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6)
2023(9612)
2022(8649)
2021(8262)
2020(6994)
2019(16103)
2018(16276)
2017(31122)
2016(17439)
2015(19530)
2014(19661)
2013(19387)
2012(17769)
2011(15903)
2010(15726)
2009(14091)
2008(13561)
2007(11646)
2006(10017)
2005(8515)
作者
(51902)
(42945)
(42609)
(40395)
(27281)
(20587)
(19315)
(17113)
(16323)
(15341)
(14698)
(14368)
(13596)
(13456)
(13205)
(13103)
(13102)
(12764)
(12117)
(12110)
(10886)
(10434)
(10431)
(9688)
(9646)
(9596)
(9578)
(9315)
(8752)
(8569)
学科
(62764)
经济(62692)
管理(48043)
(44521)
(37507)
企业(37507)
方法(30892)
数学(26588)
数学方法(26286)
(16649)
(16435)
中国(15889)
(15154)
业经(13954)
地方(12963)
理论(11770)
(11279)
农业(11043)
(10770)
贸易(10766)
技术(10546)
环境(10518)
(10444)
(10371)
(10077)
财务(10013)
财务管理(9996)
教育(9490)
企业财务(9456)
(9223)
机构
大学(240977)
学院(239595)
管理(96226)
(85959)
理学(83945)
经济(83799)
理学院(82993)
管理学(81437)
管理学院(81037)
研究(80659)
中国(57442)
科学(54850)
(52593)
(44998)
(41985)
业大(41642)
研究所(38884)
(38088)
农业(35909)
中心(35895)
(33895)
北京(32941)
(31749)
师范(31401)
财经(31193)
(29405)
(28348)
(28171)
技术(27777)
师范大学(25407)
基金
项目(172974)
科学(133689)
研究(123263)
基金(123259)
(109106)
国家(108199)
科学基金(91564)
社会(73542)
社会科(69491)
社会科学(69471)
(69217)
基金项目(66434)
自然(62429)
自然科(60935)
自然科学(60917)
自然科学基金(59782)
(58454)
教育(56449)
编号(51038)
资助(50745)
成果(40974)
重点(38564)
(36986)
(36145)
(35946)
课题(35357)
科研(33575)
创新(33460)
计划(33203)
大学(31498)
期刊
(90423)
经济(90423)
研究(66074)
学报(44944)
中国(44054)
(40469)
科学(39103)
管理(33831)
大学(32120)
学学(30245)
农业(28956)
教育(27997)
(27396)
技术(20607)
(16334)
金融(16334)
业经(15213)
(15152)
图书(15044)
财经(13819)
经济研究(13618)
科技(13017)
业大(12613)
理论(12413)
实践(11733)
(11733)
问题(11731)
(11726)
(11562)
资源(11438)
共检索到336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牟方生  毛正轩  龚一耘  张超  扬泽湖  
采用核不育两系法,利用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5与转基因抗虫品系杂交,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A18.GA18高抗红铃虫和棉铃虫,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品质优,生长势强,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各项指标全面超过GA5.不同核不育两用系杂交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GA18作母本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6个组合通过四川审定、一年或两年国家区试或省区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超  黄文娟  牟方生  杨泽湖  戢沛城  龚一耘  马炳田  毛正轩  
比较分析抗虫核不育系GA18配制的22个杂交种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发现,GA18配制杂交种铃重的平均正向中亲优势为5.37%,且有50%的组合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但是衣分的杂种优势不明显。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中亲优势多数表现为正向优势,有50%的组合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马克隆值的杂种优势多数表现为负向优势,比强度正向中亲优势大于5%的组合占36.4%,超亲优势大于5%的组合占27.3%。结果表明,GA18配制的杂交种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显著,用GA18配制杂交种有利于提高杂交种的纤维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王均明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用抗A1和抗A2作母本已选配成3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之树  刘素恩  
通过不同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间及不同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与不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间的杂交组合配置 ,分析了不同类别抗棉铃虫杂交种与新棉 99B的比较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杂交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 ,霜前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霜前子棉产量次之 ,衣分、铃重、株高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单株果枝数次之 ,子指不具优势 ,单株结铃数具有负优势。抗虫性、抗病性的杂种优势与杂交种类别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张金发  冯纯大  周斌  
以转基因Bt 抗虫棉为供体亲本,以一组高产、抗病或抗虫品种( 系) 为母本杂交培育了一批抗虫杂交新材料,结果证明以无蜜腺棉与Bt 转基因品系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在产量、品质和抗虫性方面表现最好,是一种理想的抗虫新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宗福  王景会  申贵芳  赵逢涛  王宗文  李汝忠  
利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实现强优势组合三系配套是解决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瓶颈,促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阐述了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定位、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及三系杂交棉的研究进展;对三系杂交棉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三堆  崔洪志  夏兰芹  武东亮  倪万潮  张震林  张保龙  徐英俊  
构建了携带人工合成的GFMCry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S4ABC。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pGBI121S4ABC转入到石远321、中棉所19号、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株系。叶片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抗性好的株系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大于96%;经分子检测,证实了双价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海明  余筱南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朱四元  徐一兰  
