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4)
- 2023(10780)
- 2022(9530)
- 2021(9026)
- 2020(7571)
- 2019(17136)
- 2018(17151)
- 2017(32800)
- 2016(18075)
- 2015(20249)
- 2014(19696)
- 2013(19383)
- 2012(17570)
- 2011(15725)
- 2010(15535)
- 2009(14087)
- 2008(13615)
- 2007(11689)
- 2006(10000)
- 2005(8415)
- 学科
- 济(65495)
- 经济(65428)
- 管理(53631)
- 业(50983)
- 企(44178)
- 企业(44178)
- 方法(31499)
- 数学(26883)
- 数学方法(26559)
- 中国(17000)
- 农(16946)
- 技术(16355)
- 学(16096)
- 财(15959)
- 业经(15564)
- 地方(13616)
- 理论(12294)
- 贸(11629)
- 贸易(11622)
- 和(11389)
- 技术管理(11302)
- 易(11276)
- 农业(11251)
- 制(11225)
- 环境(10760)
- 务(10405)
- 财务(10333)
- 财务管理(10316)
- 划(9904)
- 银(9875)
- 机构
- 大学(247896)
- 学院(246215)
- 管理(100700)
- 济(91692)
- 经济(89597)
- 理学(88130)
- 理学院(87172)
- 管理学(85638)
- 管理学院(85209)
- 研究(81916)
- 中国(58179)
- 科学(54443)
- 京(53240)
- 农(43050)
- 所(41665)
- 业大(41181)
- 财(40051)
- 研究所(38519)
- 中心(36439)
- 江(34666)
- 农业(34045)
- 北京(33223)
- 财经(32780)
- 范(32072)
- 师范(31717)
- 院(30069)
- 经(29870)
- 州(28808)
- 技术(27618)
- 经济学(26211)
- 基金
- 项目(177968)
- 科学(138952)
- 基金(128061)
- 研究(127774)
- 家(112883)
- 国家(111932)
- 科学基金(95748)
- 社会(78230)
- 社会科(74042)
- 社会科学(74021)
- 省(71131)
- 基金项目(68886)
- 自然(64211)
- 自然科(62734)
- 自然科学(62716)
- 自然科学基金(61583)
- 划(59433)
- 教育(57820)
- 资助(51940)
- 编号(51760)
- 成果(41281)
- 重点(39486)
- 创(39315)
- 部(37948)
- 发(37619)
- 创新(36730)
- 课题(35613)
- 科研(34401)
- 计划(33288)
- 大学(32603)
共检索到34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张金发 冯纯大 周斌
以转基因Bt 抗虫棉为供体亲本,以一组高产、抗病或抗虫品种( 系) 为母本杂交培育了一批抗虫杂交新材料,结果证明以无蜜腺棉与Bt 转基因品系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在产量、品质和抗虫性方面表现最好,是一种理想的抗虫新材料。
关键词:
棉花 抗虫 新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之树 刘素恩
通过不同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间及不同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与不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间的杂交组合配置 ,分析了不同类别抗棉铃虫杂交种与新棉 99B的比较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杂交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 ,霜前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霜前子棉产量次之 ,衣分、铃重、株高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单株果枝数次之 ,子指不具优势 ,单株结铃数具有负优势。抗虫性、抗病性的杂种优势与杂交种类别有关。
关键词:
抗棉铃虫棉花 杂交种 优势 利用 类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承发 王少丽 宣维健 王红托
本文综述了世界特别是中国的杂交棉、Bt抗虫棉以及抗虫杂交棉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美国首先研究杂交棉 ,但印度与中国首先大规模应用。Bt转基因抗虫棉首先由美国研究和应用 ,中国紧随其后。由于劳动力低廉 ,加上生物高技术发展较快 ,中国抗虫杂交棉居国际领先地位。这些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一般与美国 NC33B相当 ,但产量高 15 %左右。为加速发展 ,当前研究和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应予适当解决。
关键词:
Bt棉 杂交种 中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显 王校栓 万艳霞 赵俊莉 史立强
选用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海、陆、野姊妹系杂交后代 596为母本 ,早熟丰产品系 79- 366为父本 ,通过杂交输入远缘种质 ,改变遗传背景结合南繁加代 ,连年自交于 1990年选育出了具有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多抗 (抗病、抗旱、抗棉铃虫、烂铃轻 )易管理诸优良性状在较高的水平上协调统一融为一体的优系 4 92 ,该系 1992~ 1993年参加了河北省区域试验和省区试生产试验。霜前皮棉每hm2 产量分别较对照中棉 12号增产 1 76%和 1 0 9%均居首位 ,为我国第一个通过海、陆、野种间杂交育成的新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宝德 牛永章 黄穗兰 冀丽霞 杨芬
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陆地棉与比克棉、色伯氏棉等野生棉种的远缘杂交后代,结合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使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品质性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使新品系的性状尽快稳定,通过半配合材料VSG作母本与之杂交,得到远缘杂种后代低代材料的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得到了稳定的优质棉新品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吴征彬 郭介华 刘金兰 孙济中
用3个抗螨海岛棉与6个感螨陆地棉亲本配制36个F_1代组合,根据螨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试验中抗螨性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导地位,亲本的抗螨水平与配合力效应十分吻合,3个海岛棉螨害轻,它们的配合力效应负值较大,陆地棉中以当地品种鄂荆1号的配合力最小。36个组合中抗×抗和感×抗表现抗,而感×感仍表现感,其中仅12个组合(主要为陆地棉×海岛棉)具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本试验中,抗螨性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以加性变异为主,广义、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88和0.74,估计出一组显性抗螨基因。
