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5)
2023(3262)
2022(2381)
2021(2296)
2020(1846)
2019(4371)
2018(4448)
2017(8640)
2016(4706)
2015(5237)
2014(5283)
2013(5215)
2012(4607)
2011(4163)
2010(4264)
2009(3770)
2008(3697)
2007(3235)
2006(2905)
2005(2568)
作者
(14796)
(12178)
(12062)
(11418)
(7546)
(5907)
(5348)
(4682)
(4587)
(4470)
(4133)
(4132)
(4006)
(3915)
(3889)
(3689)
(3662)
(3649)
(3529)
(3455)
(3117)
(3116)
(2979)
(2818)
(2811)
(2763)
(2689)
(2632)
(2610)
(2509)
学科
(12458)
经济(12443)
管理(12266)
(10962)
(9247)
企业(9247)
(4733)
方法(4512)
(4235)
中国(4189)
理论(3869)
(3806)
教学(3729)
业经(3719)
数学(3663)
数学方法(3491)
(3123)
环境(2855)
(2843)
农业(2805)
(2794)
贸易(2791)
地方(2787)
技术(2781)
(2766)
银行(2752)
(2721)
(2607)
(2595)
学法(2453)
机构
学院(64028)
大学(62042)
管理(22192)
研究(22160)
(19851)
经济(19170)
理学(18625)
理学院(18428)
管理学(17915)
管理学院(17827)
中国(16652)
科学(15864)
(14613)
(13609)
(12299)
业大(12272)
农业(11616)
研究所(11312)
(10443)
中心(10385)
技术(9934)
(9394)
北京(8740)
(8600)
(8245)
(8221)
(7998)
师范(7858)
农业大学(7703)
财经(7242)
基金
项目(43921)
科学(32335)
研究(30172)
基金(28825)
(26903)
国家(26670)
科学基金(21538)
(18975)
社会(16286)
(15652)
社会科(15363)
社会科学(15351)
自然(15121)
基金项目(14894)
自然科(14798)
自然科学(14794)
自然科学基金(14523)
教育(14440)
编号(12983)
资助(12534)
成果(10577)
重点(10223)
课题(9818)
(9640)
(9434)
计划(9412)
科技(9177)
创新(8832)
科研(8550)
(8441)
期刊
(23441)
经济(23441)
研究(16381)
中国(15251)
学报(14307)
(13886)
科学(11267)
大学(10505)
教育(10087)
学学(9997)
农业(9474)
管理(9090)
(7457)
技术(7114)
(5672)
金融(5672)
(5308)
业大(4709)
业经(4651)
(3917)
科技(3854)
农业大学(3813)
经济研究(3745)
林业(3639)
职业(3603)
图书(3415)
财经(3253)
商业(2972)
(2810)
(2774)
共检索到96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洋洋  纪超  陈金成  史嵩  陈学庚  
针对传统棉花排种机构作业速度低,精度不够高等问题,对棉花气吸式排种机构进行优化。基于FLUENT软件对排种盘上简单圆柱型孔、圆锥型孔、圆柱与圆锥相结合型孔和弧线状型孔进行流体仿真,分析4种型孔对风压的影响,以多充率和漏充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二因素全水平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简单圆柱型孔风压损失最大,充种效果最差;圆柱与圆锥相结合型孔风压大小为中等,入口风压相对稳定;圆锥型孔风压损失最小,但入口风压梯度较大,充种效果较优;弧线状型孔入口风压较大且相对均匀,充种效果最优。二因素全水平试验表明,当播种速度为10.01km/h,风压室压力为-5.23kPa时,弧线状型孔对应的多充率为9.95%,漏充率3.62%,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玉茹  谢方平  王修善  李旭  刘大为  
针对番茄种子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粒径小,难以实现精量排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滚筒式排种器,主要由正压吹种装置、凸形滚筒、种箱、激振器等部件组成。排种器滚筒内负压产生的吸附力,吸附番茄种子随滚筒转动,至投种位置时在正压气吹的作用下完成排种。确定滚筒直径142 mm、长度345 mm,周向吸种孔数20个、轴向吸种孔数10个,孔距33.3 mm、孔径1.2 mm。以吸种负压、滚筒转速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排种器的最优工作参数为吸种负压530 Pa、滚筒转速5 r/min、振动频率68 Hz,此时排种器漏播率为3.7%,重播率为3.2%,单粒率为93.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玉茹  谢方平  王修善  李旭  刘大为  
针对番茄种子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粒径小,难以实现精量排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滚筒式排种器,主要由正压吹种装置、凸形滚筒、种箱、激振器等部件组成。排种器滚筒内负压产生的吸附力,吸附番茄种子随滚筒转动,至投种位置时在正压气吹的作用下完成排种。确定滚筒直径142 mm、长度345 mm,周向吸种孔数20个、轴向吸种孔数10个,孔距33.3 mm、孔径1.2 mm。以吸种负压、滚筒转速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排种器的最优工作参数为吸种负压530 Pa、滚筒转速5 r/min、振动频率68 Hz,此时排种器漏播率为3.7%,重播率为3.2%,单粒率为93.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东  何堤  马淑英  谢宇峰  李国昉  郑立新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气吸式排种器排种大豆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排种器排种盘转速和真空室压力与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粒距合格率、漏播率与重播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回归方程和最优结构参数。对于该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转速和真空室压力的最优化值分别为0.58r.s-1和0.003MPa,对气吸式排种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彩玲  宋建农  王清旭  王继承  
