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1)
2023(11649)
2022(10307)
2021(9653)
2020(8178)
2019(18905)
2018(19023)
2017(35898)
2016(19466)
2015(21764)
2014(21669)
2013(21647)
2012(19671)
2011(17609)
2010(17480)
2009(15824)
2008(15238)
2007(13247)
2006(11558)
2005(10134)
作者
(57079)
(47498)
(46928)
(44688)
(29976)
(22599)
(21260)
(18658)
(17953)
(16926)
(16114)
(15896)
(15002)
(14796)
(14703)
(14437)
(14173)
(14050)
(13571)
(13499)
(11787)
(11562)
(11501)
(10753)
(10582)
(10465)
(10438)
(10373)
(9547)
(9268)
学科
(77286)
经济(77210)
管理(56769)
(54397)
(46021)
企业(46021)
方法(36316)
数学(31305)
数学方法(30895)
(20081)
中国(19233)
(17656)
(17635)
技术(17269)
业经(17073)
地方(16382)
农业(13622)
(13602)
贸易(13594)
理论(13590)
(13184)
(12366)
(12216)
环境(11898)
(11145)
财务(11073)
财务管理(11051)
(10840)
教育(10566)
企业财务(10440)
机构
大学(273171)
学院(270731)
管理(110074)
(103886)
经济(101514)
理学(95695)
理学院(94641)
管理学(92929)
管理学院(92442)
研究(91502)
中国(65416)
科学(59099)
(59031)
(46475)
(46335)
(45262)
业大(43766)
研究所(42561)
中心(40973)
(39107)
北京(37235)
农业(36631)
财经(36530)
(36006)
师范(35654)
(33313)
(33256)
(32059)
技术(30989)
经济学(29804)
基金
项目(192101)
科学(150008)
研究(138845)
基金(138302)
(121759)
国家(120807)
科学基金(102949)
社会(85222)
社会科(80777)
社会科学(80750)
(75451)
基金项目(74039)
自然(68538)
自然科(66939)
自然科学(66922)
自然科学基金(65663)
(63932)
教育(63594)
资助(56667)
编号(56599)
成果(45205)
重点(43257)
(41740)
(40613)
(40551)
课题(39074)
创新(37810)
科研(36780)
大学(35421)
计划(35391)
期刊
(111497)
经济(111497)
研究(78216)
中国(52750)
学报(46507)
科学(42147)
(41897)
管理(40806)
大学(34481)
(33286)
教育(32835)
学学(32294)
农业(29754)
技术(26772)
(19265)
金融(19265)
业经(17723)
经济研究(17501)
财经(16927)
(16218)
图书(15939)
科技(15468)
技术经济(14794)
(14388)
问题(14152)
理论(13468)
(12761)
实践(12583)
(12583)
业大(12441)
共检索到392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棉花“一基三喷”施肥新技术研究动态国内外近年普遍采用的棉花施肥模式,均以测土配方为基础,主要肥料元素侧重于土壤施肥,依赖于根际营养代谢途径;叶面营养代谢注重于微量元素.南京农业大学主持的江苏省棉花栽培“八五”攻关研究,推出阶段性成果“一基三喷”棉花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德平  王增池  肖云清  
以单作棉田为对照,重点探讨了棉椒间作施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棉椒间作既维持了较高的棉花产量水平,又显著提高了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且对该地区现有可支撑水资源有明显适应性。750.0 kg/hm2K2SO4复合肥间作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更加稳定且较高,施肥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间作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由路  
长期以来,施肥目的是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保证人类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化学肥料的发明大大缓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矛盾。但是,随着与之相伴的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逐渐揭示并被广泛关注,如何在提高肥料效益、保证粮食产量与减少肥料施用、保证环境安全问题上找到平衡点,成了施肥技术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高效施肥。文中阐述了高效施肥的内涵,认为高效施肥需要从粮食高效、生产高效、资源高效和环境高效四个方面加以理解。高效施肥可定义为,在作物营养供应的各个环节上,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充分保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浪费、维护生态环境。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几种高效施肥技术,即测土施肥、精准施肥、灌溉施肥和轻简施肥等。在测土施肥方面,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目前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测土施肥以来的进展;在精准施肥方面,介绍了精准施肥技术的理论、核心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实现的技术途径等,分析了精准农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在世界的应用情况;在灌溉施肥方面,介绍了灌溉施肥的优点、灌溉施肥的方式与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表面灌溉施肥技术、滴灌施肥技术和微喷施肥技术等。作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高效施肥会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轻简化方向发展,特别在高效施肥技术、数字化养分管理系统、养分高效利用基因筛选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同时还要注意营养链一体化管理、作物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永久  叶鹏盛  李琼芳  曾华兰  韦树谷  何炼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晓平  苏彩红  杨淑巧  雷雪梅  李永山  范志杰  
通过 1991 ~1993 年对山西 棉 区密 度、化控、氮磷 钾 营养 、头 水运 筹 等关 键 技术 的 研 究结果,提 出了以大 群体小个 体增结 第一二节 位优质 大铃为主 要内容 的早 发早 熟抵 抗( 避) 气 候逆 境胁迫的促 早抗逆 栽培理论 ,形成了 以高 密化控( 密度 90 万 ~105 万株/h m 2 和 D P C3 ~4 最佳 组合)为核心 ,配合相 应的氮磷 钾营养 和提 早 运筹 水肥 的 高产 稳产 技 术体 系。 连续 5 年 大 面积 应用 ,取得显著 增产效 应( 产量达 1 800 kg/ h m 2 以 上) 和社会 、经济、生 态效益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林  倪霞  代惠娟  郭山虎  陈华  陈旭  李文陆  赵芳  查宏波  陈玉杰  刘敏  王明振  肖家繁  李德文  
