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1)
2023(11249)
2022(9343)
2021(8735)
2020(6970)
2019(15818)
2018(15643)
2017(27462)
2016(16338)
2015(18024)
2014(17977)
2013(16572)
2012(15141)
2011(13856)
2010(14027)
2009(12578)
2008(12011)
2007(10732)
2006(9460)
2005(8168)
作者
(46729)
(38822)
(38741)
(36636)
(24486)
(18600)
(17565)
(15335)
(15147)
(13591)
(13243)
(13031)
(12418)
(12098)
(12063)
(12036)
(12025)
(11479)
(11227)
(11110)
(9939)
(9603)
(9358)
(8927)
(8676)
(8663)
(8506)
(8388)
(7908)
(7787)
学科
(53982)
经济(53906)
管理(43162)
(34831)
(28759)
企业(28759)
方法(23568)
中国(23307)
教育(20345)
数学(19286)
数学方法(19083)
(16737)
(14736)
(14612)
理论(14022)
环境(13610)
业经(12364)
地方(11642)
(10656)
(9634)
农业(9584)
技术(9545)
(9425)
贸易(9421)
(9345)
(9129)
(9124)
(8741)
财务(8717)
财务管理(8703)
机构
大学(222983)
学院(217884)
研究(80203)
(77939)
管理(76714)
经济(75971)
理学(67038)
理学院(66110)
管理学(64754)
管理学院(64344)
中国(52139)
科学(51883)
(49621)
(42571)
(40870)
(38454)
师范(38021)
研究所(37831)
业大(37615)
中心(34907)
(34883)
(33638)
教育(33490)
农业(33455)
北京(31537)
师范大学(31355)
(30117)
财经(28326)
技术(26854)
(26182)
基金
项目(155057)
科学(122746)
研究(111556)
基金(110475)
(99597)
国家(98695)
科学基金(82837)
社会(70311)
社会科(66163)
社会科学(66147)
(61613)
基金项目(58935)
教育(58163)
(54910)
自然(54771)
自然科(53513)
自然科学(53494)
自然科学基金(52522)
编号(45155)
资助(43276)
成果(37193)
重点(36501)
课题(34735)
(34733)
(33679)
(31971)
科研(30081)
教育部(29735)
创新(29708)
计划(29308)
期刊
(80265)
经济(80265)
研究(69362)
教育(52940)
中国(50556)
学报(41993)
(35901)
科学(35841)
大学(32082)
学学(29273)
(26644)
管理(24632)
农业(23683)
技术(19331)
业经(14412)
(13979)
金融(13979)
财经(13782)
职业(13234)
经济研究(13118)
(12660)
问题(12482)
(11874)
(11545)
业大(11469)
(11027)
科技(10976)
林业(10922)
(9843)
论坛(9843)
共检索到321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敏燕  董锁成  吴忠宏  李宇  马红  邵丹  高宁  夏冰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对激发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于城市公众的影响意义重大。北京市率先引入森林体验教育理念,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本文基于心流理论及其他文献,构建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北京为例调查了676位参与活动的公众,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参与动机(活动前)、活动体验(活动中)对环境负责任行为(活动后)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动体验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并且是参与动机和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完全中介变量。这一结论说明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活动效果和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类似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燕   林开淼   元晓春  
如何激发森林徒步者的环境负责任行为已成为自然保护地管理研究的新焦点。文章基于“具身-嵌入”扩展了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提出由游憩者-环境契合度、心流体验、自然共情和环境负责任行为4个变量构成的概念模型,并利用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徒步活动现场收集的341份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徒步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生成的认知-情感驱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森林徒步情境下徒步者心流体验表现出专注的身体参与、忘我与情景融合、感知控制和适应能力、沉浸乐趣刺激和收获、感知时间变化与扭曲等五个方面的具身体验特征;自然共情表现出内在化自然的体验、情感的投射与共鸣、生态自我意识和同理心的扩张四个方面的具身模拟特征。(2)森林徒步中游憩者-环境契合度显著正向影响了心流体验和自然共情,同时也促进了对环境负责任行为的生成。然而,心流体验并不能直接促进环境负责任行为,而是通过强化自然共情进一步激发环境负责任行为,其路径系数为0.55。具有高度的游憩者-环境契合度和自然共情的徒步者更倾向于实施环境负责任行为,其路径系数为0.21。进一步发现,心流体验和自然共情二者在游憩者-环境契合度与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形成了链式中介效应,其路径系数为0.22。文章从“具身认知-具身情感-具身模拟”视角拓展了森林徒步者的环境负责任行为生成路径,为国家公园徒步者的环境行为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宗会来  
2012年5月11日,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①(简称粮安委)第38届特别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框架下土地、渔业及森林权属负责任治理自愿准则》(Voluntary Guidelines on the Responsible Governance of Tenure of Land,Fisheries andForests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简称《自愿准则》)。这是一份自愿原则,从2006年FAO着手推动到完成谈判,历时多年。最近几年,粮安委加大工作力度,经过艰苦谈判,促成成员于2012年3月上旬就《自愿准则》案文达成共识,5月11...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成岗  
1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新议题及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社会现实,带来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变革。人工智能既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议题,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将带来新的社会治理、法律规范及伦理规约问题。就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介绍了体验经济的主要理论,对体验经济下体验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森林公园体验设计原则、体验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为今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元  赵正  杨洁  段梦姣  温亚利  
城市森林能够为现代城市提供种类丰富的功能服务,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优先的新时代背景下,市民的环境态度对城市森林感知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对现代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参考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环境信念、环境情感和环境关注度3个维度的环境态度对双方向的城市森林感知和满意的理论作用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念对环境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情感对城市森林正向感知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城市森林负向感知有负向显著影响,对环境关注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关注度对双方向城市森林感知有正向显著影响;城市森林正向感知对城市森林满意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关注度在环境情感对城市森林正向感知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在环境情感对城市森林负向感知路径中存在遮掩效应。本文旨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态度、环境感知与满意度的理论体系,并为现代城市森林建设体系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尤达  刘群阅  艾嘉蓓  黄启堂  兰思仁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森林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情感与游憩者在森林公园中的恢复性体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憩者对森林公园的依恋情感可以有效促进其恢复性体验的提升,场所依恋中的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对恢复性知觉及其各个维度都有促进作用;森林公园中的场所依赖对恢复性体验各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大于场所认同。因此,在森林公园的改造规划及管理中,应注重考虑游憩者的场所依恋情感,并从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出发,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水平、服务水平;注重地域性景观元素及文化在森林公园中的运用,从而提高游憩者在森林公园中的恢复性体验。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国常宁  杨建州  
