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
2023(859)
2022(795)
2021(706)
2020(644)
2019(1397)
2018(1370)
2017(1894)
2016(1624)
2015(1670)
2014(1570)
2013(1651)
2012(1494)
2011(1509)
2010(1442)
2009(1302)
2008(1338)
2007(1249)
2006(1002)
2005(890)
作者
(8833)
(7521)
(7487)
(6959)
(4750)
(3815)
(3173)
(3054)
(2772)
(2766)
(2756)
(2647)
(2571)
(2506)
(2495)
(2321)
(2294)
(2189)
(2153)
(2152)
(2100)
(2092)
(1835)
(1816)
(1786)
(1782)
(1764)
(1712)
(1687)
(1644)
学科
(3151)
(2001)
(1902)
(1901)
玉米(1884)
(1881)
(1726)
玉蜀黍(1723)
(1723)
蜀黍(1723)
虫害(1697)
生物(1626)
病虫(1543)
病虫害(1543)
(1483)
(1460)
水产(1442)
(1184)
(1170)
经济(1170)
及其(1140)
防治(1126)
(1122)
(1078)
动物(1077)
(1062)
微生(1050)
微生物(1050)
(1032)
生物学(1013)
机构
学院(23470)
大学(23101)
(19580)
农业(16492)
科学(13959)
研究(13683)
业大(12339)
农业大学(10793)
(10297)
研究所(9859)
(9281)
(8788)
实验(8736)
实验室(8442)
重点(7987)
(7813)
中国(7537)
科学院(6421)
技术(5691)
(5570)
中心(5346)
生物(5204)
(4722)
农业科学(4444)
(4245)
(4237)
资源(4047)
(3994)
工程(3959)
科学研究(3829)
基金
项目(20721)
(15709)
国家(15611)
基金(13249)
科学(12910)
科学基金(10336)
(10030)
自然(9879)
自然科(9629)
自然科学(9616)
自然科学基金(9462)
科技(9318)
(9053)
计划(8570)
(7685)
基金项目(6972)
研究(6757)
专项(6459)
(6284)
农业(6265)
重点(5800)
资助(5764)
技术(5353)
(4850)
科研(4775)
(4560)
创新(4419)
b(3257)
(3204)
产业(3195)
期刊
(18801)
学报(17740)
农业(12870)
大学(10816)
学学(10793)
科学(10339)
(6855)
业大(6804)
农业大学(6229)
中国(5796)
中国农业(4219)
(3750)
自然(3600)
自然科(3501)
自然科学(3501)
林业(3061)
农学(2977)
华北(2977)
农业科学(2744)
农林(2666)
(2666)
科技(2607)
科技大(2446)
科技大学(2446)
西南(2372)
研究(2189)
(2112)
经济(2112)
水产(2080)
(2066)
共检索到31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幸来  Sherwin Lopez  Dacid C.Coleman  
1989年在佐治亚大学生态所温室用缺速效磷的灭菌河沙土,在328个无菌盆栽中研究了棉花等7种作物接种G.etunicutum等5种VAM真菌孢子混合液后的生长反应情况,每立方厘米无菌土中接入3个混合孢子为+VAM处理, 对照不接,对比法排列,生长期70多d.结果表明,+VAM处理的棉花、玉米、大豆、西红柿的苗干重分别比各自的对照高947%.74.2%,27.8%和124.9%,而西瓜和油菜则无显著反应(t检验);G.macrvcarpum菌种可能有较强的孢子生产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文龙  郑鹤龄  潘洁  王德芳  
非灭菌条件下在田间小区研究了潮土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sp.)对玉米(Maize)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每公顷60kgP2O5的条件下接种VA菌根,植株含磷量、含氮量、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均高于未接种的植株。石灰性土壤由于高pH值的缘故,使得磷矿粉+VAM处理的效果比VAM+过磷酸钙的处理稍差,无外加磷源仅接种VA菌根的处理,其效果接近于施磷肥的对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禛  夏体渊  陈丽娟  韩丽  陈泽斌  白和灵  尹敏  
为了筛选出促进玉米生理活性的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MF)类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玉米试验揭示了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混合菌剂(G4)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呈现G4>Gm,Gv>Ge>Gi;对比各处理对玉米生理活性的改善作用,混合菌剂效应明显优于单种菌剂;对比单菌剂,Gm和Gv对玉米生理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而Ge和Gi则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实了混合菌剂在玉米生理方面表现良好,同时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成梁  王伟  黄艺  张洪江  李美生  
研究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菌菌丝在煤矸石提取液中的生长模式,并对接种和未接种的白皮松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生长和存活作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菌在85%煤矸石提取液中生长良好。虽然煤矸石环境抑制了菌丝的发展,降低了苗木的接种率,但对于接种后的幼苗,其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未接种幼苗。其中,接种幼苗干质量和侧根数,显著多于未接种幼苗。纯煤矸石的环境中真菌和植物都很难生存和发展,但与少量的黄土(15%)混合后,各项生长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个结果说明,为了保证煤矸石生态治理工程中的成功,有必要在矸石中混合一定土壤以保证生物技术的顺利实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玉洁  洪文君  黄久香  唐光大  
【目的】研究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的接种效应,筛选较佳的菌种,为毛棉杜鹃高效育种提供参考,并初步揭示菌根提高植株抗性的机理。【方法】选用7种从野生毛棉杜鹃中分离并鉴定的杜鹃类真菌回接到毛棉杜鹃无菌组培苗中,定期观察生长情况,测定苗高与生物量增长率、菌根侵染率、病情指数、PAL酶与LOX酶活性。【结果】(1)对照组2周后枯萎,而接菌组均生长良好。(2)7号菌组苗高生长率与生物量增重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1.81%与83.62%,其次是17号与14号处理组。(3)16号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功  旺庆  峥嵘  王瑞君  
研究了 3种不同VA菌根真菌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灭菌土壤中 ,分别接种 3种VA菌根真菌 ,对马铃薯苗根部都能发生侵染 ,但不同菌根真菌的侵染能力有差异 ,其中Glomusmosseae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了马铃薯的植株鲜、干重 ,块茎结实数和产量 ,并显著促进对磷素和氮素的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利用菌根菌地表球囊霉对黄藤及单叶省藤等幼苗进行人工接种,一年后进行观测,其菌根感染率达43.3%~81.25%;对苗木有促生效果,特别是配合适当施肥措施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无论平均叶片数、叶片长、根长、地上及地下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黄藤地上干重增加尤为显著,比对照增加65.2%,显著性测验表明,差异十分显著;接种处理的苗木,地上及地下部分含磷量增加亦非常明显,特别是地下部分增加较多,为对照的1.13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笑莹  宋凤斌  朱先灿  孙露莹  马福  刘胜群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抗寒性的作用及其机理,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研究显示,低温胁迫下,与非AM真菌接种处理玉米相比,接种玉米具有更大的叶片大小和更高的地上生物量。