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234)
- 2022(9946)
- 2021(9301)
- 2020(7848)
- 2019(18140)
- 2018(18018)
- 2017(34687)
- 2016(19128)
- 2015(21469)
- 2014(21233)
- 2013(21130)
- 2012(19414)
- 2011(17524)
- 2010(17201)
- 2009(15537)
- 2008(14975)
- 2007(13080)
- 2006(11361)
- 2005(9831)
- 学科
- 济(72275)
- 经济(72192)
- 管理(52614)
- 业(49791)
- 企(41250)
- 企业(41250)
- 方法(35182)
- 数学(30500)
- 数学方法(30143)
- 农(19152)
- 学(18764)
- 中国(18490)
- 财(17804)
- 业经(16008)
- 地方(14754)
- 贸(13087)
- 贸易(13081)
- 农业(12921)
- 易(12679)
- 理论(12490)
- 制(12123)
- 和(12114)
- 环境(11993)
- 技术(11786)
- 务(11176)
- 财务(11117)
- 财务管理(11098)
- 企业财务(10541)
- 划(10296)
- 教育(10256)
- 机构
- 大学(270785)
- 学院(267792)
- 管理(106578)
- 济(101247)
- 经济(98896)
- 理学(93149)
- 研究(92832)
- 理学院(92087)
- 管理学(90320)
- 管理学院(89876)
- 中国(66189)
- 科学(62099)
- 京(58707)
- 农(49706)
- 所(48210)
- 业大(45535)
- 研究所(44661)
- 财(44374)
- 中心(41287)
- 农业(39362)
- 江(38281)
- 北京(37139)
- 财经(36336)
- 范(35328)
- 师范(34870)
- 院(34351)
- 经(33179)
- 州(31136)
- 经济学(29489)
- 技术(29435)
- 基金
- 项目(193339)
- 科学(150132)
- 基金(139242)
- 研究(136536)
- 家(124128)
- 国家(123113)
- 科学基金(103989)
- 社会(83033)
- 社会科(78517)
- 社会科学(78493)
- 省(76108)
- 基金项目(74559)
- 自然(70902)
- 自然科(69199)
- 自然科学(69179)
- 自然科学基金(67945)
- 划(65011)
- 教育(62039)
- 资助(57832)
- 编号(55041)
- 成果(43880)
- 重点(43664)
- 部(41761)
- 发(41000)
- 创(40049)
- 课题(38261)
- 科研(37835)
- 创新(37330)
- 计划(37280)
- 大学(35353)
共检索到379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文杰 张一平 马友鑫 李红梅
从森林对雾水的截留量、雾水对森林分布的影响及雾水的水文和化学效应方面 ,阐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以期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雾水对于植物的生长、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养分循环不可忽视的输入项 ,其生态效应是多方面的。因而 ,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内雾水的水文和化学效应是必要的
关键词:
森林 雾水 水文和化学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晓峰 赵惠勋 孙慧珍
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森林水文效应, 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其指导意义。论文从森林与水的关系入手, 提出要确立系统观。以我国各生态定位研究站及其他同类研究项目的多年研究结果为基础, 系统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与水分循环的关系以及森林在各方面的综合调节功能。提出在西部开发中林草植被建设要考虑到水资源的科学分配; 要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所有产业“适度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曾觉民 王昌命 李红梅 段文平
论文从雾露水的形成机制、森林对雾露水的截留量、雾露水对森林分布的影响及雾露水的生态效应方面,阐述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果,以期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雾露水对于植物的生长、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养分循环不可忽视的输入项,其生态效应是多方面的。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雾露水与森林的关系是必要的。
关键词:
森林 雾露水 生态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 森林砍伐或火灾引起森林覆盖度下降会导致林冠截留率、 凋落物对降水截留能力和蓄水能力、 土壤的渗透和蓄水能力降低。不同地区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幅度相差较大, 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 除长江中上游外, 森林砍伐会降低植被层的蒸发散, 增加河川径流;反之, 会减少河川径流量。森林火灾会导致林木蒸发散减少, 河川径流增加。
关键词:
森林砍伐 森林火灾 水文过程 河川径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天铎
论文阐述了植物生理数学模型在对森林的水文气候效应的研究中所能起和应起的作用。从树木的多年生习性和宜林山地的复杂地形等因素论证植物生理数学模型对制订造林优化方案、乔灌草关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论述了植物生理模型与土壤模型、微气象之间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
植物生理 模型 模拟 森林 水文 气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张钧成 印嘉佑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4 0 0 0年间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 6 0 %下降到 10 %左右 ,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 ,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 ,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 ,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 ,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减少 ,使得 4 0 0mm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沙漠不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饶良懿 朱金兆 毕华兴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 8~ 2 0 2 1t hm2 ,最大持水量在 1 8~ 4 6mm之间 ,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 ,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较弱 .应用幂函数方程拟合了不同林分枯落物累积吸持水量与吸持时间之间的关系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明 :四面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1m深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在 7 84~ 1 8 87mm范围内变动 .土壤入渗实验表明 :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强于对照荒地 .回归分析表明 :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
关键词:
枯落物 林地土壤 水文效应 四面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雪姣 李慧 苏孝同 李文军
文章梳理了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森林文化的演化历程,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及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认为,森林文化未来的研究要从兼收并蓄、创新方法、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引领时代等5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
森林文化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现状 展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雪姣 李慧 苏孝同 李文军
文章梳理了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森林文化的演化历程,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及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认为,森林文化未来的研究要从兼收并蓄、创新方法、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引领时代等5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
森林文化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现状 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军 余新晓
日本的山地几乎都为森林所覆盖,各流域的降水都或多或少受到森林的影响后再流入河道,因此,日本特别重视森林水文的研究.日本的森林水文研究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经历了从单项因子到综合因子的研究过程,由深入地研究森林水文机制而逐步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对大量日本森林水文资料的分析整理,较详细地论述了日本森林水文研究与发展过程,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良清 张毓锐
对重庆地区森林水文作用初步研究表明:该地区常绿阔叶林下黄棕壤和腐殖质黄壤,其非毛管孔隙持水量一般都达到或超过多年最大日降水量(140~230mm),而马尾松林下的黄壤和柏木林下的紫色土则一般低于多年最大日降水量.径流的洪枯比值、径流的Cv值、泥沙含量等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大而减小,径流系数则与森林覆盖率成正相关.说明该地区森林对降水、径流的月际分布以及泥沙含量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森林水文,水源涵养林,径流系数,重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共收集了 4 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 ,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 ,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 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 ,就该区域而言 ,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 6个 ,即 :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林内景观 评价 景观评判 景观要素 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克钧 傅辉恩
该文对祁连山森林、冰川和水资源现状、变化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祁连山冰川在退缩,林分质量下降,河川径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这些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把祁连山水源林生态工程建设尽快列入“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关键词:
祁连山,森林,冰川,水资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苏维词 曾春芬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城 赵卫红 蔡义勇 王祖炉 陈胜伟
本文利用2003年在福建九仙山收集的云雾水和雨水酸度监测资料,对云雾水和雨水酸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福建九仙山云雾水和雨水严重酸化,云雾水出现强酸的机会比雨水高出近一倍;云雾水、雨水的酸度和酸雨出现率随季节而变化;西风影响时云雾水的酸度最大,北风时雨水为酸性,东南风时出现强酸雨的机会最多;云雾水和雨水受海洋因素影响明显,阴离子以C l-、阳离子以NH+4为主,云雾水的致酸离子与碱性离子比值明显大于雨水.
关键词:
高山 云雾水 雨水 酸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