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8)
- 2023(3038)
- 2022(2564)
- 2021(2334)
- 2020(1933)
- 2019(4347)
- 2018(4091)
- 2017(7105)
- 2016(4280)
- 2015(4905)
- 2014(4628)
- 2013(4875)
- 2012(4871)
- 2011(4499)
- 2010(4640)
- 2009(4258)
- 2008(4073)
- 2007(3906)
- 2006(3408)
- 2005(3272)
- 学科
- 济(13450)
- 经济(13424)
- 管理(8901)
- 业(8442)
- 学(6768)
- 企(6499)
- 企业(6499)
- 教育(5459)
- 方法(5303)
- 制(4637)
- 中国(4595)
- 数学(4476)
- 数学方法(4396)
- 研究(4303)
- 农(4276)
- 生(4126)
- 财(3553)
- 研究生(3533)
- 度(3155)
- 制度(3149)
- 业经(3024)
- 及其(2832)
- 农业(2790)
- 地方(2732)
- 理论(2656)
- 服务(2640)
- 贸(2583)
- 贸易(2581)
- 易(2515)
- 融(2465)
- 机构
- 大学(68113)
- 学院(63973)
- 研究(32641)
- 农(24259)
- 科学(23579)
- 济(21135)
- 中国(20562)
- 经济(20390)
- 农业(19809)
- 所(19064)
- 研究所(17584)
- 管理(17301)
- 业大(16657)
- 京(16490)
- 理学(14497)
- 理学院(14164)
- 管理学(13637)
- 管理学院(13553)
- 省(13412)
- 中心(12861)
- 农业大学(12564)
- 室(12519)
- 院(12143)
- 江(11659)
- 业(11386)
- 实验(10929)
- 实验室(10528)
- 北京(10439)
- 科学院(10268)
- 重点(10012)
- 基金
- 项目(46072)
- 科学(33655)
- 家(32135)
- 基金(32088)
- 国家(31891)
- 研究(26497)
- 科学基金(24435)
- 省(19162)
- 自然(19078)
- 自然科(18625)
- 自然科学(18606)
- 自然科学基金(18301)
- 划(17251)
- 基金项目(16090)
- 社会(14041)
- 资助(14030)
- 教育(13108)
- 社会科(13101)
- 社会科学(13096)
- 计划(12459)
- 科技(12040)
- 重点(11739)
- 发(10336)
- 农(9888)
- 创(9726)
- 科研(9709)
- 业(9644)
- 专项(9564)
- 部(9443)
- 创新(9189)
共检索到106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霞 王道本 周启
棉花根际促生菌的分离和筛选王春霞,王道本,周启(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棉花,根际促生菌,菌株,生防ISOLATIONANDSELECTIONOFTHEPLANTGROWTHPROMOT...
关键词:
棉花,根际促生菌,菌株,生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霞 王道本 周启
从棉花根际中分离到的大量细菌,经多次盆栽和田间试验,筛选到6株对棉花具有防病促长作用的菌株,编号为CS85、ZR、PF2、ZS1、18和S14。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的鉴定结果,将6株菌分别归属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CS85)、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putidaZR)、假单胞杆菌PF2(Pseudomonassp.PF2)、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ZS1)、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18)和腊状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S14)。
关键词:
棉花 根际促生菌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佐长赓 王静怡 牛新湘 刘萍 管力慧 党文芳 杨红梅 楚敏 王宁 林青 王有武 娄恺 史应武
【目的】研究内生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和根际细菌(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vanillea SMT-24)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对棉花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病效果。【方法】以棉花植株为试材,通过测量内生菌和根际细菌处理后第50天棉花的株高、根长、根毛数、叶片数,分析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对棉花的促生作用;同时测定第50天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探究内生菌和根际细菌处理对棉花诱导抗性作用。【结果】接种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后,均能提高灭菌土与非灭菌土棉花株高、根长、增加根毛数和叶片数。