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9)
2023(6557)
2022(5818)
2021(5321)
2020(4809)
2019(11151)
2018(11029)
2017(21769)
2016(12273)
2015(13848)
2014(14169)
2013(14240)
2012(13539)
2011(12288)
2010(12437)
2009(11513)
2008(11751)
2007(10868)
2006(9025)
2005(8156)
作者
(38890)
(32862)
(32671)
(31242)
(20853)
(15979)
(15074)
(12794)
(12149)
(11814)
(11117)
(10954)
(10653)
(10463)
(10439)
(10430)
(10231)
(9718)
(9490)
(9362)
(8396)
(8141)
(8073)
(7502)
(7394)
(7382)
(7353)
(7327)
(6804)
(6700)
学科
(51029)
经济(50978)
(32929)
管理(31961)
方法(27382)
(25879)
企业(25879)
数学(24603)
数学方法(24376)
(13926)
(13924)
(13054)
中国(11883)
(9852)
贸易(9852)
(9573)
(9491)
地方(9377)
业经(9224)
农业(9099)
(9034)
财务(9016)
财务管理(8991)
企业财务(8554)
(8079)
银行(8049)
(7712)
金融(7709)
(7638)
(7607)
机构
大学(184710)
学院(182979)
(73007)
经济(71387)
管理(66474)
研究(64046)
理学(57719)
理学院(56979)
管理学(55842)
管理学院(55501)
中国(46590)
科学(43076)
(40909)
(38802)
(34949)
(33438)
农业(32851)
业大(32778)
研究所(32171)
中心(29461)
(27581)
财经(27079)
(24572)
北京(23893)
(23314)
经济学(23025)
师范(22992)
(22145)
(21871)
农业大学(21463)
基金
项目(123641)
科学(95179)
基金(89380)
研究(84066)
(80095)
国家(79481)
科学基金(65979)
社会(51901)
社会科(49161)
社会科学(49143)
(48913)
基金项目(47622)
自然(44845)
自然科(43775)
自然科学(43746)
自然科学基金(42997)
(41646)
教育(39166)
资助(37436)
编号(33218)
重点(28540)
(27585)
成果(27369)
(26378)
(25265)
计划(24968)
科研(24616)
创新(23748)
课题(23198)
教育部(22814)
期刊
(75044)
经济(75044)
研究(48794)
学报(37755)
(36634)
中国(32487)
科学(31013)
(27094)
大学(26980)
学学(25819)
农业(24455)
管理(21385)
教育(15988)
(15431)
金融(15431)
技术(14443)
财经(13689)
(13164)
经济研究(12420)
业经(12010)
(11702)
(10997)
问题(10654)
业大(10099)
技术经济(9287)
统计(9024)
农业大学(8718)
理论(8711)
科技(8620)
(8517)
共检索到259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培玲  李子钦  杨家荣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岚  宋培玲  杨家荣  
【目的】优化棉花黄萎病菌ISSR反应体系,筛选特异性引物,对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子水平遗传变异及其与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和筛选出的引物,对采集自陕西关中6个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和3个参照菌系(新疆和田、陕西泾阳、河南安阳)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优化的反应体系(25μL)为:dNTP、引物的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150μmol/L,0.5μmol/L,1.5U。筛选到多态性强的引物842和83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36处,将16个菌株分为2个遗传类群。【结论】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13个菌株与新疆和田、河南安阳菌系的亲缘关系较远,与泾阳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冉鸿昌  肖炎农  姜道宏  李国庆  
测定了源于湖北省棉区的15个棉黄萎病菌单孢菌株(简称湖北菌株)和2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和V99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棉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个棉花品种上,15个湖北菌株中都有致病力与T9或V99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综合分析表明:菌株T9的致病力最强,6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相当或强于菌株V991,7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中等,2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较弱。4个供试棉花品种中中棉12较耐黄萎病。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27个随机引物(10碱基)中10个可以从17个菌株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洪波  艾尼江  赵建军  陈天子  杨郁文  刘蔼民  张保龙  
从新疆北部石河子棉区分离纯化得到1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致病力、致病类型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15个菌株中,菌丝型菌株最多,其次是菌核型,中间型最少,3种类型分别占60%,26.7%,13.3%。以2个棉花品种为寄主,室温人工接种鉴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按照平均病情指数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分别占73.3%,26.7%,0%。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落叶型菌系有5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有10个,占66.7%,其中落叶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高于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张天真  蒯本科  郭小平  王谥  
棉花对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d)抗性的遗传方式迄今尚有争议。本试验应用了11个经过鉴定的抗、感亲本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用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系,采用单苗系和混合菌系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病菌毒素接种的方法,对各组合不同世代(P1、P2、F1、F2、F3、BC1、BC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试验分1983~1985,1986~1988,1989~1991三轮连续进行,每轮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完全相同,所得试验结果相互吻合,并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问题的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中会  赵立华  孔宝华  陈海如  范静华  刘飞  李小鹏  蔡红  杨根华  秦西云  方敦煌  
采用ISSR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8份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后选用10个ISSR引物和10个RAPD引物,ISSR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82%,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3~0.97;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1.39%,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7~0.94;用SPSS17.0软件对2种标记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都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ISSR是一种多态性优于RAPD的标记技术。根据2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灵  
