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5)
- 2023(1641)
- 2022(1364)
- 2021(1286)
- 2020(1185)
- 2019(2512)
- 2018(2600)
- 2017(4471)
- 2016(2795)
- 2015(3121)
- 2014(3210)
- 2013(3181)
- 2012(3069)
- 2011(2869)
- 2010(2971)
- 2009(2613)
- 2008(2482)
- 2007(2363)
- 2006(2067)
- 2005(1852)
- 学科
- 济(7450)
- 经济(7440)
- 管理(6383)
- 业(5032)
- 企(3910)
- 企业(3910)
- 学(3656)
- 农(2730)
- 方法(2545)
- 中国(2517)
- 数学(2096)
- 数学方法(2054)
- 理论(1935)
- 银(1860)
- 银行(1847)
- 财(1831)
- 制(1824)
- 资源(1810)
- 行(1769)
- 土地(1740)
- 和(1687)
- 环境(1663)
- 融(1663)
- 金融(1663)
- 农业(1572)
- 业经(1571)
- 贸(1512)
- 贸易(1512)
- 地方(1500)
- 发(1478)
- 机构
- 学院(38110)
- 大学(37269)
- 研究(16558)
- 科学(12911)
- 农(12883)
- 中国(12496)
- 管理(11173)
- 农业(10642)
- 济(10560)
- 经济(10115)
- 所(10052)
- 京(9696)
- 研究所(9372)
- 业大(9357)
- 理学(8996)
- 理学院(8830)
- 管理学(8529)
- 管理学院(8474)
- 中心(7300)
- 农业大学(6809)
- 省(6730)
- 技术(6725)
- 江(6611)
- 室(6272)
- 科学院(6231)
- 北京(6118)
- 院(6069)
- 业(5806)
- 实验(5658)
- 实验室(5455)
共检索到61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海明 余筱南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朱四元 徐一兰
为探明棉花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异交特性和最佳杂交授粉时间,以特棉S-1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杂交授粉的异交特性和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经对不同的时间点(8:00,9:00,10:00,11:00)授粉的脱落情况调查及试验统计表明,不同时间点的授粉成铃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以10:00的授粉成铃率最高,11:00次之,8:00,9:00的授粉成铃率最差,说明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特棉S-1的授粉时间以10:00至11:00时最佳.利用特棉S-1为母本配制了7个杂交组合,在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中以农杂310,313的表现最佳.
关键词:
棉花 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特性 成铃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 刘少卿 余筱南 陈金湘
特棉S-1是一个新发现的高温敏感型雄性不育材料.体外花粉培养试验表明,在15,20,25,30,35,40℃处理中,特棉S-1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低于对照苏棉16;特棉S-1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最高值为37%和450μm,而对照苏棉16分别为51.8%和682μ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细胞学观察发现,受到高温的影响,花粉母细胞不能形成和减数分裂发生异常不能发育成正常四分体是特棉S-1雄性不育发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学德
棉花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棉通常比常规棉增产15%左右,而且在纤维品质、抗病、抗虫、抗逆境和光合效率等性状上也有明显改良。在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杂交种子的生产(制种)。目前,杂交棉制种常有四条途径,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化学杀雄法制种、利用核雄性不育的"两系法"制种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棉花雄性不育既可简化制种又可节省成本,特别是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法"制种,可较有效克服其他制种方法的一些缺点,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文章在阐述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基础上,重点综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的特点;深入阐述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的正/负效应,并就如何培育强恢复系的问题,以培育转GST的强恢复系为例,探讨克服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负效应的可能机制;根据棉花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和花器具有虫媒花特征的特点,详细介绍三系杂交棉制种的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选配、地点选择和环境优化等条件,以及如何综合优化这些条件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与其他作物比较,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4个突出的优点:(1)不育系为无花粉不育类型,育性不受气候等环境的影响,可保证杂种的纯度;(2)棉花开花期长达3个月,不存在制种时花期不遇的现象,制种产量有保证;(3)棉花生态适应性广,育成的组合可在各地种植,种子产业化效益明显;(4)可利用种间(海岛棉与陆地棉间)杂种优势。可以预言,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杂交棉是大有前途的,将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最后,就本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宗福 王景会 申贵芳 赵逢涛 王宗文 李汝忠
利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实现强优势组合三系配套是解决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瓶颈,促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阐述了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定位、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及三系杂交棉的研究进展;对三系杂交棉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培东 朱云国 王晓玲 朱伟 张小全 解海岩 王学德
【目的】阐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代谢规律。【方法】以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的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为材料,分析3个活性氧指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变化,比较3种材料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代谢状况差异。【结果】比较分析发现,在不育系败育初期的花药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3个对细胞有毒性的活性氧指标均高于保持系或杂种F1的花药,同时对活性氧具有清除作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个抗氧化酶活性也随着提高,表明败育...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活性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涛 张作仕 曾秀英 李竹林 余懋群 敖栋辉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发现温光敏雄性不育系C49S-87、C49S-89的育性转换明显,便于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其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光照也有一定影响。这2个不育系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在成都地区正季播种,其不育株率可达100%,套袋自交不实率及花粉不育度均在95%以上,在成都地区晚季播种,自然结实率可达78%,育性恢复。C49S-87的粗蛋白含量为15.1%,SDS沉淀值为55ml,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C49S-87的胚乳贮藏蛋白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其1D染色体上的Glu-D1位点基因编码5+10优质亚基;C49S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较高,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斌 田月恒 何觉民
为了在生产上更好地利用棉花温敏不育系,采用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棉花温敏不育系TMS-2在湛江制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MS-2的雄性育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7~28℃;其敏感时期是开花前5~15 d;利用TMS-2在湛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制种,成功率可达93.1%.
