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2)
2023(5712)
2022(5101)
2021(4584)
2020(4187)
2019(10072)
2018(9933)
2017(19104)
2016(10727)
2015(12282)
2014(12684)
2013(12835)
2012(12154)
2011(11118)
2010(11269)
2009(10522)
2008(10733)
2007(9921)
2006(8446)
2005(7510)
作者
(34372)
(29081)
(28944)
(27621)
(18174)
(13934)
(13352)
(11443)
(10758)
(10282)
(9746)
(9625)
(9414)
(9164)
(9148)
(9131)
(9115)
(8568)
(8323)
(8248)
(7409)
(7290)
(7097)
(6785)
(6644)
(6509)
(6474)
(6450)
(5991)
(5953)
学科
(47188)
经济(47145)
(27528)
管理(27417)
方法(24271)
(21683)
企业(21683)
数学(21636)
数学方法(21421)
(13183)
(11375)
中国(11154)
(10828)
地方(9506)
业经(9166)
(8989)
贸易(8988)
(8706)
农业(8605)
(8182)
(7429)
理论(7163)
(7129)
财务(7100)
财务管理(7079)
企业财务(6661)
(6632)
银行(6597)
环境(6454)
(6434)
机构
大学(163617)
学院(162276)
(64896)
经济(63428)
管理(59692)
研究(56325)
理学(51602)
理学院(50991)
管理学(49958)
管理学院(49654)
中国(41435)
科学(37587)
(35295)
(35043)
(30560)
业大(29014)
(28929)
农业(28352)
研究所(28054)
中心(26163)
(24701)
财经(23128)
北京(22029)
(20991)
(20878)
师范(20733)
经济学(19991)
(19447)
(19377)
农业大学(18686)
基金
项目(107099)
科学(81631)
基金(75633)
研究(74229)
(67375)
国家(66832)
科学基金(55252)
社会(44668)
(43220)
社会科(42247)
社会科学(42226)
基金项目(40476)
自然(37022)
(36588)
自然科(36111)
自然科学(36095)
自然科学基金(35432)
教育(34841)
资助(31601)
编号(30667)
成果(25137)
重点(24806)
(23523)
(23363)
(21883)
计划(21606)
科研(21319)
课题(21300)
创新(20530)
大学(19833)
期刊
(69527)
经济(69527)
研究(43500)
(31538)
学报(31380)
中国(30012)
科学(25921)
(22945)
大学(22475)
学学(21355)
农业(21093)
管理(19385)
教育(15663)
技术(14470)
(12478)
金融(12478)
(11764)
业经(11309)
经济研究(11111)
财经(11010)
问题(9654)
(9432)
(9123)
技术经济(8654)
统计(8516)
业大(8219)
理论(7982)
图书(7704)
商业(7703)
(7620)
共检索到233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汝雁  张全国  黄浩  
通过对棉花秸秆干燥特性的高温综合热分析,研究了不同初含湿量的棉秆试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定温干燥特性。结果表明:棉秆试样的干燥过程均具有预热、恒速和降速段等3段式干燥特征,且棉秆试样中所含的水分大多在预热阶段和恒速干燥阶段被脱除,干燥温度低于100℃时温度变化对棉秆试样干燥速率影响较大,而高温干燥阶段温度变化的影响明显减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进  蔡立旺  宋锦花  施庆华  陈建平  王永慧  
早熟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江苏省2013-2014年14个早熟棉花区试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共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以霜前花率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总铃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马克隆值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8.998%,已反映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14个品种分为6大类,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判别分析,聚类正确率高达92.9%;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并对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方向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玉珍   黄龙雨   周大云   黄义文   付守阳   彭军   匡猛  
