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
2023(1211)
2022(1066)
2021(1006)
2020(873)
2019(2066)
2018(1992)
2017(3870)
2016(2282)
2015(2420)
2014(2335)
2013(2402)
2012(2240)
2011(2117)
2010(2202)
2009(2152)
2008(2181)
2007(2114)
2006(2111)
2005(1938)
作者
(8217)
(7086)
(6659)
(6552)
(4376)
(3278)
(2951)
(2792)
(2696)
(2674)
(2566)
(2395)
(2366)
(2312)
(2297)
(2150)
(2085)
(2008)
(1983)
(1886)
(1865)
(1805)
(1615)
(1549)
(1543)
(1541)
(1467)
(1460)
(1442)
(1441)
学科
(9764)
经济(9758)
(6325)
(4947)
企业(4947)
管理(4942)
(4567)
(4114)
农业(3256)
方法(3025)
业经(2883)
土地(2857)
(2831)
森林(2831)
(2801)
(2693)
环境(2447)
数学(2406)
数学方法(2378)
(2185)
地方(2127)
生态(2119)
资源(2073)
(1909)
发展(1739)
(1738)
经营(1724)
(1719)
(1716)
中国(1638)
机构
学院(34328)
大学(34058)
研究(14295)
(13227)
经济(12854)
管理(12816)
中国(11759)
(10984)
科学(10498)
理学(10384)
理学院(10276)
管理学(10076)
管理学院(10031)
(9634)
业大(9511)
(8349)
农业(8041)
研究所(7736)
林业(7144)
北京(6765)
(6442)
(6285)
中心(6205)
(5925)
农业大学(5276)
(5276)
(5220)
资源(4868)
科学院(4831)
(4712)
基金
项目(22745)
科学(16991)
基金(15754)
(15452)
国家(15343)
研究(14475)
科学基金(11825)
(9222)
自然(8842)
自然科(8554)
自然科学(8552)
自然科学基金(8392)
基金项目(8318)
社会(7945)
(7799)
社会科(7501)
社会科学(7494)
资助(6694)
编号(5893)
教育(5694)
科技(5430)
重点(5395)
(5139)
计划(5074)
科研(4669)
(4385)
(4282)
课题(4065)
(3975)
成果(3883)
期刊
(19207)
经济(19207)
(9292)
学报(8777)
研究(8627)
中国(8476)
科学(8390)
林业(7973)
大学(6410)
学学(6222)
农业(5906)
业经(5868)
资源(4264)
管理(4132)
(3842)
问题(3658)
(3310)
(3194)
金融(3194)
经济问题(2937)
业大(2765)
科技(2431)
技术(2387)
(2092)
教育(1978)
财经(1866)
技术经济(1862)
科技大(1859)
科技大学(1859)
农村(1808)
共检索到57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政中  
本文详细叙述了永续利用与持续林业经营的关系以及永续利用所包括的各种形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存德  
正确理解和把握森林永续收获与可持续林业的本质区别,是可持续林业提出之后广大林业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归纳森林永续收获基本理论与提出可持续林业理论框架的同时,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在经营取向、理论核心、技术保障体系、评价尺度、空间操作尺度和管理组织形式等方面,森林永续收获与可持续林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正是从森林永续收获到可持续林业过程中,林业工作者在森林经营范式上所需转变之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周  
在中国森林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着严重的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称性。目前,正在进行森林经营管理权力下放的改革,其实质是还权于民,还责于政,消除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达到林业经营者增收、森林资源的扩大再生产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林业分权改革中,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权力下放有效和公正的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的作用;关键是赋于基层政府和林业经营者经营自主权,而林业主管部门必须确立森林利用的最低环境标准,重视权力与义务的对称性。为保障权力下放的可持续性,可通过制度立法或行政指令来实现,并开展系统的、持续的监测和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景军  胡兰英  王洪艺  史广生  
本文概述了俄罗斯林业的基本情况,并对俄罗斯的森林经营与保护、城市林业建设以及林业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作了重点分析,最后就俄罗斯的森林经营、保护与城市林业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晋平  张云香  
该文在分析森林功能多样性及其相互矛盾与统一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森林资源有限再生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森林资源再生性的可变性 ,提出了森林资源可再生性的时空尺度性 ,通过分析现实森林经营活动非可持续性的表现 ,探讨了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因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提出了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的 6项基本原则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延杰  
文章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的全球最新进展,从起源、标准、作用机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从完善森林认证顶层制度设计、培育认证市场、探索认证新模式、拓展认证领域、挖掘认证潜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6个方面,为推动我国森林认证工作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励龙昌  孟宪宇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之一是经济政策 .该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结合森林经营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济分析方法 ,有不含环境价值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包含环境价值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和机会成本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有绪  
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和途径已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并开展了许多相应的活动。联合国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推动此领域活动 ,通过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和示范 ,以及建立木材生产认证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萧建秀  刘璨  肖慧  侯方淼  刘浩  
采用6个省(自治区)15个县市485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实地调研的2015-2018年面板数据,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和受灾损失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增加1.728个单位和1.704个单位;生产费用和家庭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增加0.213个单位和0.052个单位;基础设施投入和财务费用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导致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下降0.303个单位和0.05个单位。此外,进一步检验了经营规模对政策性森林保险需求的调节作用。针对研究结果,从进一步推动林业生产规模化、促进保险产品多样化、加大政府对森林保险的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秋爽  李红勋  谢屹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农户的积极参与,农户作为集体林区林地的重要经营主体,分析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林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对揭示异质性农户参与意愿的行为动机、促进集体林资源的盘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和南平市58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DEMATEL-ISM模型,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业态,分析风险态度、森林资源管制对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管制、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是显著影响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总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经营森林旅游/农家乐、林业经营培训为表层因素,家庭禀赋、风险态度为深层次因素,森林资源管制为直接根源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萧建秀  刘璨  肖慧  侯方淼  刘浩  
采用6个省(自治区)15个县市485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实地调研的2015-2018年面板数据,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和受灾损失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增加1.728个单位和1.704个单位;生产费用和家庭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会引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增加0.213个单位和0.052个单位;基础设施投入和财务费用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分别导致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需求下降0.303个单位和0.05个单位。此外,进一步检验了经营规模对政策性森林保险需求的调节作用。针对研究结果,从进一步推动林业生产规模化、促进保险产品多样化、加大政府对森林保险的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