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9)
- 2023(14421)
- 2022(12414)
- 2021(11624)
- 2020(9717)
- 2019(22454)
- 2018(22223)
- 2017(42054)
- 2016(23270)
- 2015(26336)
- 2014(26374)
- 2013(25621)
- 2012(23508)
- 2011(21134)
- 2010(21378)
- 2009(19648)
- 2008(18091)
- 2007(15950)
- 2006(14059)
- 2005(12340)
- 学科
- 济(83222)
- 经济(83118)
- 管理(63149)
- 业(59807)
- 企(50370)
- 企业(50370)
- 方法(37586)
- 数学(32349)
- 数学方法(31902)
- 中国(28984)
- 融(27464)
- 金融(27456)
- 银(25742)
- 银行(25674)
- 行(24786)
- 财(23294)
- 农(23060)
- 学(21063)
- 制(19966)
- 业经(19633)
- 地方(19521)
- 理论(18238)
- 农业(15456)
- 务(15328)
- 财务(15254)
- 财务管理(15227)
- 企业财务(14533)
- 贸(14397)
- 贸易(14384)
- 易(13976)
- 机构
- 大学(317818)
- 学院(317266)
- 管理(120381)
- 济(117883)
- 经济(114920)
- 研究(109779)
- 理学(103719)
- 理学院(102515)
- 管理学(100443)
- 管理学院(99913)
- 中国(85811)
- 科学(71172)
- 京(68978)
- 农(58855)
- 所(56622)
- 财(55335)
- 研究所(51972)
- 业大(51415)
- 中心(51100)
- 江(47286)
- 农业(46539)
- 财经(44030)
- 北京(43720)
- 范(42516)
- 师范(41938)
- 院(40178)
- 经(40010)
- 州(38929)
- 技术(37731)
- 经济学(34803)
- 基金
- 项目(220548)
- 科学(170466)
- 研究(159396)
- 基金(156214)
- 家(138161)
- 国家(136970)
- 科学基金(115575)
- 社会(95640)
- 社会科(90404)
- 社会科学(90375)
- 省(88788)
- 基金项目(82904)
- 自然(77184)
- 自然科(75349)
- 自然科学(75328)
- 划(74861)
- 教育(74406)
- 自然科学基金(73940)
- 编号(65935)
- 资助(65275)
- 成果(54145)
- 重点(50245)
- 部(47332)
- 发(47019)
- 课题(47015)
- 创(46164)
- 创新(43020)
- 科研(42516)
- 计划(41464)
- 大学(40851)
- 期刊
- 济(127918)
- 经济(127918)
- 研究(93384)
- 中国(67455)
- 学报(57472)
- 农(53201)
- 科学(49765)
- 管理(44469)
- 教育(43482)
- 大学(42455)
- 财(41477)
- 学学(39933)
- 融(39009)
- 金融(39009)
- 农业(36330)
- 技术(28421)
- 财经(21005)
- 业经(20788)
- 经济研究(20185)
- 业(18855)
- 经(17833)
- 图书(17237)
- 问题(16040)
- 理论(16014)
- 科技(15789)
- 版(15552)
- 业大(15464)
- 实践(14826)
- 践(14826)
- 技术经济(13911)
共检索到473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强
根据增加棉花基因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棉花改良计划正在转向于多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利用。丰富的棉花野生种(Gossypiumspp.)是栽培棉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更新资源,并成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库,野生棉研究利用对栽培棉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恩义 马家海
为了开发礁膜人工育苗的新技术,以4%果胶酶和2%纤维素酶的甘露醇溶液,分离酶解经无菌处理的礁膜叶状体,在40mmol·L~(-1)CaCl_2,0.7mol·L~(-1)甘露醇,pH5.5,温度28℃,摇床速度50r·min~(-1)旋转振荡3h的条件下,1.0g湿重礁膜可获原生质体约2×10~6个。原生质体分离后依次用比重为1.030、1.026、1.022的消毒海水(添加N、P、Fe~(2+)、IAA、KB、Vit C)培养,2d后已形成明显的再生细胞壁,3~4d后细胞开始分裂,8d后形成由4~8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以后原生质有不同的发育形态,较常见的是形成由一共同胶质膜包被的类似亲本的叶...