【目的】棉花是一种异源四倍体作物,基因组结构复杂,常异花授粉的繁殖方式也导致棉花品种难以实现高度纯合;棉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技术手段,品种多乱杂现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纤维品质一致性。构建中国近20年棉花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DNA指纹库,探索棉花品种高通量SSR身份鉴定模式,为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和新品种特异性鉴定提供依据;分析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为棉花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鉴定和培育适应新环境的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多重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使用筛选得到的60个SSR标记构建1 015份棉花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DNA指纹库,通过植物品种DNA指纹库管理系统对审定品种SSR指纹进行两两比对,分析审定品种的遗传差异,筛选用于品种鉴定的核心SSR位点。利用聚类分析法和群体结构分析法分析1 015份棉花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计算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结果】60个SSR标记在1 015个审定品种中共扩增出216种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6,平均PIC值为0.37。1 015个审定品种的SSR指纹进行两两比较,共产生513 591组结果,样品间最大差异位点数为58个。差异位点百分比主要集中在41%—70%,涉及428 115组,占83.36%;其中,差异位点百分比在51%—60%时,涉及组数最多,为197 829组,占38.52%。品种间差异位点百分比大于20%时,占所有品种两两比对组数的99%以上,差异位点百分比低于20%的比对结果只占0.58%。基于组合鉴定法,筛选一套包含10个SSR位点的核心位点组合,在1 015个品种中鉴别能力达到99%。聚类结果和群体结构分析表明,1 015个品种被清晰地划分为5个亚群,G1(n=240)为早熟棉亚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该亚群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19。G2(n=277)亚群为中熟棉亚群,分布于长江流域,该亚群杂交种较多,亚群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309。G3(n=109)亚群属于早熟、中熟棉亚群,分布于河北黑龙港地区,该亚群品种遗传组分相对单一,亚群内平均遗传距离在陆地棉群体中最小,仅为0.150。G4(n=254)亚群属于中早熟棉亚群,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307。G5(n=37)亚群由37份海岛棉组成,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最小,为0.149。海岛棉与陆地棉之间遗传分化水平最高,平均F_(ST)值为0.503;陆地棉群体内,G3亚群与其他亚群之间遗传分化水平最高,F_(ST)值为0.193—0.242。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相比,遗传分化水平最低,F_(ST)值为0.112。【结论】构建了1 015个中国近20年审定品种标准样品DNA指纹库,筛选了一套包含10个SSR位点的核心标记组合,可以清晰地鉴别99%以上的品种,创建了“核心位点+扩展位点”的高通量棉花鉴定模式;1 015个品种被划分为5个亚群,其中,陆地棉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玲  陈振  张玮涛  窦巧巧  代建敏  何庆雨  段松江  张巨松  
[目的]本文旨在针对机械采收对棉花品种的要求,筛选出更适宜北疆地区机采的棉花品种,为棉花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支撑,为棉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地区代表性的6个早熟棉花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66+10)cm的一膜6行机采种植模式,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评价其在生长发育状况、脱叶采收效果、吐絮特性以及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6个参试棉花品种的生育期在120~124 d,株高变化在74.6~81.5 cm,始果枝高度在20 cm以上,株高和始果枝高度均达到机采要求。喷施脱叶剂后20 d,除‘新陆早57号’和‘惠远720’以外,其余品种脱叶率均达90%以上,新陆早71号的脱叶率最高,为95%,对脱叶剂更为敏感。‘金棉18’吐絮早,吐絮率最高;‘新陆早57号’的棉铃畅开度属于Ⅰ级夹壳,棉花遗留率高,其余品种属于Ⅱ级适中;‘新陆早50号’棉花撞落率为4.96%,采净率为最低。‘新陆早71号’株型紧凑不易倒伏,农艺性状更利于后期机采,且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采净率最高,为96.51%;‘新陆早71号’单株结铃数为6.8个/株,皮棉产量为3 398 kg·hm~(-2),为各品种中最高,其次为‘合信63’;单铃重和衣分表现较好,具有高产优势。[结论]对6个参试棉花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新陆早71号’在农艺性状、脱叶采收效果、吐絮特性以及产量性状方面综合表现较优,为适宜北疆棉区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并得出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始果枝节位、叶片总数和撞落率可作为筛选北疆地区适宜机采的重要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莉菊  张孝羲  
南通地区棉花害虫综合管理专家系统(CPIMES)由三部分组成:专家系统(知识库),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模型系统(模型库)。专家系统是核心部分,它包含南通地区3个不同棉区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害虫管理子系统13个,近2000条规则;信息系统分文献咨询、常用药剂咨询、棉花害虫相似种鉴别和棉虫生物学特性查询4个子系统;模型库中有主要害虫种群动态预测模型及动态防治指标模型。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多级菜单驱动,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牛智有  