在灭菌土中,SHZ-24处理组株高最高为24.78 cm,是对照组的1.21倍,SHT-15处理组根长最长,是对照组的1.14倍,根毛数和叶片数最多,分别是对照组的1.71和1.18倍;在非灭菌土中,SMT-24处理组株高最高为24.33 cm,是对照组的1.11倍,叶片数最多,是对照组的1.18倍,SHT-15处理组根长最长,根毛数最多,分别是对照组的1.07和1.78倍;此外,在灭菌土中,棉花叶片中的CAT、POD、PPO、SOD、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丙二醛含量下降。【结论】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对棉株具有明显促生作用,能诱导棉花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棉株抗病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亚利 王立国 周治国 陈兵林 王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
关键词:
棉花 麦棉两熟 根系 土壤酶 土壤养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晓丽 陈杰 何斐 顾美英 王东胜 薛磊 段佳丽 徐万里 薛泉宏
【目的】探讨棉花黄萎病生防链霉菌25、Z9、Z13、X4对棉花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棉花根内的定殖情况。【方法】采用盆栽接种试验、根内微生物培养测数法,以不接链霉菌、大丽轮枝菌(VD)为空白对照,研究4株链霉菌活菌制剂单独接种及与VD混合接种后,链霉菌对棉花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棉花根内的定殖量。【结果】①链霉菌25、Z9、Z13单独接种或与VD混合接种时,均能提高棉花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②4株链霉菌均能明显提高棉花幼苗整株和根系鲜质量,其中Z9促生作用最稳定,接种1次后,其单独接种或与VD混合接种处理棉花幼苗根系长度较空白对照、VD单独接种处理增加了5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彭玲 杜秉海 丁延芹 杜志兵 于素芳 陈强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地区铁载体产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为筛选高效铁载体产生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OXAIR-PCR、16S rRNA PCR-RFLP和16SrDNA全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新疆地区棉花根际土壤的铁载体产生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BOXAIR-PCR分析中,68株供试菌分为11个遗传群;在16SrRNAPCR-RFLP分析中,68株供试菌分10个遗传群;代表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供试菌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产碱杆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湘政 解文强 李风汀
1996~1998年间自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拮抗菌XX-3,经过多点小区试验,结果显示,XX-3不仅具有很强的抗病效果,而且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当每株接种量为5×10~8 cfu时,增产可达9.5%~26.5%,抗病效果可达50%以上。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棉花 抗病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 文春燕 赵买琼 张苗 高琦 李荣 沈其荣
[目的]将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与普通育苗基质联合,研制成生物育苗基质,进而促进功能菌株苗期的根际定殖和移苗后促生功能的发挥。[方法]利用从辣椒根际分离筛选的产 IAA 和 ACC 脱氨酶菌株,保活添加至普通育苗基质研制成生物育苗基质,通过比较育苗效果筛选出生物育苗基质的最佳配伍菌株。[结果]从辣椒根际分离获得 6 株 IAA 产生量大于 5 mg·L-1的菌株,其中菌株 NJAU-G10,NJAU-N5 和 NJAU-N1 同时能产 ACC 脱氨酶,且能力高于其他菌株;两季苗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菌株 NJAU-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冰江 李敏 刘润进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菌(Glomusfasiculatum,Gf)和珠状巨孢囊霉菌(Gigasporamargarita,Gim)对棉花根内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陆地棉花(GossypiumhirsutumL.)品种李台8号和86-1于播种时接种AM真菌、30d后接种黄萎病菌安阳菌系,可诱导棉花根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等酶的合成,提高了这些防御性酶的活性,并且其活性上升速度和活性峰值均高于接种黄萎病菌的处理,下降速度低于接种黄萎病菌的处理。说...
