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1517)
- 2022(9818)
- 2021(8909)
- 2020(7375)
- 2019(16400)
- 2018(15863)
- 2017(29536)
- 2016(16553)
- 2015(18095)
- 2014(17882)
- 2013(17353)
- 2012(15779)
- 2011(14461)
- 2010(14589)
- 2009(13655)
- 2008(13739)
- 2007(12116)
- 2006(10897)
- 2005(9742)
- 学科
- 济(60871)
- 经济(60770)
- 管理(54430)
- 业(46482)
- 企(38713)
- 企业(38713)
- 方法(25722)
- 数学(22034)
- 数学方法(21750)
- 财(19310)
- 农(18014)
- 学(17323)
- 制(16672)
- 环境(16124)
- 中国(15465)
- 业经(15334)
- 农业(11889)
- 务(11828)
- 财务(11801)
- 划(11785)
- 财务管理(11775)
- 体(11642)
- 银(11385)
- 贸(11372)
- 贸易(11366)
- 银行(11326)
- 企业财务(11228)
- 易(11081)
- 融(10800)
- 金融(10797)
- 机构
- 大学(244400)
- 学院(242094)
- 济(94732)
- 经济(92795)
- 管理(89365)
- 研究(86414)
- 理学(77596)
- 理学院(76660)
- 管理学(75165)
- 管理学院(74750)
- 中国(63741)
- 科学(57787)
- 农(52214)
- 京(52183)
- 所(45758)
- 财(45446)
- 业大(44506)
- 研究所(42180)
- 农业(41170)
- 中心(38609)
- 江(37107)
- 财经(35959)
- 经(32653)
- 北京(32434)
- 院(31844)
- 范(30143)
- 师范(29621)
- 经济学(29240)
- 省(28714)
- 州(28404)
- 基金
- 项目(172332)
- 科学(134824)
- 基金(126736)
- 研究(116353)
- 家(115547)
- 国家(114671)
- 科学基金(96126)
- 社会(75302)
- 社会科(71394)
- 社会科学(71375)
- 基金项目(67884)
- 省(67642)
- 自然(65160)
- 自然科(63543)
- 自然科学(63516)
- 自然科学基金(62414)
- 划(58028)
- 教育(52820)
- 资助(50622)
- 编号(43197)
- 重点(40054)
- 部(37414)
- 发(36130)
- 创(36072)
- 计划(34785)
- 制(34448)
- 成果(34254)
- 创新(33990)
- 科研(33950)
- 国家社会(32141)
- 期刊
- 济(103312)
- 经济(103312)
- 研究(65121)
- 学报(51385)
- 中国(47341)
- 农(46096)
- 科学(43876)
- 大学(37943)
- 学学(36467)
- 财(35631)
- 管理(32149)
- 农业(30702)
- 教育(20529)
- 融(20480)
- 金融(20480)
- 财经(18024)
- 技术(17926)
- 业经(17410)
- 业(16226)
- 经济研究(15931)
- 经(15411)
- 业大(14795)
- 版(14648)
- 问题(13905)
- 科技(13569)
- 林业(13242)
- 农业大学(11885)
- 资源(11877)
- 技术经济(10664)
- 贸(10148)
共检索到351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灿强 张彪 李文华 杨艳刚 王斌
近年来,因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现象日渐增多,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在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上又收效甚微。本文归纳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研究成果,结果发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通过植物体吸收,地被物和土壤层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吸附等起到净化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森林对N、P等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明显,削减率多界于60%~90%之间;此外,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受林带宽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森林经营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森林 非点源污染 河岸缓冲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荚德安 陈金林 王世红 赵冬青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田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概述了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指出随着流域内化肥用量以及农田氮磷盈余量的不断增加,流域内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加大。农田中的氮磷通常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地表水体。为有效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应实施科学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避免氮磷肥的过量使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微生物肥和控效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制和推广,实行保护性耕作,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时间,以此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形成;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太湖流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程昊 王剑武 谢秉楼 邬枭楠 骆义波
【目的】探讨以市县联动核算体系为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精度控制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为研究地,通过设定1个市级总体和5个县级副总体,并依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体系建立样地核算和小班核算2个体系,形成由同步核算机制、相容机制和修正机制构成的市县联动核算机制,完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固碳、林木养分固持和提供负离子5项指标的物质量核算和精度控制。【结果】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市级总体各指标物质量的样地核算结果估计精度均超过90%;除提供负离子,其他指标物质量的小班核算结果均落入样地核算置信区间。县级副总体中,除长兴县和安吉县的提供负离子,其他指标的小班核算结果均落入样地核算置信区间。采用修正机制,对提供负离子结果予以修正,最后得到2018年湖州市森林生态系统5项服务功能物质量与精度。【结论】市县联动核算体系能够对各层级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物质量核算结果进行精度控制,可根据小班核算结果是否落入样地核算置信区间来确定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最终结果。图1表5参2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永刚 龚平 王小萍 姚檀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环境持久性和半挥发性,可以在区域及全球范围内传输和分布。森林植被和林下土壤富含有机质,森林生态系统因此成为POPs主要的储存库之一。植被叶片可快速吸附大气POPs,并通过叶片凋落、雨水冲刷和干沉降等过程加强或加速大气POPs向地面的沉降,并使森林土壤成为POPs的"汇",从而形成所谓的"森林过滤效应",进而影响POPs在全球的分布。进入森林的POPs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经历一系列的环境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了森林过滤效应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叶片对大气POPs的吸附、叶片凋落和干湿沉降、POPs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损失等3个主要环境过程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松针、树皮和苔藓作为被动采样器反映的森林POPs空间分布趋势。最后,提出了森林POPs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指出未来中国森林POPs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万选
