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1)
2023(5711)
2022(5105)
2021(4638)
2020(4232)
2019(9859)
2018(9826)
2017(19087)
2016(10780)
2015(12402)
2014(12595)
2013(12700)
2012(12074)
2011(10944)
2010(11091)
2009(10328)
2008(10581)
2007(9765)
2006(8157)
2005(7261)
作者
(33965)
(28767)
(28574)
(27358)
(17965)
(13938)
(13133)
(11289)
(10559)
(10053)
(9777)
(9641)
(9136)
(9066)
(9039)
(9031)
(9022)
(8455)
(8367)
(8248)
(7281)
(7076)
(7069)
(6604)
(6444)
(6421)
(6386)
(6367)
(5881)
(5820)
学科
(46305)
经济(46263)
(27253)
管理(26972)
方法(24417)
数学(22053)
数学方法(21870)
(21002)
企业(21002)
(12958)
(11902)
(11808)
中国(10887)
地方(9301)
(8921)
贸易(8920)
(8632)
农业(8543)
业经(8231)
(7871)
(7235)
(7203)
财务(7189)
财务管理(7168)
企业财务(6753)
(6523)
银行(6494)
环境(6233)
(6155)
(6140)
机构
大学(162408)
学院(160678)
(64559)
经济(63106)
管理(59119)
研究(56602)
理学(51084)
理学院(50443)
管理学(49432)
管理学院(49133)
中国(42024)
科学(38004)
(34444)
(33673)
(30618)
(29246)
研究所(28246)
业大(27641)
农业(27044)
中心(26576)
(24921)
财经(23580)
(21643)
北京(21480)
师范(21383)
(21317)
经济学(20258)
(20058)
(19340)
经济学院(18572)
基金
项目(108241)
科学(83738)
基金(78105)
研究(74858)
(69717)
国家(69180)
科学基金(57415)
社会(46038)
社会科(43548)
社会科学(43531)
(42530)
基金项目(42010)
自然(38608)
自然科(37651)
自然科学(37636)
自然科学基金(36955)
(36521)
教育(34660)
资助(32250)
编号(30467)
重点(25252)
成果(24900)
(24263)
(23541)
科研(21750)
(21718)
计划(21589)
课题(20980)
创新(20422)
教育部(20025)
期刊
(67420)
经济(67420)
研究(43751)
学报(30334)
(29360)
中国(28046)
科学(26560)
(23124)
大学(21578)
学学(20539)
农业(19495)
管理(17992)
教育(14012)
技术(12944)
(12352)
金融(12352)
财经(11530)
(11012)
经济研究(10936)
业经(10839)
(9874)
问题(9631)
(8946)
技术经济(8376)
统计(8130)
资源(8087)
理论(7794)
商业(7604)
(7517)
业大(7357)
共检索到229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博文   易霈霈   傅雪军   余进祥   余智杰   黄滨   龚海波   巫曦雅   兰若林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种质资源的衰退和遗传多样性的下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我国棘胸蛙的不同地理群体进行种质鉴定,全面评估其种群的种质资源特性,并挖掘优良育种群体,为后续的群体选育和种质资源优化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等方法,对来自贵溪(YJFGX)、宜丰(LHSYF)、于都(LHSYD)、泰宁(LHSTN)4个地理群体的120只棘胸蛙养殖个体的外部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结合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结果,对群体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LHSYD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最为显著。LHSTN群体和YJFGX群体间形态相似,未表现出明显分化。4个地理群体在体肢长度等相关指标中表现出较为普遍的雌雄差异,存在部分两性异形。根据形态特征, 4个群体大致可分为3大分支:LHSTN群体、YJFGX群体各为一分支,LHSYF群体和LHSYD群体组成一大分支。观测杂合度(Ho)为0.035~0.038,低于期望杂合度(He,0.103~0.129),近交系数为0.197~0.287,处于较高水平。LHSTN群体与其他几个群体,包括LHSYF (Fst值为0.303)、LHSYD (Fst值为0.277)和YJFGX(Fst值为0.276)群体之间,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分化。相比之下,LHSYF、LHSYD和YJFGX这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则属于中等水平。综合分析表明:(1)棘胸蛙4个地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但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信息相对独立,这表明可以通过群体间的杂交来丰富本地种群的遗传信息,优化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可为棘胸蛙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晓雯  张华伟  余海  彭欣  张永普  
采用COⅠ、16S rRNA两种分子标记对中国浙江南部沿海岛屿岩相潮间带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13个群体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75 bp,16S rRNA基因长度为517 bp,A+T比例分别为62.5%和64.9%。COⅠ基因总多态位点数为41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847,核苷酸多态性指数为0.006 0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057 8;16S rRNA基因的总多态位点数为9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665,核苷酸多态性指数为0.001 6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871 2。以Acanthopleura brevispinosa和A.granulata为外群构建了ML和BI系统发育树,其拓扑结构显示,基于COⅠ基因的日本花棘石鳖形成2个分支;基于16S rRNA基因的日本花棘石鳖群体仅聚合为一支。不同地理群体单倍型散乱分布,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结构和遗传谱系结构,表明各岛屿的日本花棘石鳖为近期分化并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冬梅  黄樟翰  朱华平  谢骏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总体体型为特征的第1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C. carpio var. Xingguonensis)、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和建鲤(C. carpio var. Jian)聚在一起,而与和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 wuyuannensis)聚在一起的团圆体型禾花鱼区分开;在以头部形态为特征的第2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团圆体型禾花鱼聚在一起,而与镜鲤和欧江彩鲤区分开。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镜鲤、黄河鲤和建鲤聚合为一支,荷包红鲤与瓯江彩鲤聚为另一支,而团圆体型的禾花鱼介于两支之间。COⅡ基因测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禾花鱼为鲤属鲤种的一个群体,2种体型禾花鱼的COⅡ多态位点比例仅为0.3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禾花鱼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苏   邢秀梅   许伟鹤   祝斐   宁先会   暨杰   张凯   尹绍武  
