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6)
- 2023(5667)
- 2022(4716)
- 2021(4257)
- 2020(3642)
- 2019(7648)
- 2018(7313)
- 2017(13045)
- 2016(7607)
- 2015(7882)
- 2014(7507)
- 2013(7291)
- 2012(6638)
- 2011(5905)
- 2010(5642)
- 2009(5214)
- 2008(4989)
- 2007(4161)
- 2006(3489)
- 2005(2874)
- 学科
- 济(24130)
- 经济(24100)
- 管理(19367)
- 业(19359)
- 企(14637)
- 企业(14637)
- 方法(11931)
- 数学(10862)
- 数学方法(10805)
- 学(9526)
- 农(8005)
- 财(7317)
- 贸(6811)
- 贸易(6808)
- 易(6666)
- 中国(6214)
- 业经(5743)
- 农业(5608)
- 环境(4901)
- 技术(4714)
- 务(4621)
- 财务(4617)
- 财务管理(4607)
- 制(4594)
- 企业财务(4389)
- 银(4296)
- 银行(4253)
- 地方(3987)
- 行(3962)
- 壤(3875)
- 机构
- 学院(106332)
- 大学(106147)
- 研究(40970)
- 济(38475)
- 经济(37823)
- 农(37217)
- 管理(36406)
- 理学(32818)
- 科学(32438)
- 理学院(32347)
- 管理学(31613)
- 管理学院(31471)
- 农业(30387)
- 中国(28413)
- 业大(27509)
- 所(24163)
- 研究所(22985)
- 京(21693)
- 农业大学(20157)
- 中心(17710)
- 室(17058)
- 实验(16427)
- 业(16400)
- 省(16139)
- 实验室(15802)
- 财(15364)
- 江(15108)
- 科学院(14968)
- 重点(14952)
- 院(14360)
- 基金
- 项目(84681)
- 科学(64232)
- 基金(62411)
- 家(60503)
- 国家(60047)
- 科学基金(48798)
- 研究(47979)
- 自然(36591)
- 自然科(35775)
- 自然科学(35752)
- 自然科学基金(35149)
- 省(34356)
- 基金项目(34023)
- 社会(30409)
- 划(29940)
- 社会科(28855)
- 社会科学(28847)
- 资助(24418)
- 计划(21372)
- 教育(20875)
- 科技(20189)
- 重点(19972)
- 创(18217)
- 科研(17994)
- 业(17870)
- 发(17834)
- 创新(17212)
- 农(16997)
- 部(16973)
- 专项(16388)
共检索到139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洪涛 朱志刚 焦忠久 闵勇 曹春霞 颜冬冬 曹坳程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棉隆土壤消毒对湖北利川高山甘蓝根肿病的田间防效,并采用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土壤消毒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棉隆处理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达到91.56%,显著高于氟啶胺和对照处理,产量分别较氟啶胺和对照增加63.18%和237.33%,纯收入分别增加19.38%和93.8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棉隆处理土壤根肿菌孢子数量为415个/g,低于氟啶胺处理(3 120个/g),显著低于对照(12 833个/g)。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总共得到1 842个真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al units,OTUs),其中180个(9.88%)OTUs为3个处理共有。棉隆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与对照较为类似,但部分分类单元的丰度发生较大改变。棉隆处理土壤4种真菌α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中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氟啶胺处理。真菌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棉隆与氟啶胺处理的距离较为接近,而与对照较远。Metastats分析显示,同对照比较,棉隆处理有15个属的真菌丰度发生显著改变,而氟啶胺处理有18个属的真菌丰度检测到显著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棉隆土壤消毒能有效防治高山甘蓝根肿病,且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兰 杨威 徐婧 徐秀德 张万民 张丹 张明会
用棉隆与生化黄腐酸处理茄子设施土壤,在茄子定植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收获期4个时期分别采集茄子根际土壤进行土壤中真菌多样性测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获得真菌2010株,鉴定出25属57种真菌,其中曲霉菌(Aspergillius spp.)、镰孢菌(Fusarium spp.)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为优势种群。从不同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上看,在茄子的不同生长期中,棉隆与生化黄腐酸混合处理土壤中的真菌含量低于单用棉隆处理。不同处理的土壤中真菌种群多样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棉隆与生化黄腐酸混合处理的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为最低。
关键词:
棉隆 生化黄腐酸 保护地 土壤真菌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励 陈延玲 刘树堂 刘锦涛 袁铭章 南镇武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利用连续进行6年的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与IT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各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秸秆还田后土壤真菌优势种群为子囊菌、接合菌和担子菌。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微生物含量存在差异。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碳含量。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碳含量与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两季秸秆还田处理,与此同时,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提高了当季玉米产量。这说明,秸秆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文生 曹坳程 王秋霞 颜冬冬 李园 靳茜 赵奇龙 仇耀康 赵宏明
