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8)
- 2023(5043)
- 2022(4310)
- 2021(4000)
- 2020(3450)
- 2019(7467)
- 2018(7395)
- 2017(13237)
- 2016(7790)
- 2015(8636)
- 2014(8186)
- 2013(7885)
- 2012(7283)
- 2011(6599)
- 2010(6819)
- 2009(6313)
- 2008(6199)
- 2007(5925)
- 2006(5112)
- 2005(4525)
- 学科
- 管理(24692)
- 济(24439)
- 经济(24420)
- 业(23080)
- 企(20276)
- 企业(20276)
- 技术(11744)
- 方法(9198)
- 技术管理(8869)
- 中国(8067)
- 数学(7551)
- 数学方法(7400)
- 农(7285)
- 学(6931)
- 业经(6520)
- 财(6094)
- 地方(5847)
- 制(5803)
- 银(5510)
- 银行(5482)
- 行(5268)
- 理论(5249)
- 环境(4853)
- 和(4823)
- 融(4680)
- 金融(4678)
- 农业(4625)
- 划(4217)
- 教育(4051)
- 贸(3749)
- 机构
- 学院(103980)
- 大学(102076)
- 研究(39704)
- 管理(38373)
- 济(36699)
- 经济(35647)
- 理学(32031)
- 理学院(31626)
- 管理学(31012)
- 管理学院(30833)
- 中国(29350)
- 科学(27562)
- 农(24054)
- 京(23514)
- 所(22096)
- 研究所(20370)
- 业大(19205)
- 农业(19204)
- 中心(17934)
- 江(17292)
- 财(16498)
- 北京(14861)
- 院(14739)
- 省(14664)
- 技术(14644)
- 范(13976)
- 州(13937)
- 师范(13799)
- 科学院(13268)
- 财经(12533)
- 基金
- 项目(72229)
- 科学(55087)
- 研究(51221)
- 基金(48056)
- 家(44164)
- 国家(43738)
- 科学基金(35822)
- 省(31745)
- 社会(29890)
- 社会科(28223)
- 社会科学(28210)
- 划(26341)
- 基金项目(25158)
- 自然(23546)
- 教育(23200)
- 自然科(23006)
- 自然科学(22993)
- 自然科学基金(22549)
- 编号(20710)
- 资助(18808)
- 创(18197)
- 创新(17293)
- 重点(17023)
- 成果(16899)
- 发(16367)
- 课题(16325)
- 计划(15617)
- 科技(15400)
- 部(14527)
- 业(14057)
共检索到161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剑光 赵君 吴巧娟 肖松华
2011-2012年对142份新引进和自主创造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该批材料均为陆地棉种质,类型较丰富。共鉴定筛选出株高60 cm以下的矮秆类型材料4份,子指15.5 g以上的高子指材料17份,单铃重6 g以上的材料有22份,比强度在32 cN/tex以上的高强纤维材料60份,2.5%跨长在32 mm以上的材料2份。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筛选出了34份具有优异性状的材料,可为选育大铃、高籽指、高强纤维的种质提供资源。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性状 鉴定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云雷 王红梅 陈伟 龚海燕 桑晓慧 崔艳利 赵佩
【目的】发掘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优异等位基因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分子检测,实现对抗病性的快速鉴定和对抗病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有效解决当前抗病性鉴定周期长、抗病性选择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方法】选用125份陆地棉优异种质,分别采用田间黄萎病病圃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对材料进行抗黄萎病鉴定,分析材料的抗病性变异;通过筛选前期获得的与棉花抗黄萎病表型显著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并计算其效应值,分析不同材料中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及其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研究利用优异等位基因位点进行棉花抗黄萎病预测的可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优异等位基因 分子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麒 宿俊吉 宁新柱 李吉莲 刘萍 陈红 林海 邓福军
对新疆海岛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进行多元分析与种质资源评价,旨在为海岛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异亲本。相关分析表明,新疆海岛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966%,前3个主成分主要凝聚的生物学信息是品质和产量因子;根据新疆海岛棉各种质基于育种目标性状的综合主成分值,评选出9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对综合主成分值排名前50的材料,基于前3个主成分值进行二维排序分析,评选出13份品质性状优良种质,11份品质、产量均占优的种质。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5时,130份资源被聚为六个类群,其中92.308%的种质均聚在了第Ⅰ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栋 杨于杰 耿彪 景盼盼 苏献存 武林锐 渠云芳 黄晋玲
为探究盐胁迫对棉花生理机制的影响,以耐盐碱棉花中J0710为对照,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课题组培育的2个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HL2、A_2H幼苗进行为期15 d的盐溶液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参试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计算盐害指数;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0,5,12,24,48 h)的幼苗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15 d后,对3个材料幼苗生长的伤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中J07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怀仲 李琼芳 叶鹏盛 曾华兰
1991~1995年对四川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系)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鉴定。302份鉴定枯萎病品种(系)中,抗病、耐病和感病品种(系)的比例分别为71.2%、20.5%和8.3%;203份抗黄萎病性鉴定品种(系)中,抗病、耐病和感病的比例分别为18.2%、56.7%和25.1%;同时鉴定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的198份品种(系)中,双抗品种占17.7%,抗枯萎病和抗、耐黄萎病的品种占61.1%,推荐双抗品种(材料)6份。同“七五”鉴定结果相比,“八五”新育成的品种(系)抗枯、黄萎病性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兆华 陈兆夏 张天真 潘家驹 蒋伟民
通过 1 8个菌株对 2 3个不同抗、感品种的棉花苗期接种试验 ,及 1 0个菌株对 9个苏棉 1 2号R和 1个南农 1号耐黄萎病株行的苗期和吐絮期病指相关分析 ,明确了要培育出能在大多数病区都表现抗病的棉花品种 ,应以V2 5、XS4这样的强致病力菌株作为病圃鉴定菌株。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目标应以抗强致病力或落叶型菌系为主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淑芳 李俊兰 金卫平 王广恩