随着我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选育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全面了解不同品种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和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CJ)、“江海21号”(JH)、“诺亚1号”(NY)和“固城湖1号”(GCH)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特征测量和微卫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长指标、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扣蟹至成蟹的5次蜕壳过程中,CJ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雌雄蟹第一次蜕壳后头胸甲圈围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 < 0.05)。CJ、NY和GCH群体有多个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JH群体(P < 0.05)。体重随蜕壳次数逐步增加,增量间无显著差异,JH(♀)群体的增重率显著优于其他3个群体。雌雄蟹的生长指标具有明显差异,雄蟹有更高的增重率。(2)通过地标点法发现,CJ和NY群体的头胸甲整体形态特征与平均形相比无显著变化。GCH和JH群体头胸甲差异主要集中在内外额齿和背甲底部。(3)利用24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品种中华绒螯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遗传多样性相似且均为高度多态性群体,可见其种质资源较丰富,良种选育效果好;同时聚类分析发现NY和GCH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丽  高天翔  方华华  郭焱  于洪贤  刘曼红  
对采自黑龙江多布库尔河和新疆额尔齐斯河江鳕(Lotalota)的两个群体样本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和生化遗传分析。在形态学水平上,38项可比特征中有26项(68.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Mayr差异系数C.D≥1.28的亚种划分标准,尾柄高相对体长的百分比和幽门盲囊数目两项特征支持两个群体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利用同工酶技术分析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所检测的8个基因位点中,额尔齐斯河江鳕全部为单态,而多布库尔河江鳕在G3PDH?位点呈多态,两个群体在G3PDH?位点的基因频率达到近似基因置换的水平,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286。结合其他研究结果,黑龙江多布库尔河和新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丽莎  郑光明  朱新平  刘毅辉  陈永乐  罗建仁  
应用RAPD技术对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Gay)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27个随机引物对福建寿宁平胸龟21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5187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247条带。在检测到的247条带中,多态性条带为14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55.97%(25.0%~88.89%),条带大小在100bp~2000bp之间,21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972~0.3198,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0±0.0387,表明平胸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构建了21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表明该地区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际佳  何建国  刘丽  王海芳  卢薛  胥鹏  李桂峰  
以湖南和江苏的野生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基础群体选育了6个群体,包括4个家系选育群体和F_1、F_2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对4个家系选育群体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6个翘嘴鳜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纯种家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不同地理种群的杂交系,杂交系未表现出生长的杂种优势,家系群体的杂合性与生长性能不对应。4个家系选育群体的特有等位基因数量比两个群体选育群体高出约29.33%,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翘嘴鳜家系的建立可以丰富翘嘴鳜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翘嘴鳜选育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F_(St)=0.4388),两个群体选育群体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玉江  闵令江  陈建兴  芒来  
为了摸清西南马遗传资源现状与特征,通过实地调查、网络分析及SPSS等数据处理得出如下结论:2006年西南马存栏291.1万匹,占全国总数40.46%,可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生态类型马种;大理马、乌蒙马、文山马、百色马、建昌马、贵州马等西南马地方马种体尺结构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表现出逐渐偏重的趋势;西南马体尺结构紧凑,近似方形,以公马为例,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15.19±7.10)cm、(114.11±8.29)cm(、132.22±9.94)cm和(15.17±1.15)cm;非密度制约因子如年无霜期、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等自然因素均与中国西南马体高呈强相关,对不同类群马的形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子玥  刘凌云  刘曼  常智慧  