针对我国现有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对种子适应性差、伤种率高、排种速度低等问题,设计气吸辊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并进行种子吸附条件分析,确定影响工作性能的参数;完成了参数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排种器能够满足水稻芽种的精量穴播和低伤芽率的要求;吸种针孔径与排种器吸种性能影响呈正相关趋势,吸种针孔径选择应大于0.60mm;影响排种器播种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吸种针孔径、吸种真空度、吸种辊转速,当吸种针孔径为1.55mm、吸种真空度为0.035MPa、吸种辊转速为50r/min时播种效果较好,吸种合格率为9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丹丹  何彬  周毅  杨文钰  徐友  张黎骅  
为提高排种器在小株距密植条件下的播种单粒性和均匀性,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具有双重清种作用的小株距密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通过分析排种器工作原理及确定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以排种盘型孔数、外清种距离和内清种距离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试验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水平;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对试验因素及水平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显示:排种盘型孔数和内外清种距离对排种性能均影响显著;玉米排种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型孔数35个、外清种距离6.2 mm、内清种距离1.6 mm;大豆排种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型孔数62个、外清种距离4.1 mm、内清种距离1.6 mm。对该参数组合下的排种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玉米排种合格指数为95.40%,重播指数为1.50%,漏播指数为3.10%;大豆排种合格指数为97.78%,重播指数为0.32%,漏播指数为1.90%,与优化预测结果相吻合,且各项指标均满足播种需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那晓雁  赵春雁  孙士明  张兆国  
利用JSP–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分别检测2BQ系列玉米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播种杜玉一号、龙单38、先玉335和鑫鑫6号玉米种子的合格率,利用回归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在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0~12 km/h时,气吸式排种器播种4个品种玉米种子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6%~96%、71%~94%、79%~92%、78%~96%;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合格率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娜  赵满全  刘飞  刘月琴  吕冰  张涛  董帅  陈晨  
为实现谷子的精量播种,设计一种适应谷子这种小粒径作物播种的气吸式精量穴播排种盘。该排种盘具有成群分布吸孔的特点,可同时吸附多粒种子。利用该排种盘在计算机视觉排种器试验台上进行谷子排种性能试验。分别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排种盘孔数、排种盘孔径、排种盘转速和气吸室真空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了各因素作业时的较优范围。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排种性能各因素的较优组合为:排种盘孔数4,排种盘孔径0.8mm,排种盘转速11.0r/min,气吸室真空度-1.2kPa,该组合下,谷子精量排种效果较好,穴粒数合格指数94%,重播指数4%,漏播指数2%,满足谷子精密播种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荷琴  冯自力  李志芳  师勇强  赵丽红  李彩红  刘义杰  王玲飞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旭  全腊珍  全伟  李明  廖配  杨思远  李岑  
为实现南方棉花种子的精量播种,设计一种满足南方棉花种子"一穴两粒"农艺要求的机械式精量穴播棉花排种器,将该排种器安装在JPS-12型全自动排种器性能检测台上进行棉花种子排种性能试验。分别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为评价该排种器排种性能指标,以适用于南方的棉花种子(湘杂棉3号、湘杂棉8号和慈抗杂3号)为试验对象,对排种器转速、勺孔直径和种室曲面曲率半径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作业时的最优范围。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排种性能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为:排种器转速100rad/s,勺孔直径9mm,种室曲面曲率半径25mm;该组合下,棉花种子精量排种效果较好,穴粒数合格指数为93.62%,重播指数3.87%,漏播指数2.51%。该机械式精量穴播棉花排种器满足国家标准对棉花种子的播种要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谭砚文  潘苏  奥克兰  谢风杰  