关键词:
棉花 温敏不育系 TMS-2 制种 湛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海燕 黄晋玲
【目的】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两方面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系亚棉A小孢子的败育机理。【方法】亚棉A是从亚比棉×陆地棉3种杂种中选育出来的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对棉花不育系亚棉A及其保持系亚棉B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不育材料亚棉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造孢细胞期至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在显微结构上,败育迹象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部分已解体,未解体造孢细胞发育成的小孢子母细胞中核仁消失,在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完全解体,而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且与中层细胞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这些异常现象导致最终形成无花粉粒的花粉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晋玲 胡建斌 张锐 郭三堆
【目的】构建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BAC文库,为研究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以及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形成机理提供基础。【方法】在借鉴其它作物的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对棉花线粒体DNA的提取及其BAC文库的构建进行探索和优化,构建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BAC文库,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棉花线粒体的功能基因。【结果】构建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文库分别包括2600个克隆,插入DNA片段大小在10.3kb和37.5kb之间,平均分别为22.29kb和21.36kb。重组子的覆盖率分别达到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的79倍和76倍。获得了3个棉花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鹏 韩锦峰 黄晋玲
【目的】对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MB177(JB)雄性败育关键时期的花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造孢细胞时期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PDQuest8.0.1软件进行斑点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确定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对这些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LC-Chip-ESI-QTOF-MS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绿色植物,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PDQuest8.0.1软件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九皋 蒋明亮 张传忍
调节膦诱导雄性不育棉花细胞形态初步观察谢九皋,蒋明亮,张传忍(华中农业大学基础课部,武汉430070;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关键词雄性不育,棉花,细胞形态,扫描电镜,调节膦中图法分类号Q...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玉青 王清连 韦春艳 董涛 陈全家 周瑞阳
【目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个优越的杂交优势育种系统。因此,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对提高棉花高产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2P5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C2P5B为对照,利用石蜡切片观察花药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叶、花朵及不同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及叶片的关合速率。石蜡切片观察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并分析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到不育系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的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内绒毡层没有发育,四分体没有形成;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光合速率比保持系低,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败育前较低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育系败育时较高。【结论】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造成营养不足,使小孢子母细胞分化受阻;脯氨酸的含量低,花药抗逆性差,花药容易褐化。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活性氧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不利于花药的正常减数分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建敏 李式昭 杨恩年 李俊 刘于斌 蒲宗君
小麦SCT-1是以黄淮麦区发掘的温敏不育系BNS为基础转育成适应四川生境的温敏两用不育系。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对SCT-1的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T-1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不育度均达99%以上,可进行杂交制种;12月中旬及以后播种能自交结实,结实率可达50%以上,能实现自身繁殖。结合不同播期条件的花粉镜检法,11月上旬以前播种,SCT-1的花粉表现为完全碘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花粉表现为半不育,为育性的转换期;12月下旬以后播种,其花粉染色为正常可育类型。SCT-1与重庆温敏不育系C49S的比较结果表明,SCT-1在10月25日、11月2日和11月10日播种,不育度均达9...
关键词:
温敏小麦SCT-1 育性 分期播期 镜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郑杰 孔祥军 李敏 廖小芳 周步进 李枝玲 周瑞阳
为发掘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采用RFLP分子标记、Northern blot、同源克隆及RT-qPCR的方法,对离核木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及其保持系‘07-113B’进行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以12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结合EcoRⅠ和Hind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RFLP分析,发现atpA/EcoRⅠ及ccmB/EcoRⅠ2个基因/酶组合存在RFLP多态性;2)以atpA和ccmB为探针,对‘07-113A’和‘07-113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atpA、ccmB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转录本大小均相同;3)获得atpA的CDS全长及其部分侧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tpA编码序列相同;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5′端侧翼序列有2个碱基的变异,3′端侧翼序列有4个碱基的变异;4)RT-qPCR分析发现,不育系中atpA在败育后的表达量是保持系的0.44倍,极显著低于保持系。推测‘07-113A’花粉败育可能与atpA的异常表达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牟方生 毛正轩 龚一耘 张超 扬泽湖
采用核不育两系法,利用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5与转基因抗虫品系杂交,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A18.GA18高抗红铃虫和棉铃虫,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品质优,生长势强,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各项指标全面超过GA5.不同核不育两用系杂交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GA18作母本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6个组合通过四川审定、一年或两年国家区试或省区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