【目的】棉隆是我国应用面积和使用量最大的固态土壤熏蒸剂,对土传病原菌、线虫、地下害虫及杂草均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但棉隆施用靠手撒方式进行,极易造成药剂漂移、土壤分布不均匀,导致药量少的地方熏蒸效果下降,而药量大的地方出现药害。提高施药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的施药器械是棉隆应用的必经之路。本研究通过土壤消毒一体机进行棉隆施药,增加药剂施药深度、改善棉隆土层分布均匀性。【方法】结合田间熏蒸及室内培养试验,采用顶空进样技术及气质联用检测技术分析气体异硫氰酸甲酯(MITC)及土壤残存MITC在0—40 cm不同深度土层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特异性选择培养基对土传致病菌镰孢菌属、疫霉菌属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定量、分析0—40 cm不同深度土层致病菌发生情况,评估新型土壤消毒一体机进行棉隆施药后,药剂在不同深度土层(0—40 cm)的分布均匀性及对病原物的防治效果。【结果】安徽、山西、河北三地熏蒸试验均表明,棉隆机施模式下,药剂均匀分布于0—40 cm深度土层,气态及土壤存留MITC溶度分别为1.46—3.02、18.67—26.27μg/g土,且各深度土层间MITC溶度无显著差异;而棉隆手撒模式下,无论是气态MITC还是土壤存留MITC均主要集中在0—10 cm深度土层,20—40 cm土层未检测到这两种形态MITC;提高棉隆用量,不能增加手撒模式下20—40 cm深度土层MITC溶度,但显著增加0—10 cm及机施模式下0—40 cm深度各土层MITC溶度。对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机施模式下0—40 cm深度各土层镰孢菌属及疫霉菌属减退率达90%—100%,而手撒模式下表层土壤(0—10 cm)疫霉菌属和镰孢菌属减退率达90%—100%、但20—40 cm深度土层病原物减退率低于43%。棉隆40与60 g·m-2处理对疫霉菌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新型土壤消毒一体机可大幅提高棉隆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均匀性,同时显著增加深层土壤(20—40 cm)病原菌的防治效果。提高棉隆用量显著增加机施模式下各深度土层药剂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存鹏 郭宝生 刘素恩 王兆晓 耿昭 王凯辉 耿军义
为了改善冀中南地区多年连作棉田的土壤环境,分析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试验点,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及提取各样品中的总DNA,借助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等的影响,分析养分变化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轮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全氮残留含量比连作棉田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钾则差异不明显。轮作模式和连作模式土壤中的分类单元(Oper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莹 刘兰英 何肖云 邱胤辉 任丽花 黄锐敏 傅建炜
为了解不同连作年限下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选取不同连作年限(1、3、5、10 a)下的辣椒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连作1 a处理,延长连作年限导致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P<0.05);同时,枝顶孢霉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等生防菌的相对丰度在长期连作后显著增大,而毛壳菌属、木霉菌属和被孢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下降.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和病原菌积累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
辣椒 连作年限 真菌 群落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健 吴银秀 杨尚东 屈达才
【目的】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为优化桑园施肥管理措施、保障桑园土壤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设置秸秆覆盖还田桑园(SR)和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对照,CK)2个处理,45 d后分别采集2个处理的土壤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各处理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不同分类水平相对丰度占比、LEfSe分析结果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SR土壤中指示真菌丰富度的Ace和Chao1指数及表征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分类水平,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是SR土壤的优势真菌门,其相对丰度占比为83%;unclassified_k__Fungi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真菌是CK土壤的优势真菌门类。在属分类水平,unclassified_f__Microascaceae、Apiotrichum,unclassified_o__Hypocreales、腐质霉属(Humicola)、曲霉属(Aspergillus)、杯盘菌属(Ciboria)、支顶孢属(Acremonium)、假埃希氏菌属(Pseudallescheria)和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等是SR土壤中富集的特有优势真菌属,其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10.62%、8.37%、5.25%、4.83%、4.12%、1.67%、1.35%、1.09%和1.23%,但缺失CK土壤中存在的Saitozyma,unclassified_c__Eurotiomycetes、Sistotrema、青霉属(Penicillium)、unclassified_o__Xylariales、马利亚霉属(Mariannaea)和粉褶菌属(Entoloma)优势真菌属。