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57)
2023(17043)
2022(14789)
2021(13746)
2020(11848)
2019(27296)
2018(26952)
2017(52756)
2016(28346)
2015(31869)
2014(31617)
2013(31058)
2012(28560)
2011(25649)
2010(25750)
2009(23661)
2008(23142)
2007(20317)
2006(17795)
2005(15463)
作者
(80357)
(66853)
(66557)
(63333)
(42582)
(32024)
(30282)
(26315)
(25291)
(23892)
(22697)
(22452)
(21113)
(21037)
(20804)
(20412)
(19869)
(19860)
(19226)
(19196)
(16390)
(16362)
(16249)
(15249)
(15157)
(14910)
(14702)
(14496)
(13471)
(13081)
学科
(114003)
经济(113876)
管理(82792)
(80299)
(65129)
企业(65129)
方法(58789)
数学(52383)
数学方法(51653)
中国(32114)
(32072)
(29519)
(24570)
贸易(24560)
业经(24176)
(23976)
(22680)
(21969)
地方(20601)
(19803)
财务(19726)
(19705)
财务管理(19677)
银行(19670)
农业(19497)
(18677)
企业财务(18663)
理论(18484)
(18101)
金融(18099)
机构
大学(404071)
学院(400844)
(163613)
管理(162799)
经济(160266)
理学(141522)
理学院(140068)
管理学(137395)
管理学院(136668)
研究(127176)
中国(99178)
(85331)
(78462)
科学(77608)
财经(63382)
(61946)
(60301)
业大(59310)
中心(59149)
(57783)
(56658)
研究所(56347)
北京(53923)
经济学(50556)
(50186)
师范(49737)
财经大学(47561)
农业(46943)
(46913)
(46110)
基金
项目(276503)
科学(218248)
基金(202906)
研究(200527)
(176345)
国家(174961)
科学基金(151467)
社会(127267)
社会科(120826)
社会科学(120797)
基金项目(106848)
(106205)
自然(99441)
自然科(97173)
自然科学(97151)
自然科学基金(95391)
教育(92845)
(89639)
资助(85684)
编号(81409)
成果(64928)
(61537)
重点(61220)
(57202)
(56898)
课题(54783)
科研(53533)
教育部(53366)
创新(53071)
国家社会(52797)
期刊
(167844)
经济(167844)
研究(117688)
中国(69130)
学报(61801)
(58502)
管理(58068)
科学(56362)
(52624)
大学(48027)
学学(45288)
教育(39771)
(38320)
金融(38320)
农业(36177)
技术(35179)
财经(30351)
业经(28030)
经济研究(27886)
(25778)
问题(22889)
统计(21382)
理论(20241)
图书(20187)
技术经济(19796)
(19636)
(19243)
科技(18648)
实践(18435)
(18435)
共检索到576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顾雪松  谢妍  秦涛  
本文作者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论证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的政策效果,并利用我国2010年~2013年21个试点省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林业总产出随着保费补贴规模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二是全国大多数省份和各省平均的补贴规模都低于计量模型决定的最优水平,即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的上升区间,补贴对总产出的效应为正。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应进一步增加对森林保险的财政补贴,并综合优化补贴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杠杆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邓晶  陈启博  
要:文章基于DEA模型,分别利用2011~2015年6省数据和2015年16省数据对我国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效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研究表明:补贴工作整体运行良好,"广覆盖"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但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制度效率较低以及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结果认为,我国应在整体上控制保费补贴规模,把工作重点放在改进保险产品设计、提高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赔付服务上,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实施差异化补贴,补贴标准与比例应因地制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颖  
本文利用AHP构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臻选关键指标作为DEA模型的投入产出指标,对我国200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规模效率较低;管理效率差异明显并且是综合效率倒退的主要原因。建议:各省区在实践中提高规模效率;各相关主体要合力推动管理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率;重视技术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对保费补贴效率的推动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江生忠  贾士彬  江时鲲  
自2007年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局面。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经营主体变化以及"新国十条"的出台,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需要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为下一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以及农业保险的调整提供建议和支撑。本文对现有农业保险补贴文献从理论、方法、数据等角度进行剖析和评述,构建本文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在产出变量、影响因素变量的选择上进行了改进和调整。运用DEA面板超效率方法进行效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tAtA软件进行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分析,得出符合经验判断的结论并提出下一步改进和调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依群  王国军  
本文利用2006-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分别考察了我国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及其与地区差异的交互作用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少儿抚养系数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老年抚养系数对其存在正的显著影响。人口社会结构中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已婚人口比重对养老保险支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医疗保险支出影响不显著。人口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洁  邹中琪  董玮  秦国伟  
文章从林业投资主体及资本利益取向的视角,采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林业财政支出、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的影响模型,并测度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林业财政支出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存在上升拐点,在趋向上升阈值点时影响系数下降。(2)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资本积累的影响因当地森林资源禀赋而异,在森林资源丰裕地区,社会林业投资可以促进森林生态资本的积累,实现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兼顾。(3)社会林业投资的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效应比林业财政支出的效应更大,社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并实现财政投资的生态建设功能。(4)人口密度、人均林业产值、产业结构等因素均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目的】检验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KC互动关系,探索维持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路径。【方法】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基础上,以人均森林蓄积量为因变量、不变价人均GDP为自变量、社会经济因素为控制变量,基于198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构建普通EKC模型和加入控制变量的扩展EKC模型,对比分析回归结果,并寻找不同省份拐点出现的时间路径。