【目的】探索适宜当前形势下昭通烟区的烤烟施肥技术,在同一地块连续3年开展田间试验。【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不同的施肥配比,在昭阳烟区连作地块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在连续3年的同田试验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各处理烤烟农艺性状指标整体表现呈下降的趋势,病害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产量略微上升,但上等烟比例、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及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呈下降的趋势。在不同处理的对比中,施氮量与烟叶的成熟有一定关系,为保证烟叶的适时落黄,需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的叶色由浅绿到深绿逐渐加深,烤烟农艺性状的表现呈递增的趋势,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磷较多的处理烟株更高、有效叶数更多;施氮量为97.5 kg/hm~(2)和120 kg/hm~(2)的处理其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均好于施氮量为75 kg/hm~(2)的处理,其中又以施氮量97.5 kg/hm~(2)的处理表现较好;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磷比为1:1.8的处理其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整体优于1:1.2的处理。【结论】在连作地块,当施氮量为97.5 kg/hm~(2),且N:P_(2)O_(5):K_(2)O=1:1.8:3时,可达到适产优质的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颖  姜存仓  陈防  鲁剑巍  李小坤  郝艳淑  
综述了近50年来我国棉花主产区钾肥的增产作用及其变化趋势、增产效应及施钾技术,阐述了钾对棉花的营养作用、抗性及品质方面的影响。钾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因不同的植棉区和不同的年代而不同。近年来,随着化学钾肥的推广与施用量的增加,某些棉区钾对棉花的增产作用在逐渐降低。因此,化学钾肥施用的必要性、施用期及施用量原则上应根据土壤钾素丰缺状况及棉花的需肥规律而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忠  白丹  翟国亮  冯俊杰  赵红书  韩启彪  张文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2种滴灌施肥方式下3个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呈现"S"型曲线增长趋势。开花到盛铃期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此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地上部总积累量的60%左右,是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施肥方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和最佳时期。NPK肥全部随水滴施(施肥方式F1)易造成棉株中后期旺长,衰老快,干物质积累量不高。基施PK肥加滴施N肥(施肥方式F2),棉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提早进入关键期且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大。施肥方式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振安  李品芳  吕新  龚江  王艳娜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W)和施肥(N)的先后顺序,设置4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①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N-W);②后期(W-N);③中间(W-N-W);④全程施用(NW)。同时以传统的氮肥直接施入土壤后浇灌(SN-W)为对照。结果土壤水盐分布明显受灌溉方式的影响,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无影响。氮肥滴灌施肥24 h后15N主要分布在0~20 cm深度土层,但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娟  濮晓珍  张鹏鹏  张旺锋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不还田(S0)与秸秆还田(S1)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氮磷钾化肥(F1)、施有机肥(F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F3))为副区,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包括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金仓  南殿杰  林昕  任平和  姜艳丽  
山西南部棉区 ,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 ,每hm2 收获皮棉 90 4 5~ 112 6 6kg ,一般为 10 70kg左右 ,较直播棉每hm2 增产 375kg以上。麦后移栽棉花的增产机理 ,主要是从本田以外的苗床获得 (10 0 0~ 130 0 )℃的总积温和 4 0d左右的生育期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麦后直播棉积温和生育期不足的缺陷。工程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机制土钵、机械移栽、双株留苗、优种配套和促早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秀美  赵庚星  陈百明  路庆斌  宋伟  
论文以山东广饶县为例,进行了基于栅格数据的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养分采集样点进行插值,得到县域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布图,然后对县域目标产量区划图,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布图,县域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布图进行栅格化处理,图件栅格大小为50 m×50 m,数量为1145×1684个。研究区域耕地面积为61609.51 hm2,每个栅格代表的面积是0.032 hm2。最后在GIS中对栅格图件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栅格的施肥量,进而得到施肥配方。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具有较高的表达精度,研究结果对耕地利用和施肥工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红旭  徐程扬  马履一  江俐妮  
概括并总结国内外指数施肥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指数施肥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的养分吸收、提高苗木养分承载量;2)实施指数施肥育苗的过程中,贫养阶段苗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随着供养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达到充足供养量后苗木进入奢养消耗阶段,生物量停止增加,超过最适供养量的养分添加会对苗木造成毒害;3)移栽后,指数施肥培育的苗木体内贮存的大量养分更有利于苗木的养分再分配,从而有效改善苗木定植后的生长。目前国外指数施肥的研究已经达到应用水平,国内相关研究尚少,对优质、高效育苗构成限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旭辉  李瑛  李立科  
在陕西省东部灌区土娄土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 35 4冬小麦高产的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氮肥适宜施用时期及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比例。结果表明 ,在该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对陕 35 4冬小麦均有不同的增产作用 ,其增产效果为氮 >磷 >钾 ;最佳施肥量为 N 2 6 0~ 2 80 kg/hm2 ,P2 O52 4 1~ 32 6 kg/hm2 ,K2 O 186~2 2 4 kg/hm2 ;氮肥基追比例 1∶ 1,较全施基肥增产约 7% ,较全施追肥增产约 14 % ;有机无机氮配合比例 1∶ 1~1∶ 3,比单施无机氮增产约 6 % ,比单施有机氮增产约 1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季珍  刘兆林  杨凌云  张春霞  亢青选  
通过应用养分平衡法对白菜、甘蓝施肥技术的研究试验,得出了高、中、低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应用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土壤空白产量确定其最高产量的回归方程。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产量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校正系数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而变小,在不同肥力土壤上,校正系数是不同的,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