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9)
2023(12064)
2022(10817)
2021(10086)
2020(8574)
2019(19936)
2018(20012)
2017(37999)
2016(20972)
2015(23743)
2014(23732)
2013(23686)
2012(21724)
2011(19357)
2010(19220)
2009(17493)
2008(16610)
2007(14193)
2006(12307)
2005(10465)
作者
(60886)
(50456)
(49903)
(47659)
(32419)
(24424)
(22765)
(19842)
(19494)
(18115)
(17683)
(16978)
(16222)
(15843)
(15705)
(15290)
(15269)
(14843)
(14510)
(14349)
(12589)
(12387)
(12173)
(11471)
(11295)
(11220)
(11198)
(11181)
(10131)
(10053)
学科
(78290)
经济(78213)
管理(57214)
(54424)
(41989)
企业(41989)
方法(35549)
数学(30635)
数学方法(30262)
(23361)
地方(21745)
(20213)
中国(20038)
业经(17958)
(17598)
农业(15902)
环境(15880)
(13682)
贸易(13670)
(13669)
(13277)
理论(13271)
(13173)
技术(12372)
(11785)
(10906)
财务(10840)
财务管理(10822)
(10576)
银行(10534)
机构
大学(286958)
学院(285175)
管理(115342)
(104272)
经济(101524)
理学(100071)
理学院(98872)
管理学(97073)
管理学院(96575)
研究(96442)
中国(70159)
科学(64610)
(62816)
(49959)
(48740)
业大(47902)
(45391)
(45221)
研究所(45024)
中心(44611)
(40067)
师范(39660)
北京(39247)
农业(38819)
财经(36556)
(36258)
(35497)
(33114)
师范大学(32211)
(31866)
基金
项目(206772)
科学(160128)
研究(149578)
基金(146584)
(128685)
国家(127621)
科学基金(108751)
社会(90378)
社会科(85297)
社会科学(85271)
(83541)
基金项目(79751)
自然(72933)
自然科(71058)
自然科学(71042)
自然科学基金(69722)
(68806)
教育(67163)
编号(62225)
资助(59805)
成果(49414)
重点(46172)
(44398)
(43445)
课题(42364)
(42090)
科研(39480)
创新(39214)
计划(37753)
项目编号(37436)
期刊
(115621)
经济(115621)
研究(78856)
中国(54619)
学报(49933)
科学(44713)
(44231)
管理(39691)
大学(36964)
学学(34376)
(32767)
教育(32587)
农业(31006)
技术(25371)
图书(21377)
(20964)
金融(20964)
业经(20558)
资源(16437)
经济研究(16338)
(15959)
财经(15850)
科技(15700)
林业(15142)
问题(15110)
书馆(14563)
图书馆(14563)
理论(14253)
(14149)
实践(13483)
共检索到413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张彩霞  盖力强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但迄今为止对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薄弱环节。本文以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为例,以2005年-2007年3年的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过程。研究表明,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均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的范围分别为(497.48±33.66)元(/hm2·a)、(2189.21±247.18)元/(hm2·a)、(1432.40±454.32)元(/hm2·a)和(224.55±8.82)元/(hm2·a)。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生物量生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张彩霞  盖力强  
基于多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了亚热带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里骆杉木林、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年内林冠截留量曲线呈现单峰型,而宜山龙桥的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量曲线则呈双峰型。5种森林生态系统累积林冠截留价值的过程曲线基本一致。里骆杉木林和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大,而龙桥3种类型的年内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小。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月平均水文调节量依次为西江坪常绿阔叶林>里骆杉木林>龙桥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龙桥马尾松林>龙桥杉木林。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功能过程曲线呈现与水文调节功能曲线相似的规律,对应的月平均水资源供给量分别是751.92、486.92、33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088、8768、7542、13215和8359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257和3979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hm2,其中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坦  张颖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采用江西省2010年各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构建了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评估,并运用Pearl生长曲线对价值量进行了逐一调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战金艳  闫海明  邓祥征  张韬  
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目标之一。在明确生态系统恢复力定义和尺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从生境条件和生态存储两方面遴选出26个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莲花县为案例区,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叠加计算了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主要受内部存储的影响,其权重达到0.554。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在0.103到0.464之间,平均值为0.268,恢复力达到或超过平均水平的森林面积为37 907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9.2%,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分级结果表明仅48.16%的森林达到高或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允芬  于贵瑞  李菊  宋霞  陈永瑞  
运用线性回归、能量平衡闭合率和能量不平衡标准差等方法对湍流通量与可利用能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红壤丘陵区千烟洲实验站人工林2003年能量平衡闭合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本站可利用能量年累计值2798.28MJ·m-2,湍流通量累计值2332.70MJ·m-2。能量平衡闭合率的年值为65%;各月值为52%~76%,1月最低,6月最高;按季节看是夏季最高,冬季最低;1天内是白天高,夜间低,晴天白天可达80%以上。湍流脉动对能量闭合有明显影响,在摩擦速度低于0.4m·s-1时能量闭合随摩擦速度升高而增大。能量不闭合的原因主要是涡度相关仪器与辐射表测定的源面积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采样误差,以及忽略了水平对流产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飞  