为探讨粉体棉花秸秆应力松弛特性,采集不同生长地域与环境、不同品种棉花秸秆样本22个,通过粉碎研磨使其通过孔径0.35mm筛制成试验样本,利用RGM-601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压缩应力松弛测试。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对五元件广义Maxwell模型、三元件广义Maxwell模型和Peleg模型参数与试验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以获取的信息量和拟合决定系数R2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粉体棉花秸秆应力松弛本构方程。试验结果表明:粉体棉花秸秆应力松弛过程呈指数规律变化并存在平衡应力;五元件广义Maxwell模型信息量大,可以精确地表征粉体棉花秸秆的应力松弛特性,拟合决定系数R2的均值达0.999,本构方程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  金鑫  毕金峰  胡丽娜  樊一鸣  辛广  
不同的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香菇品质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选用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以及不同干燥温度(50、60、70℃)对新鲜去茎香菇进行干燥处理,测定了香菇的干燥特性、硬度、体积收缩率、复水比、微观结构、营养物质、挥发性成分和单位能耗。结果表明:干燥工艺为MIRD70℃时香菇干燥时间最短,为532min,水分比和干基含水率都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干燥工艺为MIRD50℃时香菇硬度相对较小,为13237.08g。干燥工艺为HAD50℃时体积收缩率相对较小,为73.77%。干燥工艺为HAD50℃时复水比相对较大,为312.68%,MIRD70℃时复水比为238.19%。干燥工艺为MIRD70℃、60℃和HAD 60℃时总糖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26.66%、26.22%、26.28%。干燥工艺为MIRD70℃和HAD60℃时粗蛋白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36.61%和36.64%。干燥工艺为MIRD70℃和MIRD50℃时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2.83mg·100 g~(-1)和2.47mg·100 g~(-1)。所有干燥工艺的香菇维生素B2含量都较鲜香菇明显增加。在6种干燥工艺的干香菇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 HAD70℃时干制香菇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主要为1-辛烯-3-醇、异戊醇、正己醇、苯甲醇、苯乙醇、2-苯基-1-丙醇、二甲基三硫醚、2,3,5-三硫杂己烷、甲基磺酰甲烷、乙酸、异丁酸、异戊酸、4-羟基丁酸乙酰酯及丙位戊内酯。不同干燥工艺的单位能耗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MIRD的单位能耗大于HAD,HAD70℃的单位能耗最小,为25.09kJ·kg~(-1),MIRD70℃的单位能耗相对较大,为47.18kJ·kg~(-1)。主成分分析法对干制香菇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单位能耗高于热风干燥,但其他指标都优于热风干燥。过高的干燥温度和过长的干燥时间均会对干香菇的品质有负面影响。此外,中短波红外干燥70℃干燥香菇效果最好,中短波红外干燥60℃干燥效果次之,热风干燥50℃的产品较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星星  严青青  王立红  魏鑫  张巨松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幼苗耐寒特性,为耐寒新品种选育、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以新陆早45、48、50、51、57、60号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不同棉花品种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和抗寒性鉴定。[结果]同一温度处理下新陆早50和57号的种子活力较强,发芽率较高,耐低温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品种较强。低温条件下棉花幼苗株高生长受到抑制,尤其严重抑制了地下部分的生长,新陆早45、48、50、51、57、60号抑制率分别为70.75%、64.89%、69.87%、50.77%、61.78%、6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丹  段丽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棉花的进口情况、新疆棉花的产业发展情况及进口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影响,旨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燕树锋  许蒙蒙  祝水金  郭新海  铁双贵  