关键词:
礁膜 原生质体 酶解 分离 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复兵 张献龙 刘金兰
以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为材料,比较了IAA+KT和2,4-D+KT在愈伤诱导和悬浮培养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中,IAA和2,4-D表现为正效应,且2,4-D的效应强于IAA;KT表现为负效应;胚性愈伤悬浮培养中,3种激素都表现出负效应。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试验,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OnozukaR10)3%+果胶酶(Pectinase)1.5%,原生质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为IAA0.5mg/L+KT0.1mg/L,适当提高原生质体密度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光照,温度等物理因素对原生质体培养也有明显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直接在无激素的...
关键词:
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阙国宁 诸葛强
以牡竹属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ceusMunro)的竹节及无菌苗根颈为外植体,培养于含有5mg/L2,4-D、0.2mg/LKT和200mg/LLH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移至相同成份或不同浓度2,4-D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建立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利用悬浮细胞和无菌苗叶片经酶解获大量原生质体,其产量分别约为每克鲜重2.5×105个和5×105个,活力均可达80%。
关键词:
黄竹,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分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素娟 孙云龙 马凌波 何培民
本研究多次获得原生质体,明确了酶解原生质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条件,诸如酶溶剂的种类及浓度,酶及组成,酶解温度及pH,采种藻时间及取用部位。分离的原生质体经初步培养,发现少数2分裂,最好的有成6分裂的细胞团,但尚未成株。研究结果为扩大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报道了用海洋细菌酶解的试验及意义
关键词:
羊栖菜,原生质体,分离,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怀名 A.舍弗尔-门沃尔 G.米克斯-瓦格纳
研究了8个杂种一代嫩茎花椰菜品种,在5个品种中得到了细胞分裂、多细胞团和愈伤组织;1个品种的愈伤组织再生了新枝。离体繁殖的无菌苗叶片剪成细条,酶液由2%纤维素酶和1%解析酶组成,21℃、50转/分摇床上分离3小时。0.5M蔗糖液漂浮纯化。接种于1%琼脂糖滴上,滴加液体培养基,25℃、光照16小时、光强4000lux下培养。3~5天细胞分裂;1周左右形成4个或更多细孢团;3~5周形成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达2~3mm时,移到愈伤组织固体培养基上;直径达1cm时,移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和新枝。
关键词:
原生质体培养 新枝再生 嫩茎花椰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红 孙振元 刘秀贤 彭镇华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甘露醇的混合酶液提取地锦和五叶地锦无菌苗幼叶、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及地锦幼胚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对影响原生质体提取得率及活力因素进行分析,对不同材料原生质体得率进行比较,对提取的原生质体进行液体浅层、固液结合及固体等方式培养,对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以MS和改良B5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6 BA、2,4 D、PEG、KT、ZT等进行分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对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适宜地锦幼叶原生质体提取的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甘露醇0.6mol·L-1、酶解8h;不同材料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显著差异;仅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
关键词:
地锦 五叶地锦 原生质体 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品 吴琴生 刘大钧 M G K Jones
本试验研究了影响黑麦草悬浮细胞生长以及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部分因素.结果表明:黑麦草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的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大,其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20时,生长速度较快;当悬浮细胞与酶液的比例为2~3∶10时,每 ml 酶液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和甘露醇作碳源或渗透压稳定剂进时,原生质体的植板率较高。
关键词:
黑麦草 原生质体 碳源 渗透压稳定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根发 葛台明 余毓君
用缩短继代间隔的方法,从小麦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由小颗粒组成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从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经高压灭菌的改良MS或改良N6培养基中,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经直接分化或增殖后分化均得到再生植株。生长迅速的再生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将再生细胞团增殖后分化能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和再生植株数。随着悬浮培养时间的增加,原生质体培养中直接胚胎发生途径将减少。
关键词:
小麦 胚性细胞悬浮系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延清 苑保军 张根发 卢龙斗
用决明(CasiaobtusifoliaL.)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游离和培养原生质体。结果表明,1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比较适于游离原生质体,每1g材料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1.6×104个;PectolyaseY-23是分离原生质体所必需的;用含2,4-D0.4mg/L(以下单位同),NAA1.0与KT0.1的KM8P漂浮培养利于原生质体的分裂。培养4d后,原生质体开始分裂,15d后其植板率约为19.2%,30d形成了细胞团或小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可分化出芽。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4d生根,从而再生决明小植株。
关键词:
决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皇甫张娟 顾彪 宗兆锋
利用重寄生链霉菌F46与生防放线菌SC1和SC1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研究了Gly、蔗糖、酶及其质量浓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时间及灭活时间。结果表明,3个菌株培养液中加入Gly和蔗糖的质量浓度以0.5和30 g/mL为宜。对菌株SC1和SC11,分别用10 mg/mL和15 mg/mL,溶菌酶酶解60 min和100 min较合适;对菌株F46,以蜗牛酶(10 mg/mL)和溶菌酶(10 mg/mL)体积比为1:1的混合酶液酶解75 min为宜。菌株F46在55℃条件下热灭活45 min,菌株SC1和SC11则需在55℃条件下热灭活15 mi...
