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10118)
2022(9140)
2021(8693)
2020(7452)
2019(17097)
2018(17257)
2017(32607)
2016(18624)
2015(20904)
2014(20980)
2013(20624)
2012(19007)
2011(16977)
2010(16798)
2009(15021)
2008(14525)
2007(12527)
2006(10784)
2005(9204)
作者
(56829)
(47080)
(46905)
(44501)
(29971)
(22758)
(21384)
(18879)
(17861)
(16892)
(16131)
(15736)
(15025)
(14935)
(14781)
(14702)
(14521)
(14028)
(13351)
(13316)
(12298)
(11496)
(11442)
(10717)
(10689)
(10619)
(10586)
(10287)
(9774)
(9604)
学科
(63487)
经济(63414)
管理(48781)
(46031)
(38258)
企业(38258)
方法(31115)
数学(26748)
数学方法(26437)
(18361)
(17724)
中国(16719)
(15728)
业经(14337)
地方(13436)
理论(12043)
农业(11743)
(11503)
(11331)
贸易(11326)
(10983)
(10977)
技术(10841)
环境(10612)
(10364)
财务(10301)
财务管理(10284)
教育(10019)
企业财务(9733)
(9630)
机构
大学(255533)
学院(254898)
管理(98468)
(88906)
研究(88811)
经济(86626)
理学(85804)
理学院(84777)
管理学(83084)
管理学院(82664)
科学(62549)
中国(62192)
(55596)
(53696)
(47482)
业大(46870)
研究所(44178)
农业(42903)
中心(39660)
(39283)
(36958)
北京(34888)
(33669)
师范(33168)
(32330)
财经(32040)
技术(31749)
(30285)
(29084)
(28483)
基金
项目(185076)
科学(141671)
基金(130441)
研究(129097)
(117377)
国家(116393)
科学基金(96960)
(75419)
社会(75237)
社会科(70970)
社会科学(70948)
基金项目(70352)
自然(67401)
自然科(65773)
自然科学(65751)
自然科学基金(64534)
(63870)
教育(59214)
资助(53791)
编号(52884)
成果(42937)
重点(41981)
(39269)
(38923)
(38761)
计划(37769)
课题(37564)
科研(36452)
创新(36125)
科技(34667)
期刊
(93768)
经济(93768)
研究(68818)
学报(53014)
(48776)
中国(47071)
科学(44228)
大学(37046)
学学(35076)
管理(34457)
农业(34030)
教育(30051)
(28272)
技术(21388)
(18297)
(17482)
金融(17482)
业经(16068)
图书(15137)
业大(14734)
科技(14609)
财经(14233)
经济研究(14142)
(13487)
林业(13114)
理论(12608)
问题(12069)
(11920)
实践(11889)
(11889)
共检索到35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晋龙  刘义  渠云芳  康娜娜  杜海烨  黄晋玲  
为了培育具有抗病虫优良性状的棉花新品种,并对棉花多茸毛基因进行定位克隆,从棉花三元杂种后代中选育了绿叶无茸毛和绿叶多茸毛近等基因系。以该近等基因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具有不同茸毛性状的棉株间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单宁含量的变化,通过光合生理与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相结合,初步探讨棉花不同茸毛性状近等基因系材料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为今后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茸毛与多茸毛棉花近等基因系的叶绿素a、b及总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蕾期较高,花期、铃期降低;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乃兴  刘金英  郑德勇  赵峰  王芳  袁弟顺  
以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适制白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茶树嫩梢鲜样的茶身和茸毛、白茶的茶身和茸毛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嫩梢鲜样茶身的儿茶素总量和咖啡碱含量高于茸毛;白茶茶身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及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茸毛,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茸毛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组分含量显著高于茶身.可见,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欧阳燕莎  刘爱玉  李瑞莲  刘浩然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棉花幼苗非蛋白巯基肽类(NPT)、植物螯合肽(PCs)、金属硫蛋白(MT)和谷胱甘肽(GSH)等含巯基类物质与镉胁迫毒理的内在联系,在漂浮育苗条件下,对镉(Cd)积累不同的棉花品种单16和11-2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处理提高了棉苗根、茎和叶中NPT和PCs含量。根中NPT含量11-20显著低于单16,茎中NPT含量则11-20显著高于单16,叶中NPT含量在镉处理浓度由150μmol/L提高到300μmol/L时,两品种根中NPT含量增加,茎中NPT含量略有下降,而在叶片中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香墨  李根源  汪若海  赵清林  
用扫描电镜对11个具有不同抗棉蚜性的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茸毛性状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六群体世代进行了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茎尖和叶背茸毛密度的分布特点是茎尖>叶主脉>叶侧脉,叶背茸毛着生于维管束表皮上,复毛多于单毛,棉株幼嫩部位比老龄部位茸毛密度大。叶主脉茸毛密度与伏期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棉蚜产生机械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复毛,茸毛匍匐或半匍匐状态对抗棉蚜性有利。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适合于加性—显性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桂平  齐志广  黄占景  何聪芬  沈银柱  
