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8)
- 2023(10688)
- 2022(9338)
- 2021(8950)
- 2020(7247)
- 2019(16957)
- 2018(16869)
- 2017(32548)
- 2016(17773)
- 2015(19923)
- 2014(19796)
- 2013(19496)
- 2012(17558)
- 2011(15722)
- 2010(15486)
- 2009(14049)
- 2008(13377)
- 2007(11527)
- 2006(9922)
- 2005(8333)
- 学科
- 济(67422)
- 经济(67349)
- 管理(49622)
- 业(46758)
- 企(39355)
- 企业(39355)
- 方法(32576)
- 数学(28079)
- 数学方法(27757)
- 农(18345)
- 中国(17348)
- 学(16397)
- 财(15870)
- 业经(15604)
- 地方(14408)
- 农业(12486)
- 理论(12149)
- 贸(11826)
- 贸易(11821)
- 和(11497)
- 易(11421)
- 环境(11095)
- 制(10926)
- 技术(10810)
- 务(10332)
- 财务(10273)
- 财务管理(10257)
- 教育(10162)
- 企业财务(9734)
- 划(9607)
- 机构
- 大学(246091)
- 学院(244581)
- 管理(100449)
- 济(90989)
- 经济(88863)
- 理学(87980)
- 理学院(86987)
- 管理学(85467)
- 管理学院(85042)
- 研究(79830)
- 中国(56710)
- 京(52808)
- 科学(52138)
- 财(39864)
- 所(39639)
- 业大(38942)
- 农(38205)
- 研究所(36629)
- 中心(35450)
- 江(33798)
- 北京(33606)
- 范(33395)
- 师范(33131)
- 财经(32905)
- 院(30139)
- 经(29933)
- 农业(29473)
- 州(28154)
- 师范大学(26884)
- 技术(26176)
- 基金
- 项目(176374)
- 科学(137939)
- 研究(129812)
- 基金(126260)
- 家(110174)
- 国家(109238)
- 科学基金(93450)
- 社会(79191)
- 社会科(74851)
- 社会科学(74829)
- 省(69460)
- 基金项目(68177)
- 自然(61742)
- 自然科(60228)
- 自然科学(60216)
- 教育(59401)
- 自然科学基金(59125)
- 划(58577)
- 编号(53994)
- 资助(51410)
- 成果(43239)
- 重点(39171)
- 部(37914)
- 发(37371)
- 课题(37005)
- 创(36647)
- 创新(33961)
- 科研(33814)
- 项目编号(33464)
- 大学(32684)
共检索到340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效东 刘佩伶 戴雨航 莫其锋 林浩娟 李吉跃 张倩媚 陈修治
森林与径流的关系一直是林学、生态学以及水文学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至今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全世界开展了一个多世纪的集水区观测试验,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观测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世界上不同地区广泛开展的基于单独/配对集水区试验的森林与径流关系的研究结果,探讨森林与径流关系的争论观点和争议来源,指出未来应加强的研究方面:1)开展大尺度、多尺度耦合与精细化研究; 2)开展跨站点、跨区域整合研究; 3)注重过程、机理及模型模拟研究; 4)加强多学科交叉、多方法比较的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径流 集水区 生态水文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余新晓 E.Klaghofer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 ,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 ,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 ,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文华 何永涛 杨丽韫
论文简要回顾了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了在森林水文学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森林集水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分析了这一研究方法的特点, 并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 去除森林可以使径流量增加, 但森林与水的关系极其复杂, 森林对径流量的影响因地域、 森林类型以及森林管理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评价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时应全面考虑, 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差别, 一个地区所得的结果不能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功能的普遍规律而在其它条件不同的地区加以应用。今后应加强合作研究,特别是利用网络研究对比不同集水区之间的结果来探讨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森林 森林水文学 集水区 径流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晓华 李文华 周国逸 刘世荣 孙阁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礼先 张志强
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流域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 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节以及森林对流域径流水质的影响3个方面。论文根据作者在黄土高原和北京土石山区多年研究的结果, 并结合国内同行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 就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年总径流量、 洪峰流量、 枯水径流以及径流水质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结果表明, 在干旱地区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 流域年总径流量减少; 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 森林植被覆盖率越高, 枯水径流量随之增加; 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域径流水质。根据干旱地区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流域年径流总量的研究结果, 初步估算目前我国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森林流域 径流调节 生态用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曾觉民 王昌命 李红梅 段文平
论文从雾露水的形成机制、森林对雾露水的截留量、雾露水对森林分布的影响及雾露水的生态效应方面,阐述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果,以期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雾露水对于植物的生长、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养分循环不可忽视的输入项,其生态效应是多方面的。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雾露水与森林的关系是必要的。
关键词:
森林 雾露水 生态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万泽 王金锡 罗成荣 段学梅
综述森林萌生更新形成的6种假说:生物地理假说、生境假说、营养假说、干扰假说、资源分配假说和激素调控假说,并指出今后应加强森林萌生更新的群落生态学和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以及萌生更新在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萌生更新 生理生态机理 持续生态位 干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国志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瑞梅 沈雅飞 封晓辉 肖文发 王娜 杨邵 郭燕