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114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结果表明,114个金针菇菌株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66时,聚为一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5时,将114个金针菇菌株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7个菌株,类群Ⅱ包括8个菌株,类群Ⅲ包括1个菌株,类群Ⅳ包括1个菌株,类群Ⅴ包括3个菌株,类群Ⅵ包括5个菌株,类群Ⅶ包括1个菌株;在0.81水平上可划分为35个亚类群,显示出我国金针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吴圣进  韦仕岩  王灿琴  
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13个不同来源的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 Heim.)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对金福菇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DNA谱带7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7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6%,金福菇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425~0.808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时,可将13个金福菇菌株划为2大类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婷  贠平  汪嫒嫒  李晓龙  张文英  
为了解棉花耐涝相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选用均匀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145对引物,从中筛选出44对SSR引物对48份涝相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4对SSR引物在48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70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3.86个。其中耐涝材料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分别为0.632、1.710 4和0.393 7,涝敏感材料的PIC、Ne、H′分别为0.628、1.721 6和0.399 4。耐涝材料和涝敏感材料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462~0.925和0.398~0.845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总体平均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青  陈永萱  
棉花黄萎病菌 (大丽轮枝菌 VD8)培养液中产生的毒素经纯化后获得电泳纯毒素PLPs,制备PLPs的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结果显示 ,PLPs抗血清的效价为 1∶10 2 40 0 ,最低检测量为 1 5 6ng。间接ELISA法检测显示 ,PLPs的免疫抗血清可以与多种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体外培养液 ,带菌棉籽的培养液 ,以及病棉的叶脉、叶柄及茎杆的榨取液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而与其他致病菌的培养液 ,健康棉籽的培养液以及健康棉株组织榨取液的反应呈阴性。由此可推知大丽轮枝菌的存在与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莉  段维军  李国英  杨之为  
采用致病性测定、营养亲和群测定及PCR特异性扩增3种方法,对新疆棉区采集的35个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致病型鉴定。结果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存在强、中、弱3种不同的致病类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居多。利用营养亲和群方法将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1个亲和群中的所有菌系均与标准落叶型菌系相亲和,另1个亲和群中的所有菌系均与标准非落叶型菌系相亲和。利用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特异引物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有3个菌系扩增出550bp的落叶型黄萎病菌特异性片段。用营养亲和群及PCR特异性扩增均进一步证实目前新疆存在落叶型黄萎病菌菌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东  高增贵  姚远  刘限  苏家  李婉莹  
为明确辽宁省和安徽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及其近缘关系。利用UP-PCR、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集于辽宁省和安徽省30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有多态性好且稳定的UP-PCR引物4个、ISSR引物12个,分别扩增出27条谱带和76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77.78%和89.4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UP-PCR阈值在0.662处菌株被分为7个类群,ISSR阈值在0.681处菌株被分为8个类群,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从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多态性水平来看,ISSR技术更适合于分析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遗传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秀香  苏燕妮  伏颖  赵艳琴  孙宏伟  孙剑萍  吴元华  
以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l_(16)(4~5)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并对采自东北三省烟区的20个烟草靶斑病菌菌株进行issR分析,建立了适宜于病菌的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30ng,Mg~(2+)浓度2.0MMol·l~(-1),D ntP浓度0.20 MMol·l~(-1),taq酶1.0U,引物浓度0.4μMol·l~(-1)。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20个烟草靶斑病菌菌株进行issR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琴  曾秀丽  廖明安  潘光堂  扎西  龚君华  次仁卓嘎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燕  田鸿  张小平  毋校辉  罗金洲  
【目的】目前羊肚菌栽培菌种品性退化,羊肚菌种质资源的筛选评价对于选育优质新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18个羊肚菌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手段,进行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0个菌株为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2个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4个为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2个野生羊肚菌为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ISSR聚类分析显示出供试菌株的总体相似性为0.52,相似系数为0.54时聚为两大类群。【结论】18株菌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