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3)
2023(7504)
2022(6235)
2021(5903)
2020(4622)
2019(9920)
2018(9481)
2017(18135)
2016(9593)
2015(10175)
2014(9119)
2013(8269)
2012(7402)
2011(6409)
2010(6351)
2009(6088)
2008(5588)
2007(4655)
2006(3962)
2005(3354)
作者
(22811)
(19064)
(18817)
(18145)
(12095)
(9030)
(8515)
(7332)
(7204)
(6667)
(6552)
(6427)
(6069)
(5913)
(5881)
(5848)
(5600)
(5584)
(5532)
(5502)
(4612)
(4467)
(4389)
(4367)
(4296)
(4142)
(4118)
(3960)
(3751)
(3703)
学科
(31203)
经济(31162)
管理(28317)
(25266)
(21697)
企业(21697)
方法(11633)
(10700)
(10238)
数学(9532)
数学方法(9421)
中国(9085)
业经(8663)
(7342)
(7260)
财务(7251)
财务管理(7236)
(7110)
企业财务(6924)
农业(6644)
(6504)
贸易(6501)
(6342)
环境(5769)
(5753)
理论(5679)
(5572)
金融(5571)
(5560)
银行(5557)
机构
学院(120053)
大学(116940)
(48015)
经济(47183)
管理(45518)
理学(39611)
理学院(39250)
研究(39069)
管理学(38615)
管理学院(38397)
中国(29382)
(23708)
(23558)
科学(22401)
财经(18963)
中心(18201)
(17917)
(17475)
业大(16548)
(16407)
(16342)
研究所(16238)
(15995)
师范(15889)
(15701)
经济学(15218)
北京(14742)
财经大学(14522)
经济学院(13849)
(13513)
基金
项目(85891)
科学(68763)
研究(66266)
基金(62610)
(54740)
国家(54285)
科学基金(46980)
社会(43465)
社会科(41090)
社会科学(41080)
(33527)
基金项目(32713)
教育(30446)
自然(28849)
自然科(28152)
自然科学(28145)
(27984)
自然科学基金(27631)
编号(27006)
资助(24388)
成果(21199)
重点(19836)
(18698)
(18626)
(18488)
课题(18485)
国家社会(18395)
(17876)
创新(17166)
(17149)
期刊
(54118)
经济(54118)
研究(34727)
中国(19432)
(18602)
学报(17818)
科学(17010)
管理(16211)
(15710)
大学(14708)
教育(14482)
学学(14071)
业经(11568)
(10768)
金融(10768)
农业(10729)
经济研究(9611)
财经(9329)
技术(8453)
(8156)
林业(7429)
问题(7048)
(6081)
科技(5906)
(5571)
世界(5457)
商业(5406)
现代(5319)
财会(5256)
(5192)
共检索到170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涂成悦  龙贺兴  刘金龙  
基于国际上森林景观恢复的理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多元治理主体、生计改善、技术选择、社区参与之间是如何相互融合与适应以实现生态和民生效益。研究表明,达成治山治水与治贫相结合的共识、各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因地制宜的整体性技术选择、协调生态与人的需求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景观恢复需要在社区参与、治理进度、乡土知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瑜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水土流失是一个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了解景观基质和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将有助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设计和发展有效的景观恢复技术。文章分析了景观基质与景观格局,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景观尺度分析,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与手段的比较。最后提出,在流域和区域尺度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技术,建立干扰压力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水土流失影响的预警系统的构想。参64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钦  孔令军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部沿海多山省份,水土流失区域分布较广,流失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22个重点县。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进行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参考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霞  陈丽华  
水土流失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不能仅从单因子入手,而应该从景观水平上综合考虑,从中找出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寻求减轻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方法。该文以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解译的3期土地利用图、实地观测的水文泥沙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VIEW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块,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流失过程受自然、人为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多样性大,均匀度高,破碎度低,稳定性高的景观格局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秋华  黄炎和  范胜龙  林金石  季翔  
以福建省晋江西溪流域为试验区,在分析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强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BP模型构建两者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拟优化景观格局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1)该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茶园景观和裸地景观;景观面积类型、斑块数量、加权面积的平均形状指和平均分维数与水土流面积呈正相关,景观连接度与水土流失呈负相关,平均斑块大小、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与水土流失不显著相关.(2)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面积间存在精度较高的BP映射关系,误差绝对值小于5%.(3)应用BP模型优化茶园与裸地的景观格局,预测水土流失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龙如  贺红士  周宇飞  布仁仓  孙克萍  
Knowledge about cumulativ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on forest landscape is required to make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 In this paper,a spatially explicit landscape model,LANDIS,was applied to simulate forest landscape changes in 200 years under four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no cutt...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梦遥  游巍斌  林美娇  刘君成  林雪儿  何东进  刘进山  蔡昌棠  