日本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凭借丰富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大力开展康体和教育体验活动,构建了严格规范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体验指导者培养考核机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体验基地建设,并以专业和口碑传播途径提高公众对体验的认知度,成为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体验的全球典范。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应在政策、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体验的调控和规划,制定完备客观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体验标准和管理机制,同时规范用人制度、优化用人环境以加强体验指导人才的培养,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体验品牌形象,从而实现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体验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建军  黄解宇  何佳瑛  王冠孝  
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环境体验、旅游活动内容体验、旅游活动服务体验和旅游基础设施体验4个维度制约层次评价指标和16个维度目标层次评价指标的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体验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了游客对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产品体验质量。结果表明: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设施体验的评价较高,而对于旅游服务和旅游活动质量的评价较低。因此,提出应充分营造和展现其特有的森林自然体验环境和旅游设施体验环境;设计出富有特色的森林旅游体验活动项目;着力提高森林旅游相关设施建设力度与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祥群  廖晓玲  于嘉林  张振刚  宋恭华  彭建刚  
介绍了美国负责任研究行为(RCR)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教育资源及作为美国RCR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RCR教育计划,并对美国RCR教育给我国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教育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礼彬  朱晓彤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青岛崂山风景区为调研地,基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以难忘的旅游体验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探讨了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2)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分别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难忘的旅游体验的中介效应;(4)难忘的旅游体验对地方依恋无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巧辉  王小平  刘晶岚  
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探析森林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通过构建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价值的各个测量维度对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依据路径系数大小,影响程度依次是服务价值(0.27)、成本价值(0.23)、体验价值(0.16)、情感价值(0.16)、资源价值(0.12);感知价值的各个测量维度均(除情感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依据路径系数大小,体验价值(0.20)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最高,成本价值(0.19)、服务价值(0.19)与资源价值(0.12)次之;满意度(路径系数0.23)对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通过增强游客对森林公园旅游活动的感知价值认知,进而提高森林公园旅游的满意度来激发游客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巧辉  王小平  刘晶岚  
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探析森林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通过构建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价值的各个测量维度对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依据路径系数大小,影响程度依次是服务价值(0.27)、成本价值(0.23)、体验价值(0.16)、情感价值(0.16)、资源价值(0.12);感知价值的各个测量维度均(除情感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依据路径系数大小,体验价值(0.20)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最高,成本价值(0.19)、服务价值(0.19)与资源价值(0.12)次之;满意度(路径系数0.23)对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通过增强游客对森林公园旅游活动的感知价值认知,进而提高森林公园旅游的满意度来激发游客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动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东杰  王瀛旭  郭燕茹  
随着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将游客满意度理论运用到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对游客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消费价格、管理服务、条件设施、资源禀赋、游憩活动、景区环境及情感氛围7种体验;(2)游客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特性差异对旅游满意度影响显著,且游客期望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森林旅游各体验项目期望均值为4.15,满意度均值为3.76,游客对山东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基本满意,森林旅游产品的各体验项目还有待修补与改善;(4)根据IPA分析结果,得出继续保持项目12个、供给过度项目5个、从容改进项目6个、重点改善项目9个。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丰富体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改进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品质;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游客满意度理论在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及指导意义,从体验主体角度出发,扩展了游客特性、期望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维度,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游客感知现状,提升森林旅游体验满意度,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洁  耿玉德  于庆霞  常华  夏凌云  
选择哈尔滨市4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森林公园游憩者的抽样调查,探讨森林游憩者游憩行为的行前期望与实际游憩体验满意度的差异。运用调查样本结构分析、信度效度分析、成对样本t检验、皮尔森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5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并运用IPA法建构行前期望与实际游憩体验满意度矩阵分析表,以探讨游憩者游憩体验满意度水平并为森林游憩经营单位提升经营绩效提供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的森林游憩市场体验满意度均值为3.887,属于还好,行前期望与实际体验满意度差异明显;IPA分析证明哈尔滨的森林游憩特色在于自然环境资源,需要继续维护,缺点主要在于服务意识欠缺,未来需要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