关键词:
重寄生链霉菌 放线菌 原生质体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玉英 李惠君
把经过纯化的香菇单核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与碘代乙酰胺灭活的野牛菇 L_(81-39)_4,原生质体用PEG 进行融合,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培养,挑得融合子5株:F_4,F_6,F_(11),F_(17),F_(18)。用荧光染色法,对亲本及融合子菌丝的单核和双核进行详细观察和鉴定.融合子 F_4,F_6,F_(18) 出菇表明,菇形偏近 L_(81-39),但菌柄较短,菌盖较大且略厚;F_(17)的菇色,肉质程度偏向于 L_(52);F_(11)出菇多,但个体小,色淡,菌盖薄。酯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F_(11),F_(17)都有双亲所具有的9条谱带中的7条,R_f值为:0.683,0.7...
关键词:
原生质体 融合 香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波 柳俊 谢从华 蔡兴奎
试验以马铃薯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 ,通过研究材料预处理方法对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培养方式及培养基中糖醇与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形成的关系 ,优化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系 ,获得了 2个双单倍体系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青 鱼海鹏 张子豪 孙正文 张艳 张冬梅 王省芬 马峙英 阎媛媛
【目的】真叶细胞能模拟植物内源条件,建立基于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的高效瞬时表达体系,为快速有效研究棉花基因功能提供方法。【方法】以陆地棉TM-1真叶为材料,采用常用的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组合分离原生质体,探究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叶龄、渗透压、酶解液成分和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活力的影响,并分析渗透压、PEG浓度和培养液种类对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的影响,进而优化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构建GhLTP-GFP表达载体,对比融合蛋白在拟南芥、棉花原生质体和烟草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验证该体系。【结果】不同于棉花子叶,酶解液中高浓度CaCl_2会显著抑制真叶细胞壁的酶解,含10 mmol·L~(-1) CaCl_2的酶解液能有效分离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甘露醇显著影响原生质体得率,含0.5 mol·L~(-1)甘露醇的酶解液分离原生质体得率最高,且细胞形态维持较好,而0.4 mol·L~(-1)甘露醇条件下原生质体活力降低一倍,表明0.5 mol·L~(-1)甘露醇能较好维持棉花真叶原生质体渗透压。陆地棉刚展平的真叶分离所得原生质体大小合适,而展平后的嫩叶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细胞较大,得率降低一倍。酶解处理7 h前,原生质体游离缓慢,酶解9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高峰,继续酶解原生质体将破裂,得率降低。在等渗条件下用40%PEG4000转化所得原生质体,转化效率最高,而普遍采用的低渗条件不利于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的转化。转化后,用WI溶液继续培养原生质体,会引起原生质体的大量破裂,用含0.5 mol·L~(-1)甘露醇的W5溶液继续培养,有利于原生质体形态的维持,转化率提高到90%。表达载体35S:GhLTP-GFP分别转入棉花、拟南芥原生质体和烟草表皮细胞,GFP信号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可获得8.10×10~6个/mL活力在95%以上的高质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得率提高8倍,转化效率达到90%,可用于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以及代谢调控网络研究等。
关键词:
棉花 TM-1 原生质体分离 瞬时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秀华 张尧忠 徐宁生
原生质体培养在作物改良工作中,国内外目前有如下几方面的应用:(1)原生质体融合:利用该技术转移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如细胞质雄性不育,这在水稻(Yang1988,Akagi1989,Kyozuka1989,ToshiroK.1995)、油菜(Pe...
关键词: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