森林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保证了种群的繁衍、维持了群落结构稳定,对森林群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森林经营向多目标化和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开始强调自然过程所达到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更新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在自然状态下的更新过程。综述了森林自然更新的方式以及影响森林自然更新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讨论了火、采伐和林窗等干扰对森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对森林自然更新的研究大多从野外调查资料和现象对自然更新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很少从生理生态方面揭示森林自然更新的机制。研究对象多是主要的森林类型,局限于林窗的更新及森林群落的建群种,主要以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干扰频发森林中的萌生更新重视不够,促进自然更新困难树种更新的对策研究不足。森林自然更新的范围和深度尚待扩展和加深。对森林自然更新的研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研究各种因子的作用;(2)扩展自然更新的研究尺度;(3)深入研究萌生更新的生理机制和生态作用;(4)重视加大更新困难树种以及珍惜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区的更新研究力度;(5)开展种子幼苗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水热条件变化的生理响应;(6)加强各种类型不同强度和频度干扰对种子幼苗影响的研究。(7)加强森林群落更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森林群落的更新规律。总结了森林自然更新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森林经营和生态恢复准备理论,为林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为森林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万泽
成熟森林在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全球掀起了成熟森林固碳研究热潮。理解成熟森林碳储存和碳源/汇动态,有助于评估和预测成熟森林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估计森林碳减排范围、发展近自然林管理策略亦十分重要。本研究在介绍成熟森林林龄阈值的基础上,分析成熟森林碳储量与碳分配以及自然成熟森林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成熟森林固碳的3个假说:1)碳中性假说随着森林演替林龄增加,森林生产力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到成熟森林阶段,森林碳吸收与生态系统呼吸达到平衡,因而处于碳中性状态;2)碳汇假说许多热带、亚热带以及北半球的北方和温带成熟森林可持续固碳几百年,成熟森林为全球碳汇,成熟森林固碳主要集中在土壤中,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森林生产力增加、植被碳流向土壤碳的比率随森林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以及气温上升和大气氮沉降等降低土壤异养呼吸有关;3)碳源假说少数研究报道认为成熟森林为净碳源,与成熟森林地被物、枯死木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加快有关。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成熟森林能持续固碳,支持成熟森林碳汇假说。建议今后:1)加强成熟森林碳通量观测研究;2)从生态系统呼吸及其构成角度探讨成熟森林碳源/汇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3)加强全球变化对成熟森林固碳的影响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胡艳波 赵中华
本文全面系统地综述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结构化森林经营是针对目的树单木经营的高度集成技术,符合现代森林经营发展方向;结构化森林经营有望成为解决人工林近自然化转变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森林经营中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综合评价势在必行。经历10多年的发展,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基础理论更加完善、技术体系更加成熟、应用推广更加广泛。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可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质量,并缓解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万勤 王开运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关系 ,植物 -土壤界面的土壤酶 ,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土壤酶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是当前森林土壤酶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土壤酶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 ,森林土壤酶研究可能包括 :(1 )土壤酶系统分异 ;(2 )作为森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土壤酶活性 ;(3)植被动态与土壤酶的关系 ;(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5 )人工林土壤酶活性...
关键词:
土壤酶 森林生态系统 进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凌超 刘金龙 孙伟娜 程宝栋
森林转型是一国或地区森林面积由减少到增加的趋势变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持续关注,森林转型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追逐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以森林转型为主题,在介绍森林转型研究缘起的基础上,沿着森林转型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从森林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森林转型路径研究等方面梳理森林转型理论的研究进展,总结与概括森林转型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经济全球化对森林转型的影响、研究单元的细化以及对森林质量转型的分析等。
关键词:
森林转型 森林面积 毁林 森林恢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奇伯 解明曙 张洪江
1 引言从事生态学研究的人认为,森林枯落物(forest litter)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的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称。具体地说,包括林内乔木和灌木的枯枝、枯叶、落皮及繁殖器官;野生动物残骸及代谢产物;林下枯死的草本植物及枯死的树根。从事森林水文研究的人认为,森林枯落物是指覆盖在林地矿物土壤表面上的新鲜、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它是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叶 李海防 段文军 唐东明 王绍能 刘兴伟 黄华乾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法,对漓江流域典型森林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林降水特征及地表径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林在雨季容易产生地表径流,但由于木荷林群落结构良好,地表径流系数仅为0.0167;木荷林地表径流平均滞后时间为70 min,最长滞后时间为330 min。地表径流的产生受前期降水和林地条件的影响,在前期降水较充分的情况下,4.3 mm的降水就能产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线型相关;降水强度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降水强度越大径流系数越大。
关键词:
漓江 降水量 降水强度 地表径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