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0)
2023(8812)
2022(7192)
2021(6644)
2020(5505)
2019(12898)
2018(12783)
2017(23845)
2016(13592)
2015(15457)
2014(15637)
2013(15081)
2012(14229)
2011(12835)
2010(12736)
2009(11661)
2008(11113)
2007(10038)
2006(8888)
2005(7651)
作者
(40683)
(34151)
(33502)
(32129)
(21733)
(16599)
(15356)
(13410)
(13352)
(12289)
(12021)
(11667)
(11224)
(10789)
(10562)
(10455)
(10318)
(10005)
(9852)
(9786)
(8569)
(8499)
(8343)
(8000)
(7714)
(7669)
(7569)
(7422)
(7032)
(6962)
学科
(54884)
经济(54829)
管理(31916)
(26523)
地方(20248)
(19041)
企业(19041)
方法(17616)
中国(17035)
(16836)
数学(15529)
数学方法(15310)
(14818)
业经(11389)
农业(11341)
(10440)
(10378)
土地(10133)
环境(9810)
地方经济(8943)
(8231)
理论(8112)
城市(8045)
(7602)
资源(7065)
(6987)
金融(6979)
(6912)
(6739)
(6737)
机构
学院(181192)
大学(178611)
研究(69203)
管理(65329)
(64537)
经济(62576)
理学(54797)
理学院(53943)
管理学(52814)
管理学院(52475)
中国(51054)
科学(47328)
(41485)
(39741)
(36380)
(34296)
研究所(33519)
业大(32836)
中心(32620)
农业(31211)
(28706)
(27754)
(27489)
师范(27424)
(26496)
北京(25220)
(25172)
技术(22152)
师范大学(21994)
财经(21881)
基金
项目(129110)
科学(99259)
研究(92344)
基金(88327)
(79022)
国家(78339)
科学基金(65468)
社会(55627)
(55590)
社会科(52334)
社会科学(52312)
基金项目(47850)
(45509)
自然(43324)
自然科(42164)
自然科学(42147)
自然科学基金(41268)
教育(41033)
编号(38527)
资助(34956)
成果(30866)
重点(29751)
(29537)
课题(28691)
(26170)
(25738)
计划(25501)
创新(24250)
科研(24137)
科技(23671)
期刊
(79542)
经济(79542)
研究(51409)
中国(46131)
(35641)
学报(33661)
科学(30372)
农业(24013)
大学(23825)
学学(22399)
(22337)
教育(22310)
管理(21149)
技术(16219)
(14994)
金融(14994)
业经(14604)
资源(13928)
(13017)
问题(11927)
(10704)
经济研究(10560)
图书(10418)
(9912)
财经(9614)
科技(9407)
业大(9167)
城市(9059)
林业(8638)
现代(8475)
共检索到284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张文雅  马和  
研究目的:以全国第一个林业资源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选取代表伊春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37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伊春市2001—2005年经济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最优组合赋权法。研究结果:伊春市近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总体上土地利用并不集约,存在隐性浪费,因此伊春市在进行经济转型的同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惠孝  刘艳军  
建设用地是城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是调控建设用地扩张和配置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收缩型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利用DEA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1) 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从时间演变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逐渐缩小,整体效率水平向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2)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水平呈现自南北两端向中部递减趋势,大体形成"外围区高、核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3)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二、三产业GDP,非农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和非农化率的差异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分异具有高度关联性,但不同时期部分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略有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臧淑英  李丹  韩冬冰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伊春市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发展困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资源型城市伊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得出此地区尚未出现生态赤字,但对它的转型却迫在眉睫,据此提出了伊春市应向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转型的思路及实现路径和方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慧玲  雷国平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至关重要。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内涵,从石油城市转型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析其2000—2007年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整体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变化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经历了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4个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能基本满足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但是离最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海萍  吴必虎  
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 ,生态旅游成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可以发展为一个地区的新产业。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支柱产业 ,其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有很多优势。该文从生态学和旅游资源角度分析了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功能定位 ,并以伊春市具有代表性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从确定生态安全下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地管理和开发可吸引旅游的属地和周边地 4个方面介绍了在伊春开展生态旅游的构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阿滨  王伟英  孙宝刚  
讨论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用材林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就是使森工林区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 ,平衡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并且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据这个原则 ,提出了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目标层、类指标层、指标变量层。以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森林生态效益持续发挥、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林区社会效益长期稳定为类指标 ,以择伐林地面积比例、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工资保障情况等 2 7项为指标变量。按照这个指标体系 ,首先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 ,得到各单项指标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明确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高于非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总体来看,森林经营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处于和谐一致状态;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较为稳定;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系统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轨迹上。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少春  
2012年6月15日上午,由伊春市红星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伊春市红星区旅游风光摄影展"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了开幕仪式。红星区素有"中国平坝之乡"、"花海雾都"之美誉,以其罕见、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臧淑英  吴相利  伊仙美  
伊春市是以森林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林区之一,经过50年的超负荷开发,已面临“林竭城衰”的困境。保护好森林,发展区域经济,实现林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好接续产业。国家已把伊春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文章在分析伊春市经济转型的结构性障碍、特有主导资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损益评价、接续产业发展优势基础上,提出了伊春市新时期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线路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兰霞  方斌  王杨  
以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阿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震锋  曹玉昆  
首先在充分肯定天保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分析了该生态工程的碳汇功能和价值;其次运用森林碳密度法对2007年工程范围内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为2 253Tg,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大约为11.142 Gt,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占到全球总碳储量的0.45%,天保工程的碳储量巨大,碳汇潜力十分明显;最后,对天保工程未来在国内外林业碳汇贸易、增强国家气候谈判话语权、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探,提出了二期天保工程在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冬贺  索志林  赵媛媛  
农业科技园区的迅速崛起,在提高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参考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模型建立的程序进行了讨论,进而建立了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园区的发展水平会随着经济、技术及农业投入等因子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但由于某一特殊时期资金投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设备及农田水利发展水平等指标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续珊珊  
运用态势分析法剖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所面对的外部机遇与威胁,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和森工国有林区林情,提出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开展碳汇项目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森林碳汇的研究及管理工作;优化树种结构;强化林地管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於倩  冯月琦  李尔彬  
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状况,指出其贫困程度不仅高于黑龙江省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农民还要贫困。本研究概括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特征,剖析了林区贫困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林区反贫困的对策:即深化林区体制改革,树立林区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发展林区特色产业、拓宽林区脱贫致富的途径,改善林区生产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弱势群体脱贫。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于长辉  姜宏伟  
完善森工管理体制,是促进森工振兴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政企分开是大方向。文章提出了内部分开型过渡模式的基本构想。渐进性“内部分开型”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有利于国有林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有效解决森工“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