世界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北方针叶林以及其他有林地。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规模巨大的损失,表现出非完整性特征,并使森林火灾发生的频数增加,强度加大。目前全球有60%多的森林面积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工业化国家绝大部分的森林是处于“半自然”状态下,或转变为人工林,发展中国家森林覆盖率下降,从而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关键词:
世界 森林生态系统 概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王效科 苗鸿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骆有庆
综述了因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入侵对松林内植物群落演替、节肢动物群落、鸟类群落及微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展望了松材线虫病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方向。在探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及措施上,一方面要深入探讨松材线虫的入侵机制,揭示它们对特定松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应从增强系统自身抵抗性和系统应对生物灾害的自我补偿和生态修复能力入手,以期从生态尺度上探求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的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研究领域。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罗斯生 魏书精 王振师 李小川 刘菲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林火干扰作为非连续的生态因子,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因子,可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养分循环和能量传递,引起森林碳库和碳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森林演替进程及固碳能力。本文阐述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展,重点论述林火干扰导致的直接碳损失以及通过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的改变间接影响森林碳循环和碳平衡;并分别阐明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林火干扰通过直接改变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植被碳库和营养元素周转,最终影响植被的碳固定及碳从植被向土壤的转移,导致不同碳库之间的重新分配。通过探讨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揭示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循环的间接且长期影响的机制;在林火干扰对生态系统凋落物碳库的影响方面,主要探讨林火干扰后凋落物生产量在不同林火强度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方面,通常在小尺度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垂直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条件的变化,而在相对大的区域尺度下,气候、土壤质地、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和管理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均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迁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范围的土壤有机碳库分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影响的定量化研究路径:1)深入开展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循环的影响机制研究; 2)加强"植被-土壤-水-微生物-气候"的系统研究; 3)完善不同时空尺度下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周转过程的定量化研究; 4)深入探讨林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菊春
198 7年春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火灾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人们关心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我们通过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①经重度火烧的林地 ,兴安落叶松 (Larixgemelinii)与樟子松 (Pinussylves trisvar.mongolica)的大径级树木未被烧死 ,而山杨 (Populusdavidiana)、白桦 (Betulaplatyphylla)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就全部死亡 .②火灾后 ,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幼龄林 ,主要是白桦的萌芽更新 .白桦的实生苗虽也很多 ,但生长慢、难成林 .而落叶松因缺少种源则难以更新 .樟子松在各种火灾等级的樟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建华 董建新 高立杰 高宝嘉 李兰会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小卫 刘德辉 潘根兴 黄明星 张乐华 石盛莉 孙玉华
对1998 年春季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中降水、透冠水、茎流水、土壤渗漏水和沟水的水溶态氮(NH+4 -N、NO-3 -N、NO-2 -N) 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庐山酸雨pH值较1993年升高, 总氮亦有所增加; 系统中氮流通量加大, 输入量大于输出量。土壤尚能有效缓冲大气氮沉降; 氮的输出量中, 以灯台树(Cornusccontroversa)和山胡椒(L.glauca)为主的阔叶林系统多于以日本柳杉(Cryptom eria japonicum ) 为主的针叶林系统; 阔叶林较针叶林更有效地抵抗酸沉降。氮的分布及其动态表明阔叶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关键词:
庐山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溶态氮 酸沉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静芳
生态文明背景下,应整体理解森林的价值,科学量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生态系统管理对森林价值进行公平分配。美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涵盖了生态整体性、监测、适应性管理、跨部门合作、组织变革以及人的价值观等内容。美国西北林业计划大胆背离传统土地管理方法,在科学监测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的适应性管理。美国森林遗产项目鼓励和支持各州从私有林主手中获得生态保护地役权,将公共利益最大化。中国应当借鉴美国经验,通过立法明确生态系统管理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承认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财产属性,设立生态保护地役权制度,平衡个人财产权利与公共生态利益之间的法律关系,明晰地区之间的生态法律关系,以实现生态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