比较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小麦在盐胁迫 (1%NaCl)条件下 ,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这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 ,盐胁迫条件下 ,耐盐性强的RH870 6 - 49材料SOD活性显著低于耐盐性差的H870 6 - 34,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叶片质膜透性也显著低于耐盐性差的H870 6 - 3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玉青  王清连  韦春艳  董涛  陈全家  周瑞阳  
【目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个优越的杂交优势育种系统。因此,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对提高棉花高产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2P5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C2P5B为对照,利用石蜡切片观察花药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叶、花朵及不同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及叶片的关合速率。石蜡切片观察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并分析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到不育系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的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内绒毡层没有发育,四分体没有形成;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光合速率比保持系低,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败育前较低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育系败育时较高。【结论】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造成营养不足,使小孢子母细胞分化受阻;脯氨酸的含量低,花药抗逆性差,花药容易褐化。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活性氧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不利于花药的正常减数分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敏  丁云花  
研究番茄多茸毛基因Ln的遗传模式,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研究设计,以栽培番茄多茸毛品系LS1369与普通品系强力62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研究群体,研究番茄多茸毛形态突变基因Ln的遗传机理,通过研究分析各世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提出控制多茸毛性状的Ln基因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能兵  隋益虎  张子学  何克勤  
以浓毛型辣椒9024为试材,研究其茸毛性状的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辣椒9024与茄科其他6种作物的光合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辣椒9024发育的不同时期,各时期的第1片真叶叶片正面、背面、叶柄及茎段的茸毛密度差异明显,以一叶一心期的茸毛密度最大;在七叶期,不同真叶、叶柄及相邻茎段的茸毛随着真叶离生长点越近,密度越大;在不同的光强下,辣椒9024的净光合速率低于茄子,但显著高于其余4种辣椒,其最大值为21.2μmol/(m2·s),表明其既耐弱光,又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在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云雷  王红梅  陈伟  龚海燕  桑晓慧  崔艳利  赵佩  
【目的】发掘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优异等位基因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分子检测,实现对抗病性的快速鉴定和对抗病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有效解决当前抗病性鉴定周期长、抗病性选择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方法】选用125份陆地棉优异种质,分别采用田间黄萎病病圃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对材料进行抗黄萎病鉴定,分析材料的抗病性变异;通过筛选前期获得的与棉花抗黄萎病表型显著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并计算其效应值,分析不同材料中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及其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研究利用优异等位基因位点进行棉花抗黄萎病预测的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莎莎  孙传范  孙红春  刘连涛  赵金峰  李存东  
【目的】研究初花期(7月6日)、盛花期(7月17日)喷施不同浓度GA3(赤霉素)、BR(油菜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盛花期(7月17日)和盛铃期(7月31日)主茎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GA3、BR和6-BA3种激素处理,每种激素设2种浓度,即GA3(10和30mg·L-1)、BR(0.01和0.1mg·L-1)和6-BA(10和100mg·L-1),以喷清水为对照。测定主茎功能叶内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内源激素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00mg·L-1的6-BA能够显著提高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可溶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红春  冯丽肖  谢志霞  李存东  李金才  