【结果】1) 2种类型EKC模型均支持人均森林蓄积量与经济增长的倒N形关系,人均森林资源随人均收入增长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变过程,扩展EKC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其极小值和极大值拐点对应的人均GDP分别为639. 79元和33 560. 58元,且当前各省份处于扩展EKC的上升阶段; 2)不同控制变量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作用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扶持与森林资源增长正相关,产业结构与森林资源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而人口规模则与森林资源增长负相关,人口增长将侵占森林资源增长空间; 3)多数省份在1990年之前陆续跨过极小值拐点进入上升通道,而不同省份森林资源到达极大值拐点所需时间有差异,到达极大值拐点的时间基本与地理空间分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呈"东部最早、中部次之、西部最晚"的演变格局。【结论】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处于倒N形曲线关系的上升阶段,森林资源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但森林资源的增长空间将会达到饱和,人均森林资源增长将趋于稳态,可通过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林业投资、引入民间资本等措施,避免各省份人均森林资源到达极大值拐点后的下滑,到达极大值拐点后要引导森林资源向质量提升转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富丽莎  汪三贵  秦涛  张晞  
本文在理论分析营林主体参保机理基础上,以传统小林农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两类异质性营林主体为研究对象,结合运用Oprobit模型与Ivoprobit_CMP估计法,实证分析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参保激励效应以及两类营林主体的参保激励差异。结果表明:首先,异质性营林主体在不同保额下的参保意愿、补贴政策认知评价及森林保险产品供给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其次,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小林农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均具有参保激励效应,补贴政策认知度与满意度越高,参保激励作用就越强。森林保险产品供给特征,包括保险责任、保障水平、费率及赔付的认知评价等,均为营林主体参保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保费补贴政策对两类营林主体的参保激励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当前“低保障”的补贴政策对小林农的参保激励效应更高。为此,需要在考虑异质性营林主体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科学测算补贴规模、合理设置差异化补贴水平、增强补贴资金指向性进一步增强补贴政策激励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秦涛  田治威  潘焕学  
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开展试点以来,我国森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现行保费补贴政策仍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森林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农户的参保积极性不高;森林保险经营成本与收益不匹配,造成保险机构供给意愿不强;森林保险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不清,导致基层政府部门工作动力不足。应通过科学设计森林保险产品、创新森林保险运营模式和参保引导机制及实行差异化补贴标准等措施,来增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秦涛  田治威  潘焕学  
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开展试点以来,我国森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现行保费补贴政策仍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森林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农户的参保积极性不高;森林保险经营成本与收益不匹配,造成保险机构供给意愿不强;森林保险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不清,导致基层政府部门工作动力不足。应通过科学设计森林保险产品、创新森林保险运营模式和参保引导机制及实行差异化补贴标准等措施,来增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平  王维薇  张俊飚  
借助于林业统计资料,利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3-2012年我国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绩效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林业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效率增长态势良好,年均增长率为5.8%,但年度间则呈现较强的波动性且部分年份效率值偏低;从区域角度看,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林业旅游资源开发FtP技术效率均实现了增长,且各区域tFP指数增长较快的关键因素仍在于技术进步,且东部省份tFP指数增长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省份;从各省市区具体情况看,我国近1/3的省份林业旅游资源开发效率存在下降的情形,其余省份技术效率呈现正增长,但差异较大;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来看,仍有15个省份...
[期刊] 预测  [作者] 邱新国  冉光和  
本文在金融双轨制的理论框架下对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阐明了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随后,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影响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民间金融市场实际利率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反映民间金融市场资金需求的个私部门经济增长率的作用很小,民间金融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性"特征。因此,对民间金融的规制重点应是积极引导其进入正规金融市场以构建有效的民间金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成  杨礼  高智贤  
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剖析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并基于FGLS方法分析中国16家商业银行1996~2014年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前中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显著降低,且其对存贷利率市场化最为敏感;小型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风险偏好。因此,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政府应把握好存款利率放开的节奏,严密监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确保经济金融系统的平稳运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军华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阈值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单一阈值效应,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非简单地促进或者抑制,其效应还要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本身的水平,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高(即城乡居民收入比大于2.54)时,扩大城市化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低时(即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或者等于2.54),加速城市化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红梅  王林  黄艳  
本文以1997—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省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并控制了各省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品的进口。国内研发资本只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越多越能带来技术效率的改善。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只对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本区域内的研发资本投入。各省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