关键词:
AM真菌 棉花黄萎病菌 防御性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李社增 鹿秀云 勾建军 马平
【目的】研究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防病、促生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棉田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和未添加西兰花残体(CK)两个处理,以不同处理的棉花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过氧化物酶、中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几丁质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利用Biolog-ECO平板研究不同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McIntosh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功能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特征,冗余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不同类型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BR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和结铃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73%、16.95%和10.36%;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达64.19%。BR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根际土壤pH、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BR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同时,BR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营养元素循环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碳循环方面,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和1.95倍;在氮循环方面,脲酶、几丁质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2、1.59和1.52倍;在磷循环方面,中性磷酸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33倍;在硫循环方面,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22倍。冗余分析表明,BR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与L-苯基丙氨酸、L-苏氨酸、肝糖、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D-苹果酸的利用能力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显著提高了营养元素循环相关酶的活性,改变了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代谢活性,并提高了根际土壤pH、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纪春艳 王纯利 罗明
为棉花立枯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细菌菌株,从采集的48份新疆棉苗根际土样中经分离、纯化获得优势细菌菌株189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并对部分抑菌活性强菌株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根际拮抗细菌菌株67株;其中菌株MX-1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具有几丁质酶活,其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59.8%;饱和度70%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较好,抑菌活性最高,能够引起立枯丝核菌菌丝发生畸变,出现囊泡、甚而裂解。由此可知,菌株MX-1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防治棉花立枯病的生防菌。
关键词:
棉花 拮抗细菌 立枯丝核菌 新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星月 姚红丽 王北南 鲍雪银 刘朋飞 刘忠宽 曹卫东 刘晓云
本研究以河北省沧州黄骅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对采自黄骅地区常郭乡赵子札村、羊二庄镇张八寨村及旧城镇云庄村等10个地点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134株根际细菌。进而将其接种到紫花苜蓿植物种苗,培养60d后,比较分析了接种不同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生影响,选择了30株促生细菌优良菌株,并且对30株细菌菌株进行了溶磷能力和分泌生长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F2对植物干重增重影响最为显著(P<0.05),其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也最强;菌株LF13分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司春灿 林英 尚天玉
【目的】筛选油茶根际促生微生物,有助于油茶专用微生物菌肥的研制,为提高茶油品质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油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VK平板检测法、亚历山大平板检测法、CAS平板检测法、JNFB培养基检测法、Salknowski比色法,对从油茶根际土中随机挑取的20株细菌的解磷、解钾、产铁载体、固氮、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进行了检测。采用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分光光度计法对油茶根际菌YC10的解磷能力和解钾能力分别进行了定量测定,采用16S rDNA对菌株YC10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结果表明:挑取的20株细菌中具有解磷能力的有6株(占30%),具有解钾能力的有6株(占30%),能产嗜铁素的有10株(占50%),具有固氮能力的有7株(占35%),产IAA能力的细菌最多有18株(占90%),同时具备2种或2种以上促生特性的菌株有14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0%。其中菌株YC10兼具解磷、解钾、产铁载体、产IAA、固氮等多重促生特性,菌株YC10发酵液中有效磷的含量在第60 h时达到最大为68.09μg/mL,解磷率最高为5.44%,菌株YC10发酵液中有效钾的含量在第72 h达到最高为4.43μg/mL,其解钾率最高为31.63%。菌株YC10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结论】油茶根际存在较多的具有促生特性的细菌,其中菌株YC10兼具解磷、解钾、产铁载体、产IAA、固氮等多重促生特性,具有油茶专用微生物菌肥开发的潜质。
关键词:
油茶 根际促生菌 筛选 促生特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天才 周洁尘 段翔 李学信 汪亮 彭皎 钟红艳 吴根深 肖亚琴 吴琴香
【目的】从花榈木根际土壤及根系中分离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根际促生菌,为研制花榈木促生高效肥料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花榈木根际土壤和根系为材料,分离筛选具有固氮、溶磷、分泌生长素(IAA)和产铁载体能力的PGPR菌株,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分子鉴定优良菌株。【结果】从花榈木根际土壤和根系中分离出根际促生菌67株,具有固氮能力菌株49株,其中产IAA能力菌株45株,具有解磷效果的菌株20株,分泌铁载体能力的菌株4株。其中菌株GX4-4分泌IAA质量浓度最高达34.68μg·mL~(-1);GX7-6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GX4-9分解有机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为3.45±0.14、5.86±3.44 mg·(100 mL)~(-1);GX4-5的铁载体活性最强,达82%。从中选取了解磷、固氮、分泌IAA和产铁载体能力较好、活性较高的根际促生菌GX2-6,结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该菌株分泌IAA质量浓度为34.51μg·mL~(-1),分解无机磷、有机磷的溶磷量分别为2.24±0.12、3.04±0.09 mg·(100 mL)~(-1),铁载体活性为20%。【结论】从花榈木根系及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高效促生功能细菌GX2-6,为研发花榈木PGPR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花榈木 溶磷菌 固氮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双 王伟 张如 张瑞福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根际竞争能力是微生物肥料菌株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研究主要基于根际营养竞争能力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玉米、黄瓜、番茄 3 种作物的根系分泌物为初筛培养基的营养源,从相对应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能利用根系分泌物快速生长的菌株,通过测定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进一步结合平皿幼苗促生试验复筛优良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促生效果。[结果]初筛所得 24 株菌株,均可在以植物根系分泌物为唯一营养来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具有溶磷、产 NH3、产 IAA 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 14 株,占所筛菌株的 58.3%;可产 IAA的 20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