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0)
2023(10478)
2022(9170)
2021(8713)
2020(7310)
2019(16803)
2018(16845)
2017(32129)
2016(17630)
2015(19832)
2014(19788)
2013(19655)
2012(17888)
2011(16030)
2010(15780)
2009(14238)
2008(13658)
2007(11738)
2006(10137)
2005(8715)
作者
(52638)
(43466)
(43291)
(41105)
(27828)
(20955)
(19655)
(17222)
(16553)
(15473)
(14923)
(14529)
(13730)
(13664)
(13405)
(13324)
(13322)
(12963)
(12591)
(12281)
(11024)
(10807)
(10644)
(9934)
(9802)
(9722)
(9644)
(9569)
(8859)
(8617)
学科
(69436)
经济(69369)
管理(51007)
(49498)
(41840)
企业(41840)
方法(34565)
数学(29899)
数学方法(29588)
(19486)
(17299)
技术(16679)
中国(16509)
(15534)
业经(14935)
地方(12878)
理论(12663)
农业(11922)
(11615)
贸易(11610)
(11323)
(11267)
环境(11006)
(10211)
财务(10146)
财务管理(10129)
(10013)
教育(10006)
企业财务(9619)
(9508)
机构
大学(253028)
学院(249874)
管理(101333)
(93982)
经济(91855)
理学(88728)
理学院(87696)
管理学(86141)
管理学院(85696)
研究(82528)
中国(57343)
科学(55184)
(53746)
(43843)
(42027)
业大(41620)
(39799)
研究所(38894)
中心(36977)
农业(34825)
(34713)
北京(33544)
(33194)
财经(33186)
师范(32824)
(30256)
(29738)
技术(29124)
(28615)
经济学(27621)
基金
项目(179884)
科学(140087)
基金(129579)
研究(128602)
(113916)
国家(113003)
科学基金(96509)
社会(78769)
社会科(74595)
社会科学(74575)
(71322)
基金项目(69629)
自然(64720)
自然科(63182)
自然科学(63162)
自然科学基金(62025)
(59943)
教育(59093)
资助(53309)
编号(52339)
成果(41782)
重点(40055)
(38920)
(38159)
(37687)
课题(35768)
创新(35599)
科研(34658)
计划(33637)
大学(33280)
期刊
(96943)
经济(96943)
研究(69186)
学报(45679)
中国(43401)
科学(39842)
(39043)
管理(35784)
大学(33403)
学学(31307)
教育(28807)
(28402)
农业(28207)
技术(23878)
图书(16084)
业经(15628)
财经(15438)
(15356)
金融(15356)
经济研究(15249)
科技(14586)
(14171)
技术经济(13441)
理论(13029)
(12999)
业大(12478)
问题(12432)
实践(12254)
(12254)
(12099)
共检索到34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士和  王利兵  李启新  李祥  
以棉枯萎镰刀菌菌丝体加孢子提取的蛋白质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2种抗血清As2、As10中成分复杂,用琼脂双扩散法和比较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特异性,交叉反应明显。As2用木贼镰刀菌的异种抗原、As10用禾谷镰刀菌的异种抗原吸收排除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的专化性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此种经吸收后的抗血清检测棉枯萎镰刀菌可以准确地鉴定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但不能区分专化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启新  杜琦  陈长法  李祥  
以棉枯萎镰刀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提取抗原并制备抗血清,并选有代表性的抗血清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采用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 Richard’s培养基振荡培养菌株,化学法提取菌丝孢子抗原,按改进的 J.E.Devay 设计的免疫方案免疫,能产生效价高达1:64的抗血清。(2)琼扩、比较对流免疫电泳、间接 ELISA,SPA-ELISA 等4种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具有鉴别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的特异性,但不能鉴别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并用上述方法检测抗血清灵敏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芳  张海燕  王永吉  魏兰芳  姬广海  
【目的】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魔芋产量。【方法】本实验拟利用血清学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方法。【结果】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 L和1∶10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103CFU/m L;抗血清与其它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呈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检测了24份魔芋种球、病土和带病植株,检出率高达91.67%。【结论】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魔芋软腐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拯  陈曦  张明哲  吴志毅  林晓佳  陈吴健  
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2种检疫性细菌病害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对其谱带归属进行了辨别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于该2种病害的检测鉴定,还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茂华  胡白石  卢玲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利用通用引物扩增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转录间隔区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一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并对所有参试菌株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能从参试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299bp的条带,而其他参试菌株没有扩增信号。与扩增细菌ITS区域的通用引物结合使用,建立了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巢式PCR技术,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个细菌细胞,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宝俊  李志岗  郭明霞  徐玉梅  王建明  
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对镰刀菌18srDNA进行特异性扩增的1对引物,利用PCR-RFLP对尖孢镰刀菌以不同方式侵染的植株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应用PCR-RFLP检测程序可检测出处于侵染初期和潜育期的枯萎病菌,说明PCR-RFLP能够快速、灵敏、准确地对枯萎病进行早期诊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圣凡  刘峻杰  李小峰  王红清  