低温胁迫降低了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无论常温或低温,接种AM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裴琳婧   张思颖   朱叶琳   叶靓   陈家斌   刘芳   谭静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玉米生长与抗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以云南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对照,对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植株表型及其根际微生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F能很好地侵染玉米根系并形成共生,但侵染率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接种AMF可以提高玉米根际土壤pH值,使土壤酸度降低;可以促进玉米植株生长,但不影响植株的生长周期;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的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提升,渗透调节物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度干旱下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可以缓解干旱对植株的伤害。接种AMF使根际土壤细菌OTU数量发生变化,显著富集的OTU数目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改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丰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代谢功能。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菌根侵染率、土壤pH、植株株高和干重存在显著相关性;菌根侵染率与土壤pH、植株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中,蓝藻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分别与植株部分生长和抗旱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接种AMF能够降低土壤酸度、促进玉米生长和增强其抗旱性,同时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改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利用AMF提高玉米应对干旱胁迫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笑莹  宋凤斌  朱先灿  刘胜群  柏会子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非菌根玉米相比,菌根玉米具有效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所有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40℃条件下,菌根玉米叶片Fm和Fv高于非菌根植株。在所有温度处理中,接种真菌的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林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李晓立  吴梅  周亚男  郝晓峰  
【目的】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影响玉米生育期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机制,为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室(生长室和菌丝室)箱体装置,盆栽设置氮肥用量(N1:180 kg N·hm~(-2);N2:360 kg N·hm~(-2))和丛枝菌根真菌(M0:作物根和AMF均不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M1:只有丛枝菌根真菌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M2:作物根和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双因素试验,测定玉米生长期间植株生物量、植株氮素积累量、N_2O排放量;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结果】氮肥用量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植株生物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和N_2O排放量。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产量均值分别增加38%和82%,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加30%和52%,无机氮含量减少26%和65%;N2条件下M1和M2处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和48%;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加9%和33%,无机氮含量减少34%和55%。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7%和40%,N_2O排放强度分别降低41%和67%;而N2条件下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26%和45%,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8%和57%。NMDS分析表明,施肥和丛枝菌根真菌均对细菌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与N1均值相比,N2处理门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分别降低6%和15%,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增加32%;属水平链霉菌(Streptomyces)增加27%,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降低8%。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的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4%和205%,Gemmatimonas细菌丰度分别增加31%和53%;N2条件下M1和M2处理的Streptomyces分别增加10%和93%,M1处理的Gemmatimonas细菌丰度降低2%,M2处理Gemmatimonas细菌丰度增加56%。土壤中Streptomyces和Gemmatimonas与N_2O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氮肥水平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量,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提高玉米氮素的吸收利用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实现的,其中主要增加了土壤链霉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武元   黄诗宸   林会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进行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真辉  袁坤  杨礼富  张俊伶  
【目的】研究接种菌根与砷胁迫条件下玉米叶片组织相关蛋白质的变化。【方法】以玉米植株叶片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研究玉米叶片蛋白表达谱对丛枝菌根(AM菌根)接种和(或)砷胁迫的应答。【结果】经软件分析并搜索NCBInr数据库,结果显示,砷胁迫植株叶片中有7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其中有3个未知蛋白,其余4个分别为2-phosphoglycerate kinase、oxidoreductase、MAP3K delta-1 protein kinase和Os06g0262800。接种且加砷处理植株叶片中有11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有4个未知蛋白,其余蛋白分别为oxygen-evolvin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同建  杨庆松  冉炜  徐国华  沈其荣  
【目的】研究接种AMF对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作物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温室盆钵试验接种AMF,测定AMF的侵染率、作物养分含量、绿豆生物固氮能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结果】在间作接种条件下,接种菌根菌对绿豆的侵染率达到92.28%,而水稻侵染率仅为14.47%,与单作不接种相比,分别提高了11.95%和4.11%;同时也增加了绿豆和水稻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氮含量,分别是83.72%和64.83%,53.76%和41.29%;绿豆地上部和地下部铁含量分别增加了223.08%和60.19%;生物量最大增加了288.8%;根瘤个数和根瘤重量也有大幅度的增加。间作接种AMF处理绿豆根瘤的氮、磷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