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6)
- 2023(9464)
- 2022(8528)
- 2021(8099)
- 2020(6839)
- 2019(15952)
- 2018(15853)
- 2017(30555)
- 2016(16650)
- 2015(18641)
- 2014(18633)
- 2013(18412)
- 2012(16732)
- 2011(14943)
- 2010(14619)
- 2009(13300)
- 2008(12821)
- 2007(11006)
- 2006(9357)
- 2005(7804)
- 学科
- 济(60980)
- 经济(60910)
- 管理(47092)
- 业(44832)
- 企(37664)
- 企业(37664)
- 方法(30833)
- 数学(26686)
- 数学方法(26343)
- 农(16328)
- 学(16297)
- 财(15823)
- 中国(14875)
- 业经(13554)
- 地方(12481)
- 农业(11183)
- 理论(11028)
- 务(10856)
- 财务(10795)
- 财务管理(10779)
- 和(10697)
- 贸(10573)
- 贸易(10569)
- 易(10251)
- 企业财务(10240)
- 环境(10208)
- 技术(10193)
- 制(9563)
- 划(8942)
- 教育(8911)
- 机构
- 大学(232080)
- 学院(230278)
- 管理(95119)
- 济(84573)
- 理学(83260)
- 经济(82563)
- 理学院(82370)
- 管理学(80880)
- 管理学院(80486)
- 研究(75195)
- 中国(53719)
- 科学(50184)
- 京(50051)
- 农(38918)
- 业大(38695)
- 财(38097)
- 所(38069)
- 研究所(35190)
- 中心(33448)
- 北京(31925)
- 江(31694)
- 财经(31194)
- 范(30320)
- 农业(30308)
- 师范(30060)
- 经(28386)
- 院(28089)
- 州(26328)
- 技术(24592)
- 师范大学(24416)
- 基金
- 项目(167200)
- 科学(129970)
- 基金(120189)
- 研究(120106)
- 家(106032)
- 国家(105197)
- 科学基金(89521)
- 社会(72384)
- 社会科(68479)
- 社会科学(68460)
- 省(65488)
- 基金项目(64935)
- 自然(60808)
- 自然科(59331)
- 自然科学(59319)
- 自然科学基金(58219)
- 划(55648)
- 教育(54413)
- 资助(49527)
- 编号(49277)
- 成果(39084)
- 重点(37279)
- 部(35728)
- 发(34834)
- 创(34480)
- 课题(33494)
- 科研(32599)
- 创新(32120)
- 计划(31173)
- 大学(30778)
共检索到319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萍 杨光滢 祁月清
在森林土壤标准物质标准值的确定中,每一项目均采用两种以上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其中多数是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定值。共完成定值项目:石灰性褐土16个,黄红壤15个,杉木叶16个。定值数据的统计处理步骤为:可疑值剔除、正态分布检验、计算标准值及不确定度。
关键词:
森林土壤标准物质 标准值 不确定度 定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万勤 王开运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关系 ,植物 -土壤界面的土壤酶 ,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土壤酶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是当前森林土壤酶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土壤酶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 ,森林土壤酶研究可能包括 :(1 )土壤酶系统分异 ;(2 )作为森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土壤酶活性 ;(3)植被动态与土壤酶的关系 ;(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5 )人工林土壤酶活性...
关键词:
土壤酶 森林生态系统 进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汝英
本文综合介绍了北美森林土壤晚近的主要研究方向、苗头、新趋势以及研究方法技术的发展等情况,并与中国森林土壤学研究作了相互比较。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林业 北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师庆 戴伟
正长岩和花岗岩森林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研究,得出了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量、年平均释放速率、释放度、缓效性钾素贮量和待释放年限,初步解决厂长石质森林土壤矿物质释放养分有关测定和计算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开拓了生态岩类在森林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长石质岩类森林土壤矿物质所释放的钾素,完全可以满足这一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松、栎纯林及其混交林吸收利用的需要,同时也使森林养分循环收支平衡系统的定量计算更趋完整。长石质森林土壤的林地和苗圃地一般无需施用钾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开敏 叶发茂 李卿叁 郭玉硕 徐昪 赵长存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研究方法,对4种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更新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老龄林、二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或冷藏状态下,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基本上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总消解率分别为64.91%-91.21%、58.13%-83.24%和65.27%-83.78%.在冷藏状态下,土壤总酚的消解率比在常温状态的土壤低,说明低温抑制了土壤总酚的消解作用,而对土壤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总酚和复合态酚的消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
关键词:
森林类型 酚类物质 消解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蕾 肖文发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样的森林类型和不同森林经营措施的干扰,使得森林土壤碳库维持机制以及碳固存过程的研究和森林土壤碳库的估算存在较大的变异。作为主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之一,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储量以及碳过程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为深刻理解森林土壤碳库对于采伐干扰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不同采伐方式下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主要碳排放过程——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采伐方式、森林类型、采伐剩余物管理以及微生物因子等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1)生物因子作为CO2产生的主体,在应对干扰时结构、功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子清 陈平留 刘健 余坤勇 廖晓丽 游浩辰 缪绿琳
利用ArcGIS 9.3软件,采用Kriging法完成土壤养分有机质和全钾养分的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福建省顺昌县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空间上存在中等程度相关.采用Kriging法的Stable和Spherical半变异函数模型表征有机质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效果最好.交叉验证表明:有机质和全钾的插值结果平均误差分别为-0.09和0.00,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16.42和2.6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乐苏 周光益 邱治军 王志香 于彬
通过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样品的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由于降水对土壤硝态氮尤其对表土硝态氮的影响较强,因此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样品在采集时应避开降雨等特殊天气,最好在暴雨后1个星期或连续有3~5d未降雨的情况下进行;(2)误差分析表明:风干、冷藏和冷冻保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 16%、-5 18%、0 185%;样品保存方法以-6~-7℃下冷冻效果最好;(3)通过3组对比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提取过程中,样品振荡时间以30min为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正才 傅懋毅 杨校生