LEfSe分析结果显示,子囊菌门真菌是SR土壤中相对丰度占比最大的优势真菌门,unclassified_k__Fungi和球囊菌门是CK土壤中相对丰度占比排在前2位的优势真菌门;unclassified_f__Microascaceae、Apiotrichum、unclassified_o__Hypocreales和腐质霉属是SR土壤中相对丰度占比排在前4位的优势真菌属,Saitozyma、unclassified_k__Fungi和unclassified_c__Eurotiomycetes是CK土壤中相对丰度占比排在前3位的优势真菌属。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CK相比,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富集了更丰富的腐生营养型真菌。【结论】与非秸秆还田桑园相比,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富集了腐质霉属、曲霉属和支顶孢属等特有优势有益真菌属,有助于维护桑园土壤健康和有效保障桑树健康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徐肇友 骆先有 陈杏林 陈焕伟
【目的】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评估植被类型转变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杉木林和油茶林中共有真菌门18个,真菌纲46个,真菌目74个,真菌科92个,真菌属98个,真菌种116个,OTU252个。2种林分类型中主要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毛霉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占真菌总量91.57%~91.97%,3个优势菌门在2种植被类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杉木林的优势菌纲为古根菌纲、伞菌纲和散囊菌纲,油茶林的优势菌纲为散囊菌纲、粪壳菌纲、古根菌纲,油茶林土壤中散囊菌纲显著高于杉木林(P <0.05),2种植被类型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分别为Archaeorhizomyces和篮状菌属。优势菌门和优势菌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和RDA分析表明:担子菌门与全磷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杉木林转变为油茶林后两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是全磷和碱解氮,本研究为油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敖金成 周桂夙 李永梅
[目的]了解连作及其与根腐病感染对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定向调控和根腐病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分别选取连作2,4和8年烟田健株(依次记为HT2、HT4、HT8)和根腐病感病烟株(依次记为ST2、ST4、ST8)根际土壤,以同区域撂荒2年以上耕层土壤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基于冗余分析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CK)相比,连作和感病降低了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健株根际土壤真菌优势菌群累积相对丰度总和小于病株。属水平上,连作2年和4年烟田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幅为81.3%~665.1%,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淡紫紫孢菌属(Purpureocillium)相对丰度降幅为295.2%~1387.1%;种水平上,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相对丰度增幅为88.5%~844.3%。土壤指示物种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丰度密切关联,其中pH值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连作和感病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核心环境因子。[结论]连作和感病降低了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及有益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提高了病原菌的相对丰度,茄腐镰刀菌可能是引起试验烟株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娇 刘星 吴大付 陈碧华 任秀娟 唐蛟
长期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限制设施蔬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阐明设施蔬菜长期连作条件下的土壤障碍因子(类型)是发展形成高效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前提。以豫北地区设施黄瓜连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具有不同黄瓜连作年限的土壤样品(1,5,10,15,20 a),应用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的手段,探讨了温室黄瓜连作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黄瓜连作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连作10 a土壤中达到峰值。土壤真细比变化趋势与真菌数量一致。高通量测序分析进一步表明,黄瓜连作显著影响了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而非α多样性。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真菌群落中独有的OTU数量逐渐减少。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门水平下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成员,但其平均相对丰度对黄瓜连作响应不敏感。在目水平,小囊菌目(Microascales)、盘菌目(Pezizales)、未分类子囊菌(Norank_p_Ascomycota)和粪壳菌目(Sordariales)是真菌群落优势成员;在属水平,假埃希氏菌属(Pseudallescheria)、Lasiobolidium、赭霉属(Ochroconi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是真菌群落优势成员。这些优势真菌目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受温室黄瓜连作影响显著,且多数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证明,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是驱动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总的来看,温室黄瓜长期连作显著影响了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