棉花黄萎病是目前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棉花黄萎病不断蔓延,危害逐年加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上缺乏抗黄萎病品种。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连续多年的定向选择,培育出的冀616和冀171等,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
关键词:
棉花 抗黄萎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进 蔡立旺 宋锦花 施庆华 陈建平 王永慧
早熟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江苏省2013-2014年14个早熟棉花区试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共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以霜前花率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总铃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马克隆值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8.998%,已反映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14个品种分为6大类,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判别分析,聚类正确率高达92.9%;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并对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方向进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晋龙 刘义 渠云芳 康娜娜 杜海烨 黄晋玲
为了培育具有抗病虫优良性状的棉花新品种,并对棉花多茸毛基因进行定位克隆,从棉花三元杂种后代中选育了绿叶无茸毛和绿叶多茸毛近等基因系。以该近等基因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具有不同茸毛性状的棉株间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单宁含量的变化,通过光合生理与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相结合,初步探讨棉花不同茸毛性状近等基因系材料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为今后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茸毛与多茸毛棉花近等基因系的叶绿素a、b及总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蕾期较高,花期、铃期降低;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淑荣 魏秀芬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我国棉花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虽然我国棉花产业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但安全度较低。产业竞争力低、产业控制力弱、产业成长性慢、产业市场发展环境不佳是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要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不仅需要优化产业安全指标,建立和完善棉花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实行滑准税率与最低收购价格并行的措施,而且还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棉纺织企业"走出去",建立全球生产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妙 李民法
选用新品系895作试材进行了棉铃着生位置对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部位不同,其相应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物理性能指标也存在同株差异,如铃重、衣分、子指和绒长、强力、细度等,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果枝的第1节位结铃性最强,铃重最大,随着果枝从下到上,相同节位棉铃的铃重和衣分呈现出抛物曲线变化趋势,同一果枝上的棉铃,随着节位的外延,铃重和衣分分别表现出降低和增高的直线变化趋势,纤维物理性能的变化,随着果枝节位的上移,细度逐渐变粗再细,强力逐步增强再弱,断长比较平稳,在同一果枝上,随着节位的外延,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绒长增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法富 于元杰 张学坤 刘风珍 尹承佾
鲁棉6 号自花授粉24 h 后,利用微注射技术,将多酚和单宁含量较高的罗布麻DNA 导入其子房中。在高选择压力下,利用自然虫源,选育出了兼抗棉铃虫和棉蚜的棉花种质系115 。对115 和亲本鲁棉6 号进行了室内生物学测定和食物利用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抗虫种质系115 严重阻碍了棉铃虫的食物利用,显著降低了初孵棉铃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而鲁棉6 号对棉铃虫影响较小。115 幼叶棉酚和单宁的含量分别比鲁棉6 号增加了90-9 % 和136-7 % 。
关键词:
棉花 罗布麻 DNA 转育 抗虫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海明 余筱南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朱四元 徐一兰
为探明棉花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异交特性和最佳杂交授粉时间,以特棉S-1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杂交授粉的异交特性和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经对不同的时间点(8:00,9:00,10:00,11:00)授粉的脱落情况调查及试验统计表明,不同时间点的授粉成铃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以10:00的授粉成铃率最高,11:00次之,8:00,9:00的授粉成铃率最差,说明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特棉S-1的授粉时间以10:00至11:00时最佳.利用特棉S-1为母本配制了7个杂交组合,在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中以农杂310,313的表现最佳.
关键词:
棉花 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特性 成铃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超敏 蔡彩平 郭旺珍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频繁的极端天气等威胁,以及粮棉争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对棉花耐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综述了非生物逆境胁迫条件下棉花的抗逆性反应,棉花抗逆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和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并提出棉花抗逆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棉花抗逆育种研究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喻树迅 范术丽 王寒涛 魏恒玲 庞朝友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