【目的】研究氮素营养对棉株主要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CCRI29)为材料,在田间进行不同氮肥水平(高氮:225.0kg·ha-1;中氮:112.5kg·ha-1;低氮:0kg·ha-1)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CCRI29中、下部铃-叶系统生理特性及铃重的空间分布。【结果】(1)与中氮、低氮相比,高氮促进了中部果枝叶生长后期叶绿素的合成,延长了叶片功能期。(2)氮肥水平对棉花器官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有重要影响,低氮促进了果枝叶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中氮水平下碳水化合物代谢较为协调。(3)施入氮肥可以增加POD、SOD酶活性。不同部位棉铃对位叶的SOD、POD酶活性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剑光  赵君  吴巧娟  肖松华  
2011-2012年对142份新引进和自主创造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该批材料均为陆地棉种质,类型较丰富。共鉴定筛选出株高60 cm以下的矮秆类型材料4份,子指15.5 g以上的高子指材料17份,单铃重6 g以上的材料有22份,比强度在32 cN/tex以上的高强纤维材料60份,2.5%跨长在32 mm以上的材料2份。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筛选出了34份具有优异性状的材料,可为选育大铃、高籽指、高强纤维的种质提供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晓龙  李宗泰  张美玲  姬红  李金埔  王双磊  宋宪亮  孙学振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钾量对不同棉花品种苗期生长发育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2个施钾处理,3个棉花品种(早发型品种L21、晚发型品种L22和稳健性品种L28)。结果表明,两施钾处理均可提高各棉花苗期的株高,增加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倒四叶叶面积,促进棉株生长发育。同时,施钾还可以促进功能叶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o、Fv/Fm、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Ⅱ),改善其光合性能;提高功能叶片中SOD和CAT的活性,降低POD的活性,减少MDA的产生和积累,延缓其衰老。但低施钾量处理在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和改善叶片的生理特性上效果不显著;三品种相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张超  
利用13个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系)配制成15个FⅠ杂种,再利用其二代(FⅠ_2)配制成12个二轮杂交种(FⅠ),并于1994年种植P、FⅠ_1、FⅠ_2、FⅠ_3、FⅠ_4、FⅡ_1、FⅡ_27个世代,应用多元分析法,对各世代的纤维强度进行了遗传分析及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比强度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不显著,狭义遗传力在37.97%~81.58%之间。亲本及一轮杂交组合中比强度与衣分或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0.76),二轮杂交组合比强度与2.5%跨长达显著正相关(r=0.44),与衣分和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娟  马晓梅  周小凤  王新  田琴  李成奇  董承光  
【目的】对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等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关联的标记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候选基因,为棉花产量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08份陆地棉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Cotton SNP 80K芯片,对6个环境的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4个产量构成因素性状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与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优异等位变异;进一步依据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量,在显著关联的位点侧翼序列1 Mb区间挖掘可能的候选基因。【结果】4个产量构成因素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6.67%—22.66%,各性状的遗传率为48.4%—92.2%;除铃重与衣分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基于6个环境各性状表型数据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GWAS共检测到分布于基因组的7个区间内23个与目标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其中,与铃重关联的位点5个,与衣分关联的位点1个,与单株铃数关联的位点9个,与籽指关联的位点8个,有3个位点(TM21094、TM21102和TM57382)同时与多个目标性状关联;鉴定到7个最优SNP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分别为TM21099(TT)、TM57382(GG)、TM78920(CC)、TM53448(TT)、TM59015(AA)、TM43412(GG)和TM69770(AA);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在基因组的7个区间筛选到158个与产量形成可能的候选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候选基因功能类别多样并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结论】在陆地棉品种(系)群体中共鉴定到23个与产量构成因素性状关联的SNP位点,筛选到158个可能与产量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