关键词:
黄瓜 连作 真菌数量 群落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维 侯锡学 杨言富 戴自荣 向世林 张世春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法,利用6个试验点数据,研究了安县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习惯施肥的情况下,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碱解氮含量,对秸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磷含量;而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效钾含量,对秸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对当前安县地区油菜施肥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毅 杨文浩 周碧青 杨静 邢世和
以废菌棒炭基肥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低量炭基肥(BF1)、中量炭基肥(BF2)和高量炭基肥(BF3)4个处理,在种植7 a以上的酸化茶园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炭基肥对酸化茶园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的活性,BF2和BF3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BF1处理.施用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细菌数量、多样性指数及真菌数量均随着炭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BF3处理显著高于BF1处理;不同用量炭基肥对真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大;BF3处理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与BF1处理相比,BF3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拟杆菌门及真菌子囊菌门、被孢霉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显著降低了细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细菌产黄杆菌属、水恒杆菌属及真菌被孢霉属、树粉孢属的相对丰度,但显著降低了细菌酸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及真菌粗糙孔菌属、伞形霉属、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及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硝态氮、总氮、铵态氮含量及pH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施用高量炭基肥可显著改善酸化茶园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而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金莲 黄振瑞 车江旅 谭裕模 王维赞 李冬萍 龙艳艳 卢文祥 李松 陈廷速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关键词:
甘蔗 大田 AM菌剂 根际土壤 AM种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邮洲 杜艳 乔俊卿 梁雪杰 王神云 李建斌
近年来,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筛选生防菌并研究其对甘蓝根肿病的控制作用,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拮抗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DNA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拮抗细菌的种属鉴定,用地衣红染色法测定拮抗细菌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具有较好的抑菌谱,对多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玉蓝 林正全 拓阳阳 丁亚茹 李红丽 王岩
【目的】探究烟蒜轮作对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寻找改善土壤健康的农艺管理模式。【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烟蒜轮作的易感病烟田和健康烟田中的土壤真菌,对比分析烟蒜轮作对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德昌县试验烟田土壤优势真菌门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norank_k__Fungi,相对丰度占总菌的90.80%~94.59%。烟草移栽前,种植大蒜的易感病烟田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烟田;与健康烟田相比,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显著增加;粪壳菌目未知菌属(norank_o__Sordariales)、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烟田,但健康烟田的镰刀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易感病烟田种植烟草的土壤,unclassified_f__Trichocomaceae在健康烟田显著高于易感病烟田。移栽前和成熟期易感病烟田的担子菌门显著较高,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健康烟田在旺长期真菌多样性比移栽前显著降低,但稍高于易感病烟田;到成熟期又显著上升,高于易感病烟田,易感病烟田移栽前的真菌多样性最高。【结论】种植大蒜提高了易感病烟田土壤有益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且降低了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使发病率由50.15%降到8.57%。因此烟蒜轮作可改变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使其趋于健康烟田,从而降低烟田真菌型土传病害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