为快速鉴定Fusarium oxysporumf.sp.fragariae(Fof)引起的草莓枯萎病,主要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Fof的快速检测体系,使用组织分离法和PCR法对LAMP技术辅佐验证。结果表明:25μL体系中添加Buffer 2.50μL、Mg~(2+)(100 mmol/L)0.25μL、dNTPs(10mmol/L)1.00μL、FIP和BIP(20μmol/L)各1.00μL、F3和B3(10μmol/L)各0.50μL、LoopF(10μmol/L)0.75μL、Bst DNA聚合酶(8U/μL)0.50μL、Betaine(5mol/L)1.00μL、DNA模板1.00μL和ddH_2O 15.00μL,反应结束后添加0.40μL的SYBR Green Ⅰ染料为最佳反应体系;该体系最适反应温度为62.9℃,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特异性试验表明该体系能从16种草莓常见病原菌中特异性检测出Fof,最低检出限为45pg/μL,比常规PCR检测效率高;随机抽取田间病害样品16株,采用LAMP体系检测罹病草莓根茎中的病原菌,其中12株感病草莓的病原菌为Fof,使用组织分离法和PCR法验证了LAMP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传统病原菌鉴定耗时约5~7d,而LAMP检测1d内便可完成。综上,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为Fof准确快速检测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莉  吴彩兰  李国英  贾磊  杨之为  
 利用鉴别寄主法对40个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同时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对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8个供试菌系高度侵染海岛棉、陆地棉及K102,属典型的7号生理小种,其余12个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7号生理小种略有差异;供试菌系属于一个营养亲合群,且与7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系相亲和,与3号、8号小种的标准菌系不相亲和;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依旧以7号生理小种为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敏慧  余雄涛  王鸿飞  周佳暖  习平根  姜子德  
【目的】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特有的基因序列入手,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为防止香蕉枯萎病的传播蔓延、尽早采取防治对策、指导香蕉生产进行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室已经筛选到的4号生理小种候选致病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6个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镰孢其它专化型菌株以及2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及尖镰孢菌的通用引物。【结果】筛选到的特异性引物不仅可用于香蕉枯萎病菌DNA的检测,还可直接用于对罹病香蕉组织和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筛选到的尖镰孢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青  陈永萱  
棉花黄萎病菌 (大丽轮枝菌 VD8)培养液中产生的毒素经纯化后获得电泳纯毒素PLPs,制备PLPs的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结果显示 ,PLPs抗血清的效价为 1∶10 2 40 0 ,最低检测量为 1 5 6ng。间接ELISA法检测显示 ,PLPs的免疫抗血清可以与多种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体外培养液 ,带菌棉籽的培养液 ,以及病棉的叶脉、叶柄及茎杆的榨取液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而与其他致病菌的培养液 ,健康棉籽的培养液以及健康棉株组织榨取液的反应呈阴性。由此可推知大丽轮枝菌的存在与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对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初步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首先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菌株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终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了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川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所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最终盆栽试验证实了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了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克荣  孟爱中  步正庚  
利用氯酸钾毒性,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nit)。在485个 nit 突变体中,生理表现型以 nit A 为最多,nit B 和 nit C 次之,nit D 极少。不同生理表现型之间的互补关系复杂。对107个菌株的突变体间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的结果表明,95个菌株属于同一个营养体亲和群 VCG_1,6个菌株属于VCG_2,另有2个菌株为单菌株亲和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菊  赵奎华  刘长远  苗则彦  梁春浩  林凤  
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4个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经初步鉴定,Y1、Y2、X1、X11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室内防治试验测定表明,它们对甜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最好的Y1防治效果可达75.3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洪生  周晓冬  李鹤  刘正柱  闫霜  刘小雪  王增辉  孔祥云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同时抑制黄瓜、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天然拮抗菌,从种植辣椒的大棚土样中分离培养多种能同时拮抗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从辣椒土样中分离出编号为LX6、LX7、LX12、LX13的细菌菌株对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抑菌圈显著,96 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9.3、18.2、17.4、25.5 mm和16.2、15.0、15.9、14.8 mm;盆栽试验,拮抗菌LX6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和81.2%。拮抗效果最显著的LX6菌株做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鉴定。经平板培养菌落特征、镜检、16S 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双凤  张爱民  赵钢勇  张克宏  
从棉花植株根部筛选的108株芽孢杆菌中,通过对棉花黄枯萎主要病原菌大丽轮枝菌拮抗效果的复筛,分离到一株LC-105菌株,其抑菌圈达到20 mm以上;本研究从该菌株的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出活性拮抗物质,进一步通过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100凝胶层析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证明该拮抗物质为一种蛋白质,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了所分离物质的纯度达到电泳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