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是重要的冷季型草坪草和牧草,被广泛用于牧草生产、草坪绿化、生态修复等方面。本研究收集了36份不同来源苇状羊茅种质材料,利用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引物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种子表型特征,对它们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4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40条带,多态条带总数为133条,多态带百分率95%;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趋势,但是不明显。当遗传距离在0.54时其聚类结果与种子特征的K均值聚类结果相似;欧洲群体的种子厚度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25.02%和23.35%,其千粒重显著低于亚洲、北美洲群体(P <0.05)。多角度遗传分析表明36份材料具有高度异质性。本研究对苇状羊茅遗传资源的科学评价、核心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光明  马丽莎  朱新平  刘毅辉  陈永乐  罗建仁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平胸龟2个种群共49个个体分别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209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可产生8条带,扩增谱带分子质量大小在100~2 000 bp之间,多态性比例为72.13%。其中12条引物扩增出16个特异于不同种群的DNA片段,可作为鉴别广东或福建种群的分子标记。用RAPD 1.04和Genepop3.2软件分析所得谱带,得出广东、福建2个地理种群的平胸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广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福建种群。2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78 6±0.025 9,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285 7。NJTREE聚类分析显示广东和福建2个地区的平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诗雨   卢昇   陈松林   刘洋   周茜   王磊   徐文腾   宋煜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引起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患“烂身病”的主要致病菌,每年6―8月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抗病良种是豹纹鳃棘鲈养殖业的迫切需求。为评估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本研究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使用4种模型(BLM、BTM、LLM和LTM)拟合了2种抗病表型(测试日性状,TDS;二元死亡存活性状,TS),并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算方差组分。经分析,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力为0.182~0.486,属中高遗传力性状,加性遗传方差为0.071~0.262。其中,利用线性模型(BLM和LL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382和0.476,利用阈值模型(BTM和LT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182和0.207。表明可以通过遗传选育提高豹纹鳃棘鲈抗弧菌能力。对不同模型估算的基因组估算育种值(GEBV)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模型拟合同种抗病表型时,GEBV之间相关系数> 0.9,属于高强度正相关关系,表明使用同种表型定义时,阈值或线性模型对GEBV排名影响很小。对不同模型估算的GEBV与不同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纵向模型(LLM和LTM)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横截面模型(BLM和BTM),说明表型TDS可能比表型TS更适合作为抗病表型。此外,在线性模型中,使用表型TDS和表型TS估算的GEBV之间的相关系数<0.85,说明采用2种表型定义下估计的豹纹鳃棘鲈抗哈维弧菌GEBV排名不一致。但基于表型TDS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强(0.824),表明使用表型TDS和纵向模型(LLM)估算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更有优势。本研究补充了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研究,为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良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翠云  杜雪松  郑先虎  李超  程磊  孙志鹏  孙效文  陈忠  
为了评估金边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ian)群体的遗传组成,制定合理的繁殖配组策略,本研究用24个QTL标记分析了金边鲤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192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o)、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7.667、3.941、0.590、0.707和0.670,表明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具备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金边鲤群体有10个位点显著或极显著偏离平衡,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在此基础上统计了金边鲤雌、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231~1.8563之间,遗传距离呈正态分布,且中间值位于0.7~0.9,占38.36%,结合聚类图将192个个体划分为3个繁殖组,组间呈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交叉配组能够有效避免近亲繁殖。研究结果为金边鲤选育、繁殖配组及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亨池  王琪琳  何雨洁  侯夏乐  李露  郭文洋  康振生  韩德俊  
【目的】明确小麦品种秦农142的抗条锈病特征及其抗条锈性遗传规律,以利于该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抗病基因的发掘。【方法】利用9个中国条锈菌系(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CH42、Sull-4、Sull-5和Sull-7)和3个国外条锈菌系(PK-CDRD、Hu09-2和104E137A)鉴定秦农142苗期及成株期的抗条锈性特征,并推导其抗病基因。苗期接种鉴定含7个常见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的单基因抗性材料的抗性,分子标记检测秦农142的抗病基因,结合单基因抗病材料的抗病谱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推断秦农142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娥  范鑫磊  梁英梅  田呈明  
为探究杨树腐烂病菌的表观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与不同寄主杨树派别和病原菌地理来源的关系,本文收集来自我国14个省份的106份杨树腐烂病标本,纯培养观察记录菌落生长状况,分析菌株培养形态多样性,并从中选取背景信息差异较大的菌株34份,采用SRAP和ISSR两种标记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杨树腐烂病菌同一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性状稳定;不同菌株的培养形态差异明显,且各类别间菌株的培养性状与寄主植物、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利用获得多态性良好的12对SRAP引物和20条ISSR引物分析得出群体的Ne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