为探明棉花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异交特性和最佳杂交授粉时间,以特棉S-1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杂交授粉的异交特性和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经对不同的时间点(8:00,9:00,10:00,11:00)授粉的脱落情况调查及试验统计表明,不同时间点的授粉成铃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以10:00的授粉成铃率最高,11:00次之,8:00,9:00的授粉成铃率最差,说明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特棉S-1的授粉时间以10:00至11:00时最佳.利用特棉S-1为母本配制了7个杂交组合,在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中以农杂310,313的表现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显  万艳霞  
杂66是利用海岛棉、陆地棉、野生棉三种间杂交后代与抗虫棉杂交而育成的,其突出表现抗棉铃虫、抗病、高产、优质。1996~1997年在河北省抗虫棉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较冀棉20号、33B分别增产73.0%和13.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武  聂以春  张献龙  孙济中  
通过两年一点 7× 7半双列杂交试验 ,对转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的增产原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参试 6个抗虫杂交组合 (共有 2 1个杂交组合 )中有 5个在籽、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居前 5名 ,这主要是由于外源抗虫基因的存在 ,增加了单铃种子数、单株成铃数和平均单铃重等的缘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学德  
棉花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棉通常比常规棉增产15%左右,而且在纤维品质、抗病、抗虫、抗逆境和光合效率等性状上也有明显改良。在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杂交种子的生产(制种)。目前,杂交棉制种常有四条途径,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化学杀雄法制种、利用核雄性不育的"两系法"制种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棉花雄性不育既可简化制种又可节省成本,特别是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法"制种,可较有效克服其他制种方法的一些缺点,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文章在阐述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基础上,重点综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的特点;深入阐述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的正/负效应,并就如何培育强恢复系的问题,以培育转GST的强恢复系为例,探讨克服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负效应的可能机制;根据棉花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和花器具有虫媒花特征的特点,详细介绍三系杂交棉制种的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选配、地点选择和环境优化等条件,以及如何综合优化这些条件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与其他作物比较,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4个突出的优点:(1)不育系为无花粉不育类型,育性不受气候等环境的影响,可保证杂种的纯度;(2)棉花开花期长达3个月,不存在制种时花期不遇的现象,制种产量有保证;(3)棉花生态适应性广,育成的组合可在各地种植,种子产业化效益明显;(4)可利用种间(海岛棉与陆地棉间)杂种优势。可以预言,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杂交棉是大有前途的,将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最后,就本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观武  毛正轩  孙贞  苟云高  江卫  杨泽湖  毛素珍  
利用陆地棉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杂交后代中出现的散粉不育株培育出了棉花核不育完全保持系MB;揭示出由主基因和多基因系统共同控制的一种新型不育性及其完全保持的遗传机理;建立了一种以MB为桥梁、不育系二级繁殖为核心的制种、繁殖新体系———核不育“二级法”(MMS法),这种方法综合了胞质不育(CMS)“三系法”和核不育(GMS)“两系法”的优点。利用MMS法培育出的新型杂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新杂种H55已开始投放生产应用。对MMS、CMS、GMS三种不育性的遗传属性及在制种和繁殖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元明  杨晓杰  赵付安  唐中杰  李武  吕淑平  聂利红  房卫平  谢德意  
从棉花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后代中选育了核不育种质98-8A,采用表型观察、自交和测交手段,对其植株表型、花器、育性特征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花器官形态观察表明,不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的正常可育株,花丝明显萎缩,不育株花药无花粉粒出现,而子房直径及花药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对不育株与可育株姊妹交后代及可育株自交后代遗传分析表明,该雄性不育性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等位性检测显示,98-8A的不育基因与已知的473A(ms14/msc1)、1355A(ms2/msc2)、阆A(ms15/msc3)等3个不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不育株与常规多品种杂交分析表明,98-8A的一般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法富  于元杰  张学坤  刘风珍  尹承佾  
鲁棉6 号自花授粉24 h 后,利用微注射技术,将多酚和单宁含量较高的罗布麻DNA 导入其子房中。在高选择压力下,利用自然虫源,选育出了兼抗棉铃虫和棉蚜的棉花种质系115 。对115 和亲本鲁棉6 号进行了室内生物学测定和食物利用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抗虫种质系115 严重阻碍了棉铃虫的食物利用,显著降低了初孵棉铃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而鲁棉6 号对棉铃虫影响较小。115 幼叶棉酚和单宁的含量分别比鲁棉6 号增加了90-9 % 和136-7 %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家和  陈志贤  李淑君  李燕娥  焦改丽  
用4个国内转基因棉花品系(951,2527,9560,纯抗)和1个美国转基因棉花品种(DH3)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组织器官的抗虫性不同,花瓣,苞叶和顶端叶抗虫性最强;国内转基因棉花的4个品系和美国DH3的抗虫性强弱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棉花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