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5)
- 2023(20587)
- 2022(17815)
- 2021(16455)
- 2020(13998)
- 2019(31689)
- 2018(31168)
- 2017(59348)
- 2016(32270)
- 2015(35877)
- 2014(35609)
- 2013(35212)
- 2012(32627)
- 2011(29498)
- 2010(29685)
- 2009(27208)
- 2008(26354)
- 2007(23263)
- 2006(20619)
- 2005(17929)
- 学科
- 济(139794)
- 经济(139652)
- 管理(91664)
- 业(85107)
- 企(68705)
- 企业(68705)
- 方法(58344)
- 数学(51144)
- 数学方法(50471)
- 农(37099)
- 中国(34528)
- 财(32951)
- 学(32793)
- 地方(32269)
- 业经(29151)
- 农业(25289)
- 贸(23704)
- 贸易(23693)
- 制(23268)
- 易(22929)
- 环境(22893)
- 理论(20465)
- 和(20249)
- 务(19761)
- 财务(19681)
- 财务管理(19639)
- 技术(19400)
- 银(18733)
- 银行(18659)
- 企业财务(18631)
- 机构
- 大学(459968)
- 学院(459281)
- 济(187428)
- 经济(183468)
- 管理(176190)
- 研究(162246)
- 理学(152324)
- 理学院(150547)
- 管理学(147580)
- 管理学院(146790)
- 中国(118785)
- 科学(103957)
- 京(97842)
- 农(84277)
- 财(83930)
- 所(83422)
- 研究所(76526)
- 业大(74468)
- 中心(73133)
- 江(70639)
- 财经(66916)
- 农业(66117)
- 北京(61316)
- 经(60870)
- 范(60354)
- 师范(59539)
- 院(59413)
- 经济学(56756)
- 州(54839)
- 省(51349)
- 基金
- 项目(319838)
- 科学(249165)
- 基金(230851)
- 研究(225487)
- 家(205121)
- 国家(203472)
- 科学基金(172712)
- 社会(141446)
- 社会科(133966)
- 社会科学(133929)
- 省(125911)
- 基金项目(122032)
- 自然(115540)
- 自然科(112686)
- 自然科学(112649)
- 自然科学基金(110614)
- 划(105877)
- 教育(103449)
- 资助(95773)
- 编号(89616)
- 重点(72764)
- 成果(71751)
- 部(69371)
- 发(69018)
- 创(65392)
- 课题(62839)
- 科研(61771)
- 创新(61190)
- 计划(59854)
- 大学(58582)
- 期刊
- 济(208131)
- 经济(208131)
- 研究(133560)
- 中国(86457)
- 学报(82011)
- 农(75659)
- 科学(72370)
- 管理(65668)
- 财(63179)
- 大学(61163)
- 学学(58207)
- 农业(51525)
- 教育(46286)
- 技术(40583)
- 融(39006)
- 金融(39006)
- 业经(33771)
- 经济研究(33751)
- 财经(32636)
- 经(28129)
- 问题(26739)
- 业(26479)
- 科技(22953)
- 版(22879)
- 技术经济(22471)
- 资源(21716)
- 业大(21525)
- 图书(21415)
- 统计(20927)
- 贸(20338)
共检索到678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加猛 盛杰 仇梦嫄 范福金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但其政策效果尚待验证。论文选取福建省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作为实验组,以与福建省相邻的广东、江西和浙江三省的42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推动了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呈现持续性促进作用。(2)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劳动力投入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而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据此,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加猛 盛杰 仇梦嫄 范福金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但其政策效果尚待验证。论文选取福建省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作为实验组,以与福建省相邻的广东、江西和浙江三省的42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推动了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呈现持续性促进作用。(2)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劳动力投入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而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据此,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聂承静 程梦林
为提高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文章基于边际效应理论,以2016年为时间截面,测算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边际效益,得到横向补偿的临界值,结合地区非均衡协调发展,根据专家赋权法得到北京和张承地区互补的森林生态补偿值。结果表明:理论上北京应向张承地区提供森林生态补偿521392.24万元/年~1277708.36万元/年,实际上,十三五期间北京对张承保地区各类生态补偿额仅71200万元/年。据此,北京尚需补偿张承地区的差额至少为450192.24万元/年~1206508.36万元/年,所以北京应在现有补偿基础上加大对河北省张承地区森林生态补偿金额。最后从国家、河北省、北京市三方面针对上述计算结果提出健全生态补偿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边际效应 生态服务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红红 杨加猛 万紫璇
【目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应对环境恶化、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厘清生态补偿标准是实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基础。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理论,基于森林生态受益方向,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视角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为完善跨省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汀江(韩江)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法和引力模型,研究案例流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溢出价值及其空间转移,确定受益主体与受偿主体相匹配的森林水源涵养效益补偿标准。【结果】1)汀江(韩江)流域上游地区龙岩市、漳州市和三明市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外溢价值分别为80 448.89万元、5 857.33万元和13 038.28万元,广东省拟应向福建省合计支付水源涵养生态补偿资金99 344.50万元;2)三明市、漳州市和龙岩市提供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辐射面积最广的地区均是梅州市,梅州市应承担主要的生态补偿资金;3)龙岩市可获得的水源涵养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最多,占补偿资金总额的80.98%,梅州市拟应支付的森林水源涵养生态补偿金额最多,占生态补偿总额的88.89%。【结论】流域上游存在森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外溢,对下游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和辐射量。本研究核算的案例流域下游受益地区应支付的水源涵养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均未超过当地GDP的1%,在补偿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以为流域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由经济管理学院石道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完成"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课题基础上,2009年12月通过浙江省财政厅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的政策建议(浙财函[2009]518号)。2010年年初,该政策建议得到吕祖善省长签批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立国 陈美球 缪光平 Guangyu Wang
