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2)
- 2023(12073)
- 2022(10576)
- 2021(10141)
- 2020(8524)
- 2019(19838)
- 2018(19989)
- 2017(38577)
- 2016(21131)
- 2015(23932)
- 2014(23822)
- 2013(23420)
- 2012(21107)
- 2011(18955)
- 2010(19013)
- 2009(17295)
- 2008(16669)
- 2007(14390)
- 2006(12414)
- 2005(10605)
- 学科
- 济(81575)
- 经济(81493)
- 管理(61493)
- 业(55596)
- 企(46660)
- 企业(46660)
- 方法(41554)
- 数学(36370)
- 数学方法(35694)
- 农(22206)
- 学(20188)
- 中国(19463)
- 业经(18100)
- 财(17859)
- 地方(16303)
- 环境(15827)
- 理论(15524)
- 农业(14742)
- 和(14118)
- 贸(13715)
- 贸易(13707)
- 易(13311)
- 技术(13238)
- 划(12848)
- 制(12408)
- 务(11565)
- 财务(11490)
- 财务管理(11467)
- 企业财务(10806)
- 教育(10649)
- 机构
- 学院(295320)
- 大学(294763)
- 管理(121189)
- 济(110859)
- 经济(108327)
- 理学(106320)
- 理学院(105132)
- 管理学(102831)
- 管理学院(102328)
- 研究(95668)
- 中国(69565)
- 科学(63858)
- 京(63563)
- 农(50398)
- 业大(48782)
- 所(48295)
- 财(47439)
- 研究所(44643)
- 中心(43283)
- 江(41611)
- 北京(40179)
- 农业(39227)
- 财经(38998)
- 范(38857)
- 师范(38495)
- 经(35507)
- 院(35468)
- 州(34197)
- 技术(32342)
- 经济学(31439)
- 基金
- 项目(211664)
- 科学(165762)
- 基金(152524)
- 研究(151848)
- 家(134126)
- 国家(133053)
- 科学基金(114174)
- 社会(92713)
- 社会科(87746)
- 社会科学(87718)
- 省(83967)
- 基金项目(81564)
- 自然(77338)
- 自然科(75484)
- 自然科学(75470)
- 自然科学基金(74073)
- 划(70573)
- 教育(70212)
- 资助(63772)
- 编号(62373)
- 成果(48847)
- 重点(47515)
- 部(45364)
- 发(44388)
- 创(43856)
- 课题(42767)
- 科研(40784)
- 创新(40748)
- 计划(38942)
- 大学(38915)
- 期刊
- 济(117482)
- 经济(117482)
- 研究(79628)
- 中国(52235)
- 学报(49530)
- 科学(45674)
- 农(44896)
- 管理(42971)
- 大学(37255)
- 学学(35297)
- 教育(33900)
- 财(33640)
- 农业(31885)
- 技术(27109)
- 业经(21468)
- 融(19702)
- 金融(19702)
- 经济研究(17892)
- 财经(17459)
- 业(16752)
- 科技(16195)
- 图书(15571)
- 问题(15288)
- 林业(15007)
- 经(14715)
- 资源(14624)
- 技术经济(14508)
- 理论(14203)
- 版(14007)
- 业大(13318)
共检索到41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褚家佳 张智光
基于产业-生态共生理论研究森林生态安全与森林食品安全复合系统,依次研究了内层作用机理、外层作用机理及内外层作用机理:内层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发生交换;外层通过满足与收益、动力与压力、激励与约束实现循环;内外层通过需求-技术-管理复合传导路径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两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绿色共生机制。提出的多层次嵌套式森林生态安全与森林食品安全相互作用机理模型为森林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的协同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管理者制定局部和全局相关联的科学决策。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森林食品安全 机理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董姝琪
首先,介绍森林食品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解决资源落后与发展滞后的矛盾;促进贫困地区收入增长;注重多方交流互动。其次,将森林食品产业的减贫效应分为社会减贫效应、经济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这3个部分。最后,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宣传;增加产业联动效应;持续带动地区增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森林食品产业 减贫 作用机理 减贫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毛旭鹏 陈彩虹 郭霞 周丹华 胡焕香
为了揭示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SR模型,依据研究区具体情况构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至2010年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6186增长至3.9040,总体水平都处于"一般"状况;由于受到冰雪灾害和森林火灾的严重影响,2008年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值最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永贤 薛菲 张智光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是进行景区生态安全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在构建了景区生态安全的制度-监管-干扰-安全IRDS模型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量表设计与调研获取数据,并经信度与效度检验后,对IRD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环境相关法规、政府环境监管执法等因素通过对干扰行为因素的规范与约束,对景区生态安全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监管主体在景区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中存在过多利益纠葛等现实状况严重制约着景区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据此,建议决策者建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森林旅游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曾燕如 潘继进 喻卫武
森林认证是按公认的标准对森林经营进行检验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维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着重介绍了森林认证的一个分支———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及其国内外进展和进行国际认证的策略。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大多数被称之为经济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森林认证工作在我国刚起步,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森林认证机构的情况下,文章从与国际接轨进行认证的角度,提出我国在森林食品生产方面,要加强有关认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生产森林食品的经济树种的生产标准制定,并开展联合认证的研究工作。表1参9
关键词:
森林认证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 森林食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汤旭 包庆丰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的扩大对森林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进而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森林生态安全,找出驱动因素,为森林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论文基于改进的PSR(Pressure-State-Response)理论,以长江三角洲3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ArcGIS软件评估森林生态安全、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结论如下:(1)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为0.43,属于一般水平,整体呈非均衡分布。其中,南部地区优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2)区域城镇化水平、生态区位系数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显著负相关,工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相关性较弱。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1)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加强森林生态安全红线控制。(2)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推进循环经济。(3)充分利用地方自然禀赋,将生态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区位竞争优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汤旭 包庆丰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的扩大对森林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进而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森林生态安全,找出驱动因素,为森林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论文基于改进的PSR(Pressure-State-Response)理论,以长江三角洲3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ArcGIS软件评估森林生态安全、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结论如下:(1)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为0.43,属于一般水平,整体呈非均衡分布。