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4)
2023(15134)
2022(12948)
2021(12037)
2020(10216)
2019(23375)
2018(22781)
2017(43821)
2016(23944)
2015(26638)
2014(26258)
2013(26103)
2012(23910)
2011(21620)
2010(21664)
2009(19986)
2008(18867)
2007(16274)
2006(14317)
2005(12350)
作者
(71985)
(59562)
(59381)
(56276)
(37942)
(28708)
(26804)
(23441)
(22981)
(21259)
(20424)
(20317)
(19009)
(18843)
(18593)
(18520)
(18133)
(17649)
(17058)
(17006)
(15110)
(14577)
(14572)
(13661)
(13556)
(13289)
(13197)
(13174)
(12142)
(11878)
学科
(89212)
经济(89103)
管理(65684)
(64614)
(53708)
企业(53708)
方法(42122)
数学(36535)
数学方法(36084)
中国(28599)
(27654)
金融(27651)
(25767)
银行(25684)
(25524)
(24759)
(24400)
(23421)
业经(20734)
地方(19533)
(18788)
(17176)
贸易(17164)
农业(16907)
(16680)
(16519)
财务(16452)
财务管理(16429)
理论(15980)
企业财务(15690)
机构
大学(339213)
学院(335704)
管理(130217)
(129116)
经济(126307)
研究(115978)
理学(113715)
理学院(112404)
管理学(110206)
管理学院(109648)
中国(89518)
科学(76539)
(72596)
(64722)
(60055)
(58620)
业大(57331)
研究所(55671)
中心(53383)
农业(51236)
(47757)
财经(47734)
北京(45782)
(43733)
(43468)
师范(43159)
(41836)
(39253)
经济学(38853)
财经大学(35819)
基金
项目(238858)
科学(185082)
基金(172609)
研究(166329)
(154154)
国家(152897)
科学基金(129032)
社会(103118)
社会科(97759)
社会科学(97732)
(93765)
基金项目(92586)
自然(87402)
自然科(85328)
自然科学(85297)
自然科学基金(83766)
(79993)
教育(75580)
资助(71167)
编号(66324)
重点(54146)
成果(52766)
(51360)
(50623)
(49761)
科研(46636)
创新(46509)
计划(46292)
课题(45692)
大学(43579)
期刊
(134308)
经济(134308)
研究(95153)
学报(64843)
中国(60605)
(57843)
科学(55746)
大学(47426)
学学(45136)
管理(44788)
(42578)
(39411)
金融(39411)
农业(39173)
教育(33338)
技术(25735)
财经(22575)
业经(22334)
经济研究(21753)
(20090)
(19142)
科技(17899)
业大(17822)
(17538)
问题(17488)
图书(16599)
理论(16585)
林业(15773)
实践(15188)
(15188)
共检索到481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计平  蔚奴平  丁易  郭仲军  赵玲  徐庆华  
积雪和融雪作为对北方流域水文与生态具有贡献意义的两个地表过程,与森林植被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森林植被通过地表遮荫、林冠截留、改变风场格局等方式来改变林区地表积雪分配格局,同时可通过改变林区太阳辐射收支平衡、地表粗糙程度等影响地表融雪速率及其时空分异。在分析积、融雪变量与森林植被相互关系以及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林冠几何、林木空间分布、植被类型、森林经营活动等方面归纳了影响积雪分配及其消融速率的主要因素,概括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今后林雪关系、雪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江平  郭颖  孙吉慧  刘晓  丁访军  
通过对贵州9种主要森林类型植被层养分含量(N、P、K)的调查,分析了养分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层养分含量均高于乔木层,总体上草本层养分含量最高,灌木层和乔木层因群落不同而异。混交林养分含量高于纯林,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速生树种大于慢生树种。各种森林类型植被层中,N、K元素相对P元素含量较多,N含量是P含量的3.0~24.1倍,K含量是P含量的3.6~16.8倍。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出叶>皮>枝>根>木材的趋势;灌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叶>根>枝干;草本层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地上>地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白磊  郭玲鹏  马杰  李兰海  
在山区,基于卫星影像的积雪监测很难获得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而山区复杂地形也降低了传统外推方法对积雪深度外推的精度。本研究在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利用数字相机对阳坡积雪面积进行监测。并在30mDEM的基础上校正影像得到融雪期研究区域积雪的时空变化。同时,利用山坡预设的雪尺监测阳坡积雪深度,使用分类回归树算法外推得到研究区内的积雪深度。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温度变量驱动下SRM模型的融雪模块精度。研究表明,在山区使用数字相机拍摄研究积雪的时空变化是可行的。相对于卫星影像,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分类回归树外推得到的研究区域内的积雪深度精度较高,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亮  蔡体久  满秀玲  柴汝杉  郎燕  
选择小兴安岭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对其降雪、积雪和融雪等雪水文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树种组成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降雪截留率为39.7%,约为次生白桦林的5倍,人工落叶松的2.5倍。2)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截雪量大小与降雪强度有关,且在同一种森林类型的不同降雪强度中,其截留率差异也不同。3)云冷杉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3月中旬达最大值32cm,较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的积雪厚度减少了约12cm。4)不同林型内积雪融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各红松林内积雪厚度从4月中旬后平均每天减少约0.5cm,而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平均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玉山  
论文从土壤水文学科视角来研究和分析黄土高原森林水文作用的两个重大问题, 即对总径流量和对地下水转化的影响。联系黄土高原与水循环有关的生态属性, 系统阐述了林地土壤下伏干层的发现、 分布、 水文性质及其生物学成因。重点分析了干层因其巨大水分亏缺量阻隔重力水下渗, 阻止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指出森林因其显著拦蓄径流作用, 蓄积水分又难以转化为地下水, 因而具有减少林地出境总径流量的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余新晓  E.Klaghofer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 ,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 ,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 ,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笑影   周玉科   李荣平   贾庆宇   蔡福   温日红   谢艳兵   赵先丽   邹旭东   汪宏宇  