旅游碳补偿对推行低碳旅游、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旅游者碳补偿行为。文章基于江西省11个典型森林公园1686份旅游者有效调查样本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法,对森林旅游者碳补偿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决策行为与压力惧怕、制度担心、生境焦虑、未来信心、有用性、成本态度、自我投入、社会责任等因素有关,并据此构建了旅游者碳补偿决策行为预测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由西向东贯穿广西、广东两省,保护好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两省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补偿方式上更加灵活有效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为开展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制度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探讨了在推进西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借鉴了新安江的经验措施,提出完善顶层框架设计、明确考核指标、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加强监管与绩效考核等建议。
关键词:
西江 广西 跨省流域 横向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辉婕 鲁盼 汪兴东
[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的受偿水平并对其补偿标准进行精确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以最大效用地推动农村居民的生态消费。[方法]基于江西省658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的受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其补偿标准。[结果]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受资源禀赋、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等因素共同影响;测算出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的动态调整区间为32.79~36.36元,政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生态产品的最优受偿率应为20%。[结论]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农村居民资源禀赋对其受偿水平的影响,加强农村居民资源禀赋积累;二是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强化生态产品政策宣传;三是建立管控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炳涛 俞勇伟 葛力铭
流域生态补偿对中国污染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检验流域生态补偿在省级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运用合成控制法(SCM)对江苏省率先推行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江苏省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显著且持续改善了自2016年之后的水污染强度,该政策使水污染强度年平均下降幅度最高达到5.85%;机制分析表明,"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主要通过提升经济水平、加强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增加国有企业占比这三大途径减少污染型工业企业排污。研究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从单个流域试点到省级层面推广提供了有效证据,同时为中国运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雷显凯 杨冬梅 张升 刘滨
文章利用从江西省武宁、德兴和崇义等17个县(市)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基于林农视角,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探究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林农林业生产综合效率、规模效率都较低,只有生产纯技术效率较高,均值达到0.972;林农年龄、林业经营资金畅通性、林业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性、家庭人口数量、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满意度等变量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大资金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灵活的补偿标准和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华 周小凤
多年的经济大开发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作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其实现路径仍主要依靠纵向的财政支付,横向生态补偿难有大的进展。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多集中在省内或省际间的水污染治理,缺乏全流域治理的制度安排。应考虑基于国土治理与产权视角,通过确认计量长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的权利责任,探索一条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准市场化路径,以期破除地方"各自为政"的利益藩篱,提高其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凡斌 杜丽
简要阐述了新时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程,以福建、江西、浙江和辽宁四省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践经验为主要依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空间维度上,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初期(2003—2006年)实践所产生的森林资源增长、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林农收入增长、林业劳动力吸收与转移、林区农村林业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最后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成效机制和政策含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俊义 李兰英 姚任图 殷家扬 钟晓昱
公益林生态补偿是否提升了森林质量、标准不同是否对森林质量产生影响、如何合理分配补偿资金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浙江省龙泉市和安吉县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小班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森林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地区森林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森林生产力和立地条件稳定性持续提高,公益林质量提升幅度大于商品林,公益林的森林结构与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2)公益林生态补偿能提高森林质量,对森林质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下植被覆盖度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高低对森林质量的影响不同:在10%、25%、50%、75%分位点上回归显示,公益林生态补偿对森林质量影响的显著性逐渐降低,即补偿标准提高对质量较差的森林提升效果最佳,对中等质量森林的影响次之,对优质森林的影响最小,对起源和立地条件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此结论。文章从森林质量新视角研究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从起源和立地条件异质性角度为差异化补偿提供了决策依据,并提出政策启示:(1)加强公益林管护,促进森林质量稳定提升。(2)实施差异化补偿政策,合理配置补偿资金。(3)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推进与天然林保护并轨。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补偿政策 补偿标准 森林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晖 吴霜 张燕媛 虞祎
利用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成为生态补偿试点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分析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均GDP降低2.93%;且生态补偿政策对人均GDP的降低效果具有滞后效应,降低效果为2.15%。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人均GDP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及第三产业的产值未能弥补试点城市为生态补偿政策付出的机会成本。从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生态补偿政策是以牺牲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因此,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双重差分模型 流域生态补偿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