在地处红壤低丘的江西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干烟洲试验站利用小区试验(1983年~1987年)和天然小流域(199l年~1995年),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了森林生态系统,并对其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转等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人工造林中应以针阔叶混交林作为构造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彭清珍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是一项基础工作,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平衡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对江西大岗山16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研究,估算其碳汇/源功能。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56.256 t·hm-2,乔木层占94.9%,林下层生物量为3.197 t·hm-2,年凋落物归还量为4.75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为77.246 t·hm-2,其平均年净生产力为6.837 t·hm-2,其碳汇能力为1.595(±1.179)t·hm-2a-1,可见杉木人工林林生态系统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CO2,有着明显的碳汇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兰英  邢红  吴英俊  龚笑飞  李浪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基于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替代工程法和防护支出法等,对浙江省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为192.839亿元;可计量的供给价值为4.495亿元,两项合计197.334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7.86亿元的4.12倍。文化服务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如果进行绿色GDP核算,将明显提升遂昌县地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娇  胡丹  李智勇  
采用能值分析法,对辽宁省九项具有典型代表性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辽宁省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总量为1.872×10~(26) sej,能值价值为7.334×10~(13)元;鉴于多样性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去除生物多样性后的辽宁省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总量为5.179×10~(23) sej,能值价值为2.031×10~(11)元,约占2010年辽宁省GDP总量1.846×10~(12)元的11%;其中,土壤保育功能价值最大(7.695×10~(10)元),剩余依次为涵养水源价值4.965×10~(10)元、净化空气价值3.884×10~(10)元、生物量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国宏  聂小荣  谢冬明  
新世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全国森林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一定的效益。本研究以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早试点省份之一——江西省为例,以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经济、资源、生态、社会和政治五个方面定量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森林旅游发展的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具体案例,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森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资源开发不当、投入资金不足、环保意识薄弱和专业人才缺乏。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志娟  傅春  胡小飞  
采用生态当量法评价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江西省各地市生态补偿优先级及补偿额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江西省2011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2548.75亿元,其中非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89.43%,占江西省总GDP的19.48%。考虑污染排放与治理投入,江西省共需其他省份补偿2216.65亿元,人均获得补偿额4938.58元,此额度为生态补偿的上限。赣州市、吉安市、上饶市、抚州市应当率先得到生态补偿,分别为558.22亿、340.08亿、307.20亿、254.21亿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红兵  王英明  张巧显  郑博福  王延春  
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休闲和产品提供等功能。根据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应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四大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结果表明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最低可达到3164.07亿元;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四大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4.33%、78.81%、16.52%和0.34%;在11个地市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最高的是赣州市,为681.16亿元,最低的是新余市,为56.66亿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芬  李文华  甄霖  黄河清  魏云洁  杨莉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寻求适宜的补偿标准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首先运用生态区位商的方法将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一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二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和潜在生态系统服务三类。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和环境净化等划分为一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养分循环和水源涵养划为二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土壤保育、制氧以及林副、木产品为潜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结果在现实中符合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情况。其次,运用恩格尔系数与皮尔生长曲线模型相结合的补偿系数法计算生态补偿系数,结果为0.170。该数据说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刚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丹  邵全琴  刘纪远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的总和。本文根据江西泰和县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合文献收集,从3个作用层评估了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6.31%,枯落物层持水率为2.14%,土壤层蓄水率为81.55%,3个层次总截留和蓄水量为1.41亿m3。各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经济林。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分别为17.58%、65.39%、14.18%、2.48%和0.37%,涵养水源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力表现出从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的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合理经营与管理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