气候变化速率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呈现出非均匀增温的特点。特别是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夜间的升温速度超过白天,而冬季的升温速度超过夏季。准确评估非均匀增温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一项重大挑战。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分析了冬季非均匀增温、积雪变化以及光周期对春季植被物候特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种影响存在的物种特异性、地理位置异质性以及季节补偿效应。研究认为,当前对非均匀增温影响的研究在观测实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光照、温度和水分耦合作用的理解和认识尚不充分,且模型模拟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未来研究应重视开发新型观测和实验方法,例如精心设计控制实验,以深入探究温带地区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物候的潜在调控机制。这将有助于加强对非均匀增温影响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并将这些影响因素纳入模型模拟中,从而提升对季节性气候变化如何塑造植被动态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琪  刘康  张慧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红元  傅辉恩  车克钧  阎克林  
该文根据1973年以来黑河流域(上游下段)及其观测支流寺大隆、天涝池河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祁连山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内河川年径流量,洪、枯期流量,季节性径流及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小流域,河川年径流量、雨季流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森林植被调节河川洪峰、枯水期及季节性径流作用明显;在相同森林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越高,冬春枯水季节稳定补给河道的径流量及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应提高,说明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河川径流有一定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 森林砍伐或火灾引起森林覆盖度下降会导致林冠截留率、 凋落物对降水截留能力和蓄水能力、 土壤的渗透和蓄水能力降低。不同地区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幅度相差较大, 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 除长江中上游外, 森林砍伐会降低植被层的蒸发散, 增加河川径流;反之, 会减少河川径流量。森林火灾会导致林木蒸发散减少, 河川径流增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军锋  李秀彬  
针对“森林能否增雨、 森林能否减少年径流量、 调节枯水径流以及能否削减洪峰”等问题, 综述了各种观点, 分析了出现分歧的原因。作者认为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森林植被的存在一般减少年径流量, 而对调节枯水径流以及削减洪峰等的作用则因地带、 因流域尺度而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差异和尺度的影响, 是导致争论的主要原因。正确评价森林的水文效应, 应该注意地带性差异、 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森林的类型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政  陈国生  
【目的】湖南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森林资源丰富。湖南省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湖南省森林植被进行分析,生成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图,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空间分布来看,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湘西、湘南,及湘东山地,而湘中、湘北地区相对较少。生态因素是影响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解释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业总收入的解释力相对较小。社会因素中总人口、公路里程和城市化水平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有一定解释力。【结论】生态因素中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工造林面积,社会因素中公路里程、总人口与森林植被分布高度正相关;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社会因素中的城市化水平与森林植被分布为负相关关系。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湖南省森林植被地理研究内容,开展森林资源评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指导生态环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袁嘉祖  逢瀛  
以《中国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研究》所得出的"在未来60a(年)内,平均气温将升高2~3℃、年降水量增加5%"为条件,根据柑桔、橡胶、桉树、杉木和华北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对水热条件的要求,分别应用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和水热土综合指数模型,预测这些树种的地理位移趋势和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气温每10a上升0.2~0.5℃、年降水量增加1.02%的情况下,杉木分布区的北限将向北推移2.75个纬度,海拔下限上升112.3m;柑桔分布区将向北推移3.6个纬度,海拔上限升高112.3m;华北落叶松分布区南限将向北推移3个纬度,海拔下限升高300~400m,但因北限水分不足,不会向北推移很远,分布区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has been explained through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at different layers on rainfall. The vegetation cause the result of reduction of runoff amount,runoff energy and runoff carrying sediment. and vegetation improving soil to make a great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世荣  孙鹏森  王金锡  陈林武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 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 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 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