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讨论了不同角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和不同层次上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内容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困难所在 ;②关于森林生物多样性 ,探讨了森林结构复杂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老龄林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以及如何通过经营调整结构促进生物多样性 ;③关于森林经营的景观规划 ,描述了进行景观规划的途径、理论和模型 ,并对三种概念模型进行了介绍 ;④关于森林经营的替代技术体系 ,介绍了模拟自然干扰设计替代技术体系的原理 ,分析了替代经营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游惠明  刘进山  蔡昌棠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和柳杉林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CWD)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宝岩3种典型森林群落CWD现存量分别为33.6、45.3、31.8t/hm2,处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的中间水平;2)3种森林群落中,CWD的不同形态组成较不同腐烂等级对现存量差异的贡献度更大;3)猴头杜鹃林和长苞铁杉林内各种类型CWD现存量表现为倒木>枯立木>树桩,柳杉林内CWD现存量则为树桩>枯立木>倒木;4)中高腐烂等级CWD现存量为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柳杉林,而在低腐烂等级中呈现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5)在柳杉林内,未受人为干扰地段枯立木和树桩所占比例明显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祖华  刘红梅  王晓杰  郝俊鹏  关庆伟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回顾与分析了树种选择、施肥、延长轮伐期、间伐和收获对森林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认为目前有关经营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仍然比较模糊,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参9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元  纪小芳  花雨婷  张银龙  李楠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涡动协方差/涡动相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观测技术。讨论了基于该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源/汇估算;②CO_2通量观测源区/足迹的计算;③CO_2通量动态特征的提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④基于统计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物候特征参数的提取;⑤基于机理模型的气候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主要结论为: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CO_2通量观测时需对其通量源区的空间代表性进行检验,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状态受到树龄、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空气温度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子。未来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应该集中于提高通量足迹模型计算精度,讨论不同林分对大气CO_2的贡献强度。结合气候系统模型和生态生理模型建立植物生理过程参数化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森林碳交换的影响。区域-全球尺度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未来将关注多站点通量,气象数据长时间序列的整合分析,讨论CO_2通量气候态特征与碳源/汇的空间格局,更好地了解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表1参6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琨珑  饶良懿  李菲菲  李会杰  朱梦洵  朱振亚  周建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长白山、小兴安岭、秦岭、武夷山、鼎湖山、哀牢山等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储量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初步结果认为:中国南、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粗木质残体储量存在差异,北方的粗木质残体储量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南方的粗木质残体储量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海拔、林分结构、年平均降水量、自然灾害、人为干扰均是影响粗木质残体储量的因子,枯立木和倒木是中国原始林粗木质残体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相应的合理保护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万选  
世界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北方针叶林以及其他有林地。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规模巨大的损失,表现出非完整性特征,并使森林火灾发生的频数增加,强度加大。目前全球有60%多的森林面积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工业化国家绝大部分的森林是处于“半自然”状态下,或转变为人工林,发展中国家森林覆盖率下降,从而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杼祺   胡振宏   何鲜   黄志群  
木质残体分解是森林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微生物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已逐渐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对木质残体微生物构建的研究内容较为零散,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综述。1)微生物通过在木质残体不断定殖和竞争维持了其群落的动态平衡。木质残体微生物来源主要包括残体自身、大气以及土壤。定殖过程在分解的各个阶段均会发生,主要包括微生物进入基质后发生的竞争和资源捕获。2)土壤、木质残体特性、气候是影响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三者均会作用于微生物源和定殖过程。3)土壤环境会影响其微生物群落,也会改变与其接触的残体水分和养分等特性。木质残体特性的差异会影响资源的可得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随着分解进行,微生物群落形成会从初期以随机过程主导转变为确定过程为主导。气候会通过温度与湿度两种气候因子作用于土壤与木质残体,表现形式主要为大气候、小气候及全球气候变化。该领域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关注早期定殖者及不同分解阶段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对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形成过程的影响。2)加强木质残体资源变化情况与对应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物种功能特性的研究。3)将木质残体分解与全球气候变化和养分循环联系起来。4)选择靶向宏基因组联用等技术辅助进行研究。综上,本文总结了森林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形成机制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与前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的维持以及森林固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丁访军  
论述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和总体设计。提出了从森林生态站建站、运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观测方法、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的总体方案,对于指导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森林生态站及其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网络化研究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