为鉴定epsps-G6基因成功导入棉花基因组并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拷贝数和遗传特性,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8个转epsps-G6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株系(G6-1、G6-4、G6-5、G6-7、G6-11、G6-19、G6-20、G6-25)为材料,通过Southern点杂交、双酶切和单酶切的Southern杂交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epsps-G6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上,且其中4个转化株系含有单拷贝插入的epsps-G6基因。选用其中3个单拷贝插入、自交纯合且草甘膦抗性强的株系G6-1、G6-5、G6-19,分别与转基因遗传背景材料(中棉所49)和陆地棉标准系(TM-1)进行正反交,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转基因株系均符合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不受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栋   杨于杰   耿彪   景盼盼   苏献存   武林锐   渠云芳   黄晋玲  
为探究盐胁迫对棉花生理机制的影响,以耐盐碱棉花中J0710为对照,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课题组培育的2个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HL2、A_2H幼苗进行为期15 d的盐溶液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参试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计算盐害指数;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0,5,12,24,48 h)的幼苗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15 d后,对3个材料幼苗生长的伤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中J071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李妙  翟学军  李之树  王国印  黄国存  崔四平  
在田间病圃发病高峰期,对抗黄萎病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感病和健康植株叶片组分内四项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弱,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感病品种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高.从平均效应看,SOD活性健康植株高于感病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感病植株高于健康植株.试验结果还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或是感病品种,植株发病后POD活性皆上升幅度很大,对SOD活性的反应,抗病品种变化幅度小,感病品种变化幅度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利英  邓永胜  韩宗福  孔凡金  申贵芳  王景会  王宗文  段冰  李汝忠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萌发差异成因,以强耐低温萌发品种鲁棉研37号、鲁棉研36号和低温萌发敏感品种斯字棉2B、斯字棉5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下不同萌发时期的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12℃胁迫36 h,低温萌发敏感品种MDA含量急剧上升,至胁迫48 h,低温萌发敏感品种斯字棉2B、斯字棉5A比鲁棉研37号MDA含量分别提高了48. 17%,50. 65%,因此,12℃胁迫36 h MDA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耐低温萌发的选择指标; SOD、POD活性在各种处理水平下鲁棉研37号、鲁棉研36号均保持较高水平; CAT活性在低温的刺激下,强耐低温萌发品种逐渐超越低温萌发敏感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2℃胁迫48 h时,鲁棉研37号与斯字棉2B、斯字棉5A相差幅度分别为33. 32%,23. 27%,这些生理指标差异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品种耐低温萌发差异。4个CBF基因家族成员CBF1、CBF2、CBF4、CBF6在强耐性品种中表达上调更迅速,在胁迫12 h时达到表达峰,这可能是强耐低温萌发品种应答低温胁迫时,表现更灵敏与迅速的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童  刘新平  刘向晖  赵俊  
棉花秸秆长期以来被认知为农作物余留,决定了其资源化道路必定漫长而修远。在全球减碳发展背景下,农业减碳成本相对较低,棉花秸秆资源化符合永续发展需求。文章基于SWOT分析框架,构建了S/W/O/T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2004~2013年间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化潜力,根据潜力曲线变化趋势,参考旋转成分矩阵各因子载荷数值,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化潜力因子以及其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耕地资源充足、机械化水平高,棉花秸秆资源化潜力较大。(2)受自然、社会条件约束,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化潜力难以得到完全发挥。(3)新疆存在科技潜力转变为科技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敏  
运用收益成本比效率模型对2009年我国各棉花主产区收益成本比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较高,配置效率是制约成本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各棉花产区因在产量、价格方面的优势而使收益效率普遍较高。对各棉花产区的实际成本进行分解,以获得降低实际成本的依据和空间,旨在为提高成本效率提供指导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