本文介绍了印度棉花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印度棉花产品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印度棉花产业支持政策及贸易政策,探讨了印度棉花的对外贸易趋势。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印度棉花的国际贸易仍然呈现出净进口与净出口相互交替的局面,但鉴于地理优势及成本优势,印度棉花将成为中国未来主要的供货源之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谭砚文  李崇光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之一,1995-1999年五年间其平均年产量为376.7万t,占世界同期年均产量的20.1%,仅次于中国(中国同期年均产量为438万t,占世界同期年均产量的23.35%),而且美国棉花的出口量也一直处于世界的第一位,自1990年至1999年美国平均年出口量为157万 t,占世界各国同期年均总出口量的26.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光华  朱建强  张文英  刘德福  程伦国  吴立仁  程玲  
棉花、大豆和油菜是江汉平原广泛栽培的旱地作物,由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在作物生长季节通常有较多降水,使作物遭遇持续受渍胁迫,引起产量下降。为了探索作物持续受渍情况下的排水管理,利用田间小区和大型测坑进行了3种作物关键生育期持续受渍试验。结果表明,持续受渍对旱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受渍程度越严重,作物产量越低;受渍程度SEW30与相对产量Ry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以地下水超标水位累积值SEW30作为受渍程度指标,按照减产10%~15%作为尺度,提出了3种作物关键生育期的排水控制指标:棉花花铃期为80~120cm·d,夏大豆花荚期为150~200cm·d,油菜花果期为80~120cm·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昊  杨阳  张宸  罗宇  张应榕  王娟红  蒋平安  盛建东  陈波浪  
【目的】为探讨南疆棉田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无机氮素含量、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6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300、450 kg N/hm~(2),分别以N0、N150、N225、N300、N450表示),于2021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棉田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棉花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产量等指标。【结果】①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壤加深而减少。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各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硝态氮在蕾期0~20 cm土层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N450处理相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7%~140%。铵态氮含量苗期丰盈,盛铃期明显缺乏;而硝态氮含量苗期缺乏,盛铃期丰盈。②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含量、皮棉产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N300处理下达到最大,N300处理下棉株根、茎、叶、蕾花铃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分别为4.16、20.33、7.47、10.84 g/plant;氮素积累量为304.00 kg/hm~(2),蕾花铃的氮素积累量占比较高,为32.17%,较其他处理高3.95%~5.27%;籽棉产量达到6574.8 kg/hm~(2),较其他处理产量提高21.23%~67.54%,氮肥利用率提高6.85%~20.88%,农学利用率提高2.86%~6.66%。【结论】氮肥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棉花干物质量、氮积累量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较高,氮利用效率降低,增产效果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飞  郭利双  李景龙  肖才升  
为研究油棉连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湖南省常德市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试验,设置了5种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结果表明: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棉株氮素、磷素、钾素养分累积逐渐提高;氮素的积累分配与磷素、钾素的积累分配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棉株氮磷钾养分累积均在施氮360 kg/hm~2条件下最大,其中在90~360 kg/hm~2施氮量内,棉铃氮素、磷素、钾素的分配比例均在施氮270 kg/hm~2条件下最大。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棉株对磷素与钾素的吸收则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促进了棉株生物量的积累与棉花产量的提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到270 kg/hm~2后,其增施效果不再显著且生物量与产量均为最高。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齐度和伸长率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在180~270 kg/hm~2施氮量内,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棉株对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氮量250~270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