【目的】了解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为保护区制定管理政策保护珍稀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300年(2016—2316年)的森林景观演变进行模拟,采用Fragstats 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树种面积变化、景观聚集度、分维度、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树种在模拟时间内的龄级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在演替时段内,除毛竹林外所有树种斑块分维度均在1.00~1.06之间,表明其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且变化不大。多样性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变化速度在逐渐变缓,表明树种逐渐趋于稳定。阔叶林聚集度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其面积则始终保持增长,至演替结束,以成熟林和幼龄林为主;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聚集度在整个演替时段内呈增加趋势,其面积在演替中后期有所增加,且以幼龄林的增加为主;杉木林面积在前150年增长,此期间幼龄林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后150年面积保持稳定,至演替结束,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聚集度虽保持稳定但略有增加;柳杉林聚集度在演替前100年保持稳定而后200年有所降低,至演替后期,整个柳杉林以过熟林为主,中龄林次之;马尾松林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均以过熟林为主,幼龄林和中龄林比例很低;毛竹林在演替后期以过熟林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成熟林;且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演替期间聚集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天宝岩森林景观的演替会依据一定的规律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演替;马尾松林、柳杉林、毛竹林在群落中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被取代;杉木林、长苞铁杉林和猴头杜鹃林,在演替时段内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欣欣  胡宗庆  张惠光  
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定性分析与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选取自然性、珍稀性、多样性、典型性、科研性等10个评价指标对保护区内森林景观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得出保护区内森林景观质量达到Ⅱ级水平,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并针对保护区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志强  张星耀  肖文发  梁军  张兆欣  
景观病理学是以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和时间分析原理和方法而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明辨立地因素、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对树木感病性和病害流行方式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明确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病原快速进化和变异、树木对这种变化的滞后效应。同时,景观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预测病原的扩散速率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规划土地持续利用方式、制定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决策。本文诠释景观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对景观病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景观病理学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月辉  胡志斌  常禹  胡远满  
文章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亚里河林场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林相图和采伐设计资料为信息源,选择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定CO2和释放O2四项服务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引用相应模型,估算了研究区1989年和2000年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建立历年采伐分布图,计算采伐造成的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揭示该损失值与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服务功能价值在各管理区域内的分布。结果表明,1989年服务功能价值为1.85×108元,2000年为1.37×108元,价值20×104元h/m2以上的面积明显下降。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由采伐导致,1989至1999年采伐导致的生态损失价值为0.71×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本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以长江三峡(本书简称三峡)库区TM影像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数据为基础,重点评价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与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探讨了森林景观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陆元昌  雷相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间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启胜  王金满  时文婷  
研究目的:探索大型露天煤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WAT模型、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8年,平朔矿区整体上的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包括排土场在内的矿区中部。(2)景观各子流域的斑块密度、边缘面积比、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欧几里得最邻近距离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大小整体上呈增大趋势,连通度、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和回旋半径标准偏差变化较小。中部矿区和西部城区斑块变大,斑块空间分布更加集中且不均,破碎化程度变小。(3)所选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其中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能力最强。研究结论: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应合理规划,使景观格局向着抑制水土流失的方向发展,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建香  张勃  张华  张多勇  戴声佩  马中华  
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了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2000年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方面近8 a发生了重要变化:①建设用地、水域、中高盖度草地以及林地面积增加,低盖度草地、耕地等面积减少,其中超过50%的低盖度草地补充为中高盖度草地;②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在减小,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③土壤侵蚀总量减小12 506.76 t,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其变化原因与当地植被恢复、人类活动、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世行项目和国家退耕...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蒙  
人类的五种感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于全面、真实地感知环境来说缺一不可。当今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同时环境污染和亚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使人们更青睐于体验真实的自然,也对景观体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视觉体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景观正向着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体验的方向发展。森林公园是人们走进自然的热门选择之一,目前存在重视视觉体验而忽略其他感官体验的问题。本文选取百望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基础上从五感体验角度对其景观质量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在对国内外五感景观的研究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