其中,南部地区优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2)区域城镇化水平、生态区位系数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显著负相关,工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相关性较弱。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1)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加强森林生态安全红线控制。(2)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推进循环经济。(3)充分利用地方自然禀赋,将生态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区位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和平 杨宗之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开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主体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就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地评价森林生态安全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建立中部地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择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部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评价期内该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良好状况且提升稳健,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北部省份(山西、河南)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较佳,中部省份(湖北、安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良好,南部省份(湖南、江西)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有待提升。[结论]评价期内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提升较为缓慢,且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别;河南、湖北、安徽3省承受了较大的森林生态安全压力;单位GDP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普遍偏低,成为阻碍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响应的主要因素。中部6省森林生态安全提升重点应在于减轻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的负面干扰,增强森林的营造、管护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孙博 张大红
以湖北省8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G1法确定综合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比较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变化,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良好;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人口密度等指标权重较大;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西部水平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小;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高—高聚类显著性更强,大多集中于湖北省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孙博 张大红
以湖北省8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G1法确定综合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比较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变化,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良好;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人口密度等指标权重较大;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西部水平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小;县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张滨
基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数据,运用PSR模型构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进行权数确定,对2007—2016年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及森林管护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响应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对森林生态压力、森林安全状态、森林管护响应及全面禁伐之间的综合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森林管护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森林管护对森林生态安全状况的响应成效十分显著。2007—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从最初的不安全状态,再到2010年以后持续稳定在一般安全状态,最后在2016年一跃达到了安全状态。森林生态压力对森林安全状态的提升具有负向影响。森林管护响应对森林安全状态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全面禁伐作为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森林管护政策对于减小森林生态压力提升森林安全状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坚决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治理困境;积极践行"两山论"这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论断;全面加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及培育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森林管护 森林生态安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治平
围绕我国林业创新和改革发展的主线,以生态安全为专题,讨论了森林警察警事警务面临的新课题,并且就我国森林警察适应林业改革发展需要,特别是适应保卫生态安全需要的能力素质培训,提出建立森林警察培训理论体系、开创分类培训新局面、修订能力素质培养规格标准、根据对象需求组编培训教材、针对教学需要创研培训设施、设立森林警察培训专门研究机构岗位等建议。
关键词:
林业改革 生态安全 森警发展 培训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高文
实施森林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森林生态安全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执法缺位的问题,是森林生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森林生态安全问题的缘起进行思考,客观阐述了目前生态安全执法现状,指出目前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上分析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必要性,对我国江西、云南等地进行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生态安全综合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态综合执法实践问题的最佳对策方案,科学合理地整合相关执法力量承担生态安全综合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爱玲
森林食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森林食品是新发展阶段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然之路。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主体逐渐壮大,科技驱动力不断增强,正在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然而,当前我国森林食品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支撑作用不够,产业质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绿色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和短板。未来,森林食品产业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提升产业质量标准,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协力打造富民产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森林食品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林
为了克服传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估算所面临的空间尺度问题,将遥感技术引入到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评估中,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模型估算了研究区森林涵养水量,并进一步估算了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与样本点实测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对比发现,tvdi模型能适用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估算。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单位面积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排序为:马尾松林>桉树林>杉木林。
关键词:
森林 TVDI 土壤含水量 价值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