陆地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前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且和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结合国内外农、林业研究成果,就施肥、耕作、栽培方式、森林采伐和森林火灾等因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初步认为: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对耕作土壤应该采取保护性措施,降低耕作强度或采取免耕覆盖、作物残留物管理、降低夏季休闲等措施使农业土壤由碳源转变为碳汇;由于土地开垦引起土壤有机碳的损失,因此对不适宜长期持续性耕作的土地和因植被破坏退化严重的土地,采取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植树种草,恢复和保...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经营干扰 土壤有机碳 森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介南 谢寄托
随着对森林土壤养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森林养分对植被恢复、森林抚育中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开始发现不同森林类型下的森林土壤氮、磷这些主要养分元素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文章主要通过采用野外定位监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莽山7种不同林型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大小的顺序为山顶矮林>高山矮林>竹林>杉木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方面,除高山矮林外,其他林型下都是剖面表层含量最高,并随着剖面加深逐渐降低,呈现表层富集性。7种林型中高山矮林的全磷含量最高,而常绿针阔混交林最低。全磷的土壤剖面...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氮素 磷素 莽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景唐 王文新 曹雪峰 王占勤 逯保林
本文对太岳山林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土壤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了5个典型剖面;详细观察了各剖面形态;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作了全面分析;并对肥力状况作了初步探讨.结果确定了,该林区山地垂直带上的4个主要土壤类型(或亚类).即钙积褐土(海拔900~1 200m);普通褐土(海拔1 200~1 500m);棕壤(海拔1 500~2 100m);腐棕土(海拔2 100~2 400m).
关键词:
森林土壤类型 剖面形态 垂直分布 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刘恩斌 佘光辉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土壤有机碳库研究方法对准确估算土壤碳蓄积,反映土壤肥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概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介绍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各种估算与测定方法,并就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各种方法都受条件限制,还有待完善,但用的最多的还是土壤类型法与生命带法,GIS方法近几年才得到应用,模型方法应用较早但还不成熟。针对各种方法估算存在的误差,从提高精度的角度出发,又对估算方法误差做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森林土壤碳释放的测定方法,并对碳释放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土壤碳库研究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金林 潘根兴 吴春林 田维彬 于彬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采自苏南丘陵的两种森林土壤磷的固定特性。结果表明 :苏南丘陵森林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强 ,磷的固定量大。林木根系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磷的固定作用 ,因此土壤磷的固定量和固定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根际土、根区土、非根区土。有机酸对土壤磷的固定有较大影响 ,其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腐殖酸、柠檬酸、酒石酸。腐殖酸加入量为 2 0g·kg-1、柠檬酸和酒石酸的加入量均为 4 0g·kg-1时 ,对土壤磷的固定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但有机酸用量过多时 ,对磷素固定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因此 ,在森林土壤上使用磷肥时 ,应与适量的有机酸混合施用 ,以减少土壤磷的固定 ,提高肥效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磷素固定 有机酸 合理施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见 张慧 王懿祥
土壤呼吸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来源,采伐作为森林经营的常规活动之一,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人为干扰措施。开展有关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森林碳循环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将采伐分为2类:皆伐和部分采伐(择伐、渐伐、间伐和更新采伐等)。分别综述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讨论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机制,总结了当前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采伐对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采伐强度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幅度;(2)皆伐或部分采伐后土壤呼吸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受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3)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4)皆伐或部分采伐对Q10的影响;(5)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为:(1)因采伐强度、采伐措施、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气候类型、森林类型和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采伐的影响效果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2)采伐往往导致土壤自养呼吸减少,异养呼吸增加,土壤总呼吸表现为两者相抵的程度,这种影响会随植被恢复程度的提高而减小;(3)采伐后短期内Q10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长期往往会下降。未来关于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应集中于土壤呼吸组分及其温度敏感性对采伐的响应,同时应结合不同强度采伐、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其他营林措施和大气CO2浓度上升等全球变化因子,探讨采伐对区域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更好地理解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表2参8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金凤 崔晓阳
对森林土壤中有机酸(特指低分子有机酸)种类、来源、转化、物质的量浓度及分析测定等进行综述。森林土壤中有机酸包括脂肪族和芳香族2类,近40种,以低分子有机酸居多,来源于有机质分解、林木根系分泌和微生物分泌,大量森林凋落物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机酸释放后即发生转化,能被微生物降解、被土壤固相吸附、也可与金属络合吸附,其中络合吸附生态意义更大,能影响土壤中磷、铁等多种元素的有效性;有机酸物质的量浓度是其合成与降解过程的平衡浓度,在10-4~10-3mol范围内,O层和A层高于B层,单羧酸高于二/三羧酸;对于有机酸的分析测定,首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提取、净化、浓缩等,液体样品提取采用柱层析法或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