关键词:
陆地棉,海岛棉,抗螨性,双列杂交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王长征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和提高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减轻病虫对棉花的危害,节省防治投资、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进一步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持棉田生态平衡,争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是棉花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杂种优势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海燕 黄晋玲
【目的】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两方面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系亚棉A小孢子的败育机理。【方法】亚棉A是从亚比棉×陆地棉3种杂种中选育出来的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对棉花不育系亚棉A及其保持系亚棉B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不育材料亚棉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造孢细胞期至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在显微结构上,败育迹象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部分已解体,未解体造孢细胞发育成的小孢子母细胞中核仁消失,在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完全解体,而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且与中层细胞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这些异常现象导致最终形成无花粉粒的花粉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牟方生 毛正轩 龚一耘 张超 扬泽湖
采用核不育两系法,利用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5与转基因抗虫品系杂交,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A18.GA18高抗红铃虫和棉铃虫,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品质优,生长势强,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各项指标全面超过GA5.不同核不育两用系杂交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GA18作母本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6个组合通过四川审定、一年或两年国家区试或省区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栋 杨于杰 耿彪 景盼盼 苏献存 武林锐 渠云芳 黄晋玲
为探究盐胁迫对棉花生理机制的影响,以耐盐碱棉花中J0710为对照,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课题组培育的2个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HL2、A_2H幼苗进行为期15 d的盐溶液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参试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计算盐害指数;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0,5,12,24,48 h)的幼苗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15 d后,对3个材料幼苗生长的伤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中J07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洋 潘家驹 王顺华 徐志森 张则辉
对二个棉花半配合材料(G.barbadenseL)PSg和VSg自交后代产生的单倍体的形态、细胞学、以及半配合特性的遗传表现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PSg和VSg自交后代能产生单倍体,分母本与其它材料杂交F1能产生嵌合体.自交后代产生的单倍体均表现为植株瘦弱、花药不开裂、不能正常散粉结铃.半配合特征既能通过雌配子传递、也能通过雄配子传递,且表现母性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三堆 崔洪志 夏兰芹 武东亮 倪万潮 张震林 张保龙 徐英俊
构建了携带人工合成的GFMCry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S4ABC。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pGBI121S4ABC转入到石远321、中棉所19号、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株系。叶片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抗性好的株系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大于96%;经分子检测,证实了双价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钧 张铎 刘巷禄 郝秀忍 王惠芳
发现并系统观察了棉花雄性不育材料晋A。通过镜检、自交、测交、回交、开放授粉和网罩试验表明,此材料不育性完全而稳定,陆地棉品种可作其完全保持系,海岛棉品种可使其育性恢复,是我国新发现的又一质核不育材料。其不育胞质来自陆地棉,但与其它胞质系不同。这一发现为棉花三系配套、实现产量上的突破提供了新的胞质基因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晓 胡尚钦 童文 牟方生 黄璐琳 杨伟华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高产 栽培技术 川杂1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李增书 赵国忠 李爱国
冀创棉一是利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与抗病材料5013杂交育成,突出表现为抗棉铃虫、高产、抗病、优质。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2年皮棉总产分别比对照新棉33B和DP99B增产21.5%和19.2%,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适宜冀中南棉区和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关键词:
冀创棉1号 杂交抗虫棉 新品种 选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